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者文摘
  • 美文摘抄
  • 短文摘抄
  • 日记大全
  • 散文精选
  • 感恩亲情
  • 人生感悟
  • 智慧人生
  • 感悟爱情
  • 心灵鸡汤
  • 实用文档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感恩亲情 > [仙市古镇:盐道明珠与母性崇拜]中国母性崇拜

    [仙市古镇:盐道明珠与母性崇拜]中国母性崇拜

    时间:2019-02-21 05:37:49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一)      从成都启程,仙市很远;从自贡出发,仙市就很近了。到恐龙之乡――自贡看过灯会的人都知道,一条秀美的河流穿城而过,这条河名叫釜溪河,是沱江的支流。沿釜溪河下行11公里,就到仙市古镇了。
      仙市,单从名称上就给人无限遐想:神仙居住的街市,抑或仙境般的街市。相传很早以前,玉皇大帝的私生女八仙姑掌管天庭金库。在为王母娘娘祝寿的瑶池仙会上,八仙姑被天蓬元帅等一帮轻薄之徒灌醉,回到住处仍兴奋不已。她载歌载舞,忘乎所以地抓起金银财宝往外抛撒,大量金银从天界落到人间。仙姑意犹未尽,又带着牡丹仙子、荷花仙姑以及狮、虎、象、龙、鹦鹉等众仙溜出天界,下凡来到釜溪河边。一番嬉闹玩耍之后,仙姑索性在青山绿水间躺卧而眠。玉皇大帝闻讯后暴跳如雷,立刻派天神去缉拿仙姑。仙姑自知犯下弥天大罪,不愿回天庭接受惩罚。天神无奈,只得施展法术收取了仙姑的魂魄,将她的躯体留在凡间。失去了灵魂的仙姑从此永远定格在釜溪河畔,化作与绵绵流水相依相伴的巍巍山峦。后来,人们在此建起集市,因仙踪胜迹,故名“仙市”。从高处往下看,仙市的山形地貌恰似一位静卧的少女:大岩口的纂纂山是仙女的头;纂纂山不远处有两个小山包是仙女的双乳,被叫做奶奶山;由奶奶山延伸出两支山脉,是仙女的两条玉腿。古镇就坐落在仙女的双腿之间。为了证明此说不虚,民间还有一首歌谣:“仙女下凡卧河边,金银首饰撒满滩;玉带长河千帆掠,绿树翠竹舞翩跹。虎牵象鼻鹦鹉欢,狮子回头望牡丹;天潭河内朝鼓响,桥墩坝上会神仙。”
      其实,仙市早先并不叫此名。因为釜溪河在这里有一段长长的石滩,它原名叫“仙滩”,民国元年才改名“仙市”。仙市虽然早在1400多年前就已建镇,但它最辉煌的时期是在明朝和清朝,其兴衰依托于自贡的盐业发展。仙市紧挨自流井,不仅是井盐输出的必经之路,更是自贡“东大道下川路”运盐的第一个驿站和水码头。井盐运输无论从陆路到荣昌、隆昌,再转道成渝各地,还是经水路顺釜溪河进沱江,再入长江出三峡,仙市都是盐商行程中的第一站。明朝嘉靖年间(公元1522年―1566年),自流井涌现出一批新兴盐井,仙市随着自流井的崛起而兴旺。陆路来的盐担子(挑夫)走到仙市,必在此歇脚住宿;水路来的运盐艚船因长滩水浅,无法下行,需在上码头卸下盐包,由力夫搬到下码头重新装船。在上、下码头等候装卸的船家,以及往来客商、劳工苦力,均是常年不息的流动人口,使得仙市街上栈房林立,店铺比比。到了清朝,川盐生产臻于鼎盛,釜溪河的运输量达到极限,河小、滩多、水浅,运盐船只常常因航道中断而滞塞。清道光五年(公元1825年),一批盐商集资在釜溪河的重滩、仙滩、沿滩等处筑堰、设闸、蓄水,以便船只通行。每到盐船聚集、待闸放水之时,仙市的河面上帆桨如织,岸上挑夫盈途、盐担蔽街,集市上更是人流簇拥,呈现出一派繁华景象。那时的仙市,真可谓是川盐道上的一颗明珠。
      民国以后,随着盐井的日渐枯竭、减少,以及近现代运输条件的改善,仙市不可避免地走向了没落。
      
