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者文摘
  • 美文摘抄
  • 短文摘抄
  • 日记大全
  • 散文精选
  • 感恩亲情
  • 人生感悟
  • 智慧人生
  • 感悟爱情
  • 心灵鸡汤
  • 实用文档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感恩亲情 > 生死场 [宿命生死场,,浸血女人花]

    生死场 [宿命生死场,,浸血女人花]

    时间:2019-02-11 05:42:08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摘要:萧红的成名作《生死场》可谓是一部女性意味十足的作品。在《生死场》中,萧红以一个超乎寻常女人的视角和勇气,大胆而直白地透视一个民族的疮疤,为我们刻画一个充满宿命意味的生死场,并指出造成这悲剧的,一是当时的社会,二是女性自身的弊病。笔者认为,萧红小说的魅力更在于作品让我们透过犀利文笔呈现的宿命生死场,看到一朵朵开在废墟上的浸血女人花。
      关键词:《生死场》 宿命 坚韧 女人花
      
      作为女性,我对文学作品里的女性形象总是很有兴趣,尤其对女作家怎么写女人更为关注。女人看女人总是挑剔的,她们不会滥用溢美之词,对在男人眼里完美无瑕的女人她们都能挑出些毛病;女人看女人又是真切的,她们对女性的痛楚有着切身的体会,因而对受难的女人有着从生命本身流淌出来的同情。女作家笔下的女性形象常常投射出自己的影子。若说男作家使用笔和想象来写女人,那女作家就常常用饱含感悟的自身经历浸润着心血去写女人。萧红的《生死场》就是这样一部作品。
      萧红在我看来是一个独特的女作家。看过丁玲的《莎菲女士的日记》,再看萧红的《生死场》《呼兰河传》完全是两种不同的感觉。前者读来很顺利,完全是一部现代女性色彩十足的作品。可后者却不一样,没有了惯常女性那如小桥流水般清丽,如梨花带雨般感性、细腻的文字,一种难以言说的粗犷和沧桑感伴着黑土地上的道道疮疤刻在我的脑海里。她的作品超越了一般女作家,那锐利的文字给人以力量,有一种韧劲,文字背后的意义也指向了更深广的历史、传统、民族、生命等范畴。然而再读一遍《生死场》,细细品味那直觉背后的东西,才感到萧红的成名作其实是带着女性作家的独特视角叙述的一部女性意味十足的作品。读过后最深切的感受便是作品让我们透过犀利文笔呈现的宿命生死场,看到一朵朵开在废墟上的浸血女人花。
      
