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者文摘
  • 美文摘抄
  • 短文摘抄
  • 日记大全
  • 散文精选
  • 感恩亲情
  • 人生感悟
  • 智慧人生
  • 感悟爱情
  • 心灵鸡汤
  • 实用文档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感恩亲情 > 皇后的品格_纯正的品格

    皇后的品格_纯正的品格

    时间:2019-02-28 05:41:27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关于姜儒振书法,首先我想到的是:应该以怎样的视角来关照?在我以往的印象中,有关谈姜儒振书法的文章,首先让人想到他是一位政府官员,再才会想到把他摆在这个群体中去论书论人,书法往往成为了他为官德操的标示,而书法自身却只当了个陪衬。窃以为是不公允的。
      这里我把他自己的一段文字抄录如下:
      我常听到一些人说张三字好,李四字好,似乎大家的字部好。字之优劣如何判定?我以为必须坚持两条:一日专家评价;二日用古代的字来衡量。书法之评判专业性很强,几千年积淀博大精深,不是一般人所能鉴赏胜任的,必须由有学养、精通书法的人来评判,而不能由社会一般人来认可。所谓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也。毫无疑问,最终虽由社会认可,那也是因为专家的巨大影响而形成的
      文中他明确提出,书法品评的专业性标准有它自身的规定性且难度极高,并非一般人所能及,不是谁都可以看出个门道来。由此,我们可以感觉到姜儒振对中国传统书法的敬畏与虔诚。他的书法情结及书法创作实践已成为与他生命状态息息相关的事情,从而学书过程的专业性与纯粹性成为了他的自觉追求。因此,我们讨论姜儒振书法,应该将其摆在一个大的文化背景下,摆在书法历史及当代的背景下来关照。如是,我们才能构建一个具有同一层的话语平台。
      姜儒振书法的临习与创作都一直走着二王这条经典之路。他说:“真正用力最多的是王羲之、赵孟�、黄庭坚、祝允明、王铎。”他最后的归宿还是黄庭坚,于斯他情有独钟。
      黄庭坚云:“学书须要胸中有道义,又广之以圣哲之学,书乃可贵。”又云:“士大夫百事可为,唯不可俗,俗则不可医。”姜儒振评道:黄庭坚“60岁前后大字作品都是面貌独具,无懈可击,草书变化多端,精妙绝伦,有评者云,越过旭、素,不无道理。”在宋四家中比较黄、米,“我以为黄、米大字各有千秋,难分伯仲,其余米皆不及黄远矣。”可见他对黄字的推崇之极。观黄字结字稳妥,以长剑大戟式的主横及撇捺支撑架构,既稳健又洒脱,没有丝毫的敛束与媚态,自是脱俗格远矣。这正是姜儒振所仰慕的正大之气象、君子之风骨。而米之“刷”字,虽有风樯阵马之势,而结字空间较黄拘谨,洒脱有余而稳健不足。我想这也正是姜儒振仰米扬黄的原因。
      俗,不仅仅是书法创作之大弊,也是为人处世之大弊。俗,往往与狂怪、造作、虚伪相关联。姜儒振书法创造力排狂怪、造作、虚伪,避俗唯恐不及,追求着一种儒雅而冲和的景象,这也是他独爱山谷的深层的文化意识。
      周俊杰先生在1994年一篇对当代书法创作评论的文章中,把当代书法创作分为纯古典主义、新古典主义及现代派书法。时过十八年,中国书法的发展有了更加深刻的思考、更加多元的拓展,但大致仍不外周先生当年所论。在这一过程中,现代书法从理论到创作构成了对经典传统的巨大冲击。西方文化的融入,日本现代书法的影响、清代碑学及当代民间取法等等,这些催生现代书法的文化因素,使书法创作疏离了经典意识。人们虽不能否定二王传统的经典性,但那份崇敬及热情已悄然退去。然而我们看到姜儒振书法创作依然守护着一条纯古典主义二王帖学之路。
      当代书法创作的反经典意识,表现在“形式”因素的无限外延,使书法的审美由古典的体验感悟式向着视觉式的转变,作为中国书法核心的文化支撑被淡化以致消解。无论传统一路或现代书法,在构成书法作品的“时间性”与“空间性”两大要素中都在不同程度地强化“空间性”因素的意义,“形式”被提到“至上”的地位,致使中国书法的内涵变得苍白空洞。所以我坚持认为真正困扰当代书法创作的问题不是风格(空间性)的速成,不在个性的张扬,而仍然在笔法问题(即时间性)。只有笔法的高度,才能最终决定风格的品格;也只有笔法的高度才能最终获得个性的品质。
      正如山谷云“字中有笔如禅家有眼,直须具此眼者,乃能知之”,姜儒振说:“书法的优劣须有专家评价。”实则书法作品的一切真伪、高下皆由用笔而出,笔法技巧是书法创作的核心问题,姜儒振深谙此理。
      姜儒振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学书一直以古人为师,实则是在经典中讨笔法。在长期的临习中,他笔下的每个点画、每根线条,都是从经典中自然拈出,尤其是黄山谷一路,行笔从容跌宕,游刃有余。山谷笔下的长撇长捺。在他笔中似有收敛而显得更加平和,行笔的明显提按亦被淡化,一切归于纯粹与平静。这是一种“复归平正”的境界,学黄而又自得也。
      见证书法创作的纯古典意识,不以构造风格、张扬个性为其追求,而是耐受着必要的过程去涵养文雅的内涵。这亦是他儒雅的气质、性情使然也。因此,他对现代的个性张扬及狂怪一路的书风有着内在的天性般的拒斥,而对当下已被冷落的赵孟�及黄山谷如此倾情。他曾有“不知当代几乎无人学黄石何道理耶”的由衷慨叹,也就不难理解了。
      姜儒振在书法创作上走着一条回归的路。我曾有言,书法的发展首先是向后看的,是指向历史的。从这意义说,“回归”则是“发展”的另一种形式。季羡林在谈中西文化比较中曾多次提到一个有趣的论点:“东风压倒西风”,“西方向东方学习”。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西方文化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冲击,有人甚至提出“全盘西化”的口号。历史的发展,特别是现代科学发展的许多负面因素越来越显现其弊端。在人与自然的冲突愈来愈加剧的今天,人们开始在向东方文化寻找那解毒的良药。而姜儒振对二王帖学经典的纯正持守,也不啻是对当前书法创作解弊的一剂良药。

    相关热词搜索:品格纯正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