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者文摘
  • 美文摘抄
  • 短文摘抄
  • 日记大全
  • 散文精选
  • 感恩亲情
  • 人生感悟
  • 智慧人生
  • 感悟爱情
  • 心灵鸡汤
  • 实用文档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感恩亲情 > 【通往战史殿堂的一座“后楼梯”】 为什么说故宫是一座永恒的文化殿堂

    【通往战史殿堂的一座“后楼梯”】 为什么说故宫是一座永恒的文化殿堂

    时间:2019-02-14 05:36:00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应该说,朱将军的这套《战争史笔记》,就是魏施德所讲的“不易转移注意力,可以使你更快接近目标”,通往中国古代战史殿堂的 “后楼梯”!      和平年代,从战士成长为将军,这是一个传奇,而在战将群中又能著作等身的就更是特例。这是我在看到作者简介后的第一感受。当读完这套长达160多万字的《战争史笔记》后,心中简直就是讶叹不已。
      首先,这是一部很“另类”的战史书,也是用边缘文学的笔法来描述中国古代战争史的一部“全书”,更是一部着眼于大众读者的通俗战史读物。它从炎黄二帝的战争写起,历三代而春秋战国、而秦汉、而魏晋、而隋唐,一路到清末,对各朝各代一一钩沉而绝无阙如。全书以古代各王朝的政治兴替为主线,把中国五千年来著名的战争、战役、战事,包括农民战争,一以贯之地串联起来,从而让读者既对古代战争有一个整体的“史路”感,又对每一次具体的战事有翔实的历史方位感。而这种 “史路”的细分,用作者的话来说,就是写了“四个大循环”。且不说“循环”的本身与四个分统阶段的分期是否科学,单从整体上就让人感受到历史的发展韵律和节奏,进而体味出战争自身的规律性,也体现出作者在这样一个宏大题材上的匠心与能力,进而形成了以各个王朝兴替为经,以各个时期的分、统、战、和为纬的一幅完整的浑然一体浑而不乱的五千年战争史画卷。
      其次,以政治带战争,以时势论战争,以军事的成败论政治得失,是该书的中心内核。以往战史类的书很少有这样写的,因为如果把握不好,极易滑落为一部中国古代通史的窠臼。但作者的高明之处则是始终以战争为主旨,以政治时势为切入点,历史地、科学地阐述战争发生的缘由和目的,从而把战争的各种背景鲜活地展现在读者面前,而不是孤立地就战争而谈战争。这不仅帮助读者理清了战争的胜负在何处,知道战争“是什么”,同时也告诉读者“为什么”。德国军事理论家克劳塞维茨曾经说过:战争有自己的语法,却没有自己的逻辑。因为战争永远是从属于政治、经济的……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应该把战争看做是独立的东西,而应该把它看成是政治的工具。显然作者在处理和把握政治与战争二者的关系上是十分精到的,而且明确地指出:“军事的最终精义在政治,政治的最终精义在人心。”从而打破了西方传统军事理论中的关于战争是“迫使敌人服从于我们意志的一种暴力行为”,是“暴力最大限度的使用”的狭隘定义。
      第三,在处理“史”与“论”的关系上的匠心独具。尽管“史”与“论” 二者间自有其分野,但在战史书中,“史”与“论”又往往很难分开,有史而无论,或有论而无史,几乎都是难以想象的。该书显然是一部史类读物,但它却巧妙地用以史带论、隐论于史的笔法来处理二者的关系,这样不但避免了内容的枯燥性、专业性,进而增强了可读性,同时也让读者在历史经验教训方面的理性收益不菲。诸如对楚汉战争中刘项的得失、宋襄公的三个“经典式错误”,宋朝军制三百年间的历史遗患等的分析,尽管都不是纯学术的议论说理,更少于兵学家语,但却足以让人在史实的陈述中得窥个中究竟。正如大哲学家赫拉克利特所说:“上坡也好,下坡也好,二者是一样的。”那么,既然是殊途同归,在轻松愉悦中去阅读并获益不是更好吗?
      更难能可贵的是,作者不仅考虑到该书的大众可读性,同时也兼顾到它的知识性、学术性。对历史上一些有争议的观点和看法,都客观地谈出自己的见解,体现一种认真负责的学术态度。对一些不易理解的名词、概念、典故,也都作了诸多的通俗解说,不但提高了该书的文化含金量,同时也发挥其应有的文化传播功能。在历史人物的评价上,也没有拘泥于以往,比如对炎、黄二帝的评价,自司马迁始,向来是抑炎尊黄的。而 “胜者王侯败者寇”,以成败论英雄的思维方式,也是史学界乃至社会心理评价历史人物的主流,但作者却没有步随其后,而是给予炎帝以应有的历史地位,不但称其“也非等闲之辈”,而且指出他“对于早期农业文明的贡献,大于他对古代开史之战的贡献”。对始终以正面形象出现的周文王、勾践,却给予了几近颠覆性的评价,这不能不说是一种独特的思考与发现。
      第四,对战争性质及其本质的通俗揭示,不是简单地承认战争起源于私有财产,而是认为有其政治原因,是该书的又一价值。纵观五千年的中国史,我们不能不承认,所有战争的起源,都是“利”与“争”的结果。“利生争,争生怨,怨生恨,恨生战。”人们争财产、争领地,也争王位、地位。 “王”与“位”的产生,只有两种办法:一靠“选”,二靠“打”。除了尧、舜、禹的王位外,其他的都是“打出来”的,这样也就有了“打天下”之说的流传。但作者并没有盲目地去歌颂那些开国帝王与功臣名将的战功,而是从“兴,百姓苦;亡,百姓苦”的角度来揭示战争乃至封建政治的本质。比如,对秦始皇的分析,并不是简单地去对他歌功颂德,而是深刻地指出,秦始皇尽管考虑到老百姓渴望天下太平的心愿,但出于政治统治,他不可能去关注民生,而只是关注自己的政绩。
      西方的一位史学家曾经说过:人们总是头悬倒置地把那些人类的杀戮者反当英雄去歌颂。作者则指出:历代名将、军事首领们很少有能逃脱“自古名将少善终”这条魔咒的,这不是他们个人的悲哀,而是封建时代的悲哀。同时又深刻地指出:“战争――这个瘟神一旦降临人间,就会像瘟疫一样蔓延开来。”一旦开战必然是“血流成河,白骨荒草”。居安思危,防患于未然,是要永远牢记的。
      书看到最后,想起德国哲学家魏施德在他的《后楼梯――大哲学家的生活与思考》一书中写的一段话,他说:“‘后楼梯’不是人们进入一所住宅常用的通道,但不管从哪儿上楼,最终的结果都是一样的,无非是去找那个住在楼上的人。而且走‘后楼梯’不需要排场和装腔作势的迎送,会更真切地看到哲学家的真面目,更快地接近目标。”应该说,朱将军的这套《战争史笔记》,就是魏施德所讲的“不易转移注意力,可以使你更快接近目标”,通往中国古代战史殿堂的 “后楼梯”!
      
      《战争史笔记(清)》
      朱增泉 著
      人民文学出版社2011年9月版
      定价:33.00元

    相关热词搜索:战史一座殿堂通往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