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者文摘
  • 美文摘抄
  • 短文摘抄
  • 日记大全
  • 散文精选
  • 感恩亲情
  • 人生感悟
  • 智慧人生
  • 感悟爱情
  • 心灵鸡汤
  • 实用文档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感恩亲情 > [高职生就业心理及应对策略] 高职生就业观念与择业心理

    [高职生就业心理及应对策略] 高职生就业观念与择业心理

    时间:2019-02-03 05:44:14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摘 要: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高职生就业心理压力增大,表现出焦虑、恐慌和茫然,他们强调自我,但又自信心不足,急需对他们进行就业指导。要构建系统的职业指导课程体系,分阶段开展好择业教育、创业指导和就业指导,并强化自我教育,以此来应对学生的就业心理问题。
      关键词: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心理;就业教育
      
      一、高职院校学生就业心理特点
      
      (一)焦虑、恐慌、茫然
      相当一部分高职院校毕业生在“双选”时,一方面担心面对与大学本科生、研究生竞争,另一方面,又不愿与中等专业学校的毕业生同台竞争,加之对就业政策一知半解,对就业信息捕风捉影,导致对未来缺乏信心,存在心理顾虑,表现出忧虑、不安和茫然。
      (二)强调自我,急功近利
      相当一部分毕业生以“自我”为中心,不能正确对待理想与现实的关系,对于择业往往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只关注收入、待遇,忽视专业发展,和单位洽谈时,首先问及的是单位效益如何,福利如何,很少考虑社会和用人单位的需要,缺乏应有的社会责任感。结果,虽然这些学生学习成绩不错,却往往会被用人单位拒之门外。
      (三)自信不足,心理素质较差
      高职院校毕业生相对于大学本科毕业生年龄稍小,综合能力相对薄弱,他们对外界的环境抱有畏惧心理,缺乏大胆尝试的勇气。有时不自觉地放弃面试机会,或在面试时不能全面展示自我,因而不被用人单位录用,如此反复,使自信心受挫。
      (四)对专业发展存在认识误区
      部分毕业生在学校学习期间对本专业没有兴趣,或是对自己的专业没有自信,认为本专业没有发展的前途,迫切想“改行”,却又缺乏对其他行业的认识,也缺乏对自身的认识,不知道自己的优势和劣势,到底适合不适合从事其他行业的工作,照成择业时盲目的心理,没有方向感。反之,部分毕业生执着的坚持本专业,一定要找和专业对口的工作,忽视了自身其他方面的能力,缩小了选择面,错失了一些好机会。
      (五)盲目跟风,缺乏主见
      高职毕业生面对来校招聘的企业,存在盲目跟风的现象,一些知名度高的企业,一窝蜂的报名面试,毫不理会所需岗位是什么。一些不知名的或是规模较小的企业,一个不报名,所有人跟着不报名,也未想着去了解该企业的发展潜力,能提供的岗位等等的信息。还有部分高职生见异思迁,反复无常。
      (六)孤芳自赏,虚荣侥幸
      有个学生在自荐材料中列举了五个“之最”,自认为是集管理、组织、社交、写作、雄辩于一身的人才“之最”。结果用人单位一考察,并非如此。这虽然只是一个典型,但至少反映了三种心理:一是孤芳自赏心理。这些学生自认为在校经过几年学习与锻炼,任何问题在他们手中都会迎刃而解。二是虚荣心理,为了被用人单位选中,他们在推荐时有意抬高自己,虚荣心极强。三是侥幸心理,他们认为,洽谈会时间很短,招聘人员不可能认真考察,只要能充分表现自己,管它什么真本事不真本事,能签约就是真本事。
      (七)贪图享乐,取近舍远
      据系部2009届毕业生就业意向调查显示,72.6%的学生希望留在广西区内工作,16%的学生愿意到珠三角一带工作,愿意回“生源地”的有10.7%,仅有0.7%的学生选择“边远地区”。高职毕业生就业时期望值过高,不愿意承担艰苦的工作,而且有21%的学生选择大型国有企业,52%的学生选择外企。说明了毕业生真正愿意到一线、到私营企业就业的人较少。有些高职生对于就业非常务实,为了离家近或追求生活便利,这类学生往往会失去很多就业机会。
      
