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者文摘
  • 美文摘抄
  • 短文摘抄
  • 日记大全
  • 散文精选
  • 感恩亲情
  • 人生感悟
  • 智慧人生
  • 感悟爱情
  • 心灵鸡汤
  • 实用文档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感恩亲情 > 奏响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序曲

    奏响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序曲

    时间:2020-03-27 05:21:29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从湖北省主办第八届中国艺术节看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三个趋势

    一条艺术长河,涌动文化热潮。

    京剧、川剧、越剧、豫剧、花鼓戏、楚剧,人们耳熟能详的剧种来了!歌仔戏、柳子剧、桂剧,平素人们鲜见的地方剧种也来了!在第八届中国艺术上,54台剧目,角逐我国戏剧最高奖文华奖;22台同样精彩的参演剧目,为艺术盛会增光添彩。这是我国当代艺术最高水平的一次集中展示,汇集着当代中国艺术的精粹。

    在第八届中国艺术节上,还涌现出一大批体现时代特征、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产品,出现了一些繁荣文化的新机制、新办法和新思路。这是践行党的十七大关于“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精神的一次生动实践,这是奏响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的序曲。透过八艺节这扇艺术之窗,折射出了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三大趋势。

    文艺创作,“舞台”牵着“生活”的手

    “莫作心上过不去之事,莫萌世上行不去之心。”第八届中国艺术节上,宜昌观众用12次热烈的掌声体味着广西桂林桂剧团的桂剧《大儒还乡》中垂暮孤忠的大儒那至清至纯、坦荡磊落的为人之理、为官之道;杂技剧《西游记》演出期间,掌声、喝彩声、惊呼声不绝于耳,连演两场后,又应观众要求加演一场;河南省豫剧团演出《常香玉》的当晚,意想不到的一幕发生了:演员三次谢幕,热情的观众依然掌声如潮,久久不愿离去,一些观众甚至跑到后台,表达对剧目的喜爱与敬意。受到感染的演员们,又清唱一曲,回报观众的厚爱。在第八届中国艺术节“文华奖”参评剧目演出期间,同样的场景每天都在不同的剧场出现。

    在采访本届艺术节的过程中,记者发现,这些参评剧目少有名家,也没有太多豪华场景,却凭借真挚的感情、精彩的表演、生动的剧情,让许多老百姓掏钱买票走进剧场,为他们喝彩、叫好。

    越剧《春琴传》的主演人员平均年龄不到25岁,都是一些名不见经传的新人,可他们把这个凄美的爱情故事演绎得淋漓尽致,精彩演出感动了所有观众。

    取材于革命老区红安县“送郎当红军”的楚剧《大别山人》,舞台布置十分简单。每到剧中人为了保护红军娃子的安全,不得不当着众人面,装成妈妈给孩子喂奶时,许多观众流下了感动的泪水,座无虚席的珞珈山剧院内多次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一些观众表示,本想瞧瞧热闹就回去,没想到一进场就欲罢不能。两个多小时里,时时处处都是戏,常常眼泪还没来得及擦干,就又笑得肚子疼了。

    “曲高和不寡,曲终人不散”,武汉大学艺术系主任彭万荣教授说,“谢幕难说明观众还浸在戏里,充分表现了艺术作品的感染力。”他认为,长期以来文艺领域存在“叫好不叫座”的现象,一些作品迎合专家的口味,却得不到观众的掌声,而从八艺节剧目反响效果看,这一现象正在发生较大的转变,这表明舞台离观众越来越近。

    真正优秀的艺术是反映生活的真实,这需要艺术家的社会责任感来实现。只有来源于生活,跟老百姓息息相关而不是海市蜃楼的主题,才能长期吸引观众的眼光,争取到更多的观众。

    在本届艺术节文华奖获奖剧目中,反映平民百姓生活的戏也占到相当的比例。文华大奖获奖剧目花鼓戏《十二月等郎》真实反映了农民工、农村留守女人的现实生活;文华大奖获奖剧目话剧《矸子山》反映了转型期东北煤矿工人及家属生活;获得文华剧目奖的音乐剧《大三峡》,以两代人爱恨交织的故事,讴歌三峡工程的伟大和建设者青春勃发的风貌;获得文华剧目奖的话剧《我在天堂等你》,以时空交错的形式,将50年前的大军进藏和军人后代今天的生活交织在一起

    从这些获奖剧目不难看出,艺术工作者必须走进现实生活,贴近普通百姓,才能发现好题材,“舞台”牵住“生活”的手,已经成为今后我国舞台艺术发展的基本方向。从人民中汲取营养,是艺术繁荣发展不二选择。只有深入实际,深入生活,艺术创作才能获得源源不断的创造力,这样的作品才能打动人心。

    打造精品,“夺大奖”也要“抢市场”

    八艺节上哪些艺术最走俏?

