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者文摘
  • 美文摘抄
  • 短文摘抄
  • 日记大全
  • 散文精选
  • 感恩亲情
  • 人生感悟
  • 智慧人生
  • 感悟爱情
  • 心灵鸡汤
  • 实用文档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感恩亲情 > 隐蔽行为 体育隐蔽课程对学生体育意识和行为的研究

    隐蔽行为 体育隐蔽课程对学生体育意识和行为的研究

    时间:2019-02-04 05:40:04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摘 要] 体育隐蔽课程是个新的教学理念,是相对体育显性课程提出来的概念,通过实验,证明它是体育意识与体育行为的积极影响因子,在体育教学各个环节将充分加以利用。   [关键词] 隐蔽课程、体育意识、体育行为
      
      引言:体育隐蔽课程主要是指在学校范围内,依据教育目的与学校体育目的,以间接的、内隐的方式表现的,经过规范设计的体育文化要素的总和[1]。“素质教育”的核心思想是依据人的发展和未来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尊重学生主体性主动精神,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在这一过程中,学校体育是实现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和途径,占据着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因此,在素质教育下,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习惯和能力,在体育教育中完善学生个性,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和体育文化素养,对学生实行“全方位”体育教育,已成为学校体育改革的明确方向。但目前学校体育的现状却不容乐观,在传统的唯理性的教育模式的影响下,学校体育存在一味追求知识和技术的传授,而忽略了情意目标的发展等弊端,它在一定程度上扼杀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结果出现学生厌倦上体育课的现象,体育课成为某些学生的负担,学校体育培养学生完美个性和良好思想品质的目标也形同虚设。在这一背景下,隐蔽课程随之诞生。它可以使学生在显性课程的学习中拥有强烈的学习动机,正确的学习态度、高涨的学习情绪和顽强的学习意志,从而促进显性课程目标的实现。因此,只有二者有机结合,才能实现学校体育的整体功能。高校体育教学不仅承担着增强学生体质的重要任务,还肩负着培养学生体育参与意识、终身体育观念的任务,显性课程的开设基本能完成增强学生体质的任务,但对于培养学生的体育参与意识、形成终身体育观念尚且存在不足之处。本研究旨在对隐蔽课程在高校体育中的设计、实施及评价等方面进行初步探讨,分析体育隐蔽课程对学生体育参与意识与体育行为的影响,为高校体育教学工作改革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意见和建议。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随机抽样湖南工业大学2009 级体育教育系学生60人作为实验组,随机抽取社会体育系学生60人为对照组。
      1.2 研究方法
      本文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实验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体育隐蔽课程实施主要内容
      我们在对实验组与对照组进行显性(正常)体育课程教学的同时,在有关领导的同意下,开始对实验组实施体育隐蔽课程教学。实施内容主要包括改善体育场馆、设施、器材的基本条件,其中主要是指添加或增设或改造或合理布局;改变体育课程周边的环境,一方面老师根据上课内容选择或设计最佳上课地点,另一方面让学生自身动手设计上课环境,形成良好上课氛围;体育教师、上课学生参与体育课程的仪表教态,学生的着装、笑容与运动姿态;体育教学内容与方法的精心设计,采用体验式及探究式等模式进行教学,巧用各种比赛、游戏调节与营造良好课堂气氛;采用民主讨论的方式主动与学生在教学与生活各个方面进行有效勾通,营造良好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关系。
      2.2 体育隐蔽课程与学生体育意识的关系
      我们将体育意识分成三个大的指标,其中包括体育认识、体育情感与体育意志。又将体育认识分为体育锻炼是否能健身强体、体育活动是否能促进学生之间的友谊、体育活动是否能摆脱不良情绪、您认为健身的强度该多大合适、您认为每周进行几次健身最合适、您认为每次锻炼多长时间比较合适等六个子指标;将体育情感分为您喜欢体育吗、您觉得体育锻炼重要吗、参与体育锻炼动机是什么、您是否会主动了解体育知识、您是否支持与体育有关的活动、您是否主动参与体育竞赛或表演等六个子指标;将体育意志分为您会利用闲暇时间进行体育锻炼吗、您能长期坚持体育锻炼吗、您在体育锻炼时能主动克服困难吗、您进行体育锻炼是否有计划性、节假日您会坚持体育锻炼吗等五个子指标。根据实验表明,体育隐蔽课程对学生体育意识有较大的影响。实验前,实验组与对照组学生对体育意识基本是一致的,实验后,实验组学生在对体育意识的三大指标上的体育认识、体育情感与体育意志较对照组有较多的区别,指标明显指向更为积极的认识,更深厚的情感,更坚强的意志。也就证明体育隐蔽课程能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学生的兴趣与习惯的养成,能够大在激发学生的潜意识,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体育锻炼活动。
      2.3 体育隐蔽课程与学生体育行为的关系
      我们将体育行为分为体育运动时间、体育运动负荷、体育运动强度、体育消费水平、体育欣赏途径、体育体验乐趣、班级体育参与的人数、规模等多个指标进行比较。根据实验表明,体育隐蔽课程对学生体育行为也有较大的影响。实验前,实验组与对照组学生对体育行为基本是一致的,实验后,实验组学生在对体育活动的参与程度、体育活动的练习主动性、体育活动的情感体验乐趣和体育活动的练习密度、体育活动的负荷,体育活动的强度及耐受能力上,都有较大的提高,证明体育隐蔽课程能在很大程度上促使了学生从行为上更加主动,积极参与体育运动,情感体验上更多享受;消费水平上更加提高;欣赏途径上更加丰富多样;班级体育参与人数更多,规模更大等。再次说明体育隐蔽课程能够很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潜意识体育行为,使学生朝着更积极、更健康的体育行为发展。
      3 结论与建议
      3.1对照组学生实施前后体育意识与体育行为没有发生明显的变化;实验组学生体育意识与体育行为在实施后各项指标都有很大的进步,存在明显的差异性,证明体育隐蔽课程的开展实施对实验组学生的体育意识与体育行为产生了积极的作用;体育隐蔽课程的实施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体育意识和体育行为,有利于学生对体育锻炼的肯定认识、情感体验以及对体育锻炼知识、技能的掌握;有利于促进体育消费水平、延长体育运动时间,提高体育欣赏途径、时间、次数。
      3.2各级学校应大力促进体育隐蔽课程的实施和运转, 应尽快建立学校体育隐蔽课程体系,要充分考虑到社会体育文化、家庭体育文化、学校体育文化对学生的影响,并处理好三者之间的紧密关系。
      3.3 学校对于体育隐蔽课程要给予政策上的财力支持,因为优美的校园体育环境和课堂体育环境都建立在经济基础之上,所以学校应为体育开源节流,拓展经济渠道;对于经济基础稍差的学校应发挥全体体育人的聪明才智,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充分利用自身的环境资源,,巧妙设计,合理布局各类场馆、设施、器材。
      4 参考文献
      [1] 王 岩,姚 蕾等.体育隐蔽课程的实施及对学生体育意识与体育行为的影响[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9.4,32(4):91-94
      [2] 陈�.体育隐蔽课程对学生体育参与意识与行为的影响[J].搏击,体育论坛,2010,2(4):9-11
      [3]姚蕾.对我国体育隐蔽课程本质及特征的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01(5):56
      [4]房斌.关于高校体育隐蔽课程的理论思考[ 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2008(2):161- 162
      [5]裴德超.高师体育隐蔽课程促成大学生体育动机、态度养成之研究[ 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 (5):675

    相关热词搜索:体育隐蔽意识课程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