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者文摘
  • 美文摘抄
  • 短文摘抄
  • 日记大全
  • 散文精选
  • 感恩亲情
  • 人生感悟
  • 智慧人生
  • 感悟爱情
  • 心灵鸡汤
  • 实用文档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感恩亲情 > [邓原岳的诗歌创作及其成就] 曹植诗歌创作中成就最高的诗体

    [邓原岳的诗歌创作及其成就] 曹植诗歌创作中成就最高的诗体

    时间:2019-02-12 05:35:17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关键词:邓原岳 诗歌创作 成就 闽派巨擘   摘 要:邓原岳是晚明闽中诗派之巨擘。其诗歌古体以“气格”胜,近体以才韵胜,且具有强烈的现实主义精神,取得了较高的艺术成就。
      
      邓原岳(1555-1604),字汝高,号翠屏,福建闽县竹屿乡(今属福州)人。万历二十年进士,历户部主事、员外郎,出为云南按察司佥事,进湖广右参政,擢按察副使,未任而卒。所著有《西楼全集》十八卷、《闽诗正声》七卷等。
      邓原岳是晚明闽中诗派的重要诗人,与徐 、徐 、陈荐夫、林宏衍、谢肇 、曹学 等闽派诗人交游甚笃,有“竹林后七贤”之誉,在晚明闽中诗坛享有较高的地位。
      对于原岳的诗歌创作风格,友人谢肇 将其概括为:“所为诗一以气格为主,才情辅之。”(《西楼全集》卷首《重锓〈碧鸡集〉序》)喻政《福州府志》则称其“以气格胜,而卒归之盛唐”。二者所说大致不差。
      最能体现原岳诗之“气格”的,是其古体诗,如《登高丘望远海送君密之北平》:
      登高丘,望远海,苍冥万里萦如带。狂来破浪踏长风,白眼看人真慷慨。使君年纪三十强,平生说剑鬓眉张。即今转饷卢龙道,银鱼锦绶争辉光。蓟北军储急辽左,征东客兵袖手坐。使君握算且筹边,屈指今年贼当破。潞河九月天雨霜,蓼花开尽菊花黄。三唱阳关一回首,持杯相视愁中肠。征马长鸣朔风起,碣石宫前空旧址。霸图消歇哪可寻,秋月年年照滦水。
      此诗音调激昂,四句一转韵,以韵脚的变化体现情感及画面的跳跃性变化,全诗情感慷慨,节奏感强,颇有盛唐诗的气象。
      原岳七律亦较优,陈田《明诗纪事》云“汝高诗音节俊爽,长于七律”,对其七律评价最高。原岳七律长于抒怀,以情韵胜。如《渡钱塘江》:
      十月繁霜夜 寥,扁舟孤客欲魂消。江干木下频闻雁,浦口风来正上潮。南宋寝园云漠漠,西陵松柏雨潇潇。塞垣戎马无消息,北望消息涕泪遥。
      所有景观似乎都染上一层“涕泪遥”的感伤色彩,较好地表达出因“塞垣”无消息而渴望消息的心态。
      又如《越王台怀古》:
      日落汀洲红吐云,君王遗殿晚氤氲。楼船北出鄱阳道,剑玺东归威武军。马渎潮平天外直,龙湫泉咽夜深闻。一时霸业堪萧瑟,愁对青山越水 。
      此越王台在福州,相传为汉闽越王无诸所建。唐开平中,翁承赞册封王审知为闽王,审知饯行于此。此诗首联由远及近,写傍晚时分越王台的凄凉景色,给整首诗奠定了凄凉的基调。颔联写王审知由赣入闽,占据闽中,被唐政府封为威武军节度使,选词炼句,较为精警。颈联、尾联语意一转,回到现实中来,颇具感伤色彩。
      原岳创作的绝句颇多,其中不少为宫词,这些作品虽为拟古之作,但却能写得神似古人,如《宫怨四首》:
      春风暂到洗妆楼,宫柳凝烟翠欲流。自笑眉颦还似柳,不知若个更多愁。(之二)
      银汉光澄宝靥娇,瑶台寒逼紫霞绡。但教月色长如此,赢得嫦娥伴寂寥。(之四)
      屠隆《〈帝京篇〉序》称原岳之诗“描写宫闱则托讽昭阳,含凄长信,悉才人之丽情”。邹迪光《〈帝京后〉序》则称其“赋情若长信昭阳之绮靓”。实为确论。原岳的这些作品多清丽隽永,颇有些王昌龄的影子,故为其友人所称道。
      闽中诗人往往喜欢以组诗的形式创作绝句,原岳亦不例外,据《西楼全集》统计,其五七言绝句共二百八十三首,而以组诗形式出现的就达二百二十七首,约占总数的百分之八十。这些组诗的特别之处在于不少作品描写闽中民风民俗,语言亦较通俗,其中《田园杂兴》最具代表性。《田园杂兴》以四季为序,分四章,每章十二首,共四十八首,现选四首如下:
      十户齐输敛福钱,元宵风景乐新年。神前灯烛光如许,忙杀村童夜不眠。
      (《春日杂兴十二首》其七)
      朝来忽听采莲歌,别浦龙舟竞渡多。社里平安无 事,不需巫媪为驱傩。
      (《夏日杂兴十二首》其四)
      风味争传佛手柑,奇香原自压江南。时人切莫轻品题,苹果杨梅总不堪。
      (《秋日杂兴十二首》其十二)
      十月山中气尚温,小桥流水傍材门。隔林烟树青如染,不比江南黄叶村。
      (《冬日杂兴十二首》其一)
      这些诗语不甚深,描写闽中风土人情,别具一番风味。照其序言,此诗为效法宋人范成大之作,目标在于“要令田 园丁人人可歌”,其题材来源于民间,又面向民间,故非一般拟古之作可比。原岳又有《荔枝曲十四首》《闽中元夕曲四首》等,风格亦与之相近。
      原岳之诗,还有一个重要特点在于多反映社会现实,这一点与闽中诗派代表人物郑善夫①十分相似。郑善夫诗宗杜甫,且身处正德朝,其时皇帝昏庸荒唐,民不聊生,士人饱受摧残,诗人感时哀乐,故多写实之作。谢肇 《邓汝高传》(《西楼全集》卷首)称原岳“初为诗学郑吏部”,故其诗歌创作受郑善夫之影响是必然的。再者,时至万历,国势日危,已非正德朝可比,故原岳诗中忧国之语颇多,如“时事艰危堪涕泪”(《寄刘沈丘先生》)、“忧时局促真无计”(《曼兴》)、“感时多局促”(《丙申六日十韵》)等等。有时,还批评朝廷不能体恤民情、肆意剥削,如“东海烽烟销战斗,南方财富困诛求。更闻十道中涓出,矫首风尘不散忧”(《送胡计部榷税九江》)等。其中一些诗还写得颇为大胆,如:
      两宫新建太辉煌,铺设还需七宝床。却忆海南珠贝尽,不教天子坐明堂。
      (《丁酉纪事五首》)其二
      琢成玉石巧 莲,历尽千夫不肯前。请看殿中方寸地,弄来多少水衡钱。
      (《丁酉纪事五首》)其四
      把批判的锋芒直接指向了皇帝本人。
      原岳之诗,在艺术上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在闽派诗人中,堪为佼佼者。不过也确如《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西楼集》所言,其诗“功候颇为不浅,惟未免有摹拟之痕也”。
      原岳之诗,在文字上摹拟古人的痕迹较为明显。如:“吾家二仲真好奇”(《汝实、汝严弟邀饮陈太常池亭……》)出自杜甫《 坡行》之“岑参兄弟皆好奇”;“银盘捧出青螺小,信有福地非人间”(《眺岳阳楼》)分别出自刘禹锡《望洞庭》之“白银盘里一青螺”,以及李白《山中问答》之“别有天地非人间”等等。不过,明代诗歌以复古为主流,这样的情况在同时代诗人的诗歌创作中是很常见的,我们对原岳亦不可过于苛求。
      从嘉靖末年到万历初年,后七子派的复古运动渐渐达到高潮。而此时,沉寂多时的闽中诗坛也渐渐复苏,邓原岳便是较早崛起的一位诗人。在原岳生前,李维桢便称“于时七子辈强半南人,而闽未有应者,今则汝高其人哉?……其于闽,固宜雄据一隅,先驱一代矣”(《西楼全集》卷首《邓汝高诗序》)。
      原岳去世后,叶向高在《中顺大夫湖广按察司副使翠屏邓公墓志铭》②中说:“吾郡在国初,林子羽、王孟扬辈以诗名,号称‘十子’,翩翩然有大雅之音矣。其后则有郑吏部少谷。自吏部没,而称诗者遂少。年来才士蔚起,复修明其业,观察翠屏邓公为之于喁鼓舞于其间,雅道大振,海内之求词人于三山几若县圃之玉、邓林之材,乃公尤其连城合抱者也。”充分肯定了原岳在复振闽中风雅过程中所作的重要贡献。
      友人谢肇 对邓原岳则有过两次略不相同的评价。其《邓汝高传》称:“国初十子为政……则林膳部为之冠。弘、正之间……则郑吏部继之为之冠。及吾党诸子相与切 ……于是诗道大振,而邓观察汝高为之冠云。”肇 此语,盖为一时兴到之言,陈田便对此表示过不同意见③。肇 后来也在《小草斋诗话》卷三中对其做了修正:“吾郡中当以徐惟和为冠……邓汝高……陈幼儒三者皆巨擘也……”④我想,这样的评价,还是较为客观的。
      
