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者文摘
  • 美文摘抄
  • 短文摘抄
  • 日记大全
  • 散文精选
  • 感恩亲情
  • 人生感悟
  • 智慧人生
  • 感悟爱情
  • 心灵鸡汤
  • 实用文档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感恩亲情 > 抗战宣传画的图像特色研究

    抗战宣传画的图像特色研究

    时间:2020-03-20 05:19:32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摘要】抗战宣传画是抗战时期为实现全国统一战线,号召全民团结一致,奋起杀敌的宣传海报,它是中国特定历史时期重要的政治叙事美术作品。众所周知,抗战宣传画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它就是一支笔杆上的武器!它能发挥如此强大的号召力,满足当时的社会需求,跟画面极强的艺术感染力是密不可分的。因此,笔者试图从画面表现、内容题材、图画形式等方面分析抗战宣传画这一平面艺术的图像特色,更深入了解抗战宣传画的意义与价值。

    【关键词】抗战宣传画;图像特色;反战作用

    宣传画也叫海报、招贴,是图文并茂、广而告之的视觉艺术形式,它通常有特定的叙事目的。宣传画在中国的出现始于20世纪30年代,抗日战争时期,我国非常重视宣传画的作用,把它当成了另一种武器,在抗日斗争中发挥不可磨灭的作用。以丰富的内容和多样化的形式,抗战宣传画铺天盖地遍及城市和乡村,甚至沦陷区也随处可见。这些画作充满着正义的力量,极大程度地反映出全国人民为求得解放的决心和获得和平的愿望,并有力地打击敌人士气、瓦解他们占领中国的野心,像枪支弹药一样具有强大的震慑力。抗战宣传画具有如此强大的力量,与其耐人寻味的表现形式是密不可分的。

    一、图文并茂

    抗战宣传画作为一种特殊的招贴艺术,图文并茂是其显著的特点,是功能性绘画最好的表达方式,抗战宣传画以招贴的形式出现最为合适不过了。众所周之,抗战宣传画是有特定的政治目的的,主旨不明显然不能完成其使命。图画是直观的视觉形式,其场面气氛的营造和主题思想的传达,基本上能让人一目了然。然而,画家在创作时把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倾注于画面,形成了画家对世界的认识和反映及其个人理想和价值观的印记,是一种精神产物,属第一次创作;读者在观赏画家的作品时,接收从画面传递的信息,从而产生丰富的想象,这种情感体验是读者因画面獲得的,属于第二次创作。第一次创作和第二次创作之间,必然会产生主题内容和思想主张的偏差,甚至会出现南辕北辙的解读。在绘画的发展史中,这种现象时有出现,特别是印象主义之后的绘画作品。因此,为了避免产生歧义,表意不明,文字在宣传作品中画龙点睛、指明方向、道明主旨的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了。人们除了从精彩的画面获取信息之外,再从文字表述中感悟宣传画的精神,做到零差距领会画面意图。图形设计的重要性不容置疑,文字的表达同样举足轻重,好的宣传标语不但能给画面很好的补充,而且能给人奋起反抗的精神。且看宣传画中那些标语,今天看来还能窥见当时抗战沸腾的热度。如:“倭寇一日不除,奋斗一日不停;国土一日未复,责任一日未尽。”“敌人侵略一日不止,我们抗战一日不休!”“头可断,血可流,抗战决心不可移!”等。形象生动的图画和精妙激情的标语,准确明了地传递抗战信息,展现出气壮山河的力量,激动人心,极大地鼓舞着全国受苦受难的人民,促使全国同胞们英勇不屈,朝着胜利的方向与敌人血战到底!因此,抗战宣传画图形语意的精彩结合,形成了一支敌人闻风丧胆的武器,在战争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通俗易懂

