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者文摘
  • 美文摘抄
  • 短文摘抄
  • 日记大全
  • 散文精选
  • 感恩亲情
  • 人生感悟
  • 智慧人生
  • 感悟爱情
  • 心灵鸡汤
  • 实用文档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感恩亲情 > 对宜兴市陶瓷艺术文化产业的思考

    对宜兴市陶瓷艺术文化产业的思考

    时间:2020-03-18 05:11:24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陶瓷艺术品具有工业、文化双重属性,由于历史悠久,底蕴深厚,因此它可称为工业产品中的文化产品,由于它的生产方式是制造业,因此又是文化产业中的工业产品,在陶瓷艺术品人文价值日益被认同的今天,它的文化属性尤为彰显。

    作为陶都的宜兴,艺术陶瓷素有紫砂、均陶、青瓷、美彩陶、精陶“五朵金花”之称,500多年前宜兴紫砂为茶而生,今天因茶而兴,所以当前的宜兴陶瓷,紫砂一花独秀,其余四朵曾经同样娇艳的金花,因其材质、工艺、功能、创新等诸多原因,目前尚处在要保护、振兴、发展的现状。就紫砂而言,眼下正处于鼎盛时期,确实成为了宜兴城市的名片和丁蜀地区的富民产业,由于传统的手工艺产品,它的发展也受到制约,因此,要在短期内成为较大产业,尚有许多困难。

    一、宜兴是陶都,陶业在丁蜀,也就是说,历史以来,宜兴的陶瓷一直局限在丁蜀镇区,是改革开放、乡镇企业、私营企业、个体经济的发展,才在近二十多年来逐步扩大到整个丁蜀地区,因此,它的产业覆盖面并不宽泛。

    二、在现有的陶瓷产业中,占半壁江山的,是工业陶瓷特种陶瓷,其次是建筑园林陶瓷、日用陶瓷,原来的所谓五朵金花艺术陶瓷中除紫砂以外的四朵一直是根植于日用陶瓷之中,当这些日用陶瓷逐渐失去市场而退出人们视线时,其包育着的艺术陶瓷也失去如原料、釉水、烧成、人才、技术等生产要素的支撑而不得不同时凋零。

    三、一枝独秀的紫砂,至上世纪九十年代末,已有数家集体性质的企业纷纷瓦解而几乎全部回到民间,成为家庭作坊、个人工作室,机制是灵活了,监管却困难了,甚至连起码的统计数据也难以抓上手,各家各户生产经营,造成市场整合困难,人才培养缺乏系统有效,品牌打造乏力,紫砂诚信危机四伏。

    当前文化产业将迎来大繁荣、大发展,如何利用这一有利时机,把以紫砂为代表的宜兴陶瓷艺术做大做强,笔者思考如下:

    一、摸清紫砂生产人员情况。建议丁蜀镇对各村、社区、居委的现有紫砂从业人员做一次详细调查,摸清家底,这是紫砂生产力最基本的要素。

    二、摸清紫砂经营业主情况。建议由市工商局对现有市场、已发营业执照或待登记发照的情况作一次详细了解,摸清家庭,这是紫砂销售的重要依据。

    三、重视紫砂技艺人员的培育。建议由市陶瓷行业协会会同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丁蜀职教中心、丁蜀成校及已有的几个培训点,做好人才的教育培训,构筑好梯字形的紫砂技艺人才结构。

    四、重视专业市场的培育和紫砂品牌的打造。目前紫砂生产经营小而散,所有生产经营者共享一个“宜兴紫砂”品牌,鱼龙混杂、泥沙俱下,使紫砂品牌蒙受许多质疑,对紫砂日用品、工艺品、艺术品应明确分类,启动使用“地理证明商标”使用,最大可能地实现紫砂名人名作的人文价值。

    五、弘扬紫砂文化,组织陶艺活动。坚持“陶都风”陶艺活动,走出去不断扩大影响来带动市场,请进来办论坛,文化产业必须以活动来扩大影响,带动发展。

    宜兴紫砂属传统的民间工艺,有他自身的发展规律,放任自流或拔苗助长都不可取,即使在当前大力提倡文化产业要大发展大繁荣,也不能跟风起哄,而应该从实际出发,由经信委、文广新局、统计局、丁蜀镇、陶瓷协会一起商量,分析现状,从现有基础、资源、人才、市场入手,制订发展规划,落实举措,创新机制,积极引导和促进宜兴紫砂作为文化产业而又好又快地发展。

    (史俊棠)

    相关热词搜索:宜兴市文化产业陶瓷思考艺术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