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者文摘
  • 美文摘抄
  • 短文摘抄
  • 日记大全
  • 散文精选
  • 感恩亲情
  • 人生感悟
  • 智慧人生
  • 感悟爱情
  • 心灵鸡汤
  • 实用文档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感恩亲情 > 蚕:故事来自伊拉克

    蚕:故事来自伊拉克

    时间:2020-04-03 05:22:34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打开文本图片集

    在浩瀚的海洋上,有多少辉煌与遗憾掩埋在浪花中。“非常海战”以全新的视角,剖析熟悉海战中您不熟悉的内容。

    海湾战争中的海上作战属于一边倒的状况,可圈可点之处不多,不过发生在1991年2月25日唯一一次防伊拉克反舰导弹的海上防空作战还是有些可品味之处。

    1990年11月13日,美国海军“密苏里”号(BB-63)和“威斯康辛”号(BB-64)战列舰奉命开赴波斯湾海域,执行对伊拉克军队的海上封锁任务。

    专家观点

    此时的“密苏里”号和“威斯康辛”号都已年近半百,属“衣阿华”级战列舰。“密苏里”号服役不久,即因1945年9月2日作为二战日本无条件投降的签字地点而声名大震。朝鲜战争结束后,“密苏里”号就被编入预备役。1981年里根政府上台后提出了建设“600艘舰艇”的政策。“密苏里”号完成现代化改装后于1986年再次重返现役。此次改装的重点是加强对地对舰攻击能力,增强反潜防空能力,提高通信和电子设备的现代化水平和改善舰员的生活条件。舰上安装了8座四联装“战斧”巡航导弹发射装置、4座四联装“鱼叉”舰舰导弹发射装置,有效提高了远距离攻击能力,加上舰上原有的3座三联装406毫米火炮和新安装的4座“密集阵”近防系统,构成了严密的远、中、近火力网。舰上还增设了直升机起降平台,可停放4架直升机,大大提高了该舰的反潜和对海警戒能力。并设有无人机弹射器,装备5架以色列生产的“先锋”型无人机。这些措施令已露老态的战列舰还能在海湾战争中一显身手。

    1991年2月24日清晨,海军陆战队第一师、第二师向北挺进,穿过沙特阿拉伯的沙漠地带。这是自伊拉克占领科威特以来多国部队派往科威特的第一支海军陆战队,“沙漠风暴”行动的成败就在此一举。该海军陆战队要在100小时内完成任务,如果不能迅速打败伊军,他们将面临巷战,伊拉克威胁说要退守到科威特城的街道内。如果形势发展到那种地步,地面战将耗时数月。当时估计,在袭击科威特的过程中,每个海军陆战师将伤亡1 000人左右。为配合完成这一极危险的任务,多国部队要在距离科威特海岸不到32千米的地方布置一队战列舰及驱逐舰。

    2月21日,由美国“密苏里”号、“威斯康辛”号战列舰、“贾勒特”号护卫舰以及英国“格洛斯特”号驱逐舰等大型水面舰艇组成的海上火力支援舰队就已经到达费莱凯岛南部的火力支援区,“贾勒特”号护卫舰负责“密苏里”号的护卫任务,“格洛斯特”号则负责“威斯康星”号的护卫。

    这是一个冒险的举措:大舰炮为地面进攻科威特提供掩护的同时,也将自己置于伊拉克导弹的射程之内。

    地面战第一天的结果甚至超出了所有人的预期,在成功突破伊拉克布下的地雷阵和铁丝网后,海军陆战师深入到科威特中心。海军陆战队的一个旅到达科威特郊区后,突然向东转移,开始执行保卫海岸线的任务。2月25日拂晓,一艘两栖登陆舰带着1O架直升机,佯装对科威特苏阿巴港口附近的一个军事基地发动进攻,同时战舰也发射炮弹作为辅攻。多国部队此举并不想占领港口,只是想让它“瘫痪”,确保它不会对岸边的护航舰队造成威胁。7时,“密苏里”号执行了第四次针对伊军海防部队的炮轰任务,一次就发射了133枚406毫米的炮弹。这时由“密苏里”号战列舰等组成的美英联合海上支援舰队已经突入到距离科威特海岸线只有16千米以内的海域。

    专家观点

    截至2月25日,伊军可以发射反舰导弹的水面舰艇部队已经损失殆尽,并且在科威特沿海海岸线上部署的“蚕”式反舰导弹发射场也遭受了大规模攻击,大部分已遭毁灭性打击,小部分幸免者也多不敢打开雷达工作。这也是多国部队敢冒险而为的原因之一。

