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者文摘
  • 美文摘抄
  • 短文摘抄
  • 日记大全
  • 散文精选
  • 感恩亲情
  • 人生感悟
  • 智慧人生
  • 感悟爱情
  • 心灵鸡汤
  • 实用文档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感恩亲情 > 斯皮尔伯格战争三部曲比较研究

    斯皮尔伯格战争三部曲比较研究

    时间:2020-03-24 05:18:58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摘 要:斯皮尔伯格对战争片情有独钟。通过研究他的战争三部曲《辛德勒名单》、《拯救大兵瑞恩》和《战马》可以看出,斯皮尔伯格采用不同的叙事模式和叙事风格来反映战争对个体的摧残、对人类和世界带来的毁灭性灾难。同时,他也在这些影片中表达了他对人性所持有的天然乐观精神。影片叙事模式和叙事风格的变化暗示着多样化的价值诉求和不同的审美内涵。

    关键词:斯蒂芬·斯皮尔伯格;叙事模式;叙事风格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3)07-0193-03

    在斯皮尔伯格战争三部曲《辛德勒名单》、《拯救大兵瑞恩》和《战马》中,前两部以第二次世界大战为背景,第三部以第一次世界大战为背景。《辛德勒名单》中德国商人奥斯卡·辛德勒开设了一间搪瓷厂,雇用犹太人为其工作,大发战争财。当他看到克拉科夫的犹太人遭到惨绝人寰的屠杀时,内心受到极大的震撼,他倾家荡产贿赂军官,救下了1100多名犹太人。《拯救大兵瑞恩》讲述的是詹姆斯·瑞恩的三名兄弟都在诺曼底登陆战中相继阵亡,为了不再让他的母亲承受丧子之痛,美国军方特令前线组织一支8人小分队,寻找并救出瑞恩,使其平安回家。《战马》的主角是一匹在农场干活的小马乔伊,它与英国男孩艾伯特一起玩耍、成长。一战爆发,艾伯特的父母为了筹钱挽救农场,将乔伊卖给军队。随着战事的进行,乔伊更换了几个主人,从英国上尉、德军小兄弟俩、法国老农与孙女,到德国骑兵,最后回到艾伯特身边,它见证了战争给人类带来的苦痛与创伤。

    这三部影片虽然都是战争题材影片,然而,它们在叙事模式和叙事风格上却各有特色,充分显示了斯皮尔伯格的电影叙事才华。

    一、叙事模式

    按照大卫·波德维尔的叙事理论,叙事是由故事、情节、故事结构样式构成的整体。从这三方面入手来分析这三部作品可以发现,《辛德勒名单》以战争中人性的觉醒建构故事,而情节对故事起促进作用,在故事建构中采用的是个体英雄成长模式。《拯救大兵瑞恩》通过“寻找瑞恩”来建构故事,情节在故事建构中起到不断提炼影片主题的作用,在叙事构架上采用的是集团作战叙事和小分队作战叙事相结合的模式。《战马》以乔伊在一战中的经历为主线建构故事,而在建构的过程中,情节有的与故事联系紧密,有的较为松散。例如,影片以大量的篇幅描述乔伊和艾伯特在农庄的生活,而在乔伊被英军买走参加战争后,艾伯特几乎缺席了50分钟,从而冲淡了乔伊和艾伯特之间的故事性,在一个更大的范围内展现了战争中不同人的命运和对人性美的呈现。在叙事结构上采用的是群体英雄传奇模式。这三部影片以个性化的叙事模式展现出影片独特的审美风格,暗示着多样化的价值诉求和主题旨归。

    《辛德勒名单》讲述了一个拯救的故事,而拯救总离不开英雄。英雄叙事一般采用英雄诞生、英雄建功、英雄崇拜的叙事结构。影片中,辛德勒本来不过是一个投机商人,看准了时机后利用廉价的犹太人为他的搪瓷厂工作,然后将产品卖给德军,大发战争财。然而,当他目睹了德军清洗克拉科夫犹太人,尤其是穿红色衣服的小女孩两次在他视线中出现之后(第二次是在运尸车上),他的内心受到了极大的冲击。他开始了营救犹太人的计划,至此,影片完成了英雄诞生的叙事环节。英雄建功则是他倾其所有贿赂德军,想尽方法营救他工厂的犹太人。在他的努力下,1100多名犹太人躲过了德军的残杀而得以幸存。影片最后,二战结束,德军战败,而他因为是纳粹成员却不得不开始逃亡生涯。临行前,被他救下来的工人们从牙齿上取出金子打铸了一枚戒指,上面用希伯来文刻了一句经文:“凡救一命,即救全世界。”这句话是那些被他庇护的所有犹太人的肺腑之言,他已成为犹太人心中感激和崇拜的英雄,在拯救他人生命的过程中,完成了自我的心灵救赎。

