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者文摘
  • 美文摘抄
  • 短文摘抄
  • 日记大全
  • 散文精选
  • 感恩亲情
  • 人生感悟
  • 智慧人生
  • 感悟爱情
  • 心灵鸡汤
  • 实用文档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感恩亲情 > 【流浪的翅膀:《赫索格》中信的象征意义】 翅膀象征什么

    【流浪的翅膀:《赫索格》中信的象征意义】 翅膀象征什么

    时间:2019-01-28 17:54:40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摘要】美国当代作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索尔・贝娄的小说《赫索格》讲述了主人公赫索格在五天之内在纽约、芝加哥、路德村等地辗转期间的行踪、思绪及作为,总的来说这一过程可以归结为一次“流浪”。首先,从形式上看,作者离开居住地,往返于其他各地,属于时空意义上的流浪;另一方面,由于在现实生活中受到来自婚姻、民族偏见等社会黑暗面的压力,主人公陷入自我怀疑的深渊,挣扎着找不到理智与情感的归宿,于是开始频繁地以各种方式写信,这一过程可以称之为精神层面上的流浪。在流浪过程中赫索格对自己所经历的生活进行了回忆和反思,同时又目睹了种种混乱的社会场景。他试图通过和人的交流找到问题的原因,但是处处碰壁;在独自反思时又陷入自我否定、自我怀疑的沼泽;同时,由于某种特殊的外来场景,比如与雷蒙娜在一起的快乐生活、重新遇到落魄的旧日好友或见到久别的女儿等的刺激时,他会暂时跳出迷茫的深渊。但小说的大部分章节仍是赫索格在不同场景下写的信---也就是他进行痛苦思索的过程。这些信共有69封,占据小说的大部分章节。同时因为这些信不拘一格的形式与涵盖面极广的内容,该小说具有了与众不同的恣意挥洒的特色。
      【关键词】索尔・贝娄;赫索格;信;流浪
      
      一、“信”的长处
      
      《赫索格》并非一部以情节取胜的作品,小说关注的不是主人公是否有传奇般的经历,而是如何充分展示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书信是主人公处理混乱生活的一种手段。他的内心有个声音在呐喊,可是现实生活中却没有耳朵愿意倾听,于是只能诉诸于书信,用信来作为自己精神的载体与思想的出口。那么就让我们来看一下,贝娄是如何将“信”这一通信方式变为流浪的翅膀的,对于一部小说的整体效果来说信的方式又有什么样的特点和优点。
      (一)有利于表达思想
      书信是人的思想的窗口,人们在写信时可以自由地发表议论,抒发自己的观点。书信可以准确反映人的精神世界,人们不知不觉间就将自己个性的印记融入了书信中。作为历史学教授的赫索格是一位高级知识分子,他只会在书斋里冥想苦思,他的精神积淀才是他最宝贵的财富,长于思辨才是他最明显的特点。因此,当赫索格写信时,他对哲学的思考、对历史的探讨以及对人类命运的终极关怀自然而然就涌入他的笔端。他通信的对象更拓展到总统、州长、历史学家们,甚至包括辞世了的哲学伟人,如海德格尔、尼采等。在这些信件中,赫索格尽情阐发自己对社会、对人生的看法,与现代社会中恣肆泛滥的形形色色的反人性思潮作斗争。卡尔文主义、极权主义、物质主义、存在主义、弗洛伊德主义等等,无不成为他抨击的对象。赫索格不媚俗,不与现实同流合污,不愿放弃自己的信仰,在信中与它们展开激烈的辩论,力图揭示它们的荒谬。如此多种多样的思想,都浓缩入这本小说之中,可谓博大庞杂。假如运用技巧不当,很可能流于艰深枯燥,甚至做作说教。恰恰是书信――这一展现角色思想内涵的巧妙工具――使这些严肃的思想成为小说别具一格的魅力之所在,赋予小说极为宽广的思想涵盖面,使之成为一部成功地“思想小说”。
      (二)擅长揭示写信人的情感
      信是一个人心声的流露。通过读信,读者能够准确把握人物的内心律动。正是凭借书信技巧的这一优势,贝娄使一个重感情的犹太主人公赫索格的形象凸现于纸上。赫索格面对被妻子无情抛弃,被好友彻底愚弄,爱女被他们夺走的不公平命运,无法做到像一个男子汉那样坦然面对。他将自己的愤怒、迷惘、痛苦、失望都宣泄在信纸上。他从未将这些信件寄出,因此,在信中他放纵情感,毫无顾忌,不必受理性的约束,更不必担心这些言论会在现实生活中引来责难。与其说他写信是为了让对方得知他心中所想,不如说是为了平息自己内心的狂澜。在信中,他毫不掩饰对妻子马德琳的憎恨;在信中,他把怨恨格斯贝奇的情感表露无疑;在信中,他深感对于情人园子的愧疚;在信中,他解释他为何逃避雷蒙娜的情感;在信中,他裸露出自己的脆弱;在信中,他表白了一颗爱心。正是这些信,让我们看到一个充满七情六欲、情感丰富的“圆型人物”,他的真情是他人性光辉的标志。由此,贝娄塑造出一个用真情感悟生活的主人公,从而也使自己心安理得地与美国文学“硬汉”的传统背道而驰。
      
