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者文摘
  • 美文摘抄
  • 短文摘抄
  • 日记大全
  • 散文精选
  • 感恩亲情
  • 人生感悟
  • 智慧人生
  • 感悟爱情
  • 心灵鸡汤
  • 实用文档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感恩亲情 > [提高寄宿制瑶族班教学质量的教法与学法研究] 寄宿制学校

    [提高寄宿制瑶族班教学质量的教法与学法研究] 寄宿制学校

    时间:2019-01-28 17:55:17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一、研究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寄宿制瑶族学生由于受瑶族地区经济、文化和教育事业发展都相对滞后,以及应试教育因素的影响,他们常出现听力障碍,口语能力和计算能力差,合作学习的意识不强等不良现象,那么,如何正确处理寄宿制瑶族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结合瑶族学生的实际,因材施教,有效地提高寄宿制瑶族班课堂教学效果,成为了寄宿制瑶族班教学亟待解决的课题。
      
      二、研究的现状
      
      本地区寄宿瑶族班的生源全部来自边远山区瑶族村,大部分是土瑶(土瑶是瑶族中的一个支系,至今世界上仅有六千多人口,是一个文化极其落后、生活极其贫困的民族)。虽然同类课题的教法和学法的理论研究有许多,但适用寄宿制瑶族班的教法与学法缺乏系统的研究,特别是如何根据寄宿制瑶族班学生的差异性,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和少数民族教育教学的特点进行教法与学法研究,还是空白。
      