      一、宿命生死场
      
      萧红的叙述文字给人的第一印象――冷静,超脱,还有些残忍而不动声色。《生死场》中不乏这样的描述:病中月英被排泄物腌渍的骨盆,臀部有白色的蛆在蠕动。大肚子女人被剖开腹部,“胎儿活显显地流出来”。这些直白的描写会将腐烂、鲜血惨烈烈地示人,满目的丑陋与伤痕直逼眼前,给人以很强烈的视觉冲击。从具体的描述推而广之到整部作品,在《生死场》中,无论是写乡村愚夫愚妇们同动物一样忙生忙死的麻木与愚昧,还是写女性人生苦难的深重与惨痛;无论是对阶级压迫、民族侵略的时代困境,还是对东北那片黑土地上原始、病态的风俗民情,萧红都用贴近生存真相的眼光近乎赤裸地揭露中国乡土社会的生存困境和精神病态。她以一个超乎寻常女人的视角和勇气,大胆而直白地透视一个民族的疮疤、揭露一段人生的悲剧。也就是说,所有这些看似锐利的沧桑的笔墨,都是为我们刻画了一个充满宿命意味的生死场;在这里,人们逃不了那生死劫难;在这里,女人的生命竟是如此卑微!
      在萧红的叙述中,这宿命的生死场一方面是当时的社会造成的。在那个赤贫、愚昧、黑暗、受外族欺压的、男权的社会里,黑土地上的人们活得就如牲畜如奴隶一般,女人更活得像奴隶中的奴隶一样。透过社会的宿命生死场,我们可以看到;由于贫困造成的艰难使得亲情是淡漠的,人爱庄稼牲畜胜过爱亲人。金枝的妈妈比起爱她来更心疼那几棵麦苗。由于受日本侵略,中国人的命运是悲惨的。二里半一家的老婆孩子,王婆的女儿,以及许多村里人都死了;那么多大肚子的女人被抓去剖开肚子阻挡“红枪会”;女学生被从村子里抓出来……这片土地哪里是美好的家园,分明是一片废墟,一个刑场。由于根深蒂固的封建与男权思想,女人的一生是悲剧的。她们是被役使的工具,无论肉体上还是精神上无不束缚在男人的管辖之下。她们没有权利追求自己的生活,更没有权利谈爱情。她们充其量就是个生育机器和男人发泄情欲的对象,根本不能拥有自我。在那个时代里,农村里的女人们不仅时刻担忧受到日本人的凌辱,还每天受到自己丈夫的虐待,这倍增了她们生存的艰难和人生的悲剧色彩。我常常在读书时产生这样的疑惑,像月英的死,王婆的死,他们的丈夫竟表现得那么麻木甚至绝情。这就是女人存在的价值吗?
      另一方面,萧红又向我们强调,对于女性来说,这个宿命的生死场更多地是由她们自身的弊病造成的。首先是女人的麻木。被奴役也许是女性无辜无助的选择,可是麻木却是女性令人心痛的心理疾病。她们不去想自己的生活是不自由的,也许还会对男人有一种天然的依赖。瞧情窦初开的金枝在成业的大手控制下就几乎失掉了自我。而村子里的女人在一起聊天时常以“每天搂着男人睡”来取笑对方。当一切成为习惯之后,自身会有一种惰性,不去反抗,而是一味地承受。她们甘于服从,甘于受控制,惯从了这种欺压,也许不到思想意识的觉醒就不会意识的自己的悲剧,而是世世代代像遵循模式一样演绎着这不平等的宿命。这也可能是萧红最最痛心的地方。一些女人还会极力维护这种控制,仿佛像遵循礼教一样,如果一个女人突破这种礼教,反倒先会被女人们唾弃。就像金枝未婚先孕后是一群村里的妇女在说三道四,让她们母女抬不起头来。其次,似乎女人天然就是一副牺牲者的姿态。还不足满月的小金枝成了父母争吵的牺牲品,被自己的父亲活活地摔死。爱情是最美好的事物,可是在《生死场》中,我们看到的只有婚姻、性欲,没有爱的踪迹。再次,最最可恨又让人心痛的是,女人的生命得不到珍惜,女人自己也不懂得去珍惜生命。王婆干农活时,三岁的孩子钟儿不幸摔死在铁犁上,但她却“一点都不后悔”,“一滴眼泪都没淌下”。在王婆看来,麦田的价值远远高过孩子生命的价值,这不仅仅是因为生活的极度贫困;更深层次的原因是王婆对生命的漠视,以及生命意识的麻木。从这个层面上来看,这种宿命意味可谓更明显了,社会不让人过活,可女人首先就因为自身的弊病为她们埋下了悲剧的祸根!萧红对这宿命生死场的刻画,不可谓不深刻啊!
      
