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者文摘
  • 美文摘抄
  • 短文摘抄
  • 日记大全
  • 散文精选
  • 感恩亲情
  • 人生感悟
  • 智慧人生
  • 感悟爱情
  • 心灵鸡汤
  • 实用文档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感恩亲情 > 咸丰元年_邹汉勋咸丰元年系狱事考

    咸丰元年_邹汉勋咸丰元年系狱事考

    时间:2019-02-08 05:34:27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邹汉勋(叔绩)与魏源、何绍基并称“湘中三杰”,以精研经学、地理、文字音韵著声于时;又曾协助邓显鹤湘皋首刊《船山遗书》,是近代湘学的代表人物,《清史稿・儒林》和《清史列传》均有传,咸丰三年末与江忠源在庐州同太平军作战时战死。王闯运作《邹汉勋传》叙其死事之后有云:“初,汉勋之为诸生也,过邵阳。邵阳令固骄庸,以事收之入狱。事颇亟,自院司以下皆不能道地。会太守至郡,念所以出之。时五月,俗重五日节,太守开宴,僚吏耆老人士毕至,太守虚上坐,遣人持红纸书名,称‘顿首’,诣邵阳狱迎邹先生。于中无邹先生,唯有囚,太守即迎囚,囚即邹先生。於是狱吏大惊。出汉勋。”将此事描述得很富传奇色彩,而对产生这戏剧性一幕的本末不详,连这位太守是谁我们也不知道。
      李元度在《国朝先正事略・邹叔绩先生事略》中云:“先生居黔五载,归里而有邵阳之狱。初,族中有枉死者,令不为申理。诸生某争于县庭,先生随众往观,令并执而幽之,将中以法。湘皋力救之,事得解。”事情的原委大略可知了,也说到力救他的人是邓湘皋,但对那位为他平反冤狱的太守却完全没有提及。
      这在朱克敬的《儒林琐记》中才找到了。他在此书的《儒林附记》中写了十三位当时还在世的湘籍和寓湘名人,如郭嵩焘、陈宝箴、王闽运等,也包括他自己。卷中第一位便是“黄文琛,字海华,湖北汉阳人。由举人官国子监助教,改宝庆府同知,升永顺府知府,署永州、宝庆、衡州知府,皆有声……宝庆人邹汉勋以事为知县所系,文琛遣役持柬备肩舁,诣狱迎邹先生,明日即劾知县,出汉勋狱”。叙邹汉勋出狱的细节与王闽运大致相同,重点则是写黄文琛及其仕履,更没有言及从中起作用的邓湘皋。
      朱克敬是甘肃皋兰人,以家贫客游四方,咸丰间曾任湖南龙山典史。虽两任湖南巡抚恽世临、刘�皆重其才,荐入朝而不用;诸友怜其贫困,共同筹集千金相赠,遂流寓长沙。他与黄文琛、郭嵩焘诸人均友善,郭嵩焘在《日记》卷四中称其“诗笔雄浑,高出诸人之上”。有关邹汉勋出狱的详细经过,看来他也是一直留意的,果然,在所著的《雨窗消意录》甲部卷二中又有了记载:“宝庆邹叔绩汉勋,有学行。咸丰三年,与江忠烈公忠源俱死庐州,身后著述零散。同治初,罗研生中翰辑《湖南文征》,咨于黄海华先生,先生复书日:‘咸丰辛亥岁四月,某往摄宝庆郡事,行次界岭,得邓湘皋山长书,以邵阳有冤狱相告,而又不言其所由。湘皋时已赴永州,与姚石甫廉访为西山之游,未由缄问。及到邵,邵阳令先期往隆回相验;一问,始知叔绩以事系狱。先是,东门外有无名男子缢死富户某姓山树上,诣验,吏仵均云无伤,埋葬了案。叔绩访得乃其族子,死有他故,同其族姓来县呈控。堂讯大触令怒,遂以事不干已、诈索扛讼、哄闹官署等情革办。是夜叔绩自狱中上书自诉。明日,提释详雪,复其衣领”’,云云。
