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者文摘
  • 美文摘抄
  • 短文摘抄
  • 日记大全
  • 散文精选
  • 感恩亲情
  • 人生感悟
  • 智慧人生
  • 感悟爱情
  • 心灵鸡汤
  • 实用文档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感恩亲情 > [初中生物课的创新教育浅析]初中创新教育案例

    [初中生物课的创新教育浅析]初中创新教育案例

    时间:2019-02-03 05:39:44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新课改总体目标要求是“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宗旨,加强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突出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与解决间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协作的能力,加强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为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基础。”其中倡导创新的学习方式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围绕这一理念,初中生物教学亟待加强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而在生物新课程学习中,老师和学生都必须转变自己的学习方法,树立全新的学习理念。
      
      一、初中生物课素质教育现状分析
      
      当前生物课素质教育只是流于形式,未从根本上进行变革。例如:在课堂教学伊始,用投影片将教学多元化的目标给学生展示出来,其中能力目标清清楚楚,那只是摆摆样子,还是我行我素――传统教学。也许是因为能力培养不能立竿见影,又不能像认知目标那样可以及时检测,在教学的具体过程中,就找不到或是很难找到体现培养能力的具体内容,当然也就不能达到能力目标。从目前看来,情形不容乐观。
      (一)我们部分教师认识不足,思想观念还跟不上时代的步伐。
      对于上述问题,有的教师会说要完成教学任务,就要加大课堂教学的容量,怕学生解释不正确,或是解释时旁生枝节,时间不够,但是这些绝不能成为理由。教师讲完了,学生学完了,学生对教师提出的问题回答对了,目标就达到了。但教师并不考虑学生是怎样答对的呢?解题思路是怎样的呢?这位学生回答问题的思路是否比教师的更出色?如果想法和做法有问题该怎么办?课堂表面上看起来有声有色,有问有答,师生互动,而实际上是流于形式,缺乏思考、呆板机械的教学,不能把握“教与学”的真谛,不是真正的素质教育,学生思维很难得以拓展。甚至在许多教师的头脑里,一节课如果还有一个问题没讲完,不论这个问题是否主要,也不问实际教学效果,就认为这节课未完成教学任务。这种想法从教师到领导,从学生到家长都有。这都是因为教育观念落伍造成,势将导致教师循规蹈矩,墨守成规,束缚学生的思维。
      (二)目前我们生物学科的课程设置对认知目标的要求偏高。
      1、许多学校现代教育技术的硬件和软件还不能适应教育发展的要求,课本上的许多实验、研究性专题在省重点中学都无法进行,更何况在其他中学。2、教学大纲对能力要求高,很多教师要么教材挖掘不够,要么性格问题,要么学校、社会对该学科重视程度不够等诸多因素,能力要求很难达到。
      (三)不少中学还未很好地实行从“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的转轨。
      这也可能与中考的指挥棒有紧密关系。学校领导和教师盯住中考,只关心文化课考试成绩,甚至按文化课成绩给学生和教师排队,并以此将学生排队,甚至给教师排队,将学生和教师分成三六九等。教师在重压下不断给学生灌输“学好功课”、“考试升学”、“只许成功,不许失败”的思想,久而久之,学生就形成只有考出高分,达到重点学校的录取线才是好学生的思想。考试成绩、升学的档次成了衡量有没有出息的标准尺度。一味地注重课堂教学,甚至在课余时间补课,忽视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只能使学生失去对学习的兴趣,孤陋寡闻,思维狭隘,成为井底之蛙。教师和学生都成了应试教育的机器,创新意识、探究能力完全被束缚。素质教育成了镜中月,水中花。
      (四)心理素质教育不够。
      初中生正处于生长发育的高峰期,心里发展错综复杂,接受新事物能力强。他们自尊心强,追求成人感,虚荣心强,但分析问题能力很差,易产生“明于知人,暗于知己”、“严以责人,宽以律己”的偏向。一些学生自卑、自恋、自负,在自我表现欲和虚荣心驱动下,行为与教育者的意愿背道而驰。此外,初中生处于青春萌动期,易出现早恋现象。陷入情网的学生,十有八九精神萎靡不振,形成心理障碍,表现为紧张,恐惧,羞涩,苦闷,自卑,惆怅,失望,孤独,悔恨,愤怒等不良心理倾向。很多学校和教师只关注成绩,关注升学率,根本不愿意操心这样的“小事”。
      
