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者文摘
  • 美文摘抄
  • 短文摘抄
  • 日记大全
  • 散文精选
  • 感恩亲情
  • 人生感悟
  • 智慧人生
  • 感悟爱情
  • 心灵鸡汤
  • 实用文档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感恩亲情 > [审美理想与尴尬现实的冲突:新诗的现状与未来]审美理想

    [审美理想与尴尬现实的冲突:新诗的现状与未来]审美理想

    时间:2019-02-12 05:43:44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关键词:中国新诗 成败得失 未来出路   摘要:中国新诗可按主题特色分为四个阶段:初期为1917~1949年“浪漫与怨愤时期”;中期为1950~1976年“理想与批判时期”;后期为1977~1989年“朦胧与反思时期”;晚期为1990~2007年“媚俗与堕落时期”。中国新诗存在着“语言使用不当、诗人才华欠缺、生活感悟不深、诗歌深度不够、诗歌成熟度欠佳”等五个方面的不足。在新诗创作道路上最值得效仿的有三位诗人:“冯至、闻一多、食指”。作为新诗创作的初学者应该把握六条原则、掌握循序渐进的四个步骤,并须注意两个方面的问题。
      
      中国新诗从1917年登台亮相以来,步履蹒跚地走到今天,已经显得气喘吁吁、奄奄一息。它也曾有过许多辉煌与灿烂的诗篇,也制造了大量的渣滓废品。它开创过许多流派,诞生过许多优秀诗人,也生产过许多不肖子孙。下面我从“中国新诗九十年的成败得失、中国新诗的症结、中国新诗的典范、诗歌人门者如何循序渐进地创作新诗”等四个方面来阐发对中国新诗的感悟与建议,并表达对九十多高龄的中国新诗的喜怒哀乐。
      
      一、中国新诗九十年的成败得失
      
      中国新诗可按主题特色分为四个阶段:初期为1917~1949年“浪漫与怨愤时期”;中期为1950~1976年“理想与批判时期”;后期为1977~1989年“朦胧与反思时期”;晚期为1990~2007年“媚俗与堕落时期”。
      “浪漫与怨愤时期”出现了大批优秀的现代诗。其中有成就最突出的浪漫想象的诗,有对社会人生百态进行严肃思考的诗,有表达对侵略者和反动派的愤恨以及热爱祖国的诗,还有一些鼓励人们顽强而乐观地生存的诗。它们都堪称新诗创作的典范型作品。当然,在新诗起初的产生阶段,也出现了大量的不甚合格的诗,从“思想与意境的深度、意象的深度、语言的控制程度、字数的适当度”等四个角度来看其弊端,主要表现为缺乏思想深度与意境深度;意象深度把握不当,要么过于直白,要么晦涩难解;语言的控制程度不当,要么过于激动,导致语言失控,要么纯粹是一种文字游戏;字数过于简短或冗长,导致词语匮乏或泛滥。这些弊端使得一部分新诗丧失了思想、意境、意象和语言之美,变成一种怪里怪气、面目可憎的文体,引发了欣赏大众的拒斥心和旧体诗被抛弃的失落感。
      “理想与批判时期”虽然不如前一时期那样“星河灿烂”,但也积极向上,时有佳作。其中包括对祖国和社会主义的歌颂与“文革”批判的优秀诗歌,对日常生活、自然风貌、男女情爱与乡思乡愁的优秀诗歌,以及对生活哲理进行探讨的优秀诗歌。但是,这一时期的很多新诗单纯为政治服务(尤以大陆诗人为多见)或者在个人性情的吟咏之际晦涩难解、毫无意味(尤以台湾诗人为多见)。
      “朦胧与反思时期”的新诗创作不容乐观,佳作寥寥,引领诗歌创作良性发展新风尚的仅有北岛、舒婷、梁小斌和顾城等少数诗人。就整体风貌而言,这一时期中国的新诗已经在下坡路上急剧下滑,辉煌难再。
      “媚俗与堕落时期”的中国新诗已经处于穷途末路,真正值得称颂的佳作难现,要发现一首好诗真可谓大海捞针,极大部分都是些劣质之作,不值一读。
      