      二、本书中信的特点
      
      在这篇小说中,信的最主要的特点是“怪异”,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突破了书信的时间限制,给死人写信
      通常我们通信的对象仅限于出现在自己生命中的活着的人。而在一般人看来,给死人写信是多么的不可思议。通信的内容也多是与目前个人生活息息相关的事,赫索格的信件却丝毫不受书信现时性的束缚,他的信件不仅记录下了他当时当地的感受,而且还包含着他对过去经历的回顾。无论是受时间限制的个人行为,还是不受时间左右的哲学玄想,都融入了他的信中。上至17、18世纪的哲学家,下至他的妻儿,无不被唤入他的书信世界。他写信给他的情妇雷蒙娜、儿子马科、仇敌马德琳,这些人都与他目前的生活紧密相关。他更写信给他死去的母亲、尼采、上帝,他们却远离他所生活的时空。贝娄这位技巧大师借助书信,任主人公的思维在时间的领域内纵横驰骋,从而赋予小说广阔的时间跨度:小说中赫索格一生的经历都融入到他这几天的遭遇当中,他个人的思想游历更可以称为西方思想史的一个缩影。在这里,贝娄也通过如此多的书信把“意识流”这个现代主义技巧运用地更加易于读者接受。
      (二)书信格式毫无章法,且不寄出
      贝娄在《赫索格》中彻底改变了书信的一般情形。赫索格是位怪异的写信人,一般情况下,我们只是在渴望告知对方一些消息时,才会专门留下时间写信。可是赫索格写信却是率性而为。无论是在电梯里,计程车上,还是在商店里,哪怕是在课堂上,在学生的众目睽睽之下,他也会不管不顾地在纸上记下几笔。更令人惊奇的是,赫索格这个随心所欲的通信者写出的信与它们的作者一样不受规矩的束缚。一封能够实现交际功能的信件需要由六个部分组成:信头、信内地址、称呼、正文、问候语以及作者签名。赫索格的信至多只含有这六部分中的两部分:称呼与正文。而有些信甚至连称呼都没有。通常,人们需要把信写在纸上寄出,以便让收信人阅读,赫索格写出的上百封信中,只有留给招待他留宿的朋友莉比的一封信完成了交际的功能。而且,他的信相当一部分根本没有变成白纸黑字。不仅如此,赫索格的书信还可长可短,长的逾千字,短的不过是些无意义的音节、感叹、篡改过的习语和引文,有十几封信写到中途竟戛然而止。比如他曾写信给第一任妻子戴茜,但是行文至半,就放弃了这一主题,带着他特有的突兀。
      
      三、结语
      
      信是《赫索格》这部小说的一个亮点,这种别致的写作手法,突破了一般的思辨小说的表达方式,避免了枯燥乏味和散乱无章,成功地将赫索格这个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美国动荡社会的受害者的形象表达出来。
      
      参考文献:
      [1][美]索尔・贝娄.赫索格[M].宋兆霖译漓江出版社,1985.
      [2]陈世丹.《赫索格》中现实主义与现代主义的交融[J].当代外国文学,1998(02).
      [3]王宁.浅谈索尔・贝娄的小说创作[J].外国文学,1985(07).
      [4]乔国强.当代美国犹太文学的文化解读[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0(01).
      [5]刘文松.论赫索格的书信[J].福建外语,1994(Z1).
      [6]包鹏程.穿越黑暗的光芒――试析索尔・贝娄小说的人物形象[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02).
      [7]韩西莲.论索尔・贝娄长篇小说中的流浪意识[J].广西师范大学,2006.
      [8]夏政.《赫索格》艺术表现手法刍议[J].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8(03).

    相关热词搜索:中信象征意义翅膀流浪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