    稍微了解历史的人都知道,在抗战时期,全国人民的文化水平普遍不高,文盲和半文盲比比皆是。所以,以文字的形式进行革命宣传,其收益必定事倍功半,而文艺演出的形式宣传抗战又有一定的局限性,所以绘画的形式最容易实现。由于人民文化水平不高以及受到苏联的红色视觉的影响,政治视觉化成为当时革命领导人对民众进行思想引导和革命灌输的一种途径。为了迎合广大人民群众的口味,通俗易懂是必不可少的。力求每个文化层次和审美水平的人都能一目了然,要让他们理解宣传画的内容,唤醒他们的思想意识,鼓励他们团结抗战,文艺工作者们还得下一定的苦功。特别是许多老百姓们认为“学院派”的艺术作品遥不可及似懂非懂,而传统的年画、剪纸、国画才是老百姓喜闻乐见的,这些绘画形式才符合他们的审美习惯。因此,根据当时的情况以民间美术图式的方式进行宣传,更接地气,更能让人民大众读懂。为鼓舞大众抗日精神而发展起来的新年画形式的宣传画是这一时期极具时代特色的美术样式,它“把旧年画中的美人换成劳动妇女,将圣贤换成战斗英雄,通过这样的置换,典型地体现了‘按着内容的需要,采取其中好的地方,加些老百姓可以接受的新的成分’的创作原则①。”同时,这一时期的宣传画还巧妙地运用比喻、夸张、拟人等修辞手法,创作了一系列作品。典型作品如《万众一心誓灭倭寇》(图1)《杀鼠如杀敌》等。文艺工作者们最终找到了一条出路——把抗战宣传和民间美术结合起来,一方面解决了许多民众因为审美习惯的不同而不甚了解抗战宣传的矛盾,另一方面顺利完成抗战动员。这鼓励和动员中国民众积极投身到中国革命战争和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去,不仅实现了传播者的劝服初衷,也一度繁荣了政治宣传画这种艺术创作形式,成为一种独特的集视觉与宣传于一体的传播手段。波奈尔在《政治图像志——苏联时期的宣传画艺术》一文中提到,苏联布尔什维克曾试图通过新的符号、仪式和视觉形象的引进来改变大众的态度和信仰,实现对公共话语界的控制。这种被称为“新传统”的控制方式要发挥作用,“就必须始终如一地反复讲述,就必须以一种使预期的听众理解的方式传递观念”。②因此,在那个特殊的年代里,艺术工作者就是通过创造让人深信不疑的标志与符号来宣传政治,这种代表官方话语和政治形象的视觉宣传品也深深地影响了中国美术的发展。宣传画有其特定的政治目的,为完成其使命,用通俗易懂的形式让每个人都能心领神会是它最基本的要求。

    三、生动形象

    抗战宣传画是图像政治,是官方意识视觉化的一种体现,其“官方话语”是通过视觉形式来塑造形象,引导一种精神世界观,通过榜样的力量来影响民众的个人表现和思想行为,使得全民同心,步调一致。要达到万众一心的高度,对“官方塑像”下一翻苦功是必不可少的。俗话说,生动且有意味的形式更能吸引人们的注意力,能在短时间内抓住读者的眼球,使其产生思想变化,由引起共鸣改变思想而付诸行动。因此,画面中生动的形象是宣传画的重要因素之一。生动形象,顾名思义,是画面的形象栩栩如生,让人身临其境。然而,这里讨论形象的生动性,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形体准确与否,以“像”或“不像”作为形象是否生动的标准。而是画面场景气氛的塑造是否能引起读者深思,是否能准确明了地传达作者的思想、意图,并形成强大的号召力。有时夸张的造型和形体欠缺的画面更能传神地传达思想。如《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中,画面正中一个落水的日本士兵,在垂死挣扎,他头顶的上方,两只大脚正狠狠地往他的头上踩去。大有日本帝国主义阴谋濒临破灭,敌人也不过如此,只要我们乘胜追击,必能取得胜利的意思。这生动的图式在战事连连的岁月,能极大地鼓舞人民的士气,使人们坚持到底,取得全民族的解放。又如《养兵一千日,用在一朝》(图2)这幅宣传画中,画面用硬朗的线条,简洁的块面,塑造一个个高大、刚强的军人形象,再用透视的方法,营造出正在齐步走的军队,其气势之雄伟,令人叹为观止。画中的人物形象以平面、概括的形式来塑造,并没有一般绘画作品中人物细腻写实的细节。然而,这并不影响画面气势的营造,这种简单干练的形式恰好表现了我军强大刚硬的气势,整齐的步伐体现出严明的军纪,它是战争取胜不可缺少的因素。再看《为国家生存而战》画面中一排队列整齐的战士,高举旗帜,紧握拳头举起右手,从他们张大略显变形的嘴巴,我们能感受到他们激情澎湃的宣誓,这是民族的呐喊,自由的呼声,就是今天看来,也能感受到当时那振奋人心的场面。这就是抗战宣传画生动传神的一面,正因它具备这样的品质,所以其反战作用可见一斑。

    四、内容丰富

    “战端一开,地无分南北,人无分老幼,皆有抗战守土之责”。抗战宣传画也同样,抗战的笔墨一铺开,则从鞭挞敌人罪行、讽刺汉奸丑恶、歌颂战士英勇等全方位进行宣传动员,唤醒民众意识,鼓励抗日。