      二、浸血女人花
      
      看过了以上的部分,也许很多人要说,《生死场》完全就是在展现人的悲剧,尤其是女人的悲剧。这个悲剧里充斥着丑恶和伤痕,更体现着作者的无奈和绝望,也许还有深深的愤恨。可是我偏偏要说,透过这看似无法逃避的宿命生死场,我却看到了一朵朵浸血的女人花。她们像开在废墟上一样,虽然这废墟是何等的荒凉,虽然花瓣像浸着血一样残败!也许就只有一点点的花瓣,然后就是遍布的荆棘与芒刺!这开在生死场中的花,让我仿佛看到了一种别样的“美艳”。
      萧红笔下的农村妇女拥有中国传统妇女的一系列优良品质。她们勤劳朴实,无论是带些傻痴的麻婆还是刚入门的金枝,她们一旦为人妇为人母就每天从早到晚操持家务。我们在感叹她们麻木她们甘愿受奴役的同时,为什么没有看到这种平凡中体现的伟大?她们也许目不识丁,更谈不上什么思想觉悟,可是她们能够孕育生命,哺育生命。她们身上的奉献精神有时候是男人无法企及的。每每看到这样的场景,我的脑海里都会涌现出一个辛劳的老妈妈的形象。当你看到一个心里只有丈夫孩子,每天等着他们吃饭后才吃残羹剩饭的女人,你能只嘲笑她卑贱吗?她们有着中国传统女性的内敛和敦厚,恪守男人定下来的所谓妇道。小说中在写到麻婆被丈夫骂后的反应:“她都是像一摊蜡消融下来……她的心像永远贮藏着悲哀似的,她的心永远像一块衰弱的白棉。”她不懂得反抗,可是能够忍下种种的尖利责难甚至拳脚相加,这得需要一颗多么仁厚的心啊!在我看来,《生死场》中对女人特点的剖析是二元对立的,如果我们从这个角度来看,那种种弊病反面的、悲剧背后的,却深藏着女性的优点及伟大。只是她们的这些品质成了被利用的弱点,才会体现出很强的悲情意味。如果没有这些做支撑,女人就不足以让人那么悲怜,也不足以让萧红那么忧心甚至愤恨!
      除此之外,其实《生死场》中还透射出一定的女性的反抗。在我看来,旧时期女性的反抗可以有两个层面。一种是“性”意识的反抗,这体现了一种超越礼教束缚的性的欲望的表露和追求。这一点在金枝身上体现得最明显。金枝可谓萧红在《生死场》中着墨最多的女性形象了。她的身上在某种程度上似乎有萧红自己的影子。每当采摘柿子的时候,她都心急如焚地等待成业的口哨,说明她也表露着自己的一种性欲求,而不仅仅是对成业的满足和服从。她大胆地一次次与成业在河边约会。这种将性意识付诸实践的行为不能不说是对当时束缚女子的三从四德的旧礼教的一种挣脱和反抗。另一种反抗是思想意识的反抗。我认为在小说中突出表现为有了“恨”的意识。农村妇女的生活似乎脱不了男人,孩子,土地,庄稼。此外就是东家长西家短的闲话,她们的生活范围的狭窄注定了她们眼界的狭窄,因而就难以有什么思想觉悟和意识了。这方面的反抗可以由老王婆看出,当知道自己的儿子被官府打死、女儿又在外流浪后,她恨透了官府,恨透了自己现在的丈夫,也恨透了摆在她面前的无情残酷的生活。也许她没能明白这一切是什么造成的,但她选择服毒去表达自己的不满。当她醒过来后,她对女儿讲“你哥哥是谁杀死的,你就要杀死他为哥哥报仇”。这种仇恨意识就是认清现实摆脱麻木的第一步,也是开始反抗、力图改变的第一步。更重要的就是金枝回村后讲的“我恨日本人,我更恨中国人”,对日本人的恨也许是意念上的,因为日本人的凌辱并没有降临到自己的头上来;可却是中国人,中国的男人,让她受尽侮辱。她明白了作为那个旧社会的女人的卑微,她明白了自己在经历耻辱,她的这一句比王婆的还要深刻。那是因为王婆还囿于自己命运的恩怨得失之中,而在大城市生活过的金枝却能透过自己的悲惨经历,窥见中国女人的悲哀。
