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者文摘
  • 美文摘抄
  • 短文摘抄
  • 日记大全
  • 散文精选
  • 感恩亲情
  • 人生感悟
  • 智慧人生
  • 感悟爱情
  • 心灵鸡汤
  • 实用文档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感恩亲情 > 高职院校学生不良行为矫正教育模式:对孩子不良行为的预防和矫正

    高职院校学生不良行为矫正教育模式:对孩子不良行为的预防和矫正

    时间:2019-01-29 05:32:56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一、问题的提出      从心理学角度分析,行为是人的意识参与外部活动时其外部表现的系列组合。意识是行为的内部基础,动作是行为的外部载体,行为是意识、动作的表现与结果。不良行为就是指由错误道德意识支配、违反社会准则与行为规范,从而给社会、他人或自身造成不良影响甚至危害的有问题的行为。据研究表明,16―20岁是青少年犯罪的高峰年龄,这一阶段是他们生理、心理发生显著变化的时期,这个时期的学生,由于生理发育较快而心理发展滞后,出现了新旧交替时带来的比较强烈的不平衡状态,这种生理和心理上的不平衡使学生在学校的学习、生活中既可以产生积极进取、掌握真才实学的强烈要求,也会产生情绪上的不稳定,感情用事,没有目的的盲动和不计后果的蛮干等许多不规范的行为。而且,由于他们涉世不深,阅历不广,不了解人性的多面性和社会的复杂性,对社会各种思潮缺乏辨别能力,容易为社会流行的各种“时髦趋势”所左右。尤其是近几年来,我院职业教育规模发展迅速,学生人数成倍增长,但由于90后学生数量的增多,学生的整体心理素质却在逐年下降,甚至有少数学生学习目的性不明确。组织纪律观念淡薄,经常违反校纪校规。
      
      (一)赌博
      这种不良行为在高职院校学生中较为常见,且有在校园蔓延的趋势。大学生参与赌博与当前社会上普遍存在的各种形式的赌博现象和家教的偏差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许多高职院校学生来自农村,其家长文化素养不高,农闲时三五成群聚众赌博已成习惯,有些家长不但自己参赌,而且还宽容或纵容子女赌博。
      寻求刺激娱乐,喜欢冒险的个人心理因素也是职校生赌博的重要因素。好奇心和冒险精神正是这个年龄段学生的心理特点。许多学生由于在高中阶段的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压力下,在学业上得不到成功的体验,因而把兴趣爱好转到其它如赌博等方面。
      
      (二)校园暴力
      校园暴力指在校园环境中发生的,利用身体力量或其它工具侵害他人身体或公私财物的行为,它所侵害的对象是学生或公私财物。暴力行为表现出明显的随意性、个别性、突发性等特点。高职院校学生发生校园暴力的比例要比普通中学高。主要有拉帮结派、寻衅滋事、打架斗殴等形式。与其它不良行为相比,参与校园暴力行为的学生比例并不高,但其危害性较大。据调查统计,近年来高职院校女生参与校园暴力行为的比例有逐年上升的趋势,值得我们注意。
      
      二、产生原因
      
      大量事实表明:高职院校学生的不良行为是环境作用和个体选择的结果。其形成主要有四方面的原因:
      (一)社会影响与学校、家庭教育不一致。社会宏观环境对青少年成长的影响是极为重要的,随着社会开放程度的提高和大众传媒的日益现代化,学生所接受的社会信息容量越来越大,其中负面影响的绝对量也大幅度增加,这些负面影响抵消了学校和家庭的正面教育效果。例如:社会不正之风对涉世不深的学生心理体验产生冲击;不健康文化信息对道德判断力不强的学生产生腐蚀;商业文化市场对充满好奇的学生产生诱惑等等。尤其是大众传媒中诸如宣传暴力、迷信、色情等书刊音像制品,由于其表现手法形象逼真,学生非常容易接触,其危害性最大。更有一些良莠不齐的“书屋”、录像厅、营业性网吧等,常常有意识地选址学校附近,瞄准高职院校学生作为赚钱对象,形成了不理想的社会微观环境,常常使学校、家长束手无策。
      (二)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不协调。家庭是学生成长的基本单元,父母亲是子女成长的第一任老师,家长与子女朝夕相处,其言行教诲、品行榜样都对子女产生直接持久的影响。不良的家庭教育“放大”了社会负面影响,抵消了学生正面教育,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溺爱娇纵的家庭使子女任性自私,傲慢无礼,贪图享受;粗暴专制的家庭教育使子女暴躁冷酷,粗野蛮横,缺乏同情心;修养低下的家庭教育使子女语言粗俗,精神空虚,追求低级趣味;而结构缺陷的家庭也使子女缺乏温暖,形成孤僻冷漠、懦弱乖戾性格。所有这些都不同程度地使中学生的个性心理发育出现障碍。与学校教育不相协调,难以产生正面教育的合力。就我院而言,学生绝大多数来自农村,父母亲的文化程度较低,外出务工人数也很多,导致教育管理能力偏低及教育管理时间偏少,再加上父母亲离异等因素造成的家庭教育的失职和失败,或放任自流或教育方法失当,直接导致不良行为的产生和发展。
      (三)学校教育活动偏离教育目标。学校的培养目标,是学生的德智体得到全面发展。但由于多种原因,使学校教育活动偏离了教育目标,影响了学校正向功能的发挥。主要表现为:一是教育方法不恰当,少数高职院校教师不主动了解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仍然采用几十年一贯制的封闭式、程式化教学、管理模式,方法简单偏激,有的冷漠放任,师生关系紧张,学生感到不被理解和关怀,转而从朋友或者到社会上去寻找安慰和寄托。二是少数高职院校学生活动单调乏味,不注意用丰富多彩的活动去满足青少年学生精神生活的需要,使他们转向外界寻找刺激和补偿,一旦误入歧途,其代价难以估计。
      (四)学生个体内化的主观差异。高职院校学生不良行为的形成主要有两方面的因素,一方面是社会、家庭、学校所施加的负面影响;另一方面是学生个体接受影响的主动选择。部分学生自身素质不高,理想水平和道德水准较低,分辨是非能力较差,其涉世的无知性、盲目性就很难应付来自社会各方面的负面影响,经不起诱惑,很容易被别人拉拢、利用,或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义气用事、不计后果,从而沾染不良习气,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由此可见,高职院校学生的不良行为矫正教育是一项十分复杂而又具体细微的工作,是对学生个性心理的“再塑造”,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学校具有时间、空间集中,教育内容方法正规化、系统化的优势,能在矫正教育过程中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
      
