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读后感
  • 发言稿
  • 心得体会
  • 思想汇报
  • 述职报告
  • 作文大全
  • 教学设计
  • 不忘初心
  • 打黑除恶
  • 党课下载
  • 主题教育
  • 谈话记录
  • 申请书
  • 对照材料
  • 自查报告
  • 整改报告
  • 脱贫攻坚
  • 党建材料
  • 观后感
  • 评语
  • 口号
  • 规章制度
  • 事迹材料
  • 策划方案
  • 工作汇报
  • 讲话稿
  • 公文范文
  • 致辞稿
  • 调查报告
  • 学习强国
  • 疫情防控
  • 振兴乡镇
  • 工作要点
  • 治国理政
  • 十九届五中全会
  • 教育整顿
  • 党史学习
  • 建党100周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实用文档 > 调查报告 > 周恩来总理关心施耐庵身世调查追怀

    周恩来总理关心施耐庵身世调查追怀

    时间:2022-08-27 14:50:05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水浒》作者施耐庵的身世研究,备受人们关注,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重要意义。新中国建立初期,周恩来总理对此十分关心。
      ·壹·
      在中宣部副部长周扬和《人民日报》总编辑邓拓、文化部部长沈雁冰的重视下,1952 年秋至 1953年春,由聂绀弩、谢兴尧、徐放、钱锋组成的中央文化部调查组奉命南下,在苏北区党委李守章、苏北文联丁正华、兴化县政府卞振声、盐城耆老周梦庄等陪同下,先后调查了兴化城、淮安城、大冈乡、施家桥、施家舍、施家庄、白驹镇、 安丰镇等地,以及江阴、常熟一带。所到之处,查阅了大量地方文献,访问了许多遗老和施氏后人,记录了诸多民间口碑。调查工作得到广大群众的热情支持和积极协助,获得许多新的资料。“但因未见到过硬文物,结论大相径庭。聂氏以为这些史料皆不可信,徐放认为足可解迷。谁也说服不了谁,于是双方调查报告均未好发表。”
      陆碧波、张袁祥在《施耐庵文物古迹探源》一文中说 :由于他(按 :聂绀弩)否认施耐庵的存在,周恩来总理不得不对那次调查工作作这样的指示:
      人民大众敬仰写《水浒传》的施耐庵,在人们心目中已有祟高的形象。不能因为找不到写《水浒传》关键性文物史料现在否认他 ;也不能用挖掘兴化施耐庵墓的办法来最后定论存在与否。因为施耐庵身世现在是个谜,如果当时他没有政治经济地位,那这个墓里也许什么也没有。如果这样,开掘结果就让人民失望了,所以要保存好墓。
      周恩来总理的指示,情真意切,语重心长,凝聚了他杰出的智慧和高超的工作艺术,在今天看来依然绽放着耀眼的光辉。
      随着历史的推进,32 年后的 1985 年,徐放的《再次调查有关施耐庵历史资料的报告》得以重见天日。钱锋、谢兴尧本着对历史负责的态度,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陆续撰文,对兴化施耐庵作出历史的交代。聂绀弩虽一直未发表专文,但从他给盐城地委和何满子、胡乔木等人的信函中,表露了他晚年对《水浒》作者施耐庵的异常关注和悄然转变的心路历程。其实,早在 1953 年聂绀弩就对“施耐庵根本没有这个人”的说法提出了批评 :
      说施耐庵根本没有这个人,是因为关于施耐庵的身世的材料出奇地少。岂止施耐庵,罗贯中的材料又何尝多呢?……在这样的书里找不出太多的关于他們的材料,就认为根本没有这个人,也是武断。
      随着施耐庵文物史料的相继发现,1982 年的施耐庵身世调查成果较 1952 年显著扩大,有了质的飞跃。
