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读后感
  • 发言稿
  • 心得体会
  • 思想汇报
  • 述职报告
  • 作文大全
  • 教学设计
  • 不忘初心
  • 打黑除恶
  • 党课下载
  • 主题教育
  • 谈话记录
  • 申请书
  • 对照材料
  • 自查报告
  • 整改报告
  • 脱贫攻坚
  • 党建材料
  • 观后感
  • 评语
  • 口号
  • 规章制度
  • 事迹材料
  • 策划方案
  • 工作汇报
  • 讲话稿
  • 公文范文
  • 致辞稿
  • 调查报告
  • 学习强国
  • 疫情防控
  • 振兴乡镇
  • 工作要点
  • 治国理政
  • 十九届五中全会
  • 教育整顿
  • 党史学习
  • 建党100周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实用文档 > 调查报告 > 关于辽宁省中小学音乐教育现状的调查报告

    关于辽宁省中小学音乐教育现状的调查报告

    时间:2022-09-05 15:10:05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摘 要]音乐教育是我国中小学基础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环,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的必要保障。而教师是学生学习生涯的领路人,教师教学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学生所受教育层次的深浅,并且对学生未来的发展也有着极为深远的影响。我国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提出:“……要学生有感受,首先教师要有感受;要学生能体验,首先教师要能体验;要学生动情,首先教师要动情。”[1]因此,教师的业务能力是决定教师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通过对音乐教师业务水平的了解,便可窥探现今中小学音乐教育发展的具体情况。笔者以第八届辽宁省中小学音乐教师基本功比赛为切入点,对辽宁省各县市代表教师在比赛中所呈现的业务水平进行实地取证,并深入调查研究,从而对辽宁省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发展现状有了一定的了解和认识。从整体上看,参赛教师在技能技巧、音乐表现力,以及音乐综合素质等方面较之以往都有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体现出辽宁省中小学音乐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但是,虽然進步可观,然而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储备上的缺陷以及对于民族音乐文化传承的缺失和创新与创造能力的短板等问题的存在同样不容小觑。在音乐教育教学中,教师拥有全面的、高质量的业务能力,无疑对音乐教学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使得学生能够从中获得正规的、系统的训练,令其少走弯路乃至不走弯路,促使音乐教育的发展进入一个良性循环。相应的,音乐教师业务能力的缺失,同样会造成学生音乐学习和音乐能力发展的缺失,如若长此以往不思变革,对我国音乐教育教学发展的进程有着不可估量的严重影响。因此,笔者就目前辽宁省各县市中小学音乐教师业务水平中所普遍存在的一些问题和现象进行阐述和剖析,希望能够借此为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发展尽一份绵薄之力。
      [关键词]辽宁省;中小学;音乐教师;业务水平
      [中图分类号]G61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2233(2019)04-0084-04
      自2001年以来,我国教育部即定期组织“全国中小学音乐教师基本功比赛”的活动,以期通过比赛的形式直观地呈现出音乐教师在技能技巧、音乐知识、思想理论等方面的业务水平,并实时反映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发展现状。第八届辽宁省中小学音乐教师基本功比赛是辽宁省音乐教育领域最高水平的赛事之一,由各县市层层选拔脱颖而出的参赛教师基本可以代表全省音乐教师的业务水平。因此,笔者以此次大赛为切入点,实地调查研究取证,力求所举例证的真实性与可靠性,从而保证调查报告的公正科学。音乐教师不仅要满足学校的需要,更要满足时代的需求。这就要求教师从音乐技能到音乐理念都要全面发展,不能出现短板,更不能停留在传统的“知识本位”“学科本位”的教学思想和照本宣科的教学模式中。音乐教师要在“以人为本”的新型教学理念中紧跟时代潮流,才能适应新时代对音乐教育和学生对音乐教育的需求。笔者通过对这次比赛的调查研究,了解到目前辽宁省中小学音乐教师业务水平的具体情况,从宏观的角度总结了参赛音乐教师所普遍需要提升的三个方面,也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现今辽宁省中小学音乐教育领域或多或少存在的问题。第一,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与音乐审美能力的培养仍有较大提升空间;第二,缺少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第三,音乐创新和创造能力的缺乏。笔者从以上三点着手剖析,在阐明其利害关系的基础上,尽可能地将三者在音乐教育中的重要地位进行简明的阐述。
      一、“审美”与“双基”的均衡发展
      “对于构成音乐表现手段的音乐知识、技能的学习、掌握,是音乐审美体验、艺术表达和文化认知的基础,只有学习和掌握了一定的音乐知识和音乐表现技能,才能听懂音乐,感受音乐,才能更好地理解音乐的内涵,才能谈得上运用音乐语言表达自己的感情。”[2]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在坚持以审美为核心的课程基本理念的基础上,同样要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养给予重视。倡导在“双基”的支持下使学生获得审美体验。音乐中的审美体验为学生审美观和想象力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双基”的学习则为审美创造的施展提供了扎实的平台,只有对音乐表现技能技巧的运用如臂指使,才能自如地通过审美体验真正感受音乐的内涵。由此可见,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是支撑音乐教育的基石和音乐学习的根本保证,缺少“双基”的音乐教育好似空中楼阁,而所谓的审美与创造也都是镜花水月,根本无从施展。笔者通过对参赛音乐教师的调查研究发现,虽然就以往而言,音乐教师的业务水平有了显著的提升,但是所存在的问题同样明显。从对音乐技能的掌握、音乐表现力的运用、音乐情感的处理等方面入手,笔者发现,在参赛音乐教师中,有15%的教师对于音乐技能的掌握仍处于一种“初学者”的程度,在技能技巧、识谱、背谱等基础能力上力有不逮,频频出现错漏、遗忘的现象;而50%左右的教师能够勉强驾驭其选择曲目所需音乐技巧的难易程度,保证整体的完整性,但是,在对音乐的表现力、音乐情感处理等方面的表达几近于无,只能顾及技能技巧的一方面;在余下35%的音乐教师中,有25%的教师在技能技巧方面能够胜任曲目演奏,并且在音乐表现与音乐情感上也有部分处理,而只有10%左右的音乐教师不仅能够妥善完成所选音乐作品,同时在对音乐把控处理上的掌握也恰如其分。引用苏联著名的教育理论家瓦·阿·苏霍姆林斯基的一句话:“能力、志向、才干的培养问题,没有教师的个性对学生个性的直接影响,是不可能实际解决的。能力只能由能力来培养,志向只能由志向来培养,才干也只能由才干来培养。”[3]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典范,其所拥有的素质、能力、偏向、思维方式等都会成为学生模仿的主角,故而音乐教师业务能力的发展现状必将通过音乐教育教学过程反映到学生身上,从而映射出当下全省中小学音乐教育领域发展的具体情况。就笔者调查研究所得数据而言,目前省内中小学音乐教育在审美教育和音乐技能技巧方面仍应夯实基础,教师切莫好高骛远,一味地追求教学成绩而无视学生的实际水平和情感体验,在曲目的篇幅和难易程度上大做文章的想法是不可取的。不仅无法在短期内达到教学目的,反而会受到心理、年龄等因素的制约,导致学生产生畏难和厌学情绪。也违背了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中以审美为核心,希望学生能够从音乐中发现美、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初衷。因此,在中小学音乐教育中,“双基”与审美的培养要双管齐下,绝不能顾此失彼,“一条腿走路”。
    相关热词搜索:辽宁省中小学调查报告音乐教育现状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