      三、矫正教育的抽象模式
      
      (一)组织网络
      为使矫正教育真正落实到学校的各项工作中去,建议正式成立“不良行为矫正教育领导小组”,作为全院进行矫正教育的专职机构,确立由院长领导,副院长分管,学工处主抓,系学工办主任、年级辅导员、班主任、任课教师具体实施,家长积极配合的教育组织网络,以保证矫正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矫正教育的总步骤
      矫正教育的具体实施分为三个阶段六个步骤。
      第一阶段是在新生进校的第一周,这是一个非常关键的教育阶段。一些高中表现较差的学生,升入大学后,换了一个新环境,往往有一种强烈的新感受。加之内心潜藏的自尊心的催化作用,能使他们产生一种按情景的要求调整自己态度和行为的倾向。矫正教育的目的就是充分利用学生进入新情景时内心的变化,给予热情的鼓励,帮助他们明确新的目标,点燃新的希望。教育的内容可分为二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是通过就业形势分析,校史教育及校友报告会等形式,激发学生的自信心。第二部分为规章制度教育,目的是使新生明白哪些可 以做,哪些不允许做,如果违反将承担怎样的后果。
      第二阶段是在新生人学后的二至四个月,这时候,学生基本适应新的环境,原有的一些不良行为也开始萌现。此时,年级辅导员、班主任应通过细致的摸底调查,了解学生在行为习惯方面存在的问题,建立个人心理健康、品行档案,然后由年级辅导员、班主任、心理辅导教师及家长密切合作,进行“会诊”,依据不同的类型、不同的成因制订相应的矫正策略。
      第三阶段是在实施矫正措施后,班主任要随时关注相关学生的转变情况,进行跟踪,及时反馈矫正效果,并与学生家长一道开展矫正评价,通过适时客观的评价,激励学生进步。
      
      四、对各类不良行为矫正教育的具体模式(以赌博行为为例)
      
      赌博是一种以财物为筹码,通过一定的游戏规则定出输赢的行为。在高职院校中,这是一种较常见的不良行为。在校内,赌博一般发生在课间休息、午间休息、晚上就寝之后等时间,地点主要集中在寝室。由于学生社会经验少,情绪容易冲动,争强好胜,所以往往容易受到利诱和怂恿而进行赌博行动。
      赌博行为的矫正主要由院、系学工人员负责,辅导员、班主任、班干部、家长配合实施,值班教师加强课余时间的巡查,形成立体化、全方位的管理网络,防治结合,减少赌博行为在校园内的发生。例如,08级某专业20岁的男生陈某个性敏感、易冲动,平时少言寡语、上课经常睡觉,对学习提不起兴趣的孩子,他经常在就餐时或就寝后纠集2―3人在寝室进行赌博。
      通过调查,我们了解到陈某的这些习惯主要是由家庭造成的。①陈某是计划外出生,家中的独生子,从小多人溺爱,要风得风,要雨得雨。②读高中后与父母在一起的时间有限,与父母的交流沟通不够。通过与家长联系还了解到,他父亲经商在外,母亲忙于家里店铺的事情,很少有时间关心他,平时回到店中,经常看到有人在赌博,一开始只是站在旁边看看,慢慢地他也会了,偶尔缺人时他会顶上,很快他学得越来越精。
      通过调查了解,辅导员、班主任摸清了他的基本情况后,制定了以下几点措施:
      一是与其谈话交流。
      二是与其家长进行交流,争取达成共识。
      三是帮助其制定生活和学习计划。争取到与他关系较好,品德良好的同学的帮助,平时有目的地与他交流赌博的危害,并转移他的活动兴趣,经常与其一起打篮球,让他有一定的宣泄之处。学习上与他一起制定学习目标,安排一些基本的学习任务,且在他能力范围内能够完成的,以此来一步步提高他的学习兴趣。
      四是监督他平时表现情况,经常对他进行督促。
      通过老师们耐心的说服教育,陈某近来的表现有很大的转变:早上能按时出操,上课违纪行为减少,开始关心班级事情,跟他母亲通电话,反映也很好,比以前听话,在家也帮着干点家务活,各方面进步很明显。
      
      五、结语
      
      一系列矫正教育的实施,能够带动高职院校学风的根本好转,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积极上进成为全体学生的自觉行动。同时,通过对学生不良行为的矫正,能够培育一批有道德、有修养、有素质、有文化的优秀毕业生。毕业就业的学生也能以其良好的言行品德、行为习惯和组织纪律受到了企业的青睐。另一方面,由于学校注重了对学生不良行为预防和矫正,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从而能使学风、校风得到明显改善,此举也能为创建一流高职院校提供强大的助力。
      
      参考文献:
      [1]栾波.高职院校学生思想道德错位归因及矫正[J]中国成人教育,2007(11).
      [2]张西茹.高职院校不良学风的成因与矫正策略[J].教育与职业,2006(2).

    相关热词搜索:矫正不良行为模式高职院校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