      二、中国新诗的症结之所在
      
      中国新诗从其发展之初伊始,就存在着许许多多不足,后来又陆陆续续犯下很多错误,尤其在“语言使用、诗人才华、生活感悟、诗歌深度、诗歌成熟度”等五个方面,大部分当代诗人都误入歧途,没有超越、甚至没有达到以往的新诗的水平,诗歌与诗人发生严重的退化。
      整体看来,其主要的症结可以归纳为五点:(1)抛弃了高雅的语言,采用了大白话,从语言美感上来讲,不优美动人,读者和听众也记不住,从视觉美感上来看,由于它不工整,像絮絮叨叨的老年妇女,因而也不具有形式美;(2)创作新诗的诗人们大多没有高超的艺术才华,有很多诗人拼命挖掘古诗中原有的意思和意境,并加以改头换面地变成新诗,这样的新诗虽然现代人看得懂,但是没有开拓新的境界,不值得效仿;(3)有些诗人心中没有任何对生活、社会和世界的感悟,却整天只顾乱写一气,有的一天能写几十首,有的没有东西可写便索性写一些粗俗、下流的东西,有的故意使用一些新奇、疯狂、怪异词语来创作,加之现在的诗歌杂志泛滥,极大部分刊登的是一些低劣的诗作;(4)当代大部分诗歌变成了只可看,不可背诵与流传的“哲学论文”,诗变成诗人炫耀思想力度与深度的武器,诗人只顾自己坐在房间里抽着烟、喝着酒,自鸣得意地把玩自己的“大作”,却把欣赏者赶得远远的,这种故作高深的所谓“高雅”,其实是诗人自己构想的“空中金字塔的塔尖”,是没人能够登临而赏析的;(5)很多诗人把大量粗糙的、混乱的、口语化的内心意象和盘端出,没有像酿酒一样把沉淀、发酵了很长时间的(比如说几年乃至几十年酝酿的)成品奉献出来,因此,这些“半成品型诗歌”本来不应该成为公开发表的诗作,本来应该像贾岛吟诵“独行潭底影,数息树边身”一样“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
      
      三、中国新诗的典范诗人
      
      在新诗创作道路上最值得效仿的有三位诗人:冯至、闻一多、食指。其理由是:(1)冯至的诗表露出智慧的生存哲学观,所以应该像他一样思考着写诗,这样的诗能展现一种“诗之境界”;(2)闻一多的诗是“社会的良心”,所以应该像他一样用铮铮铁骨铸造诗,这样的诗能展现一种“诗之骨气”;(3)食指的诗既押韵工整,又绽放着大量美妙的意象和美好的信念,这样的诗能展现一种“诗之神采”;(4)作为新诗,首先应该琅琅上口、便于传诵,而诗的内在精华就在于思想深度上有“诗之境界”、内容纯正度上有“诗之骨气”、内容与形式结合的美妙度上有“诗之神采”,因此,“有境界、有骨气、有神采”的诗才是新诗发展的生力军,才是拯救新诗的灵丹妙药。
      
      四、新诗入门者如何循序渐进地创作新诗
      
      作为新诗创作的初学者应该把握六条原则:一、要学会创作新诗,先要会生活和热爱读书;二、在诗歌创作牙牙学语的时候,多模仿高雅的诗作而开展模拟创作;三、善于抓住自己的想象,当每次心中萌生美的意象的时候,可以先用记叙型的文字记录下来,然后用各种修辞手法对它进行艺术化的描绘;四、学会用诗记录每一天,每一天都要把自己经历或想象过的事件、情感,用一首小诗记录下来,这样就会形成一种强迫性的习惯,以后就会逐渐用诗的句式来思考问题,你就会成为“用诗来思考世界的人”:五、但是要切记,必须在韵律的制约下进行诗歌创作,因为世界本来就是按照韵律来运行的,生活本身就是充满着韵律之美的,而诗歌本来就是靠着韵律来吸引人的;六、同时还要注意,每一首新诗写好以后,应该反复修改,每一个字都必须斟酌十遍以上,然后再去做别的事、看别的书,待到积淀一段时间以后,又拿起来反复修改。
      新诗创作循序渐进的四个步骤是:第一步,先写一些极简单的名字诗、打油诗、应酬诗、歌颂诗等等,因为这些诗不需要过多费神劳力的想象与妙悟而入的灵感;第二步,接着写一些感情较为集中的流行歌词,如美妙的爱情(包括爱的特殊滋味、爱人的古怪与美丽、爱情的折磨人、失恋的痛苦、绝望与痛不欲生等)可以大书特书;或者跳开爱情去抒写生活的乐趣、理想的吸引力等,在韵律的支配下写出一些美妙的感受;第三步,故意去酝酿情感,用多情的眼睛看周围的世界,多写一些咏物、咏人、咏生活的诗,要求做到想象奇异,尽一切可能打通自己的联想与幻想官能,让自己显得有点疯疯癫癫,像一颗多情的种子,显出自己是与众不同的人,是想象力特别丰富的人;第四步,当灵感来临时,会有一种大惊喜、大彻大悟、大意境,因此应该快速记下每一次灵感的触发过程,写一些高雅的诗、神性飘荡的诗,体味浪漫生存的诗,让人感悟生命奥秘的诗,这是诗歌的高级形态,是诗歌创作的佳境。
      不过,新诗人门者需要特别注意两个问题:第一,写诗时应该尽量减少模仿,突出自己的个性与灵感;第二,根据自己的才质,发展自己,不要强迫自己成为诗人,当诗人虽然高雅有趣,但也必须为此付出超常的努力,承担诗情难觅的苦痛,甚至是奉献自己的身心健康和一生的幸福。
      
      责任编辑 吕晓东

    相关热词搜索:新诗审美冲突尴尬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