      2012 年,由中国水浒学会、江苏省社会科学院、江苏省明清小说研究会和兴化市委、市政府联合举办的纪念文化部关于施耐庵身世调查 60 周年暨《施耐庵文物史料考察报告》发表 30 周年学术座谈会在历史文化名城江苏省兴化市举行。中国社科院、江苏省社科院和南京大学、东南大学、湖北大学、贵州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天津师范大学、福建师范大学等社科研究机构和高校的 20 多位专家学者济济一堂,就施耐庵身世问题进行深入的交流和论证 。
      从文化生态学的研究角度看,兴化位于江淮之间里下河地区腹部,四面环水,具有“水浒摇篮”赖以产生的锅底洼、荷叶地、芦苇荡、水浒港等独特的历史地理环境,有着丰富的与施耐庵有关的民间传说。用系统研究的方法来分析,《处士施公廷佐墓志铭》《施让地照》是“地下之材料”,《施耐庵墓志》《故处士施公墓志铭》是“纸上之材料”, 山东、江苏、浙江绵延千里、流传百年的施耐庵轶闻传说是“口述史料”, 它们既相互联系,又相互支持,是有机的整体。历次调查所获取的出土文物、家谱和民间传说等三重证据,在兴化白驹场施耐庵身上,大体上都能合榫,可以判定元末明初的兴化人施彦端即施耐庵,就是《水浒传》的作者。这是运用文化生态学和系统方法取得的研究成果。
      与会专家学者从文化生态学和系统论等新的研究角度,运用出土文物、家谱和民间传说等“三重证据法”,坚持全息思维,综合分析,肯定了元末明初兴化白驹场施耐庵的存在。“施彦端就是施耐庵”,这是许多专家学者经过长期的实际调查和深入研究得出的科学结论。北京学者张惠仁在《水浒与施耐庵研究》专著中设专章对施彦端即施耐庵进行考论,从名讳学的微观层次,从古人命名、取字、称号的关联性方面,“‘解开施肇瑞、施彦瑞、施耐庵的名字号之奥秘,使一切反对者都噤若寒蝉’(喻蘅教授语);为论证施耐庵乃实有其人,乃现今苏北兴化、大丰一带施族祖先,起了重要作用”。
      “施彦端就是施耐庵”的证据,不仅仅限于《处士施廷佐墓志铭》、杨新的《故处士施公墓志铭》和王道生的《施耐庵墓志》,还有国家二级文物《施氏家簿谱》和《施让地照》《施奉桥地劵》,江苏省文保单位“施耐庵墓”和“施耐庵故居遗址”等。施耐庵《秋江送别》遗曲,堪称大手笔,感情意境不是一般的人能够写出来的,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喻蘅指出 :
      更可喜的是《耐庵散曲》的重见天日,曾使一些当代词曲专家如吕贞白、任二北先生叹为观止。刘冬、王同书先后发表赏析的文章,打开了读者的眼界。《遗曲》一经阐发,其对耐庵行踪的佐证作用,大大超过了它本身作为元曲上乘作品的文学价值。
      施耐庵后裔施宝安、施祥松、施祥凯、施恂广、施恂辉、施恂银等老人一致认为 :“始祖耐庵公出生地和定居地都在白驹场倪卲庄(今施家桥) ,直至第九世奉桥、隆桥、石桥、板桥、柳桥老祖,始有分支迁出,但‘施家三桥’仍是施氏族人的主要聚居处。”施奉桥地券中出现的“白驹场街市居住”字样,是九世孙施奉桥迁居白驹场街市的最早物证。这些文物史料构成的证据链,其权威性和公信力自不待言。
      其实,高儒所说的“钱塘施耐庵”、胡应麟所说的“武林施某”,皆是就施耐庵的寄籍而言的。明人笔记中的“钱塘施耐庵”,不过是片言习称,钱塘(今杭州) ,仅是施耐庵的寓居地,并非是其故里。倘若钱塘是其里籍,钱塘籍志为何无施耐庵记载?为何在杭州“生不见故居,死没有坟茔,至今未见施公后裔族群?”诚如山东大学终身教授袁世硕所言 :“原籍兴化、流寓江南的施耐庵与钱塘施耐庵,在里籍上并无矛盾。”海峡两岸合作发展基金会顾问、台湾专栏作家协会秘书长、山东郓城人李在敬说得更为透彻 :
    相关热词搜索:身世周恩来总理关心调查施耐庵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