    《拯救大兵瑞恩》采用典型的集团作战叙事和小分队作战叙事相结合的模式结构故事。影片伊始就是长达25分钟的诺曼底登陆战,恢弘的全景式战役描绘和后面寻找瑞恩过程中的奇观性小分队冒险行动相辅相成,在将人物群像进行集体凸显的同时,又对寻找和拯救瑞恩的过程给予细节刻画。影片中的集团作战叙事表现了战争的惨烈景象,而小分队作战叙事则突出了事件进程的悬念性和传奇性,从而增强了影片的观赏性。

    《战马》在叙述英雄主义的时候呈现出鲜明的反思意味。影片采用线性叙事结构,通过乔伊的经历来刻画战争这种非常态下不同人的生存境况。影片并没有着力刻画某一个人物角色,但是,影片却赋予不同的人物以英雄的光环。在这里,英雄的形成不是取决于指挥战术的能力和战场上英勇的搏杀,而是亲历战争时生命意识和人道主义情怀的觉醒与积淀。法国农庄中的爷爷面对孙女的懦夫的斥责所说的“活下来才是真正的勇敢”无疑是对传统英雄定义的反拨;英国士兵为了救被铁丝困住的乔伊而举白旗走出战壕,正在为没有带工具来剪铁丝时懊恼时,转身却发现一名德国军人也出来帮助救乔伊,这是对生命的尊重和对战争的戏谑;艾伯特的父亲因为战功而获得多次奖励,但是他却把获得的奖章扔在垃圾桶里,因为他不愿以杀戮为傲,拒绝因战功而获得的荣誉实则是一种勇敢与勇气。在这部影片中,英雄成长实际上是一个英雄祛魅的过程,但这种英雄更具有个性价值和审美内涵。

    二、叙事风格

    从叙事风格上看,《辛德勒名单》是一部关于辛德勒的人物传记,《拯救大兵瑞恩》用诺曼底登陆为自己贴上了战争片的标签,而《战马》则是一部充满温情的童话。

    (一)《辛德勒名单》

    传记电影在心理上常与历史记忆联系在一起。在历史记忆中,奥斯卡·辛德勒是个德国商人,因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倾力从纳粹德国屠杀犹太人政策中拯救犹太人的义行而闻名。他通过聘用犹太人在他的工厂工作,拯救了1100多名犹太人。为表彰辛德勒为拯救犹太人所作的努力,以色列“大屠杀纪念馆”嘉许他为“国家正义的典范”。基于这样一个真实的历史记忆,《辛德勒名单》通过传记电影常采用的声画造型形式,借鲜明的视听形象,再现了辛德勒从一名德国商人转变为充满人道主义精神的英雄的过程。

    声画造型是历史人物传记片中传达创作者意念的戏剧手段。在色彩上,《辛德勒名单》用黑白片的方式表现历史的真实感和纪实性。黑白色彩的运用一方面暗合了观众心理上的真实,因为二战大屠杀在人们的记忆中就是黑暗与惨白。另一方面,强烈的明暗色调对比凸显了恐怖、绝望、挣扎与无助。影片唯一的亮色是犹太小女孩身上的红色大衣,也正是这抹红色震撼了辛德勒的灵魂。斯皮尔伯格用这抹红色点亮了人性的光辉,让观众在黑暗中看到希望。影片最后,画面一扫前面的黑暗与沉重,银幕上突然出现鲜亮的色彩,被辛德勒救助的犹太人的后裔穿着亮丽服装来到辛德勒的墓碑前,每人都放上一块石头,用自己的宗教方式祭奠这位恩人。

    除了色彩上的成功运用,影片中打字机发出的声音在刻画辛德勒的人物形象中起着重要作用。影片中有两个打字机打名单的场景,第一个是辛德勒雇佣廉价犹太人为他的工厂工作的犹太人名单,第二个是他要拯救的犹太人的名单。打字机发出的声音并没有不同,打出的名单也同样是他工厂的犹太人。然而,他们传递的信息却是完全不同的。第一次打字机打出的名单只是他的挣钱工具,所以它的声音是枯燥单调的;第二次打出的名单是他将拯救的人员名单,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它的声音是激越振奋的。影片用两次打印名单的镜头和声音叙述了辛德勒的思想转变过程。

