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者文摘
  • 美文摘抄
  • 短文摘抄
  • 日记大全
  • 散文精选
  • 感恩亲情
  • 人生感悟
  • 智慧人生
  • 感悟爱情
  • 心灵鸡汤
  • 实用文档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感恩亲情 > 熟,人 人熟理不熟

    熟,人 人熟理不熟

    时间:2019-01-28 17:48:27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我不知道外国有没有“熟人”这个概念,但我知道在中国,尤其是在机关,如果没几个熟人,那办起事来简直就是盲人骑瞎马,让你寸步难行。当然,这不是全部,但为数也不属于个别。   这可不是危言耸听。假如上头没几个熟人,谁也不认得你,遇到干部提拔,就算你在本职岗位上干得活色生香,然而没人提起你的名,没人附和你的事,提拔?重任?想都别想。假如下头没有几个熟人,那么吃饭没人请,喝酒没人敬,说话没人听,一天到晚冷冷清清,孤家寡人一般,遇到考评考核,人家一句“这是谁啊”,眉头紧皱,要么干脆利落地送你一个“×”,让你遭了“算计”还不知对方是谁。即使你真的德才兼备,某年某月某一天终于被上头看上了,异地提拔,委以重任,但如果你不赶快抢抓时间在该地结识一班熟人,万一碰上差额选举,万一并列被选举者又是根基深厚的当地人,那过程准是险象环生,那结果准是岌岌可危,稍不留神就会被“差”掉,让你败北而归。
      “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这句流传千古的话就是告诉人们一个真理:熟人多就好处多。上头的领导研究项目,给谁呢?为首的说了,张三不错,平日里隔三差五地来走动,不是请吃,就是请玩儿,单位杀只猪都少不了我们几斤肉,这个项目不给他,我们下回都会不好意思与他照面了。于是,集体研究,一致通过。下面的同事推荐干部,你望我,我望你,最后眼光一碰,心领神会,有了,李四,他对下级特亲和,有钱没钱关照着,有事没事惦记着,有权没权照应着,没错,就他。至于那些手握重柄的人物,掌管着大把大把的资金,既不敢揣进口袋又不便送给家人,必须天女散花一般拨下去,而下拨的标准就不一定看哪需要,而往往是谁熟给谁,“脸熟”比“需要”的理由强百倍。为什么“驻京办”比部委办还多?为什么“驻京办”比“最牛钉子户”还难拔?恐怕这是一个原因。
      熟人是什么?熟人就是架在“忧愁河”上的那座“金桥”,就是通向成功峰顶的那条大路,就是成就最佳运气的那炷信香。天南海北的熟人共赴一个饭局,王五来自甲地,赵六来自乙地,陈七来自丙地。酒席筵前,大家不约而同地聊起共同的熟人,王五的表弟正好在赵六兄长的辖区工作,而赵六的妹夫正好又是陈七老首长的部下的部下,大家越聊越近乎,越聊越亲热。喝到酣畅淋漓处,赵六激情感言:就冲王五兄的豪爽,您表弟就是我表弟,咱回去后一定好好关照表弟;陈七也不甘示弱:赵六兄的妹夫就是我陈七的妹夫,老首长若不答应让妹夫连升三级,我天天上他老人家家里蹭饭!而赵六和陈七暂时还没想到让王五关照的熟人,感激涕零的王五不知如何是好,最后满脸通红地信誓旦旦:两位兄长哪天在甲地要找什么人、要办什么事,我王五就是赴汤蹈火,也在所不辞!
      多一个熟人就多一个点子,多一个熟人就多一条路子,多一个熟人就多一些面子。即使你只是小机关里一个小头头,老家那班威望极高的耆老和一天到晚挎着皮包到处拉关系的村干部也会经常到你办公室坐坐,或说说村里的水渠该疏浚了,或叨念村上的小学该修葺了。虽然你不是水利局长、教育局长,但你同他们熟啊!一个电话过去,不久,水渠疏浚了、学校也修葺了。你成了无所不能的名人,你被乡亲们交口称赞,他们不仅佩服你在外取得的地位,而且佩服你呼风唤雨的能力。从此,老家就是再小的事儿,也要反复请你回去主持;就是再小的决断,也要反复征求你的意见。你就是村干部的靠山,你就是村民们的主心骨儿。至于你老家屋前屋后的打理、老老少少的照顾,甚至七大姑八大姨的邻里纠纷,都自有村里上上下下给你料理得妥妥帖帖。这种面子,一般人焉能得到?
      关键时刻,熟人总是显示出神奇的魔力。即使你不是一方水土的主政、一言九鼎的能人,因为有了上述的交情,当地的熟人也会充分地准备、热烈地迎接、精心地照料,下车有人接,出行有人引,住宿有人订,吃的是当地的珍奇,喝的是当地的佳酿,游的是当地的美景。这种面子,就是一掷千金也休想买到。
      古人曾说,伯乐相马时,往往让他最讨厌的学生去相千里马,让他最喜欢的学生去相拉车的马。为什么?道理很简单,千里马难寻而费时,拉车的马易得而实用。这就好比朋友与熟人,如果说朋友像钻石般难寻而费时,那么熟人就像河沙般易得而实用。在实用主义日益滋长的今天,熟人越来越多、朋友越来越少,也就成了一种必然。

    相关热词搜索: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