      二、影响高职生就业心理的因素
      
      (一)社会因素
      高等院校的不断扩招给高职生就业带来压力,就业制度的不完善对学生的就业心理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市场经济的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扭曲了就业观,招聘歧视的存在对毕业生就业心理产生不良影响,这些社会因素影响学生的就业心理,2009届毕业生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压力更加突出。
      (二)学校因素
      一是学科设置不合理,许多高校盲目扩充专业、扩大招生,导致学科和专业结构不合理,造成毕业生的结构性过剩,大大增加了学生就业的难度。
      二是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不到位。多数高职院校就业指导中心只重视管理功能,却忽略了教育和服务功能。
      三是毕业生就业心理健康教育不够深入。
      四是毕业生就业思想政治教育弱化。
      (三)毕业生因素
      一是部分毕业生对自己和职业缺乏必要的了解和认识,对当前就业政策、职业发展趋势、职业类型、职业的内涵和职业素质要求缺乏主动认识的意识。
      二是一些毕业生的能力素质与市场需要不相适应。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劳动力市场的结构性变化,用人单位的需求模式发生显著变化。社会对高技能人才的素质和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而近年来高职院校的办学质量有所下降,一些学生的素质、能力和用人单位的要求存在较大差距,不能适应市场的需求。
      三是一些毕业生对就业缺乏足够的心理准备。心理承受能力较差,不能及时调整自己的就业心态,不能正确对待就业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一但遇到困难和挫折,就容易产生各种不健康的心理。
      四是毕业生正处于人生心理变化的突出时期。他们心理发展不稳定、不平衡、不健全,往往会产生各各样的矛盾心理。
      
      三、应对高职生就业心理问题的措施
      
      针对以上的高职生的一些就业心理问题,我们认为应从学校和个人两个方面着手提高学生就业心理的适应性:
      (一) 加强学校就业教育
      1、开展全程就业教育,加强就业心理素质培养。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的就业教育多是针对毕业生而开展,仅由辅导员做一些“简历的制作”、“求职面试技巧”、“就业形势与心态调整”等的主题班会和系部学院的就业讲座,课时少,内容单一。目前我院在新生入学之际都会按专业来进行专业教育,并把职业生涯规划作为必修课程。另外,学校也开展了关于就业和心理的选修课程。
      2、建设长效的校企合作机制,提高就业教育质量。高职院校应积极与企业建立长期合作关系。一方面,聘请企业工作人员作为校外指导教师,邀请企业知名人士来校宣讲就业形势和企业的用人观念,使学生能及时了解到企业的人才需求;另一方面,应加强学生实习基地建设,邀请企业参与到学生的培养中,将实训课堂搬入企业,使学生能够真正在企业一线提高实践能力,同时,又能在实际工作过程中释放就业压力,随着实践工作经验的不断积累,学生的自信便会逐步增强,从而有利于消除不良的就业心理。
      3、完善就业服务体系,创新就业指导模式。新时期,高校的就业指导功能应更加注重和强化服务功能。以转变学生就业观念为先导,强化学生择业的自主性;以培养学生就业能力为核心,增强学生就业能力及就业心理的适应性;以拓宽就业渠道为手段,指导学生掌握各种求职技巧,特别是注重就业信息服务,建立功能完善的就业信息系统。
      4、创业指导。把“创业”作为职业指导课程的内容,是时代发展的要求,是学生在市场经济大潮中。求生存、求发展的必经之路。一方面,创业给学生一种全新的就业思路,提供了广阔的成才天地;另一方面,现代社会和市场已不可能再给学生一个现成、舒服的职业,学生要靠自己发挥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去谋取职业。
      (二)强化学生的自我教育
      在加强学校就业教育的同时,学生也要做好自我教育。首先,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调整就业期望值。学生的择业观念与现实落差较大,还需要进一步引导。
      其次,学会全面客观地评价自己。清醒地认识到自身的优势、缺陷与不足,避免就业心理冲突。最后,当产生心理失衡时,学会自我心理调适,能够运用自我静思法、情感迁移法、适度宣泄法、合理情绪疗法等调节心态,增强就业心理的适应性。
      随着人才市场竞争逐渐白热化,高职学生的就业心理问题越来越多地表现出来。我们只有通过学校及社会的外在调适和学生自我的内在调适的有机结合,才能更好地使学生的就业心理适应于当前的就业形势,消除心理障碍,走出就业误区,实现顺利就业。
      
      参考文献
      [1]张尚兵.大学生就业挫折心理及调适策略的研究[D].南京河海大学,2007
      [2]黄昭彦.全程性就业教育对高职生就业心理的引导[J].柳州师专学报,2006.6
      [3]沈浩,周振平等.如何做好专科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工作[J].承德医学院学报,2006(23)

    相关热词搜索:应对策略就业心理高职生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