    影片中的犹太人体检、大屠杀也同样采用了声画对立的手法:一面是悲惨的犹太人即将步入死亡,一面却是欢快的音乐。犹太人的悲惨和纳粹的冷漠形成强烈的对比,给观众造成巨大的心理冲击。

    影片通过将纪实性与戏剧性相结合的方式,在二战历史背景下讲述辛德勒的故事,用历史性来强化电影的真实性,同时用传奇性来完成人物的英雄化。它将人物的主体意识与历史意识完美结合,对于战争、对于人性进行了深刻剖析与历史阐释。

    (二)《拯救大兵瑞恩》

    《拯救大兵瑞恩》伊始就是惨烈的诺曼底登陆战,是对战争场面的残酷、血腥和激烈的极尽渲染,接着是寻找瑞恩过程中接二连三的小战斗,显然,这部影片属于战争片的叙事范畴。托马斯·沙兹曾说:“战争是以两种基本的对立势力为主导的,一种是让一个令人同情的文化集体和一个带威胁性的敌对势力形成外部的冲突;另一种是把形形色色的个人总和纳入战斗集体的内在冲突中,从而有利于解决那外部冲突。”

    在《拯救大兵瑞恩》中,米勒上尉率领的8人小分队与德军的冲突构成了影片的外部冲突,而8人对拯救瑞恩这次行动的意义和价值、对待德军俘虏的态度等问题上的分歧则构成了这个小分队的内在冲突。影片通过不同的情节将极端困难环境下这些人的心理变化、勇气和弱点等予以呈现:当从未打过仗的厄本在炮楼里吓得腿发抖,倚着墙哭而不敢去营救处于死亡威胁的战友时,那种怯懦和恐惧感是一种真实的人性表现;但是,当善良的厄本发现他坚持释放的德国俘虏残杀他的战友时,胆小的厄本终于举起了抢,打死了自己曾放走的这个俘虏,在战火中成长和坚强起来;英勇作战的韦德在死亡前的悲哭求救表现了对死亡的恐惧和对生命的留恋。对于影片中最核心的问题“用8个人去救一个人值得吗”,斯皮尔伯格并没有给出答案,而是借米勒上尉的口说:“你们每向前一步,就离家近了一步。”这是战争中牺牲与责任的命题。寻找大兵瑞恩的过程既是内在冲突化解的过程,也是维护美国核心家庭的完整与幸福的过程,而瑞恩的被拯救与安全回家不仅使外部冲突得以消除,它也象征着一种勇敢、团结、爱国的美国主流精神的被拯救。

    影片没有对战争的正义性与非正义性进行评判,而是将镜头对准了宏大战争中的个体,以及战争中个体生命的两难境地。它以诺曼底登陆战和美国101空降师506团E连这一历史真实为依托,虚构了一个寻找属于这个连队的士兵瑞恩的故事,在真实和虚构中揭示了个体在战争语境中隐秘幽微的精神图像,完成了人道主义精神的影像阐释。

    (三)《战马》

    关于《战马》,斯皮尔伯格曾说:“在这个故事里,我不仅看到了战争给人类社会带来的阵痛,更重要的是,我还看到了美好和善良的人性。所以,我很被打动。而且,故事中还有一个小主人公,整部电影的情感线索都是由这个小主人公对自己喂养的小马驹的想念穿缀起来的。所以,我觉得这是一个很有童趣、很天真、很善良的故事。我们能在其中安排很多东西——不仅仅是战争的。对我来说,拍摄这部电影就好像重新回到了童年一样。”斯皮尔伯格就是带着这种童心用影像形式讲述了一个战争中的童话故事。这个故事不仅具备爱、梦想、坚持、善良、幻想、愿望的满足等童话因素,而且还有一个童话似的结局:乔伊和他的主人艾伯特历经战争的磨砺后终于团聚,他们回到了艾伯特的家乡,以大团圆的方式慰藉着观众对和平生活的渴望。