      当事人一说事情就眉目清楚了。时值咸丰元年(1851)四月下旬,邓湘皋的好友姚莹于起用后又由湖北盐法道升任广西按察使,到长沙后即派人送信至邵阳约他去永州会面,这时,他们已分别二十六年了。邓得信后即匆匆上路,但心里又牵挂着邹汉勋的事,为了不耽搁时间,乃即派专人持信赴界岭去等候这位即将来上任的署理知府黄文琛。然而以他当时正是府学山长之身,又不便在信中向这位尚未履新的知府私控现任的邵阳县令,只能让黄深感此事使邓连过几日从永州回来再面谈都等不及了,绝对不同于一般,必须立刻查办。界岭是接湘乡界往邵阳的官道站,距邵阳县城一百二十五华里,府县同城。黄到任后立即一查,原来是邹汉勋系狱,当晚就收到了邹汉勋自狱中的上书。这是一篇写得极其辞工藻美的骈四俪六文,自然是邓湘皋在行前就告知邹准备好了的。于是,第二天邹汉勋就经“提释详雪,复其衣领”。(因邹汉勋那时是秀才,按例于收禁前须革去功名,昭雪后便立即恢复其秀才身份。)
      邹汉勋系狱的时间应该是四月十一日。邓显鹤《南村草堂诗抄》卷二十四有《四月十一日作》诗云:“旌旆悠悠甫出城,风波蓦地满城惊。双清六岭无颜色,棠渡濂池怒有声。载酒东山方问字,驰书西粤正谈兵。可怜一老无情绪,咄咄终朝意不平。”只须一对照便可了然:首联写县令的骄横跋扈;颔联写邹之冤狱在当地引起天谴人怒,句中的双清亭、六亭山、甘棠渡、爱莲池俱邵阳名胜;颈联的上句指邹日前还刚到邓湘皋书院所在的东山问学,下旬指时江忠源正率楚勇在广西作战,邹有书驰往谈兵;尾联写邓满怀义愤之情,全诗俱系围绕邹汉勋的事而作。邹汉勋在获释后有《和湘皋先生四月十一日作》诗云:“翕然绝迹古梅城,不受风尘半点惊。亲爱每教勤有业,�伤何讵哭无声。旧经篇已多闻义,群从雠原后执兵。盂博无言横见逮,深纫诗老为持平。”邹汉勋以博闻强记著称,诗文皆极喜砌典,欧阳兆熊在《水窗春呓》中说“其中式引用书,九房无有知其出处者”,不过这首诗倒不难索解。他们俩都是新化人,新化固古称梅山,县城即号梅城;他长期追随受教于邓湘皋,相与编校图书,执经问难,邓也对他特别关心;只有尾联稍觉冷僻一点。孟博乃东汉范滂字,范平生有澄清天下之志,后亦遭无辜系狱,事见《后汉书-党锢传》。邹在《狱中上黄海华太守书》中有句云:“嗟嗟灵均好洁,非因谏而致累;孟博扬清,乃无言而见逮。”此文已收入罗汝怀辑《湖南文征》卷一O一。末句的“纫”字典出屈原《离骚》“纫秋兰以为佩”,比喻自己已将湘皋先生力救之恩深系于怀。
