[建设文化名镇,要有鲜明的地方文化特色和发展文化产业] 贵州特色鲜明的文化有
时间:2019-02-02 05:29:24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人
改革开放以来,东莞市中堂镇文化建设取得了较快发展,文化设施不断完善,文化活动活跃,文化氛围日趋浓烈,文化市场繁荣有序,整个文化事业产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但是,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相比,与中堂镇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相比,该镇文化软实力依然存在许多问题和不足,突出表现在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相对滞后,村(社区)文化相对落后,群众参与文化活动意愿不强,文化服务水平尚待提高。如何提升文化发展层次,增强文化软实力,促进镇、村(社区)文化向都市文化转变,成为今后该镇文化建设的一项重大课题。
从“以人为本、服务群众,坚持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以文化建设的丰硕成果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方面、多样化的精神文化需求,保障和实现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使人民群众共享文化发展成果,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出发点,中堂镇要在未来十年确立独特的文化定位,形成鲜明的地方文化特色和魅力。其工作重点就是加强对本镇历史文化资源的挖掘保护,针对文化建设的薄弱环节,突破难点、形成亮点,力争在“龙舟文化、古建筑文化、造纸文化”建设上取得实质性突破。调动社会力量,兴建文化设施,开展文化活动,打造文化精品,发展文化产业,努力营造文化大繁荣大发展的格局。到2020年,基本形成全镇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较为完备,特色文化活动蓬勃开展,文化产业进一步发展,并形成品牌。同时利用“龙舟文化、古建筑文化”等历史文化资源,做足特色文化这篇文章,使中堂镇的文化影响力和辐射力不断提升,成为名副其实的文化名镇。
一、建设文化名镇,必须要有鲜明的地方文化特色
每个地方有每个地方的文化优势和特色,即:能体现当地独特的历史性和文化性的东西,也就是当地特有的人文精神内涵和核心价值。能够发现并确立这种文化优势和特色就是给该地方的文化发展准确定了位。中堂镇在这一点上认识到位,思路清晰。他们深挖当地的历史文化资源,结合未来发展要求,提出建设文化名镇,必须要有自己鲜明的地方文化特色,同时要为实现“三个需要”而努力,即:一是能够提高该镇核心竞争力的需要。在地区竞争中,谁拥有文化软实力和文化上的优势,谁就拥有竞争优势、效益优势和发展优势。我镇今后的发展,不能再依赖土地和廉价劳动力的大量投入,只能更多地依靠市民思想素质、知识水平和创新能力的提高,而这些文化软实力要素的形成,归根到底取决于文化的教育和熏陶。建设特色文化名镇,就是为了争创文化发展新优势,从而完成转变发展方式,把握竞争主动权,以文化大繁荣推动经济新一轮大发展的需要。二是能够满足市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的客观需要。当前,随着市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广大群众对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而我们的公共文化设施、公共文化产品现在还远远不能满足这些要求。建设特色文化名镇,加大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从而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和实现人的现代化为重点,以形成全民高度自觉的文化追求为取向的需要。三是能够彰显地方个性、增强地方魅力的迫切需要。文化是一个地方的符号、标识和灵魂,地方文化是国家文化现代化的根基和重要单元,也是一个地方的旗帜所在,特色文化可以提升这个地方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从而达到以提高当地文化软实力和城市竞争力为核心的需要。
(一)中堂建特色文化名镇优势明显