    虽然影片讲述的是一个依托第一次世界大战为背景的故事,但是呈现给观众的却是优美的画面、流畅的山峦美景、悠扬的音乐和纯洁的人性之美。全片没有一个血腥镜头,影片采用蒙太奇手法巧妙地避过了不必要的残忍画面:枪决逃跑的两个德国小兵的画面恰好被缓缓落下的风车叶自然挡住;英国骑兵队覆灭采用航拍全景,前一个镜头骑兵突进,后一个镜头只剩下空马奔驰,避免了杀戮和死亡镜头;毒气释放音画结合一闪而过但意蕴深厚,兼顾了残酷性同时降低了血腥度。

    影片用战马乔伊将故事和人物串联起来。乔伊尽管经历了坎坷和磨难,饱经战火的洗礼,但它所遇见的几位主人无一不亲切善良,对它关怀备至:买走他的英军上尉、照顾它的俩个德军小兄弟、法国农庄善良的农庄主和他可爱的小孙女、德军看管马匹的马倌。影片较少用枪林弹雨来展现战争的惨烈,而是通过人与马之间的互动来呈现温情。个体被卷入残酷的战争而不得不去杀戮同类,他们无力左右自己和他人的命运,却在并不仇恨彼此的情况下摧毁彼此,这就是战争带来的荒谬和悲哀。但是只要有可能,人们依然能保持自身的善良,这就是人类的希望所在。乔伊给那些正在被战争磨灭的善良一个机会,它象征了冲破战场、追求自由的每一个个体。

    虽然影片避免了残酷和血腥的杀戮,但是,影片对战争的反思却并未缺席。一方面,它通过普通士兵在战争中的命运遭遇,表现了战争对人的毁灭:英军上尉一边为乔伊画素描,一边讲着关于漂亮帽子和死亡的笑话,铺垫接下来的牺牲;两个德国小兵因为当了逃兵被枪决,却特意安排了一场他们睡前的笑闹,以此衬托出战争的残酷无情;法国农庄的祖孙俩在草场上开心地和乔伊玩耍,转眼却被德军围追,夺走了两匹马。另一方面,它又通过乔伊来展示战争中人性的美好。战场上英德两国士兵合力剪铁丝网搭救乔伊是最幽默最动人的一幕。乔伊在无人区被铁丝网所困,英军柯林和德军皮特冒着生命危险走出战壕,帮它脱困。那一刻,战争顿时变得毫无意义。他们一边剪着乔伊身上的铁丝,一边就像朋友一样聊天调侃。柯林问皮特他们战壕那边怎么样,皮特回答还不错,无聊的时候还让老鼠表演杂技。当皮特对身后的战友们喊了一句“我还需要一把剪刀”时,战壕后立刻扔出了很多把剪刀。为了决定马属于谁,皮特建议两个人打一架,柯林说我可不想马上发动一次战争,最后他们决定抛硬币决定乔伊的归属。离开前他们相互握手,互相叮嘱对方要注意安全,说半个小时后就要打仗了,柯林说我的射击技术很差,一般打不中目标的,皮特把钳子送给柯林说纪念你在这里遇到的德国帅哥。此刻,不论是英国人还是德国人,他们放下了战争,释放着善良和友好。在生命的尊严前,人类找到了普世的价值。

    三、结语

    在《拯救大兵瑞恩》中,为了慰藉一个已经在战场上失去了三个儿子的母亲,8个人去救这个母亲唯一可能幸存的儿子的故事探讨了生命的价值;《辛德勒名单》通过辛德勒内心转变的过程,让人们看到了人性的救赎;《战马》从乔伊的视角出发,通过他在一战中的经历,讲述了战争给人们带来的伤痛以及人性的善良和美好,让观众在残酷中看到温情和希望。对于战争,斯皮尔伯格并没有没有从阶级的、国家的、民族的立场和利益去进行说教,也没有对战争的正义性和非正义性做出评判,而是从人性的、世界的、人类的角度去思考这一主题。战争只是用来强化故事衬托人物的道具,反映战争对个体的摧残、对人类和世界带来的毁灭性灾难,以及对人性所持有的天然乐观精神才是斯皮尔伯格战争片的重点。

    参考文献:

    〔1〕托马斯·沙兹.旧好莱坞/新好莱坞:仪式、艺术与工业[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2.87.

    〔2〕http://bbs.uuniao.com/viewthread.php?tid=453433.

    〔3〕舒伟.中西童话研究[M].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2006.

    (责任编辑 张海鹏)

    相关热词搜索:斯皮尔伯格战争研究三部曲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