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者文摘
  • 美文摘抄
  • 短文摘抄
  • 日记大全
  • 散文精选
  • 感恩亲情
  • 人生感悟
  • 智慧人生
  • 感悟爱情
  • 心灵鸡汤
  • 实用文档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感恩亲情 > 永不停歇的奔跑

    永不停歇的奔跑

    时间:2020-03-17 12:41:17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比预定时间早到,记者就自行参观起这间从创意、出品到经营都由掌柜亲力亲为的德化陶瓷店。中国三大瓷都之一的德化尤以白瓷闻名天下,洁白剔透的斗笠杯、温润素雅的侍女像、雍容华贵的牡丹如意,紧凑的店铺里陈列着种类繁多的日用器皿和形态各异的艺术陶瓷,甚至还有不少作品出自名家之手。

    不一会,掌柜苏丽云也准时现身,未见其人先闻其声,清脆爽朗的声音连连为久等而抱歉,令人不禁遐想这究竟是怎样一位干练的女商人呢?结果却出乎意料。身材娇小的苏丽云清秀端庄,举手投足间总带着温柔,感觉需要被呵护,但就是这样一位柔弱女子已经在商海中拼搏多年,正在将德化陶瓷更加发扬光大的道路上努力前行。

    苏丽云的故乡是福建省德化县,父辈经商,但她一开始并不想参与家族生意,而选择到福州一家职业学校做了一名人民教师。轻松平凡的岗位没有让苏丽云从此就享受安逸,应付了事。流淌着勤恳的闽南人血液的她一直坚持,再小的事情也应该被认真对待。

    在学校的一年招生季中,苏丽云被学校安排到闽北山区一偏远县市招生。去之前,校领导向她传达了原则,能招来学生最好,招不来也在情理之中,因为此前学校在这个地方的招生全是零记录。苏丽云领命后赶赴当地,跑学校,找家长,跟学生交流,推介自己学校,展望就业优势。她的诚恳和勤奋赢得学生和家长们的信赖,100多个学生成功人学。面对苏丽云的辉煌战绩,校领导和同事们既震惊又振奋,还给她开庆功会,从此,苏丽云成了全校招生头号明星。

    虽然教师的职业已经让她收获不错的成就感,苏丽云仍然觉得自己还可以更努力,有更大的发展空间。慎重考虑后,苏丽云决定放弃学校的稳定收入,从亲友那筹借数百万元资金,走上社会自主创业。2008年年初,国内钢材价格大涨,在朋友的引荐下,苏丽云开始涉足钢材贸易。市场调查、货品鉴别、质量验收、渠道营销、走访客户等,对于一直过着简单生活的苏丽云而言,每天风尘仆仆地赶路,进出脏兮兮的货场,和一群粗犷的男人打交道,有着太多无法想象的辛苦。父母心疼她,总劝她不如拿着家族生意的股份过高枕无忧的日子。苏丽云有自己的想法,“我不想做一个只知道大手大脚花钱的花瓶,有思想的女人才是幸福的,而且借钱给我的亲友都是因为信任我,如果我临阵脱逃,那岂不是把别人的信任当儿戏?”。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2008年下半年爆发的金融危机导致产业萧条,钢材价格一落千丈,每吨低至2200元。苏丽云遭受重创,公司被迫停止运转,无力偿还借款。苏丽云告诉记者,“当时我背负巨大的压力,深感无法面对亲友,打算把自己的股份分摊给他们以此来减轻大家的损失,但亲友们仍然非常相信我,鼓励我继续做下去,不愿意撤资。经过权衡之后,我最终还是迫于精神压力过大而放弃。”

    “我哪怕倾尽所有,也不能让信任受伤害,这是我的底线。一次生意输了还可以从头再来,可怕的是输掉信任,整个人就彻底失败了。”苏丽云说。

    经历钢材投资失败后,苏丽云还剩下一间小小的茶叶店,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下,结识了一位做德化陶瓷生意的老乡。他告诉苏丽云,茶叶店是一个可以和德化陶瓷完美结合的地方,将店铺闲置空间充分利用,摆放一些德化产的陶瓷茶具,既有装饰效果,又可以推广家乡“名片”。苏丽云听后仔细斟酌一番,也认为这是个不错的想法,“作为德化人做德化陶瓷的本土优势显而易见,况且更是怀着一种情愫和一份责任。”

    起初,苏丽云从老乡的工厂拿少量货,合作一段时间发现客人都挺喜欢,经常有回头客,但同时也暴露出问题。“德化陶瓷工厂的产品都比较单一,茶具、陶质品、釉质品基本都来自不同的工厂,通常进货都要跑3、4家才能备齐。”苏丽云告诉记者,与其做这样浪费时间和财力的事情,不如自己来办厂,最大程度上节约从生产到供应环节的成本。

    经过精心筹备,2010年,苏丽云在德化成功创办自己的瓷器厂,取名永继,按照她的理念,永远继承前辈的智慧结晶,脚踏实地弘扬德化瓷器丰富文化内涵。虽然自己做了老板,苏丽云并没有只坐在办公室里发号施令,她进入学堂学理论,从最基础的瓷土遴选、模具、色彩、窑温开始;她拜师学起了陶瓷制作,揣摩大师的作品,向有经验的老师傅请教;她和工人一起埋头车间,琢磨造型,研讨新品,提高产品的完好率。在苏丽云的努力下,工厂迅速步入正轨,前来考察的客户越来越多。“永继修缮传统德化陶瓷厂产品单一的短板,不但有茶具、碗碟、杯壶等日用陶瓷,也有观赏摆件的艺术陶瓷,为客户提供‘一站式’服务,免去奔波于多家工厂的麻烦。”苏丽云说,我们还可以满足客户的定制需求,其中不乏大师级的作品,独一无二的工艺让客户主动找上门。