      按王�运所作《邹汉勋传》,邹出狱是在端午节这天;朱克敬《儒林附记》只说“诣狱迎邹先生”而未言何日;黄文琛则但云“明日,提释详雪”,是否备肩舁以及是哪一天都没有提到。考黄文琛在这天确实举行过庆典活动,邓显鹤《南村草堂诗抄》卷二十四有《端午日黄海华太守文琛率僚属诣濂溪祠为元公作生日,百年旷典也。诗以纪之,简彭学博同作》一首古风咏其事,周敦颐卒谥元公。时邓显鹤正“我编周子全书成,首载度尚公年谱,大书营道诞降地,天禧元年五月五”,并于“是日以手订《全书》及新采五色芝敬献”。因知那天主要是为了纪念周子的诞辰,而这一天又是由邓显鹤所考定,邓是在这之前一日或二日才赶回邵阳的。《南村草堂诗抄》卷二十四有《冷水滩行别紫卿,兼简姚石甫观察桂林,何子贞编修道州,时约游九疑未果》诗引言云:“五月朔日离永,紫卿拉舟送我于冷水滩,时石甫先一日赴粤,子贞尚留滞道州。余以故人在系,仓皇告归。为赋《冷水滩行》,兼寄二君,不自知其言之长也。”朔日是当月初一,邓于先一日才送别姚莹,因为心里悬挂着邹汉勋的事,所以何绍基要邀他游九疑也没有答应,就匆匆赶回邵阳。按清制,凡府州县每岁遵照《会典》于正月十五日、十月十一日於儒学行乡饮酒礼;太守并无于端午宴僚吏耆老之俗,这一黄文琛到任后的首次公众活动,显然是邓显鹤这位山长向他提议的。于是,乃有“圣主改元日端午,太守率属肃祠宇。敬为元公作生日,此事今无昔未睹……是日天朗气淑清,倾城冠盖趋荒圃。新蒲荷叶相参差,簪艾焚香齐佝偻。我抱遗书随后拜,手五色芝代角黍”的盛举。邹汉勋是郡廪生,当然也应邀参加了。为了张扬给他恢复名誉,黄太守特意遣役持红柬去迎他亦是有可能的。至于王湘绮在传中的种种描述,则可能是于邹殉难后摭拾些民间传说的夸张,因为是日并不是设宴为邹压惊,邓湘皋在诗中亦无一语涉及。所以罗汝怀在同治初年编辑《湖南文征》时,还特地要修书去询问黄文琛。罗汝怀一直自称是邓湘皋的弟子,又曾与邹汉勋一道参与编校《船山遗书》,两人极为相谂,关心他的事迹和遗著是必然的。
      黄文琛同时是一位著名诗人。邓显鹤在邹汉勋释后四个月就去世了,他的绝笔诗之一《点定黄海华太守诗集付刊,缀以二律》中有句云:“当代论诗称健者,涪翁岂但博诗名。问天远嗣骚人响,张楚还为大国声。”对其评价甚高。彭洋中在《思贻堂诗集序》中称其诗“忧时感事,触物起兴,言近旨远之妙,莫不天真绝俗”。徐世昌在《晚晴�诗汇诗话》中亦说其“长篇短什皆有浩浩落落之致,而字字必经洗练而出”。郭嵩焘在《黄海华先生遗诗序》中则谓“南士能诗者无敢与先生比并……其后官宝庆,官永州,屡摄县事,典郡,凡为利于吾民者靡弗举也,为病于吾民者靡弗厘而正也。于是又益称先生为能吏,不徒为诗者”。当郭嵩焘因好言洋务致谤,几不容于乡里时,黄文琛作《寄筠仙侍郎》诗,斥煽事者为“捉风病狂吠雪怪,多口纷争难与强”;劝慰郭“自来功德藉文字,吾曹当作千秋想。飞轮火舶早归来,援古证今诱徒党”,可知他同时又是一位极有思想,富于改革志向的人。
      关于邹汉勋系狱的事,在光绪十一年刊由郭嵩焘、李元度总纂的《湖南通志》邹传中亦有记叙:“汉勋之族子有为邵阳某所横毙者,汉勋悯其冤,质于知县。知县受贿不直,反下汉勋狱,思中以法。知府黄文琛平之,事得解,罢知县。”原来是知县受了贿,所以尽管邓湘皋等在之前极力援救,都无法疏通。时正知府出缺,县令可以一手遮天,便亟思“中之以法”,匆忙结案。这也正是邓湘皋连黄文琛到任后再面谈都等不及了,要派人持信到界岭去告知他“邵阳有冤狱”,催促他速来查处的原因。

    相关热词搜索:咸丰元年邹汉勋系狱事考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