      这种女性性意识和思想意识的反抗很重要的表现就是她们虽然无力改变现状和世界,可是她们表现出了自己的诉求、不满和愤恨。封建女性尤其是农村妇女常常在日常琐事中麻木了自己的思想与感受,她们比男人还难于接受新事物,她们惯于承受而不是改变,因而她们没有爱与恨的权利。金枝大胆表达了爱,也大声说出了恨,可谓真正觉醒了。而到这个时候,我们似乎已经可以感到那一朵朵女人花在废墟在乱岗上争阳光、争土地,她们要生活,她们要开花。她们用自身血液里流淌着的美和坚韧与荆棘、黑暗和寒冷作斗争,她们要活得有尊严,要活出一朵花该有的美!
      如果再深一步牵扯到文章的主题,其实也能体现“浸血女人花”的不易和美艳。什么是生死场,鲁迅称它为“生的艰难,死的挣扎”。可是比之男人,女人似乎是更加艰难地活着,更与死亡做着垂死的挣扎。像王婆服毒那一场,所有人都认为她没救了,甚至自己的丈夫老赵三在她垂死之际等她咽气等得都不耐烦了,他那么无情地用扁担压她,使她的血溅了老赵三一身。在棺材盖即将盖下的刹那,一句“我渴了”宣告她最终依旧活了下来。生命,尤其是女人的生命是多么坚韧啊!是要多么强大的生命力才能让她们在重男轻女观念的歧视、传染病的侵袭、生育的刑罚、男人的打骂与欺辱、繁重的家务、日本人的蹂躏等众多人生劫难中挣扎着活下来啊!那一个个柔弱躯体中透出的顽强的生命意识犹如一道道生命的洪流冲破时代和命运的阻隔,给当时社会上处在黑暗中困顿的人们、给觉得希望渺茫的人们带去了生的意志。
      至此,女人花冲破了重重阻隔,终于开花了!这用顽强的生命意识浇灌的花朵在风中摇曳,受暴雨冲刷,花如血般深红,花瓣残败。她们没有一般意义上花的娇美,但是她们投射出一种震慑人灵魂的伤痕的美!她们的根扎得深深的,她们永远不能被打败。这就是浸血女人花的伟大!没有一句看似有撼动天地之势的激励的话,文章用充满伤痕的画面,用粗犷的文风,用锐利的笔触,用力透纸背的文字,将作者透过女性对生与死的思考传达给我们,带给人一种震慑灵魂的力量之感!至此,我也方领略出些萧红小说的魅力所在。她的魅力可绝非一眼所见呀!也至此,我才领悟到这朵朵女人花以怎样的姿态绽放。多么不易,多么坚韧,又多么撼动人啊!她们不甘“红颜易谢”的命运,不甘宿命的控制,而是用母爱,用女人的奉献、女人的隐忍,以及女人的生命力诉说着一场近乎惨烈却无比奇艳的生命抗争。她们让我们看到了即使是在最险恶的环境中,即使是最悲情的一群人,也有生的意志,也有生命的价值!
      宿命生死场,浸血女人花。在萧红的文字里,作为女人的我仿佛也跟着作品里的女性经历了她们的困苦与挣扎。这么一趟不易的文学之旅使我对女人也对作者萧红有了全新的认识,的确是一场别样的灵魂洗礼!
      
      参考文献:
      [1]胡风:《〈生死场〉读后记》(1935年11月22日)、萧军: 《〈生死场〉重版前记》(1978年12月26日),见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生死场》。
      [2]蓝菊:《关于〈生死场〉的一些质疑》,《安徽文学》2009年4期。
      [3]陈进武: 《何为动物何为人――浅析〈生死场〉中的“动物”》, 《大众文艺》2009年10期。
      
      作 者:柳怡汀,中央民族大学文学与传媒学院2009级学生。
      编 辑:张晴E-mail:zqmz0601@163.com

    相关热词搜索:宿命生死女人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