      二、初中生物课素质教育的实施建议
      
      (一)教师要树立新的教育观、教师观、学生观,建立平等、民主、合作、和谐的师生关系。
      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并从教材中提炼出科学的观点、方法及其思想,在课堂教学中根据教材内容的不同特点渗透科学素质教育。在教育过程中,一定要尊重学生的言行、人格和内心世界,保护学生利益。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敞开心扉,敢于亮出自己的观点,教师不要轻易给以负面评价。学生与教师共同参与到心理行为训练中,完成训练任务。学生自始至终是教育过程的主体,教师要让每个学生有平等参与活动的机会。要根据学生原有的心理水平设计和实施,学生原有的心理水平高,教师的目的就可随之提高,反之亦然。
      (二)着力开发生物课堂思维创新的空间。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发达兴旺的不竭动力。但创新决不意味着让我们的学生抛开书本,离开课堂,去搞几个发明和创造。创新教育旨在提高民族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教育思想和行为,只有明白了这一点,才能使我们的教育承担起创新的使命,才能把创新教育主阵地定位于课堂,才会有让创新教育落实到每节课的想法和具体行为。
      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保证学生活动的空间。充分保证和扩展学生主体活动的空间,既是学生生理、心理的需要,也是创新教育的基本要求。美国某初中生物课曾发生过这样的事:中国某考察团到该学校观摩生物课。当同学们到讲台前领取蚯蚓时,由于蚯蚓太滑,不少同学不得不爬到桌下或地上,费了好大周折。教师并没流露出半点不快。这位教师“组织教学”的能力似乎很差,但学生收获却很大,每个学生都亲自感触到了蚯蚓粘滑的体表及蠕动,有的同学还勇敢地品尝了蚯蚓是什么味道。我们的课堂中很少见到。为什么教师不将蚯蚓分发给每位学生?为什么教师不让学习小组长领取?假若在实验前我们的教师就将蚯蚓用解剖盘放在每位同学的桌子上,如此种种假设,在中国的课堂里都是既成事实,其效果却大相径庭。问题出在哪里呢?关键之一是美国的教师注重了开发学生主体活动的空间。有了活动的空间和时间,有了和谐的课堂氛围,学生的兴趣自然就会大增,创新教育就有落实到学生的可能。由此可见,创新教育不应是一种雕刻的教育,而是潜意识地渗透到每个具体的教学环节和教学行为中。而我们实际工作中,我们常以限制教师讲授时间的办法来保证学生学习的时间,这样做的效果并不好。首先是因为教师的教授时间常常是分散在45分钟,无法统计。其次,学习效率的高低并不能简单地依时间的长短而论。因而,我们在提倡保证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的同时,还要研究如何拓展学习活动的空间。(1)允许不同层次学生有相对独立的学习空间。传统教学总是要求不同品质的学生保持相同的学习进度,结果优生无事干、吃不饱,差一点的学生干不完、吃不消的现象时有发生,其实质就是限制了学生的活动自由。我们要从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角度出发,扩展学生自我活动的空间。例如,实施小班化教学,缩短讲授时间,允许部分学生不必围绕教师和黑板转,对他们的要求也可以是跳跃式的与教师配合。(2)不断变化和丰富学习活动空间。对学习的空间、小组讨论的空间、实验室、社会实践基地以及大自然等空间,都应列为备课的一项内容进行构思、加工和布置。