      作者简介:王勇,暨南大学文学院2007级古代文学硕士研究生。
      
      ① 郑善夫(1485―1524),字继之,号少谷山人,福建闽县人。弘治十八年进士,授户部主事,转员外郎,官至南京吏部郎中,未任而卒。郑善夫为弘、正间著名诗人,与李梦阳、何景明等号称“十才子”,被视为闽中诗派的中兴之主。所著有《少谷集》。
      ② 叶向高《苍霞续草》卷十。
      ③ 《明诗纪事》卷十七:“汝高……与谢在杭、徐惟和辈结社。在杭推为嘉、隆后闽人之冠,假借云尔。余衡其才品,当在二人之次。”
      ④ 谢肇 《小草斋诗话》卷三。
      
      参考文献:
      [1] 邓原岳.西楼全集[M].四库全书存目丛书本.济南:齐鲁书社.1997.
      [2] 谢肇 .小草斋诗话[C]//周维德.全明诗话.济南:齐鲁书社.2005.
      [3] 叶向高.苍霞草全集[M].南京:广陵书社.1994.
      [4] 喻政.福州府志[M].稀见中国地方志汇刊本.北京:中国书店.1992.
      [5] 朱景星修,郑祖庚纂,福州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整理.《闽县乡土志•侯官县乡土志》[M].福州:海风出版社.2001.
      [6] 陈田.明诗纪事[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
      [7] 陈庆元.福建文学发展史[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96.

    相关热词搜索:成就诗歌创作邓原岳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