    软柿子也有涩口的时候。肆无忌惮的炮火激起伊拉克人的愤怒。

    在“密苏里”号等多国海上部队的对面正好还残留着一支伊军“蚕”式导弹发射场。“密苏里”号铺天盖地的猛烈炮轰引起了这个发射场的高度注意。为了振奋士气,伊军一反常态,放弃了原来不进行任何还击的消极防御作法。

    首先,伊军反舰导弹发射场内的海防探测与搜索雷达发现了美芙联合海上攻击舰队,随后雷达对舰队转入跟踪状态,在经过一系列的测算等工作后,伊军锁定了美英联合舰队中最重要的“密苏里”号战列舰为攻击目标。为增强攻击效果,连续发射了两枚“蚕”式反舰导弹。

    专家观点

    “蚕”式反舰导弹长为7.48米,弹径O.76米,翼展2.4米,发射重量2 998千克,巡航速度0.8马赫,最大射程200千米,巡航高度100~300米,制导方式采用惯性制导加末段主动雷达制导,在接近攻击目标之前飞行高度将会下降至8米。单发命中概率为90%。

    与欧美国家“飞鱼”系列等先进的反舰导弹相比,“蚕”式导弹结构并不复杂,战斗部庞大,以确保一发击中便可以给大型水面舰艇造成毁灭性的打击。

    迈克尔·赖利少校是英舰“格洛斯特”号上的雷达监控官。自午夜开始,赖利就一直在执勤,他前面的雷达是996型对空/对海搜索雷达。正当多国部队军舰开始炮击苏阿巴港时,他注意到在科威特海岸有雷达光点。根据光点的运动轨迹,赖利马上判断出它的目标是护航舰队。

    不过,光点出现的位置经常有美国A一6攻击机出没,这些A-6是海军用以配合海军陆战队地面进攻的。完成任务后,A-6将沿科威特海岸飞行,然后向东拐,飞往护航舰队,最后在航母上着舰。过去几星期以来,已经有好几十架A-6沿着这个来历不明的雷达光点所走的路线飞过。光点的飞行速度和战斗机一样,表面积也差不多,从雷达上看,就像一架A-6。同时A-6飞行员还有个坏习惯,经常在返航时关掉电子标识。这个标识系统能让多国部队认出自己的飞机,但也使飞机更易遭到伊拉克防空导弹的攻击,于是飞行员选择了在伊拉克领空关掉它。

    尽管赖利整夜盯着类似模样的光点,但这个光点有样东西引起了他的怀疑。

    现在区别A-6和“蚕”式导弹唯一的办法就是计算光点的高度。A-6飞行高度通常为1 000米,而“蚕”式导弹在200米左右。

    当事人

    赖利:我无法解释为什么,但屏幕上那个闪烁的绿点让我充满一恐惧。它正慢慢靠近“密苏里”号。雷达每扫一次,光点与“密苏里”号的距离就缩短一点,它的速度超过550英里/小时。很快,出现了第二个光点。

    我请RN909雷达系统为我进行水平方向扫描,计算光点的高度信息。可借的是,RN909雷达操作员输错了追踪数字。快1分钟,我还是不知道这个光点到底是什么,但它就是让我害怕。

    这个时候对于赖利来讲,他必须立即采取行动,否则的话,如果光点是导弹,那就太晚了。

    当事人

    赖利:我下令开火。两枚“海标枪”呼啸而出。

    “密苏里”号及为其提供护卫任务的“贾勒特”号护卫舰也发现

    了目标。“密苏里”号舰载AN/SPS-49远程防空雷达与“贾勒特”号舰载防空雷达几乎同时锁定了第一枚导弹的行踪,并将“密集阵”系统设定为“自动接战”模式。在这种模式下,“密集阵”发现任何像是威胁的物件迫近时就会自动射击,无需操作人员指示。随后经过舰载作战指挥中心内计算机系统不断的测算等动作后,“密苏里”号的Mark36SRBOC诱饵发射器发射了多枚干扰弹。同时,“贾勒特”号护卫舰电子战系统也发射多枚干扰弹。由于“蚕”式导弹本身抗电子干扰性就比较差,再加上两艘大型水面舰艇众多干扰诱饵的作用,所以,第一枚“蚕”式反舰导弹在距离“密苏里”号比较远的位置就已经偏离了预定的攻击目标,最后坠入“密苏里”号与“贾勒特”号之间的大海里。

    专家观点

    “密苏里”号战列舰上装备的电子战系统型号为AN/SLQ-32(V)3,是SLQ-32(V)2基础上的增强型。AN/SLO-32由美国雷锡恩公司负责研制和生产,是目前美国海军水面舰艇最基本的电子干扰装备,共分为五个型号。AN/SLQ-32(V)3装备有一部威胁预警接收机,可以接收来自反舰导弹和高速航空飞行器等攻击目标的雷达信号,还可接收监视雷达和探测搜索雷达的信号,并且具备主动雷达干扰能力。它与“密苏里”号上的8门诱饵发射器连接,由它控制和发射箔条和红外诱饵。