      2、开发学生创新思维空间。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就是让学生的学习不拘泥于课本,不搞简单的就事论事,不停留于直观和表面。(1)不断扩展思维的深度和广度。变知识灌输式教学为思维训练为主的教学,消除原有定势思维的束缚,通过纵向思维(顺向思维、逆向思维)和横向思维(多向发散思维)的训练,扩展思维的深刻性和空间性。纵向思维好比在挖深同一个洞,而横向思维则是在试着到别处挖洞。当思维定势把学生禁锢在一个思维通道时,引导学生“试着到别处去挖洞”往往不失为创新的好办法。如爱迪生寻找电灯泡所需的最佳材料,就采用了此法。在生物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抓住“主要”和“一般”引导学生探究“次要”和“个别”等问题,训练学生逆向思维、求异思维,要结合生物体结构和生理教学,培养学生空间想象力,扩展思维的深度和广度。让学生设计实验方案,通过实验来检验方案、优化方案是开发学生思维空间的好办法。
      (三)课内外结合,营造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实机。
      只要我们从根本上改变教育观念,迎难而上,取得学校领导的支持,家长的理解,有条件要营造,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给学生营造联系实际的机会。教师要敢于探索、勇于改革,抓住生物学科自身特点,力求课内课外共同发展,以课内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课外来验证巩固课内知识。课外活动是生物教学中重要的一环,把课内与课外结合起来,放在一个开放的系统中,才能真正得到有效的学习。课外活动有着更多灵活性和时间性,教师要抓住时机,在活动的设计、开展、总结等各个环节给予学生积极指导,利用学生的好奇和兴趣,启发思维的条理性、逻辑性及空间性,开发智力,提高实践能力,拓展知识,发展特长,培养创新精神。对有创见的想法、独特的见解给予充分肯定和鼓励。课外活动的范围相当广泛,如生物实验观察、动植物标本的采集与制造、小动物的饲养、生物资源的调查等。教师可以根据条件有计划有选择开展这些活动。
      (四)关注学生的心理教育。
      生物教育应该结合本学科实际,通过课程教育、专题讲座、咨询、讨论、学习小组和宣传栏等形式,引导学生广泛接触社会,结交朋友,使学生在日常交往群体中建立相互理解,信任,关心的人际关系,在交往中取得进步,在学习中尝到乐趣。我们还要在课余开展琴棋书画,游戏,歌舞,体育竞赛等文体活动,优化活动内容,培养青少年学生健康的艺术情操、艺术鉴赏和创造能力,提高艺术修养,增强青少年学生的体质,磨练他们的意志,这样两轮驱动,才能让素质教育真正落实到实处。
      
      三、初中生素质教育课的展望
      
      最近几年“素质教育”的观念已被多数教育工作者接受。素质教育既然能解决目前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那就应该坚定不移实施。研究素质教育的内涵、任务、目标、运行机制,建立一套完善、合理、科学的素质教育模式,来推动基础教育正常发展。素质教育是基础教育摆脱应试体制影响,使青少年全面发展的一个改革方向。
      形成素质教育的机制涉及教育思想、教材建设、领导队伍和教师队伍建设等诸方面的问题。但是最重要的是使素质教育的观念深入人心,同时要逐步建设并完善素质教育的评价制度,形成一套完整、系统、科学的素质教育评价制度。只要大家共同努力,素质教育真正进入课堂的日子肯定能实现。■
      
      参考文献
      [1]《心理素质教育论》,开明出版社1998年第2版
      [2]《素质教育在家庭》黄全愈编著
      [3]《教育大词典》(第5卷)上海教育出版社
      [4]《关于初中生心理健康分析问题与对策的研究》
      
      作者简介:
      张风雷(1974-),男,江苏南京人,南京市江宁区淳化初级中学一级教师、主要从事生物教学研究。

    相关热词搜索:生物课浅析初中创新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