      (二)
      
      而今,仙市作为一个偏远小镇,非但与繁华、热闹无关,还显得异常冷清。镇上有两三家茶馆在营业,清一色的老人坐在里面悠闲地玩着纸牌。从这些老人口中,还能依稀听到有关古镇过去的故事。
      仙市古镇最有名的是“四街、五栅、五庙、三码头”和“一鲤、三牌坊、九碑、十土地”。依次寻访,“四街”即全镇的4条街:正街、新河街、半边街、新街子。有趣的是,这4条街加上一条小巷,刚好是一个“正”字形布局,使古镇的街道紧凑而有序。“五栅”是一种独具特色的小镇门户建筑,即在古镇5个通向镇外的街口各竖起一道木制栅门,门上皆有廊楼,供巡守观望之用。每到晚上,5道栅门全部关闭,廊楼上留人值守,镇子的安全就有了保障。“五庙”准确地说是各地盐商建立的会馆,即江西庙、湖广庙、川主庙、南华宫、天上宫。“三码头”则是古镇河边自上而下的3个码头:上码头位于新街子西端,系盐运验关的专业码头;中码头在南华宫山门下的河边,是生活物资的起运码头;下码头上岸就直接连着正街,是釜溪河两岸的渡船码头。至于“一鲤、三牌坊、九碑、十土地”所指为何,今已不得而知。
      仙市古镇最具有人文价值的历史遗迹,当数从清朝保留到现在的那两座半外省会馆。之所以说两座半,是因为除了广东会馆和福建会馆外,江西会馆仅存一栋残楼,说半座尚且勉强。
      与各地的广东会馆一样,仙市的广东会馆也叫南华宫,于清咸丰末年(公元1861年)由广东籍盐商修建。这座雄奇的建筑融庙宇与民居于一体,占地1284平方米,建筑面积1416平方米,坐落在半边街与新河街之间,中轴线与釜溪河垂直,山门开向新河街,凭高俯视釜溪河,蔚为壮观。南华宫既是一个同乡会馆,又是一座佛教禅院,宫里的大雄宝殿供奉着出生于广东的“禅宗六祖”――慧能大师。近百年来,南华宫香火不断,1958年更名为“金桥寺”。据说,当时正值“大跃进”年代,《人民日报》发表了郭沫若的诗歌,高唱“三面红旗迎风飘,人民公社是金桥”。仙市人民公社的一位领导读后深受鼓舞,激动之下信笔一挥,将“南华宫”改成了“金桥寺”。更名后的金桥寺已不再是寺庙和会馆,成了乡政府的办公机关。直到1992年,仙市被四川省政府定为省级历史文化名镇,乡政府才搬出金桥寺。至此,沉寂了30多年的南华宫才又响起了佛堂的钟声。
      福建会馆又称“天上宫”,与南华宫毗邻,建于清道光三十年(公元1850年),占地917平方米,建筑面积1162平方米。天上宫的独特之处,在于它建筑形式的开放性。庙堂与民居相结合,是仙市会馆建筑的普遍形式,天上宫更是将寺庙与街市融为一体。从平面看,天上宫呈一个“凸”字形,由山门、戏台、厢房、廊楼、大殿组成;在立体结构上,天上宫则与街道交互穿插,其东西两侧是连接戏台与大殿的廊楼,廊楼下左右各开一个门洞,半边街从门洞穿寺而过,戏台与大殿之间的院坝既是寺庙的内在空间,又是街道的中心区域,同时还兼作剧场。天上宫的戏台是一件精美的建筑艺术品,内外遍布彩绘与浮雕。浮雕上的戏曲人物组图,情节连贯、栩栩如生。天上宫还有一件镇寺之宝,藏在戏台檐后的梁柱之间,是一根长13米、直径85厘米的黄荆原木。黄荆系生长缓慢的硬质杂木,如此粗大的黄荆,要数百上千年方能长成,而它从搬进寺庙至今又是100多年,还依然黄灿灿地泛着油光。
      