    “在与诸多大师接触不断加深的过程中,我深深地热爱上德化瓷,也完全体会到,一件成功的瓷器艺术品,从创意到制作再到烧制出炉完美地呈现在世人面前,凝聚着不止一个人,而是一个团队的心血,因为受时间和温度等各种因素左右,有时候苦心精制的一炉作品可能全是废品,这样的打击不是轻易能承受的,不管是学徒还是大师,就是在不断地失败历练下才能出精品。”苏丽云说。

    2012年,苏丽云在福州开办第一家永继陶瓷展示店,从工艺美术品到日用瓷器,琳琅满目,熠熠生辉。她告诉记者,通常开陶瓷厂的德化人只办工厂不开店,开店的都是代理商,厂家往往只能坐等生意,十分被动。“千百年来凭借一代代能工巧匠和大师们的智慧绽放与心血凝结,不知道有多少瓷艺精品进入世界各大博物馆馆藏或被收藏家珍藏,不知道有多少日用瓷器走出大山甚至漂洋过海飞入寻常人家。如今,德化的瓷艺精英们继往开来,使得德化瓷推陈出新不断惊艳世界。然而,在酒香也怕巷子深的资讯时代,在竞争激烈的市场当下,如果继续因循守旧,德化陶瓷必然走进死胡同,只有创品牌走出去才能续写德化瓷器的古老传奇。”

    安家福州后,苏丽云开始积极走访各企业单位、会所、大品牌茶叶店等,结交各路朋友,把自己厂生产的瓷器作为伴手礼,不但实用,还赏心悦目。她的大方和亲和赢得众人的欣赏和称赞,口碑相传,一批批客人慕名造访,一张张订单接踵而至。

    一边打理生意,苏丽云仍然不松懈学习,向名师求教,不断提高自己的技艺水平。在2012年福建省工艺美术大赛上,苏丽云自己创作的瓷器捷报频传,先是传统宗教人物造型《哈哈笑佛》获得银奖,接着,《十二生肖个人杯》获得铜奖。要知,在高手云集的大赛中能斩获奖项,何其不易。

    “参加比赛主要是检验自己的创作水平,更重要的是向高手们学习。通过这个平台,能发现自己的不足,了解同业发展的状态,就目前来说,我们还在创业阶段,必须紧贴市场,满足市场需求。”苏丽云谦虚地说,德化瓷器大师很多,大企业也很多,各大企业在不同瓷器类别上都很有实力和影响力,但他们从不叫嚣,只是扎实地做好专业,他们是永继陶瓷的榜样,我们必须时不我待地学习,把基础夯实。

    福州永继陶瓷店的成功运营,让苏丽云心中开始编织更宏伟和绚烂的梦想。“德化陶瓷,不管工艺美术品还是日用,都是不可多得的好东西,好东西应该推荐给更广泛的人欣赏和使用。我梦想着在全国各地发展德化陶瓷营销网点,采取代理销售的模式,把德化陶瓷推广开来。”有了这一梦想,苏丽云便着手实施圆梦工程。

    2013年伊始,永继陶瓷在贵阳和洛阳发展了两家代理网点,在她的指导和扶持下,两个代理网点的销售业绩蒸蒸日上。这一年初,苏丽云在福州金鸡山文化创意园开辟500多平方米的永继陶瓷旗舰店,在这个旗舰店里,苏丽云要把最美丽最丰富的大师级的德化陶瓷精品展示给天下宾朋。到目前为止,永继陶瓷在全国已经发展5家代理网点,省内3家,省外2家,随着时间的推移,相信这一数字会被不断地刷新。

    在福州做艺术陶瓷的德化人也就3、4家,但同行是冤家,自古如此。在生意场上,竞争对手勾心斗角的事早已习以为常,苏丽云却冒着碰一鼻子灰的尴尬,主动拜访同行,团结老乡把德化瓷器做大做强。“永继有自己生产的东西,也有大师们的作品,可我没有门户观念,也没有同行相轻的迂腐,只要是德化陶瓷精品,我都有责任展示盒推广。”苏丽云认为,对外界来说,每一个经营德化陶瓷的人都代表着这个区域,这个行业,所以需要众志成城,抱团打天下,一盘散沙式的尔虞我诈,对整个行业来说是一种严重的伤害。

    苏丽云的坚韧、拼搏、亲切、大器,为她在复杂的从商道路上认识了不少真诚的朋友,并收获了一个幸福的家庭。“我非常感谢朋友们和我的先生,因为有了朋友们的鼎力支持,永继陶瓷才一路蹒跚跨过一个又一个坎;因为有一个体贴的丈夫,我才能毫无后顾之忧去奋斗,退一万步说,纵使结局是糟糕的,温馨的家还是我可以依靠的避风港,我一点都不害怕。”苏丽云幸福地笑着说。

    苏丽云每天仍是奔波,问及她累不累时,她说,有时候真的很累,但是那份执着于这个行业的激情时刻推动着我不停歇,那种快乐,是无以伦比的。

    相关热词搜索:停歇奔跑永不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