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者文摘
  • 美文摘抄
  • 短文摘抄
  • 日记大全
  • 散文精选
  • 感恩亲情
  • 人生感悟
  • 智慧人生
  • 感悟爱情
  • 心灵鸡汤
  • 实用文档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感恩亲情 > 【“为善而急人知”】为善急人知

    【“为善而急人知”】为善急人知

    时间:2019-02-09 05:39:03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程派名剧《锁麟囊》中,富家女薛湘灵出嫁那天于春秋亭避雨,偶遇也在那天出嫁的贫家女赵守贞。贫富相遇,赵守贞因感身世凄凉,不禁悲啼。薛湘灵问明原由,慨然以锁麟囊相赠。赵守贞收下锁麟囊后叮嘱父亲赵禄寒:“问过小姐姓名,日后也好报答。”薛湘灵隔帘答曰:“相赠此囊,非为报也。”并嘱快嘴的丫鬟梅香“莫把姓名你信口哓”。做好事,非图报,不留名,是我们这个民族的固有价值观,或曰“传统美德”,所以明朝人洪应明在《菜根谭》 中辩证地说:“为恶而畏人知,恶中犹有善路;为善而急人知,善处即是恶根。”
      如今可真是“天翻地覆慨而慷”,价值观的颠倒常常让人眼花缭乱,目瞪口呆,久而久之,则见怪不怪,惟余叹息!前两年珠海地产亿万富翁贾永清认乞丐沈亚买作“干爹”,要求某媒体直飞珠海采访报道其“伟大”善举,曾引起媒体“喧腾”。其实,像贾永清这样“为”了一点“善”,就恨不得向全世界“口而宣之”的事,早已层出不穷,并成为如今这个时代道德状况的一般性标志。细论起来,这类事的“始作俑者”不是贾永清所置身的商界,更不是常处弱势的民间,而是那些经常被要求起“示范作用”的党员和被要求起“带头作用”的领导干部。
      我在教育界混饭,就先拿教育界开刀吧。“植树节”期间,在教学楼下遭遇了一条长十二米多的横幅,上书:“某某学院某某系学生党员义务植树”。义务植树当然是好事,只是这样的好事不声不响“悄而行之”岂不更好?是先挂了“招牌”再去“植树”,还是已植了树才挂的“招牌”?也就是说,十二米横幅高悬,于阳光下熠熠生辉之际,“义务植树”是否已是“事实”?不是老丁我神经过敏,委实是因为如今“招牌一挂,就算成功”、“只见招牌,不见行动”的事太多了,我不得不多个心眼。而且,就算亲爱的党员们已经“义务”地“植”了“树”,植在了哪里?植了多少?循惯例,如果是公款购置的树苗,党员们只是“义务”地挖几个未必够深的坑、培几锹未必严实的土、浇几桶未必奏效的水,还要另雇几个民工来“非义务”植树,给民工开的报酬是多少?如今虽然是由党员们“义务”地“植”了“树”,而一条十二米多的横幅的制作成本是多少?想把这些问题落实清楚并不难,只是这样一来,我就会成为别人眼中的傻子,因为我只会算经济账,而他们算的是政治账。其实说到底,按照马克思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原理,冠冕堂皇的“政治账”背后未必就不是“经济账”,只是那样的经济账比起老丁的经济账,更加上不了台面而已。
      不是我非要跟一条横幅,跟一群“小黄瓜”年龄的青年学生较真,事实上,所谓“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党员,党员看干部”,青年学生这一套也是学来的。如今,“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的古训早成明日黄花,连作为官场预备队的青年学生党员也谙熟了“会干不如会吹”、“干得好不如叫得好”的官场潜规则。无中生有地“吹”,添油加醋地“叫”,方可左右逢源,仕途通达。
      看看又是“正在一步步逼近的年关”,衮衮诸公想必又将“带上秘书,带上随从,媒体陪同,到乡下看看”,美其名曰:“送温暖”。下级单位闻风而动,于是车队越来越长,那排场,那声势,引得路人侧目,疑是中央首长出巡。到时,我们这些小百姓便可从电视上看到,某书记从兜里“排”出人民币三百大元,递给贫困户某,贫困户某伸手接,特写:人民币,四只手,一边的手红润饱满,一边的手枯瘦哆嗦。然后贫困户某“训练有素”地说:“感谢政府,感谢……”于是表演完毕,若问表演的啥,表演的“爱心”与“关怀”,哦,还有“温暖”!
      如果有机会,我愿意对贫困户某说:领导的钱,大可坦然受之,只是不必感戴,因为一切善举,并非出于责任、出于爱,而是表演需要,不值一哂。只是我的农民兄弟听了该是一脸茫然吧!
      【选自《网易・博客》】

    相关热词搜索:人知为善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