    不过,最为戏剧性的一幕也在这时出现,“贾勒特”号上的“密集阵”系统误将一枚诱饵弹当成目标,自动开火。结果击中“密苏里”号4发炮弹,导致一名船员轻伤。

    专家观点

    被“密信阵”误伤的事件时有发生,这次还好,没有建成大的危害。1996年,在一次美日联合军演中,日本“夕雾”号驱逐舰的“密集阵”放过靶子不打,而将用5.5千米长缆绳拖曳着拖靶的美军A-6攻击机给揍下来了,幸好两名美国飞行员跳伞利索捡了条命。后果更严重的是在1994年的台湾“汉光演习”中,“成功”号护卫舰上的“密集阵”系统也同样是误将拖靶机击落,但机上4人未能逃脱,全部遇难。

    “密集阵”之所以屡屡误伤友邻,是因为它在自动接敌状态时是不做敌我识别的,只根据目标飞向本舰的速度来决定是否自动射击。因此友机从装有“密集阵”系统的军舰上飞越是极其危险的,通常是本舰其它雷达系统的敌我识别装置判定是友机后,会立即通知关闭“密集阵”的待发状态。

    当然“密集阵”系统有个目标最高和最低速度的设定,高于最高速度的目标和低于最低速度的目标它都不会射击。这两种速度可以人工调整。

    第一枚“蚕”式导弹并没有给美英多国海上支援舰队带来任何威胁。第二枚“蚕”式导弹已经到达“贾勒特”号的有效打击范围内,“贾勒特”号使尽浑身解数对“密苏里”号进行护卫,发射了数枚防空导弹,舰载8门超高速诱饵发射器中的一门还发射了少量干扰金属箔条,舰载火炮也发射了至少4~5枚炮弹。然而这些有限的防御措施对第二枚“蚕”式导弹都没有造成任何毁灭性的打击,仍以亚音速飞行,离“密苏里”号的直线距离也越来越近。

    此时呼啸而出“海标枪”放过已经偏离航线的第一枚导弹直扑下一个目标,准确命中。

    从锁定目标到最后击落攻击目标,前后持续了90秒。

    专家观点

    尽管参战人员始终不能确定目标是敌是友,但要说打下这枚导弹完全是靠蒙也不全对,这其实就是一种直觉。从雷达上看,A-6与“蚕”式分辨不出,但是它们飞行的高度毕竟不同,因此它们出现在雷达屏幕上的时间会稍有差异。赖利虽然没有想到,但是其军人敏锐的直觉捕捉到了这一点,促成他做出了正确的选择。

    非常点评

    一般说来,防御敌方导弹攻击是一件很困难的事。虽说进攻是最好的防御,但你不可能永远先发制人,因此舰艇必须有可靠的防御手段。有一种说法,攻防双方的装备投入大约为1:10,也就是说,研制一型导弹如果投入几十亿,那么要造出能够防住它的武器恐怕得几百亿。就现代舰船而言,要抵御导弹的攻击,靠单一手段难以奏效,一般都装有多种软硬杀伤手段,而这些手段还要通过网络,实现统一控制。

    目前先进的水面舰艇都装有多种舰空导弹和软杀伤手段,构成远中近、高中低的防御体系。以“阿利·伯克”级驱逐舰为例,最外层有“标准”2 block "|| A/B舰空导弹,在150千米以外拦截敌空中发射平台;中层有“海麻雀”舰空导弹,在20千米左右拦截未被“标准”导弹击毁的“漏网之鱼”;如还未奏效。只能靠末端的“密集阵”近防武器系统和干扰箔条等手段了。再不行就只能祈祷上帝,但愿飞来的是一枚哑弹了。

    “蚕”式导弹在当时已经不先进,但这指的只是它的抗干扰能力,丝毫不影响它的破坏效应。两枚这样的导弹已经令多国海军捉襟见肘,如果伊军运用得法,多枚齐射,饱和攻击,取得些战果也不值得大惊小怪,或许更正常些,这才是战争必须付出的代价。

    此外,将舰艇置于岸防导弹的射程之内也是相当危险的。攻防双方导弹都在尽可能地向更远、更快方向发展。但技术的发展总是不随人愿,导弹想增加射程最简单的办法是增加燃料,可体积过大,就无法上舰,至于提高飞行速度就更不易了。如果双方技术差距不是很大,则防守的一方更容易开发出射程更远、威力更大的岸舰导弹。美国发展黄色海军也只能基于其在技术上遥遥领先于对手。

    总之一句话,这虽是难得一见的海上防空战例。但充其量只能算是一场非典型的非常海战。

    相关热词搜索:伊拉克故事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