    敌人在中国横行霸道,惨无人道地实行“烧光、抢光、杀光”政策,让人不可容忍,宣传画中涉及这方面的内容,可让人们正视现实,激起仇恨进而激发他们抗日的斗志和勇气,这是当时宣传画的主旋律。触目惊心的场面再现于宣传画,让人们感同身受,义愤填膺。如一幅宣传壁画《日本鬼子是这样杀害我同胞》中,画面一个面目狰狞的日本士兵,用刺刀挑起一个孩子,锋利的刀刃穿过孩子稚嫩的胸膛。在他们身后,是倒在血泊中的手无寸铁无辜的中国百姓。画面惨不忍睹,残忍至极,时至今日再看画面仍觉触目惊心,身处当时的人们更是切齿奋恨。这只是敌人在华罪行的冰山一角,日军的种种罪恶行径使得全国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因此,宣传画再现此类场景让人们深感身临刑场,响亮的标语更是无情地揭露侵略者的真实面目,再善良软弱的人都无法再沉默,集体起来反抗是必然趋势。

    在抗日时期,敌人的疯狂扫荡固然可恨,汉奸的嘴脸同样令人恼怒。他们同样是一个个的刽子手,在企图“自保”之时迫害着自己的同胞。某些人的“亲日”和退让行为不可能改变侵略者的野心,也不可能达到“自保”的目的。所有的汉奸只不过是日军侵略中国的一颗棋子,是助力他们侵华的工具,任何软弱的妥协和退让都是徒劳。认清了这一事实,只有全国人民团结一致,坚持把敌人赶出中国,才是硬道理。所以抗战宣传画里许许多多关于讽刺汉奸奸恶嘴脸的作品。如有宣传漫画,把汉奸和日军画成连体人,而象征“亲善”“提携”的竟然是一把大刀,而且还流淌着鲜血。画面一针见血地指出汉奸和敌人的关系和其“亲善”“提携”的真正阴谋,无情揭露汉奸与日寇狼狈为奸出卖国家和人民的罪恶行为。类似的漫画作品还有很多,如《标准奴才》《肉骨头引狗》《打气》等都是经典之作。当时日寇策动汉奸进行“华北五省自治运动”,成立汉奸政权“冀东防共自治政府”无非是加紧对中国华北的侵略的步伐。关于抨击汉奸嘴脸的宣传画,可让人民清楚地认识到,跟敌人言和是行不通的,而对人民背信弃义的人,其最终下场是悲惨的。从这个层面上,团结全国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抗战到底,才能迎来和平的曙光。

    在中国历史上,民族身处危难,全国面临生死存亡之际,总会有一些仁人志士,表现出大无畏的精神和强烈的爱国主义热情,他们挺身而出力挽狂澜,成为全民族战胜强敌的精神火炬和反抗侵略,争取独立的伟大动力。谁是最可爱的人?在战争年代,无疑是视死如归的战士和革命先锋们,他们是我们的民族英雄,正是因为他们抛头颅洒热血,才能换取我们今天和平幸福的生活。所以英雄形象的塑造和赞扬在抗战年代不可或缺,歌颂英勇无畏的战士给民众树立一个榜样,通过先锋的导向作用给大家艺术感染和强烈的号召,进而感同身受地加入抗战的队列。如木刻作品《末一颗子弹》,描绘的是战场上一个惊心动魄的场面:一场浴血奋战就要結束了,大部份战士已英勇就义,横尸遍野。一位身负重伤的战士扶着残缺的树干艰难地站起来,用最后一颗子弹,射中了迎面而来的敌人。画家选取了一个非常惨烈而悲壮的角度来歌颂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给全国同胞以极大地鼓舞。

    艺术工作者们是一个个革命战士,他们力求通过宣传画唤醒国人的民族主义意识,激发其爱国主义精神,增强中国人民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激励全国人民共同维护民族的尊严,保卫祖国领土,求得主权独立。

    结语

    政治宣传画作为官方意识形态表达与控制机制的视觉化结果,是政治图像化的一种表现,它是官方意识形态在特定时期背景下的教化宣传工具。它通过艺术的力量在瓦解敌人和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中国能够取得抗战胜利,不但要依靠武力,还需要文艺形式的政治宣传。事实证明,起到宣传、教化、号召作用的抗战宣传画,给予日本帝国主义的打击,跟枪林弹雨的打击是同等重要的!抗战宣传画像吹响冲锋号,号召全国人民前赴后继、不屈不挠英勇奋战。宣传画那些感人至深的美的形式,形成了中国美术发展的新走向。

    注释:

    *本文为广西高校中青年能力提升项目课题《中国抗战宣传画的艺术性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17KY0594)。

    ①姜兰花.视觉与说服的统一体——中国政治宣传画传播艺术论[J].东南传播,2009(03).

    ②[美]V.E.波奈尔.政治图像志——苏联时期的宣传画艺术[J].新美术,2005(04).

    参考文献:

    [1]陈瑞林.中国现代美术史教程[M].西安: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2009.

    [2]毛泽东.新民主主义的政治与新民主主义的文化[J].中国文化,1940.

    相关热词搜索:宣传画抗战图像特色研究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