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者文摘
  • 美文摘抄
  • 短文摘抄
  • 日记大全
  • 散文精选
  • 感恩亲情
  • 人生感悟
  • 智慧人生
  • 感悟爱情
  • 心灵鸡汤
  • 实用文档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感恩亲情 > [向农民工深鞠一躬] 农民工肉美女好深呢

    [向农民工深鞠一躬] 农民工肉美女好深呢

    时间:2019-02-06 05:29:49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回到老家,住进斑驳的老屋,热吻脚下的厚土,亲情悠悠。想到四邻外出打工,一家子各奔东西,相见时难别亦难,又颇为惘然。惆怅中,写了篇见闻录《乡村期待人性关爱》(载2009年12月5日《人民日报》)。两位给我搞过装修的农民工朋友,不知怎的读到了此文,发来短信说,感谢为他们说了话。我立即回电说,这么说就讲反了,作为城里人,时刻享受农民工的服务,应该感谢的是他们。我郑重地说:“岁末,我向农民工兄弟深鞠一躬!”
      自称城里人,又不踏实,不够像模像样。小时候,我在乡下放牛种地,当兵后进了城,仅比今时农民工早几年。如今退休了,老了,居家过日子,身边几乎离不开农民工。我住的院子,请一对中年夫妇管理,两人忠厚勤劳,来自大同乡下。冬寒夏暑,五六点钟起床,把院子扫得干干净净。守门很严实,晚上还到院里巡视,搬进来5年,全院没丢一辆自行车,这在城里算是奇迹。去年,男人回乡下收秋,背来一大袋玉米面,一家送一小袋,熬粥喝,分外香稠,既是新粮,又饱含农民兄弟的情意。住户也体贴人家,有了废纸废家具,便送给他们,换点儿补贴。给小院送报纸的,原先是邮局职工,后来改成了农民工,职工一天送一次,农民工一天送两次。他说:“我晓得你们爱看报,上午来的上午送,下午来的下午送,多跑一趟,不算啥。”我自费订阅的《人民日报》,有一天缺了,他知道后,很快又送了来,后来我才知道,是他去报亭买的。我说的这些,全是身边小事,但民生之事,不都是由这类小事组成的吗。
      往大里说,高楼、大街、桥梁,高速公路、高速铁路,具体说,北京奥运会的鸟巢、水立方,上海世博会的场馆,长江三峡、南水北调、西气东输,哪一项国家大型工程,离得开农民工?30年间,乡镇、县城、省市、京城,谁都扩大了好几倍。天南海北的建设大军,无一例外,主体是农民工。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中部西部的开发区,千千万万的企业里,农民工的身影,像蚁群一样忙碌,像蜂群一样勤劳。前一阵,好些媒体忙改革开放的征文,发表了许多,却极少能读到写农民工的,有的征文一篇也没有,这让人遗憾。若有人编著这个时期的史册,没有农民工的辉煌篇章,我敢说,那便缺失了创造历史的主体。
      还记得,农民刚进城那阵子,不知是谁,编造了一顶帽子,叫做“盲流”,戴到进城农民的头上。这影响相当不好,误导城里有关部门,把“盲流”捉起来,遣返回乡。温家宝总理给农民工讨工资,算是一个拐点,由此引导社会观念大改变。政府部门为安置农民工进城,做了许多工作,城里人对进城的农民工,也给予了多方照顾。当然,歧视农民工,也不是绝迹了。前些时,一辆小车经过我门前的巷子,被农民工的脚手架挡住了,司机出言不逊:“农民素质这么低,怎么能进城?”我正好路过,觉得不对味,说这种话的城里人,素质也高不到哪里去。我忙招呼过路人,帮农民工把脚手架移开。司机大概也感到理亏,临走,说了句谢谢。我顺便回应:“小伙子,今后对农民工要宽宥一些,善待一点。”其实,北京上海原先也是村庄,深圳从村庄建起来,一代人都见证了。城里人的祖先,谁不是从乡下来的,不要忘祖。
      还有,抗击金融风暴,我国农民工赢得了世界声誉。2009年底,美国《时代》周刊举办“年度人物”评选,在第二名的栏目中,没有具体人名,却赫然写着一个群体:“中国工人”。他们解释,千千万万中国工人的辛苦劳动,让世界经济渡过了难关。“在中国有一个说法叫‘保八’,即保持8%的年经济增长率,因为这对保持社会稳定至关重要。一年前,许多人认为,在2009年达到这一数字是幻想。可是中国做到了。”该杂志强调说:“这是谁的功劳?首先是大量的工人。他们背井离乡,在中国繁荣的沿海城市的工厂中打工。在深圳附近的一家工厂里,我们找到了这些引领世界实现经济复苏的人:中国工人。”显然,这里所指的“中国工人”,就是农民工兄弟。《时代》周刊的评说完全正确。
      “引领世界实现经济复苏的人”,这个称誉多么崇高。所以我说,值此岁末,大家都应该向农民工兄弟鞠一躬。敬者真诚,受者无愧!■
      【苦茶荐自《人民日报》2010年1月11日】

    相关热词搜索:农民工深鞠一躬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