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者文摘
  • 美文摘抄
  • 短文摘抄
  • 日记大全
  • 散文精选
  • 感恩亲情
  • 人生感悟
  • 智慧人生
  • 感悟爱情
  • 心灵鸡汤
  • 实用文档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感恩亲情 > 小学语文试卷命制的思考与实践例谈

    小学语文试卷命制的思考与实践例谈

    时间:2020-03-20 05:08:41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摘 要】本文试结合具体案例,提出新课程视野下小学语文学业试卷命制的思考与实践,即注重语言积累、联系生活实际、考察课外阅读、加强多元整合、贴近时代生活,渗透语文的人文性等。

    【关键词】试卷命制 思考与实践 案例

    一份试卷浓缩了阶段性课程学习的知识总量,承载着学校教学质量和学生课业学习优劣的评判,具有鲜明的评价与诊断功能。因此,试卷的命制,是一项精细、科学的工作。

    一、注重语言积累,体现母语的习得性

    “习得性”是母语学习的一个很重要的特征,一个人语言规则或者说语言模型的建立,往往是“习得”而来的,只有“储存”了大量的语言材料,才能形成语感,才能“厚积薄发”。从这个角度来看,积累无疑是学习语文最重要的途径之一。因此语文命题应高度重视对语言积累的考查,包括积累的意识、习惯、方法和能力等,引导学生在阅读中积累语言、在生活中积累语言,养成读、记、背、摘、抄等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这种“储存”越丰厚,基础越扎实,运用就越自如。

    例一:到学校,看到满眼春色,我会吟咏诗句: ,

    。听到朗朗的读书声,我会想到名言警句: 。

    遇到难题,我会像谢皮罗教授一样 。(填俗语)马上要和同学分别了,让我们道一声“ , 。”(写诗句)

    上述例题把课内外的成语和古诗词、名言、俗语等行归类,引导学生联想、拓展,把积累与运用统整起来,引导学生进行积极、广泛的语言积累。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在“语言积累型”的命题中不能单一指向纯粹的“记忆”和“知道”,而要立足于在记忆基础上的“领会”、“理解”,并在理解的基础上尝试运用。如例一即是将记忆、理解和在具体语境中的灵活运用合而为一,以达到综合检测语言积累和运用的目的。

    二、联系生活实际,强调语文的实践性

    现代认知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学生对学习内容的认知和学习,与其所发生的情景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现代认知或学习理论都强调学习的真实性、情景性。语文命题应遵循这一原则,尽量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通过考查学生运用语文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情况,强化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引导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关注生活、观察生活,主动建构“大语文观”。

    例二 班级就像一个大家庭,每个人都应该热爱它,请为你的班级设计一张宣传画,并写一句积极进步的标语。

    上述试题直接选取学生生活中的真实素材,将学生置身于熟悉的生活情境中,来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达及知识活用的能力,并且将情感、态度、价值观维度的引导渗透其中,充分体现了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的有机统一。例二的“画宣传画”都来源于学生的现实生活需要,不仅考查了学生运用语文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意识到语文不仅是“学校语文”、“教室语文”和“课本语文”,语文更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语文”;语文不仅是“有趣的”,而且还是“有用的”和“有意义的”,“生活处处皆语文”,从而树立正确的语文学习观。

    三、考查课外阅读,落实语文的开放性

    吕叔湘先生说过,学习语文“三分课内,七分课外”;“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朱永新教授也曾说过:“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实质上是一个人的阅读史”。毫无疑问,课外阅读是学习语文乃至提升人的精神品质的一条美妙的捷径。因此,语文命题要切实关注课外阅读的考查,引导学生重视课外阅读,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引导教师营造书香班级,让阅读形成一种风气,一种氛围,一种促使学生主动学习、自由发展的人文环境和生活方式。

    例三 填空。语文,让我们拓展知识。我们阅读了中外名篇名著,如丹麦作家安徒生的 《 》,俄国作家契诃夫的《 》等。“景阳冈武松打虎”的故事吸引我们去读它的原著《 》……语文伴我成长。

    上述试题通过对课外阅读篇目、作者姓名、人物介绍等内容的考查,涉及到了古今中外不同体裁、不同题材的经典书籍和篇章,如中国古代神话传说、四大古典名著、唐诗宋词、外国名著等。这类试题给师生传达的信息是:語文是开放的,语文学习不能只局限于教材内容,还要放眼课外;阅读不能只局限于读课文,还要读整本的书,读经典的书。要让青少年的成长与好书同行,要让人类文化宝库中的经典文化不断浸润和滋养青少年的心灵,为他们的终身发展打亮精神的底色。

    四、贴近时代生活,注重实际运用

    “语文学习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语文命题应注重引导学生关注时代发展与现实生活,试题的情境设置以及材料的选择,要与当前的社会热点紧密相连。

    例四 阅读短文《中国梦》,按要求填空。

    现任中共中央总书记 带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参观中国国家博物馆“复兴之路”展览时定义“中国梦”——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五、优化命题形式,渗透语文的人文性

    近年来语文试题人文化已渐成趋势。试题一改过去的机械、呆板、冷漠和乏味,更加关注学生的精神和情感需要,试卷描述变得更加趣味化、人性化,这样能有效缓解考试压力,使学生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中完成答卷,体现了命题者对学生的人文关怀。

    如:卷首语:亲爱的同学们,光阴似箭,六年的小学时光匆匆过去,你们一定体验到了成长和收获的快乐。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开始一段难忘的收获之旅吧!

    卷尾语:快乐的收获之旅即将结束,记住:一定要仔细检查,别留下遗憾哦!

    板块标题。测试分成五大板块:“基础知识大检阅”、“课外阅读总动员”、“实践能力大比拼”、“阅读万花筒,请你显身手”、“习作大展台,请你秀风采”。

    新课改背景下的语文命题,是新课标指引下的新型评价方式的体现。试题的命制反映着课改的方向,传递着课改的理念,彰显着语文学科的特点。语文教师应该以新课标精神为准绳,不断探索语文考试命题的新思路,寻找顺应课改趋势、引领课改方向、彰显课改特色的命题方式,让考试更好地服务于教学目标。

    相关热词搜索:实践思考语文试卷小学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