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者文摘
  • 美文摘抄
  • 短文摘抄
  • 日记大全
  • 散文精选
  • 感恩亲情
  • 人生感悟
  • 智慧人生
  • 感悟爱情
  • 心灵鸡汤
  • 实用文档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感恩亲情 > 【广角.聚集.透视】广角透视

    【广角.聚集.透视】广角透视

    时间:2019-02-08 05:28:34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15周年,算不上一个特别值得纪念的数字,既非成年又不到而立,但在当下这个以逐利为荣的时代,在充满了八卦与花边新闻的喧嚣中,这本围绕着出版产业老老实实做文章的文化月刊能孜孜不倦地坚守15年则着实不易,不仅守住了阵脚,还办得风生水起,更值得为她祝福。
      广角是一种视野、一种胸襟:开阔、宽广。《出版广角》的“特稿”、“专题”与“新观察”等栏目就是这样一种胸襟与视野的集中展现。作为出版从业者,我们不时可以从这些栏目中获取业界发展变化的大趋势或正在萌动中的新动态。这些“宏大叙事”不空泛、不教条,实实在在,从事实出发,广角所至,将业界正在发生或萌动中的现象忠实地记录下来,好!我一直认为:一个好的出版从业者必须是一个眼观六路、信息通达的知情人,那种封闭自恋、墨守成规者在今天注定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出版人。从这个意义上说,《出版广角》让我们这些从业者耳聪目明,功不可没。
      广角又不仅仅只有“宏大叙事”般的视野与胸襟,她时时又定格聚集于某一点,如“专栏”、“俱乐部”和“阅读”等栏目。这一个个点或集中于某一现象、或投影于某一本书、或专注于某一观点,比之于“宏大叙事”,她们更是一次次的“微观探测”,对出版业而言,这样的“微观探测”同样重要。在我看来,出版这个产业从来就是由一本本图书搭建而成,书是出版业最基本的细胞,它的所谓话题、现象和观点等无不是从图书中产生。离开图书谈出版,无论如何宏大与雄辩,终究只能归结于两个字:扯谈!
      15年来的《出版广角》无论在“宏大叙事”还是“微观探测”上都程度不同地给我以教益、以收获,所以我喜欢阅读她。在她迈向成年的未来日子里,作为读者、作为出版人或是作为一个爱书者,如果说对她还有什么期待?那么我希望她在坚守开阔的视野与胸襟,坚持扎实的个案探测的同时,能否增加或曰加强透视的功能?这对当下的出版业而言实在是一种重要的稀缺。
      这里所说的透视未必是一个内涵与外延都十分清晰准确的概念或专业术语,但我的期待则是清晰而明确的:那就是就其一点进行深入的解剖与分析,透过现象拎出实质。再说白点:我希望未来的《出版广角》能就出版界的种种现象或典型个案多些追问与思考,无论是“宏大叙事”还是“微观探测”,我们都太需要更多进一步的追问与思考:
      比如:年出版图书品种逐年增加,今年突破30万种绝非神话。但谁能告诉我:这30万个品种的具体结构――新书多少重版书又是多少?教材教辅品种多少?真正原创的多少?……没有这样细分的结构,大而化之地说发展、夸繁荣,立得住吗?
      比如:说数字出版年产值已达790亿,首次超过传统出版。但谁能告诉我:这790亿又是如何构成?是在线阅读是手机阅读还是手持阅读器阅读?是手机报是彩铃是短信还是网游?到底是哪些?各自又占多少份额?要知道,仅仅790亿这个冷冰冰的数字根本无从说明数字出版的任何问题!
      比如:许多媒体都定期发布各种畅销书榜单,但谁又能就此作些进一步的解读,进而道破榜单背后的种种种种。
      比如:时有报道称某出版企业改制后资产实现跨越式发展,增长了多少多少,但谁能告诉我到底是什么在增长?是书业还是房地产还是别的什么业?如果书业未长反降或是基本停滞不前,那这样的业绩还值得推广吗?
      ……
      如此追问,在当下书业还可以继续罗列下去。谁能告诉我真相?谁能告诉我是对还是错?
      这些个答案不清晰,书业又何去何从?这些个答案的探寻,对书业的健康发展而言功德无量!
      这就是我对《出版广角》创刊15周年的祝福及对未来发展的一点期待!

    相关热词搜索:广角透视聚集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