中堂镇完全有条件打造成特色文化名镇,一是因为该镇拥有丰厚的文化历史资源,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中堂镇有900年历史,现在拥有两个国家级、四个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又是中国龙舟之乡(体育类)、中国龙舟文化之乡,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广东省教育强镇、东莞市文化先进镇等。龙舟文化、祠堂文化、造纸文化是该镇的特色文化品牌。二是该镇文化建设基础坚实。2003年底以来,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工程稳步推进,建成了文化广场、龙舟广场、篮球馆、图书馆、文广中心大楼,经过多年的发展,中堂镇文化设施建设逐步完善,文化网络布局日趋合理,文艺活动精彩纷呈,艺术精品不断涌现,文化市场繁荣有序,新闻出版和广播电视稳健发展。三是该镇建设特色文化名镇认识到位,他们以围绕推动科学发展和提高市民综合素质为目标,以提高文化软实力和城市竞争力为核心,以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和实现人的现代化为重点,以形成全民高度自觉的文化追求为取向。在建设特色文化名镇这项宏大的系统工程上,他们坚持党委统一领导、政府组织实施、党委宣传部门协调指导、行政主管部门和各责任单位各司其职、密切配合的领导体制和管理机制,统筹特色文化名镇建设。进一步更新文化发展理念,完善文化发展规划,创新文化体制机制,完善文化保障措施。
(二)挖掘文化资源,塑造特色文化品牌
为有效挖掘当地文化资源优势,塑造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品牌,中堂镇突出特色文化的引领作用,高标准制定文化事业发展规划,并将其纳入全镇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之中,以此更好地推动文化事业快速发展。按照该镇总体规划要求,把塑造特色文化品牌作为该镇文化建设的重点来抓,深入挖掘文化内涵,突出打造该镇独具特色的“龙舟文化、祠堂文化、造纸文化”三大品牌,不断提升对外影响力。具体做法为:一是进一步整合节庆文化资源,如龙舟文化节等,丰富节目内涵。二是做大做强“龙舟文化、祠堂文化、造纸文化”品牌。通过积极承办全国龙舟赛事,进一步扩大龙舟文化在全国的影响力和知名度;利用祠堂这个载体开展敦亲睦邻、乡村休闲度假旅游活动。让游客感到古老的祠堂、穿越村落的河涌、乡村的农家菜、淳朴的民风会缓解工作压力,会使人感到大自然的亲切;通过建设造纸博物馆,加强对造纸文化品牌的载体建设,同时开展造纸文化研讨、产品交易、展览等活动,不断丰富造纸文化内涵。
二、建设特色文化名镇,必须加快文化产业发展
建设特色文化名镇不能忽视文化产业的发展,发展文化事业和发展文化产业并行不悖,发展文化产业可以促进文化事业的发展,文化事业的发展又使文化优势转变为产业优势,对当地的经济发展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文化产业以知识、智慧、创造力为主要生产要素,集技术密集、环境污染少、资源能源消耗低等优势于一体,是现代产业体系的龙头。现在该镇正处于文化产业发展的黄金时期,加快文化产业发展正当其时。因此,要抓住机遇,加强规划、完善政策,转变增长方式,扶持文化产业发展壮大。重点培育和发展以“龙舟文化、祠堂文化、造纸文化”为主的文化产业。
(一) 中堂镇文化产业的特点、优势和不足
目前,中堂镇文化产业呈现如下几个特点:一是经营项目单一,没有形成规模,属小作坊式;二是没有形成自己的特色拳头产品,市场竞争力不强;三是缺少骨干企业,尤其缺乏自己的优势品牌;四是文化产业发展环境不佳,没有制定文化产业扶持政策和规划。
中堂镇发展文化产业有两大优势:一是从对文化产业的认识上十分明确,该镇根据中央、省、市关于加快发展文化产业的精神要求,结合中堂镇拥有的历史文化资源、打造文化名镇的思路和文化产业发展的现状和实际,提出了以“龙舟文化、祠堂文化、造纸文化”建设为龙头,以建设基层文化阵地设施和加强文化市场管理为突破口;二是发展文化产业目标明确,该镇结合自己当地文化特色,强调重点在“龙舟文化、祠堂文化、造纸文化”上做足文章,努力发展一个具有水乡特色和传统文脉文化项目的文化产业,创造一个良好的文化产业大氛围,在推进该镇经济转型上寻找战略突破口。
但也应该看到,中堂镇发展文化产业的不足就是没有在全社会形成一种共识,还没有把自身文化产业优势发挥出来,因此,如何努力挖掘这种文化特色优势并发展为强有力的文化产业,需要我们加快文化产业发展这方面的探讨并尽快制定本镇文化产业规划。
(二)突出地方特色,培育壮大文化产业
发展文化产业,我认为,要进一步突出地方特色,将文化产业作为全镇主导产业之一重点来抓,积极培育文化业态,努力使该镇的文化优势转变为产业优势。要做到“三个突出”:一是突出文化产业发展重点。要围绕龙舟文化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特别是龙舟衍生业,龙舟产业主要包括龙舟制造业、龙舟工艺品的规模化,以及涉及龙舟文化产业的方方面面,如龙舟酒店、饭店、龙舟品牌服装、龙舟训练基地、如龙舟游乐项目、龙舟旅游等等。二是突出壮大文化产业发展主体。积极开展文化招商,鼓励、引导社会资本兴办文化企业,通过支持一批、整合一批、培育一批、引进一批等多种方式培育企业主体,试办富有地方特色的文化产业园区,努力创造一批中堂镇文化产业的优势品牌,培育一批有规模、有实力、带动力强的骨干文化企业,全力使文化产业成为推动我镇经济社会发展新的增长点。三是突出优化文化产业发展环境。结合有关发展文化产业的政策规定,修订完善文化产业扶持政策,加大对文化产业在财政、税收、土地等方面的扶持力度,降低市场准入门槛,多渠道筹集资金,加大文化产业发展资金投入力度,从而为推进中堂镇经济转型寻找突破口。