    众多陶醉于艺术欢乐的人,会不假思索地说:“文华奖参评剧目。”与大快朵颐的观众的快乐不同,承接演出任务的武汉、宜昌等地的众多场馆,体验的是票房甚为丰盛的快意。

    数字很有意味,也很有说服力。八艺节组委会副秘书长、办公室主任、湖北省文化厅厅长杜建国介绍,八艺节参演剧目售出演出票20余万张,场馆综合上座率越过了90%。这在此前几届艺术节,不曾有过。

    琴台大剧院,演出着“一票难求”的生活喜剧:11月1日,舞剧《筑城记》首演,爆满;5日,歌剧《野火春风斗古城》接踵,爆满;9日,歌剧《杜十娘》跟进,又爆满;17日,杂技剧《西游记》上来,还是爆满。

    在湖北剧院,在洪山礼堂,在珞珈山剧院,在京韵大舞台,在中南剧场,在武汉剧院,在田汉大剧院,阅遍江城,担当文华奖参评剧目演出的场馆,无一处不爆满,无一处不热烈。

    阳光下涌动的文化热潮,感染着湖北省一个长期致力于文化发展研究的人。作为省艺术研究所所长,胡应明直白地述说:“专家的艺术探索只有和百姓的欣赏口味协调一致,才能创作出‘叫好又叫座’的优秀作品,而两者的平衡点就是市场。”

    纵观八艺节“文华奖”的参评剧目,多以市场化的眼光,扬长避短、趋利避害,寻找和培植文艺适应人民需求的市场因子。艺术精品的产业化成为一种趋势,打造既能“夺大奖”又能 “抢市场”的舞台精品成为共识。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近年来,各地都加大了对精品剧目的投入,推出有一定规模的剧目,每台投资多数在800万元到1000万元之间,有的甚至在2000万元以上。大型地域风情舞蹈诗《家住长江边》,堪称此类作品的典范,它首开湖北省剧目股份制生产先河,6家重点文化单位同心协力,注入千万巨资共同打造。在作品生产过程中,为保证剧目能达到全国一流的创作水准,该剧尝试了邀请全国著名专家加盟的创作模式。同时,积极筹划国内巡演冠名权拍卖会、演出订货洽谈会和风情民俗工艺品开发销售权竞标会等系列市场推广活动,寻求国内外著名策划公司代理演出事宜。今年3月,湖北省为八艺节准备的三台重点剧目中,在武汉首次面向市场拍卖,共拍得189.5万元。其中,《家住长江边》以单场8万元的高价位列榜首。该剧自2006年5月30日首演以来,已演出近80场,基本收回投资,形成了投入——演出——盈利——再创作的,具有自身“造血功能”的良性循环链条。

    “精品创作,首先要打动观众,才能打开市场。”话剧《天籁》编剧唐栋说,《天籁》在创作中有一个基本原则,即在保证思想内涵的前提下,有血有肉地刻画革命人物,反映他们真实的生活和思想感情。唐栋说,这是该剧演出100多场,场场满座的由来。

    精品创作要不断创新,才能赢得市场。昆曲《公孙子都》,保留了原汁原味的昆曲曲牌,增加了灯光、舞美效果来丰富表演内涵,增加了可看性。京剧《廉吏于成龙》,尚长荣在戏中首次不勾脸、不挂髯口,改贴胡子,没有水袖,俊扮上场,念京白不上韵。如此创新,是为了更细腻传达人物丰富的表情,贴近现代观众。杂技剧《天鹅湖》将特技、魔术、杂技、杂耍等多种表演形式与舞蹈有机结合;舞剧《红河谷》运用电影、芭蕾、多媒体等多种表现手法,演绎藏汉人民团结一心誓死捍卫国土家园的英雄气概

    酒香也怕巷子深。有了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内容和形式,还需要成功的市场化运作。

    八艺节上,许多剧团表现了高超的营销手段。比如为企业冠名,如东风《天籁》之夜、平安保险《红楼梦》之夜,和现场销售包装精美的剧情赏析、DVD光盘等。这些方式,既有效宣传了剧目本身,也充分发掘了市场需求。

    川剧《易胆大》的主演陈智林说:“排演《易胆大》,我们有很好的市场机制。剧院成立专门的剧目论证组,用了一年多时间论证其市场和赛场效应,选的导演、演员都有很强的市场适应能力。剧目生产与市场运作几乎同步进行。”

    精品的确立不仅在于艺术的成就,其生命力更在于市场的认可。八艺节闭幕之后,不少演职人员已经踏上了巡演的路途,开始了新的征程,如郑州歌舞剧院大部分演职员已远赴韩国,他们的《风中少林》登台两年多,演出百余场,创收1000多万元,据悉,他们还将到美国巡演。杂技剧《西游记》至今已演出59场,近日又接到香港、澳门等地的10场演出邀请。舞剧《红楼梦》、歌剧《杜十娘》《雷雨》,均在联络赴海外演出事宜。