      三、研究措施
      
      本研究旨在解决寄宿制瑶族班教学质量差的问题,构建“自主开放,合作探究”开放的教学模式,通过有针对性的“训听力、练口语、抓朗读、抓计算、促合作”教学训练,不断提高宿制瑶族班教学质量。
      (一)训听力
      不少瑶族学生由于在听课过程中经常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渐渐对自己缺乏信心,思想负担加重,从而产生了焦虑、急躁的不良情绪,思想无法集中、理解能力降低,心理活动过程处于压抑状态。这就形成了听力障碍。我们首先让瑶族学生懂得,听力水平的提高不可能一蹴而就,只有大量地听,听的材料越多,那么听的效果就越好。尤其是小学生更大的优势在于他们的模仿能力强,在仔细听的同时大声地仿练,也是一种可行的方式方法,模仿得越像越好,只有读准了,自然听得也更明白了。持之以恒,最终自然会收到成效。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安排“课前听力五分钟”即每节课的上课前五分钟安排一名普通话较好的瑶族学生组织听力练习。这名学生自己负责出题、朗读和听写等。另外还对瑶族学生做到适时的表扬和鼓励。瑶族学生在听的过程中可能出现各种各样的错误,教师则提供正面反馈,多鼓励引导,少批评指责,耐心地指出错误的原因,尽量减轻他们的心理负担,使他们维持良好的精神状态,突破听力方面的心理障碍。
      (二)练口语
      一方面,我们给予寄宿制瑶族学生更多的鼓励和温情,用爱心消除他们说话的后顾之忧。平时多关心他们的学习和生活,课余时间多和他们聊天、活动,消除他们与教师的隔阂。特别是对于那些内向、沉静、腼腆、害羞、表达能力差、不引人注意的寄宿制瑶族学生,对这部分学生的态度尤其热情、中肯,帮助他们扫除心理障碍,杜绝语言的打击、表情上冷漠的现象,以防扼杀学生的表现欲。由于教师对他们多一分爱心,多一张笑脸,耐心地指导他们扬长避短,鼓励给他们积极参与口语交际活动,从而逐步排除表达的障碍,消除他们开口说话的后顾之忧,使他们形成“我敢说、我要说、我会说”的良好心态,树立他们“说”的信心。另一方面,我们密切关注寄宿制瑶族学生的心理特点,给予必要的心理辅导。不少寄宿制瑶族学生在公众面前不敢说话,主要原因是存在自卑心理,对自己能不能说好话信心不足,怕说错了话别人笑话。所以,我们加强对寄宿制瑶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知识的传播和普及,情感的培养,行为的训练,教会他们寻找自己的位置和差异,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正确认识自己的特长和优势,努力表现和发展自己,从而树立信心,敢于交际,“有话敢说”。
      (三)抓朗读
      1.激发学生朗读兴趣
      (1)让学生认识朗读的重要性。
      在我们对四年级瑶族学生调查中知道,他们大部分学生的朗读都是毫无目的的,为此,我们教师在课堂上首先通过师生、生生对比读等形式,让瑶族学生逐步认识朗读能发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情趣;经过老师的一一点拨,学生逐步认识到朗读的重要性,朗读兴趣越来越浓厚。
      (2)重视老师的范读,唤起学生朗读的欲望。
      瑶族学生因为生活环境和学前教育因素制约,朗读能力一般都较低,领悟能力欠缺,但模仿能力强。根据这一特点,在教课文朗读时,先让学生把语音读准,把重音、停顿读好,然后教师再做好范读,让学生把重点句子读好。
      (3)积极鼓励学生,激发学生朗读兴趣。
      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能够使学生产生好学习的强烈愿望。老师都能在学生的朗读上进行恰当的点评,大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朗读效果。
      2.打好朗读基本功
      要读好课文,首先要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打好朗读基本功。即做到“六不”:不丢字,不添字,不错字,不重复,不唱读,不读破句子,形成良好的读书习惯。瑶族学生因为1-3年级的学习是在山区教学点接受完成的,他们的朗读基本功,大多不扎实。老师从上述方面出发,加强训练和练习。我们充分利用早读课,针对不同课文提出朗读要求后,师范读,接着学生自由练读,然后指名抽查,最后师生评价。此外,每周还特意安排一节课,欣赏朗读优秀录音作品,提高鉴赏能力,尽力使他们在朗读基本功方面得到大的改进,为他们朗读能力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3.采取多种朗读形式,使学生愿读,乐读
      小学语文教学主要以读为本,以读代讲,要避免烦琐的教学分析。如果一味地讲,不讲求形式的多样,对于低年级的学生和高年级的学生都是很厌烦的事,所以在朗读时可采用指名读、自己选段读、小组齐读、分角色读、男女生赛读、小组合作读、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引读、帮读、领读、配乐朗读等多种形式,我们的教师注意了不能让学生为读而读,还提出不同的要求,体现出读的层次性。而在朗读形式方面,开始,瑶族学生多喜欢齐读,即使心里有意愿个人朗读的,也不大主动表现出来。对此,我们采用渐进式的方法,不断采用新的形式,如:通过班级和年级朗读比赛并颁发奖品,成立朗读兴趣组,定期在校广播室播出朗读作品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获得不同形式下朗读的乐趣,乐于用各种不同的形式朗读,不断提高他们的朗读能力。
      (四)抓计算
      在平时的数学教学中,我们发现瑶族学生计算能达到优秀的只有极少数学生。根据瑶族学生计算能力相对较差的特点,我们从以下几方面抓起。
      1.在教学中,注意培养瑶族学生计算的兴趣
