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者文摘
  • 美文摘抄
  • 短文摘抄
  • 日记大全
  • 散文精选
  • 感恩亲情
  • 人生感悟
  • 智慧人生
  • 感悟爱情
  • 心灵鸡汤
  • 实用文档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感恩亲情 > 心悟惮意【让学生悟其意得其本】

    心悟惮意【让学生悟其意得其本】

    时间:2019-02-20 05:32:05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提高语文课堂常态教学的有效性,应是我们在新课程改革已实施多年的背景下不断反思的话题。只有提高其有效性,才能使课堂教学朝着理想化的方向不断推进。   实现常态教学的有效性,作为语文教师,应明确如下几点:
      
      一.有效性要求教师心中时刻装有目标
      
      首先,教师应该明确每课时教学内容及其目标。我们知道,课堂教学应该是有起点更是有重点的。每一课时的教学目标,除了教师依据自己的理解所确定的目标外,还应该有它固有的教学目标与构成。例如第一课时,从常态课来看,要积累词汇,读通文本,了解内容,理清脉络,这些应该是份内的基本的目标。而品味词句、体会情感、领悟表达,无疑是后来课时的主要内容。当然一些固有的目标与构成,如创设情境、唤起阅读期待,有效初读文本、整体感知、积累字词、交流感知、切入重点、品悟体会等等,会因年级不同而各有侧重。但我们必须明确,每一堂课都是一个相对独立的整体,每课时都应有自己的课时目标。作为语文教师,我们没有理由也没有必要不按教学规律办事。每篇课文的内容很多,教学目标也不止一个,我们要分清主次,合理分配,做到一课时一得。当目标精炼了,重点准确了,教学效率自然就高了。其次,教师应该有明确的训练目标。各种目标的达成在于有效的训练。时下的课堂教学往往追求全面完美的效应,面面俱到,胡子眉毛一把抓,结果总是蜻蜓点水,做成了夹生饭。这是因为教师脑子里没有取舍的理念。其实每一篇课文、每一个单元,写作教学的每一个指导点,都有一个主要的训练内容或训练点。如记叙的生动性这一教学专题里,教师应该分点分步进行指导练习。我们知道,记叙的生动性是多个元素的组合,如词语的准确选用,人物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的细腻描绘,环境的渲染以及结构的巧妙安排等等,我们不能指望用一两个课时的泛泛指导而带来学生的表达生动;如果我们化整为零逐一指导练习,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有效性需要教师的精心指导
      
      学生的发展虽是自主的,但更是在教师的精心指导下进行的。新课改理念里,远没有排斥教师的精心指导。再多的学习自主,都离不开教师的指引。没有精心指导的学习往往是盲目低效、缺乏生命力的。教师精心指导的意义在于,教师发出的信息是与教学目标相吻合的,会对学生产生正面的效应。如在散文阅读复习指导中,教师应该精心指导的是,如何抓标题,感知主要内容;如何理线索,把握行文思路;如何抓物象,明确物象的内外特征;如何找文眼,领悟文章主旨 ;如何品语言,感受语言精妙;如何识手法,体味写作技巧。学生找到了要领,其后阅读散文也就触类旁通了。
      
      三.有效的阅读教学,首先是要让学生充分感知文本
      
      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在此过程中,第一重要的应该是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有的课堂教学,学生只是初读了一遍课文而已,课文还不熟悉,词语还没理解,教师就匆匆忙忙地组织对话与交流,直奔要旨谈感悟,急着掏出重点语段或抓住一两个重点语句,引导学生反复进行朗读感悟、体味想像。如此课堂教学,不利于学生基本技能的掌握和语感的培养,课堂教学的效率低下也就不足为怪了。因为此时学生对课文的整体还没形成印象,对课文的重点部分也不熟悉,如果火候未到就拿出一词一句进行零敲碎击,必然造成学生体会不深,理解肤浅,泛泛而谈,不得要领。要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必须让学生充分阅读文本。语文课堂教学始终要以文本的整体感知为基础。对具体的词句段进行深入细致的品读,前提都必须是对文本的充分感知。
      
      四.有效教学是让学生得其意习其本
      
      语文教学,应该是因文悟道,以道悟文,最后求得文道统一。就语文教学而言,因道悟文相比于因文悟道更为关键。“道”,即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之类的东西。这是语文教学绕不过去的,但并不是语文教学特有的内容。哲学、历史中有“道”,生物、地理中也有“道”,数学、化学中还是有“道”。学生不仅在课堂上悟道,还在校园内悟道,更在生活中悟道。那么,语文教学所特有的具有本质性的东西是什么?应该是表达,是文字表达形式。知道一个文本说了什么内容,这是语文教学的第一步;而更重要的是,要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理解文本内容是如何通过与其相适应的文字形式恰当地表达出来的,让学生学会欣赏文字之美。我们在教学中,不能只让学生掌握文本所写的内容,更应该重视对语句呈现形式的学习,也就是不仅得其意而且要习其本。如今较多的阅读教学常态课,往往只注意引导学生去关注课文写了什么,而不注意引导学生去体会课文是怎么表达思想内容的,没有品味关键词句,没有关注特殊句式,没有照顾过渡文字,没有体味细腻的描摹。这种失衡的做法,不仅不能有效地提高语文素养,反而会把语文架空。学习语文首先要突出它的学科性,既要弘扬人文,又要立足工具性;既要得其意,也要抓其本。当学生把文本读得文从字顺、流利有情、初知梗概之后,教师要通过生动而扎实的训练,让学生走进文本体味文本,让“言”与“意”和谐地结合在一起。如果学生与文本只打了个照面,教师就开始进行空中楼阁式的对话甚至进行超越文本的拓展活动,那么,教学效果的好坏就不言而喻了。
      总之,提高语文课堂常态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应该做到心中有目标,指导有方向,让学生真正悟其意而习其本,从而最终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作者联通:433008湖北省仙桃市毛咀第二中学)

    相关热词搜索:其意学生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