    艺术精品,城市和景点的“文化名片”

    11月6日,在广西桂林市阳朔县木山村,每当夜幕降临之时,徐天尝和其他几位村民就会像往常一样来到漓江山水剧场,参加当晚《印象·刘三姐》的演出。自2004年《印象·刘三姐》正式演出以来,每晚参加演出已经成为阳朔县200多名村民生活中的一部分。

    由张艺谋等创作的《印象·刘三姐》以举世闻名的桂林山水实景作为剧场,自正式演出以来,观众已超过100万人次,年均演出收入近亿元。 《印象·刘三姐》的演出还带动了阳朔旅游、餐饮、宾馆、房地产和运输等相关产业的发展。阳朔第三产业收入从2003年的4亿元飙升到2006年的9.8亿元。毫不夸张的说《印象·刘三姐》已为桂林旅游文化新名片。

    同样是在11月6日,五星游轮“维多利亚中驿号”穿过长江三峡抵达宜昌客运港旅游码头,200余名海外游客兴致勃勃地上岸观看八艺节表演,沉浸在三峡门户宜昌城浓郁的节日气氛中。当日,共有10多艘涉外豪华游轮进出宜昌港。据了解,由于宣传氛围浓厚,第八届中国艺术节闭幕式在宜昌举行的消息传出后,来宜昌看节目游三峡的海外游客逐渐增多。11月5日抵达宜昌港的涉外豪华游船的载客率平均在85%以上,高于平常载客率水平15%-25%,6日整个宜昌港区接待境外游客人数在2000余人,呈逐日上升趋势。

    “文化是事业,再加上旅游元素,就是产业。要加快旅游业发展,就必须在旅游业中加入文化元素,变成旅游文化。”宜昌市委宣传部部长赵举海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赵举海坦言,正是有了《家住长江边》、《梦·三峡》、《盛世峡江》、《楚水巴山》等一批展示湖北和宜昌风景、人情、文化的“文化名片”,宜昌的名气才会越来越大。

    和《印象·刘三姐》一样,又有谁会想到在一个半小时内,能依次游历三峡、巴土、神农架、武当山、洪湖等五个湖北最具国际、国内影响力和地域标志性的胜景,感受巴山楚水孕育出的楚文化、天人和谐的道家文化、乐天达观的巴土文化和甜润柔美的水乡文化。 11月5日,在武汉,大型地域风情舞蹈剧《家住长江边》就这样把湖北独特的文化旅游品牌被一一艺术化地再现,铺展成了一幅幅摇曳生姿的人文山水风情画。

    11月12日,在荆门,大型原创民族舞剧《黄道婆》演出从一开始就让观众眼前一亮,随着剧情的进展,一幅幅海南风光和黎族文化的风情画在舞台上一一呈现。黎族人民欢度三月三的场景极具民族特色,绚丽的服饰和动人舞姿让人感受到了黎族文化的悠久和灿烂;黎族人民打猎、采棉、织锦的劳作场面,向全国和世界的观众打开了一扇展示海南和黎族文化的窗口。

    11月13日,在鄂州,大型舞剧《风中少林》把中原文化最具个性色彩的少林武术重新演绎,和浪漫自由的柔美舞蹈结合起来,配上河南民间音乐,成为惊艳尘世的华彩篇章,向大家尽情展示了中原文化的风采。

    文化是一个城市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内容,一个民族一个地区要崛起,要腾飞,离不开文化来打造。近年来,随着《云南印象》、《丽水金沙》、《印象·刘三姐》、《盛世峡江》等大型实景演出通过市场化运作,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艺术精品创作与城市形象、旅游景点品牌宣传结合已经势不可挡,成为了拉动当地旅游、经济发展、树立地方文化形象的一张名片。

    文化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相连,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必然要求也必然伴随文化的兴盛繁荣。随着国家一系列鼓励发展文化产业的政策措施相继出台,我国文化产业正在进入高速发展期。据《2006中国文化产业蓝皮书》统计,当年我国文化及相关产业实现增加值5123亿元,比2005年增长17.1%,增长速度高出同期GDP年增长速度6.4个百分点。2006年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2.45%,文化产业在提供就业机会、优化经济结构方面的重要作用日益显现,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当代中国文化正呈现出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比翼齐飞的良好局面。

    沐浴着党的十七大“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精神的春风,第八届中国艺术节以绚丽多姿、精彩纷呈的舞台艺术、丰富多彩、高潮迭起的群文活动,内涵隽永、形象生动的展览艺术,呈现出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景象。 收尽风雨济沧海,大浪无痕举澎湃。八艺节闭幕了,中华大地上正奏响着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新高潮序曲。

    相关热词搜索:奏响序曲大发展繁荣推动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