      因此,为了提高瑶族学生的计算兴趣,寓教于乐,结合每天的教学内容,我们有意识地让学生练习一些口算。在强调计算的同时,讲究训练形式多样化。如:用游戏、竞赛等方式训练;用卡片、小黑板视算,听算;限时口算,自编计算题等。多种形式的训练,不仅可以提高瑶族学生的计算兴趣,还可以培养瑶族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经过兴趣的培养,使瑶族学生对枯燥的计算变得越来越有趣,计算能力也越来越好。
      2.注意培养瑶族学生口算能力,打好计算的基础
      首先,我们设定目标堂堂练。每节数学课,教师视教学内容和瑶族学生实际,选择适当的时间,安排3―5分钟的口算练习,瑶族学生每人准备一本口算本,通过这样长期进行,持之以恒的训练,瑶族学生的口算能力明显提高。
      其次,我们还变换形式多种练。瑶族学生方面如:自算,自己找口算题,在规定的时间内,看能算对几题;互算,同学互相出题算,或一个同学出几个同学算,比比,看看,来提高口算能力;反复算,通过反复的练习,口算能力自然会提高。教师方面如:视算训练、听算训练、抢答口算、口算游戏、“对抗赛”、“接力赛”等等。通过专门的计算训练,瑶族学生的计算速度和准确性明显增加。
      (五)促合作
      我们在寄宿制瑶族班进行数学教学时,往往发现:不少瑶族学生总是洗耳恭听,从来不会质疑;有的瑶族学生则默不作声,不注意倾听同学的发言,不关心合作的内容和进展,自己想着自己的事,把自己排除在小组之外,根本不清楚自己干了什么?该干什么?能干什么?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的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就小学阶段而言,瑶族学生“合作学习”的重点要放在“愿合作”与“能合作”上,即:使瑶族学生有合作的意愿,不抵制合作,认识到“合作”也是学习的一种方式,让瑶族学生明白自己在合作过程中的个人责任,并扮演积极的角色,知道如何在合作学习的环境下与人相处,怎样妥当地表达自己的意愿和想法,怎样帮助、协调同伴,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速度与质量等。合作学习意识不强,缺乏有效的合作交流,成为了寄宿制瑶族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另一大难题。为了破解瑶族学生合作学习意识不强的难题,我们采取了以下策略:
      1.创设环境,增强合作意识
      大多数瑶族家庭居住在山区,相互间距离也相对较远,孩子之间很少有机会交流,大多缺乏合作经验,课堂上往往表现出喜欢按自己的意愿活动。这些因素极不利于学生合作能力的形成,因而我们尽力为瑶族学生创造合作的情境、提供合作条件。
      (1)创设安全的心理环境
      在合作学习过程中我们尽量创造良好的合作学习气氛,用各种适当的方式给瑶族学生以心理上的安全感或精神上的鼓舞,把瑶族学生当作朋友和知己,多一些理解、鼓励、宽容,通过创设安全的心理环境,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探索热情更高涨,合作的欲望也更强,课堂就会更加生气勃勃。
      (2)创设真诚的激励环境
      适时适当的激励,可以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学中我们常常运用好这个课堂杠杆,营造一种让瑶族学生充分发挥学习个性、各抒己见、相互交流甚至各执己见的合作学习氛围,一句真诚的表扬、一个赞许的目光……都能使每个瑶族学生都能真切地体验到合作学习的成功与快乐,从而产生进一步合作的欲望。
      2.训练合作技能,提高合作学习效率
      在教学过程中经常遇到这种情况,教师让瑶族学生同桌互说、小组合作讨论,可是瑶族学习自己做自己的事情,看不到合作的迹象。经过分析和探究发现,我们发现:原来这都是因为瑶族学生并没有弄清合作学习的具体要求和目的,不知道每个步骤该怎样做,因此我们在设计合作学习环节时,先教给瑶族学生合作方法,讲清合作目的和要求,同时还应适当通过示范来增强瑶族学生的感性认识,再给瑶族学生一定的时间尝试合作,引导学生吸取经验,掌握了合作方法以后再进行合作学习,合作效率明显提高。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将瑶族学生分组,按照学业成绩、能力水平、个性特点、性别比例、家族和社会背景等情况合理搭配,混编成组,并以小组活动为主体来组织教学。瑶族学生学习方法也根椐课文实际情况,力求多样,克服古板单一。通过合作小组中的学习,瑶族学生不仅学习了课文知识,而且相互交流、相互了解、彼此尊重、相互帮助、相互激励,共同分享成功的快乐,提高学习兴趣。通过我们有意识地对瑶族学生加强了合作训练,久而久之,瑶族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也得到很大地提高。
      
      四、研究成果
      
      瑶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已成为认识活动的主体,通过有针对性的“训听力、练口语、抓朗读、抓计算、促合作”教学训练,使瑶族学生从过去单一、沉闷的课堂气氛里解脱出来,上课兴趣倍增、情绪高涨。从而积极发言、思维活泼,每节课都沉醉在愉快的学习游戏中,对学习兴趣、学习态度和学习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尤其是瑶族学生朗读能力和计算能力的提高最为明显。此外,瑶族学生学习负担根本减轻,让瑶族学生通过合作学习在独立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方面得到充分的发展。
      通过“训听力、练口语、抓朗读、抓计算、促合作”的教学训练,教师把学生作为有个性的人来对待,尊重其人格和情感,确定其主体地位。创造了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在这种宽松愉悦的情境中去学习、去想象、去创造,最终在相同的教学时间内学生的思维和语言得到整体性的训练和发展,同时提高了课堂教学的质量。

    相关热词搜索:瑶族教法教学质量学法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