      (三)
      
      天上宫大殿的横匾上写着“观音殿”,殿里供奉着慈眉善目的女性神佛,按殿名应该是观音。偏殿亦有一尊容貌姣好、侧身而卧的玉佛,人们也叫她观音。其实,她们都不是观音,而是福建沿海普遍敬奉的妈祖娘娘。如同南华宫里供奉慧能大师一样,天上宫则敬供妈祖,一方面源自乡土情结,另一方面则体现出福建的宗教文化特征。根据史书记载和民间传说,妈祖的原型姓林名默,福建莆田县湄州岛人,生于北宋建隆元年(公元960年),卒于雍熙四年(公元987年),擅长水性,传说时常乘席驾云飞渡大海,拯救海难。在福建沿海,民间自古便流传着许多林默渡海救人的神奇故事。久而久之,人们便将她奉为祈福消灾的保护神。从北宋至清朝,朝廷多次顺应民意,封赐林默为“灵慧夫人”、“天妃”、“天后”。林默在沿海、港澳地区的民间则逐渐演变成了大家广泛信仰的神圣――妈祖娘娘。闽籍客家人背井离乡来到四川,他们在建同乡会馆时,特别注重用乡情、乡音、乡土文化和宗教信仰凝聚,自然不会忘记敬供妈祖娘娘,以保佑他们在异域他乡发达兴旺,免受灾难。天上宫也叫“天后宫”,可见宫里供奉的应该是妈祖。至于观音殿这个名称,恐怕是后来盐业衰落,大批福建商人离去,会馆易主,妈祖文化被当地佛教文化同化的原因。
      从天上宫的妈祖,抑或后来的观音,再联系到仙市由来的传说,透露出仙市原始的母性崇拜。仙市古镇上有名的胯胯井,也以生动的现实和饶有趣味的说法印证了当地母性崇拜的文化基因。从外观上看,胯胯井并无特别之处,不过是正街头上位于残存的江西会馆墙根下的一口椭圆形水井。井不大,直径最大处0?郾8米,深1米见底。然而,这口井很奇特,井小、水少,却取之不竭,随取随涨,不取亦不盈。井水平时清澈甘洌,可每个月中总有那么几天翻白而浑浊,且伴有异味。以科学的眼光看,这可能是由于泉脉的某种独特地质现象所致。但当地人却认为仙市系仙女的化身,古镇在仙女的两胯之间,而这口井所在的位置恰恰是仙女胯下的私处,所以名为胯胯井;每月井水变质那几天,是仙女的经血来潮。这个说法换在别的地方也许涉嫌淫秽,但从仙市人口中说出来却是正儿八经,绝不带半点色情意味。仙市居民千百年来一直取用从仙女私处流出来的水汁,他们十分体谅仙女身体的特殊情况,水质变坏时也不抱怨,只等那几天过去后又重新汲引甘泉。这种坦然的心态和婉转的说辞,只有追溯古老的母性崇拜根源,才能得到合理的解释。
      更奇特的是,离胯胯井不远的坎基上,有一株黄葛树欹斜而出,郁郁葱葱的枝叶如一把张开的大伞,为胯胯井遮风挡雨。当地人说,当初天蓬元帅得知八仙姑下凡后,也偷偷跟了下来,见仙姑露天而眠,便殷勤地为她撑起一把大伞。这个撑伞的意象实质上是借助神仙故事,委婉地反映了仙市人尊重女性的传统意识。这也可以归结于文化根底中的母性崇拜基因吧?
      由于悠久的历史积淀和丰富的盐文化蕴涵,仙市古镇于1992年被四川省评为“历史文化名镇”;2007年,又被建设部和国家文物局专家评选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如今,仙市古镇已由富顺县分出来,直接划归自贡市管辖,足见地方政府对古镇价值的认识有所提升。以此为契机,仙市古镇或许又会迎来再一次的繁荣与兴盛。
      (压题图:仙市古镇的老街)(责编 王 容)

    相关热词搜索:道明母性古镇崇拜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