(三)树立文化品牌意识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理念
文化品牌体现了文化的核心竞争力,对文化产业有着巨大的提升和带动作用,因此,我认为,要整合文化资源,优化配置,重点应放在“龙舟文化、祠堂文化、造纸文化”上,要形成“四个效应”:聚集效应,把人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聚集在这三个品牌上;增值效应,最大限度地提高其产业增值能力,实现利润最大化;辐射效应,通过这三个品牌,带动形成产业链,拓展市场发展空间;放大效应,扩大这三个品牌的区域影响力和知名度。文化产业要赢得市场,必须打造具有强大竞争力的品牌。
(四)充分挖掘中堂文化产业的资源潜力,开发利用做大做强
中堂镇有900年的历史,地理位置优越,莞穗之间相距不过一个小时车程,而尤其重要的是随着广州、东莞等周边城市市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乡村自然环境的相对较好,或为缓解城市压力,客观上这些市民有旅游休闲娱乐的需求,满足市民这种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该镇有得天独厚的自然地理人文条件。目前中堂镇已在“龙舟文化、祠堂文化、造纸文化”上有了一定的发掘和探索,初步形成了“三大文化品牌”,但这些还远远满足不了广大群众对文化产品及其服务的要求。因此,要充分挖掘本地文化资源,彰显中堂镇的地方文化特色,我认为,要紧紧围绕这“三大文化品牌”做文章。一要办好一年一度的龙舟文化节,包括经常举办全国性龙舟赛事,围绕龙舟文化制定五年规划,在这个五年里,要集中打造具有本土意识的文艺“五个一”工程,即:一部大戏(龙舟题材的原生音舞诗画)、一部电视剧、一部长篇小说、一部图文并茂的大型龙舟资料书籍、一座龙舟博物馆;在开展祠堂文化上,要重点把已经修缮好的祠堂开辟为旅游休闲场所(如潢涌村的黎氏宗祠、凤冲村的陈伯陶故居等),吸引游客前来旅游观光;要加快造纸博物馆建设,在如何展示造纸及造纸文化上下功夫。二要深入研究龙舟文化。要通过建设龙舟博物馆,举办龙舟文化研讨会,出版龙舟文化资料书籍,创作龙舟文化文艺作品等扩大影响,提高知名度;要通过社会公益力量筹资修缮祠堂,结合水乡文化特点,统筹布局,科学规划,把祠堂开辟为旅游新景点;要通过以造纸博物馆为牵引,拓展造纸文化外延和展示现代环保造纸过程等。三要通过这三个文化品牌,促进生产要素的聚集。以龙舟文化为龙头,聚集众多的龙舟品牌生产要素,打造一批以龙舟文化、造纸文化为主题的文化产业集群;以祠堂的历史遗迹为资源,聚集众多的生产要素,开发旅游及相关服务业,如民俗活动,包括吃、住、行,带动乡村旅游业的发展;以造纸博物馆为标志,聚集众多的生产要素,为造纸工业提供“前店后厂”式服务,带动造纸文化生产力的提高。四要挖掘中堂镇的这三大文化资源潜力,逐步形成集文化开发、旅游观光、休闲度假、民俗风情为一体的文化产业园和产业带,使中堂镇成为文化特色浓郁、文化产业发达、文化人才汇聚的文化大镇名镇。
(五)促进文化产业发展要有针对性措施
确立发展文化产业,并把文化产业作为推进中堂镇经济转型的战略突破口,需要镇委、镇政府下大决心,并在以下五个方面采取措施,促进文化产业发展。一是加大政策机制建设,用好文化产业政策,为文化产业营造发展环境;二是完善工作运行机制,提高对文化产业的认识,形成文化产业的工作合力;三是尽快制定我镇文化产业规划,把文化产业园建设纳入镇委镇政府议事日程;四是大力扶持文化企业发展,催生一批有自主创新能力的龙头企业和企业集团,增强文化产业的集群效应;五是加快特色文化名镇建设,营造文化产业氛围,搭建文化产业发展平台,拓展文化产业发展的生存空间。
总之,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越来越成为人们丰富精神文化生活的热切愿望。因此,我们建设文化名镇,就要努力挖掘地方文化特色,越是有地方特色的文化,越有魅力,同时,要不断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做大做强文化产业,使文化产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支柱产业,从而又能有力推动和促进当地特色文化的发展。
(作者简介:张波,1987年毕业于延边大学中文系。先在吉林省敦化市文化馆工作,目前供职于广东省东莞市中堂文化广电服务中心任副主任,副研究馆员。广东省作家协会会员、广东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广东省曲艺家协会会员。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文学创作,现已发表小说、散文等近百万字并多次获全国、省、州各类文学奖。已出版文集《红雪》(该文集获吉林省延边州政府金达莱文艺奖)、《女人熟了》、《往事风流》,其传略辑入《中国当代青年作家名典》、《中国当代艺术界名人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