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者文摘
  • 美文摘抄
  • 短文摘抄
  • 日记大全
  • 散文精选
  • 感恩亲情
  • 人生感悟
  • 智慧人生
  • 感悟爱情
  • 心灵鸡汤
  • 实用文档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感恩亲情 > 不许一:满意的近义词

    不许一:满意的近义词

    时间:2019-01-28 17:44:18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我国各级政府的大门口都挂着“××人民政府”的牌子,其实,某级政府或某公务员,其行为是否符合“人民”政府的内在要求,并不取决于大门标牌的宣示,更不取决于政府官员的自诩。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同志就明确要求,要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答应不答应,满意不满意,作为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可见,如何评价政府机关的工作,标准问题,邓小平同志早已解决了。
      其实,民众对政府的态度。“满意”或者“不满意”都是客观存在。“不满意值”越低,越说明政府施政符合民众的愿望与利益;“不满意值”越高,越说明政府施政不符合民众的愿望与利益。在我们这样的集权体制的国家中,由于没有从制度上真正解决好“权为民所赋”的问题,建国以来,在政府与民众的关系上,曾经并不断地出现一些匪夷所思的奇怪案例。比如,新疆克拉玛依大火中“学生们不要动,让领导先走”,导致300多名师生葬身火海的惨剧;河南郑州国土局逯军局长“你是准备为党说话,还是准备为百姓说话”的提醒;重庆江津区委王银峰书记“跟政府作对就是恶”的宣示;江西宜黄县政府“没有强拆就没有新中国”的论证;四川双流某交警“我只管领导的安全,领导重要还是哪个重要”的实话……众多出现的问题应当从制度上来解决。经常出现的问题应当从规律上来治理。这说明,毛泽东与黄炎培当年在延安窑洞探讨的“始兴终衰”、“人亡政息”为表现形式的政治周期律问题仍值得警惕。
      民众对政府产生“不满意”。应当从矫正政府施政,约束官员行为来着手。一旦政府确立了以人为本的施政理念,官员确立了执政为民的意识,并切实付之行动,民众的“不满意”就会自然消失,或者逐渐“满意”。然而,一些“人民”政府却无意于这个路数,针对民众的“不满意”,他们不是从政府身上找原因,而是只对民众说“不许”。他们天真地以为。只要对民众的“不满意”玩“失踪”,就会“天下太平”,就会“盛世中兴”,从而提拔有望,至少官帽无虞。先是吉林省永吉县率先“消灭”了“不满意”,在该县政府网站所作的一项“民意调查”中,只有“非常满意”与“满意”两个选项。这个调查的前提是,民众对政府只能“满意”,不许“不满意”;当然允许有差别,只是“满意”与“非常”的区别而已。(2010年11月26日中直党建网)相比之下,福建省莆田市政府对于“不满意”的“消灭”就不够彻底,政府网站在进行该市2010年“政风行风网上满意度测评”时,如果投票者“不满意票数”超过50%,还始终不愿改变态度的话,系统就会冷冰冰地提示:“你投票的不满意票数高于50%,不符合本次投票规定,请重新投票!”(2010年12月21日新华网)虽然“系统”要求投票者的“不满意率”不得高于50%,但至少容忍了50%的“不满意”。
      有人过高估计了互联网的作用,人们以为,网络如同阳光。将使一切丑恶、黑暗的东西,无所遁形。其实,人们往往低估了国人的智商与技能。“防火”与“绿坝”不消说了,在这样的地方网站,也会轻而易举地不许“不满意”。或许他们真的以为,调查选项中“失踪”了。投票结果中“不许”了,民众的“不满意”就会化于无形。恰恰相反,封锁民意,禁锢民心,政府玩“失踪”,民众玩“潜伏”,如同地层深处奔突的岩浆,压力日渐积聚,一旦冲破地壳,“不满意”就有可能化为怒火与戾气,从而使得局势不可收拾。2000多年前,周厉王不听召公之劝告,“防民之口,甚于防川”,不懂得“为川者决之使导,为民者宣之使言”,才能“行善而备败”的基本常识,对民众的“不满意”以高压来对付,以死亡相威胁。民众倒是不敢“不满意”了,且只能“道路以目”。然而,“三年流王于彘”,并不是一个多么长的历史时期。
      “让群众满意”的工作要求,在政治框架内,仍然属于工作作风和群众路线的范畴,与民主政治的要求差之千里。在民主政体之下,官员由民众选出,权力由民众授予,政府受民众监督。“人民最大”的理想,才能真正成为现实。如果民众对政府施政“不满意”,就会用手中的选票来表达。在这种制度下,群众的“满意与不满意”,不再是一种工作作风的要求,而将成为官员保住职位的基本前提。在此情况下,类似政府网站歪曲民意、无视民意、强奸民意的掩耳盗铃,自然不治而愈。

    相关热词搜索:不许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