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者文摘
  • 美文摘抄
  • 短文摘抄
  • 日记大全
  • 散文精选
  • 感恩亲情
  • 人生感悟
  • 智慧人生
  • 感悟爱情
  • 心灵鸡汤
  • 实用文档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感恩亲情 > 论职业教育校企共生性合作的发生机制

    论职业教育校企共生性合作的发生机制

    时间:2020-04-07 05:20:12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摘要]校企合作是职业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的必然,提高校企合作的实质性成效是职业院校教育教学改革亟待解决的问题。文章从职业院校与企业介入校企合作的动力机制角度,阐述了二者的利益契合点,从职业院校与企业在校企合作中的优势论证二者共生性合作的可能条件,由此生成校企共生性合作的发生机制模型。

    [关键词]校企合作 共生性合作 利益 可能条件 发生机制

    [作者简介]陈甜(1982- ),女,重庆人,毕节学院教育科学学院,讲师,西南大学教育学部在读博士,主要从事课程与教学论研究。(贵州 毕节 551700)林克松(1984- ),男,江西上饶人,西南大学教育学部在读博士,主要从事职业技术教育学研究;安冬平(1981- ),女,满族,山东威海人,西南大学教育学部在读博士,主要从事职业教育课程与教学论研究。(重庆 400715)

    [基金项目]本文系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城乡职业教育统筹与社会经济发展协同创新的体制机制研究”(项目编号:SWU1309302,项目主持人:林克松)和2012年度重庆市社科规划项目“重庆城乡职业教育统筹与社会经济发展协同创新的体制机制研究”(项目编号:2012YBJY065,项目主持人:朱德全)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3)21-0009-03

    近些年来,围绕校企合作问题,我国职业教育界诸多研究者均展开了大量的辛勤探索。但是,纵观当前我国职业院校教育教学改革,校企合作并没有完全成为改革进程的一剂良药。相反,由于我国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根基的先天薄弱和后天改革不力,加之校企合作自身的复杂性特征,反而成了当前诸多职业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的“瓶颈”和“难点”所在,而校企合作本身的无序、表浅、低效等弊病在广大职业院校也可谓乱象丛生。为此,如何通过机制创新,把参与校企合作转变为企业、职业院校内在内生的行为,从而真正提高校企合作的实质性成效,是现阶段职业院校教育教学改革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校企合作进程中职业院校与企业的利益契合

    任何领域合作的发生前提均基于合作主体间共同的利益诉求,由此,是否存在利益契合点就成为合作展开的逻辑前提。而校企合作作为职业院校和企业在各自不同利益基础上寻求共同发展、谋求共同利益的一种组织形式,对彼此而言,利益需求都是实现合作的根本动力。①而共生性合作作为校企合作形式中内生性的、深层次的体现,不再只局限于对校企双主体间互补性利益关系的简单构建,更着重于提升彼此的共赢式合作,强调合作双方不仅要考虑自身发展的利益,且必须考虑对方发展的利益,把双方共同发展和共同需求作为合作的出发点与归宿。

    1.职业院校介入校企合作的动力机制。职业院校介入校企合作的动力机制主要体现在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面,全方位地推进职业院校在校企合作中发挥自身的主动性。首先,宏观层面上,国家经济社会的大发展需要职业院校介入校企合作。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社会发展的攻坚阶段,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成为经济发展攻坚克难的重要环节,而科技进步和创新则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由此在国家层面落实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充分发挥科技第一生产力和人才第一资源的作用被强化与提升。在此背景下,职业教育的兴起与发展壮大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职业院校在人才培养与技术推进方面的独有优势得以体现。校企合作作为职业教育的特殊形式,不仅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所需要的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人才培养的要求,良好的共生性合作更能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力与智力的支持,推动科技在人才与资源的双向流通下高效生产力的转化、落实。国家经济社会的大发展需要职业院校以更为主动、更为积极的姿态融入校企合作,促进校企合作在人才与科技发展方面发挥更有效的作用。

    其次,中观层面上,职业教育的发展需求推动了职业院校介入校企合作的进程。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之路,是世界领域内职业教育发展的成功经验,但究其根本,职业教育存续发展的生命力与活力在于社会需要的满足。校企合作模式正是着力于学校与企业间多层面的深层次交流与合作,以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精神推动职业院校、职业教育更好地为市场、为社会服务,实现职业教育的创新发展,并进一步展现职业教育发展的精髓。校企合作体系的建构与落实构筑了职业教育发展与成熟的永恒话题。职业院校以校企合作为基础培养社会所需的人才,成为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与本质诉求。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更是职业教育、职业院校培养目标实现的现实需求。职业教育的发展必须通过校企合作来实现,特别是职业院校主动积极地进入校企合作体系,落实深层次的校企合作。

    第三,微观层面上,职业院校自身发展需求呼唤职业院校介入校企合作中。总体而言,职业院校的长远发展必须依赖校企合作优势作用的发挥。职业院校要求的自身的生存与发展空间,必须建构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当前职业院校的竞争主要体现在外在层面,如追求较高的市场占有率、较低的办学成本、较雄厚的资金实力等,但长远发展必须依赖于其核心竞争力,即通过职业院校自身素质的提高,增强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出受市场欢迎的人才,而核心竞争力的建构正在于学校与市场的紧密结合,也即校企合作模式最有效的实现。具体而言,职业院校的内在发展需要校企合作模式的激活作用。首先,校企合作是深化职业院校教学改革的需要。职业院校长期以来受制于知识型课堂的普教模式,无法真正实现培养技能型人才的教学目标,而校企合作能真正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从内容与方法上的根本变革,打破学科型教学体系,真正实现职业院校教学改革的根本落实。其次,校企合作可扩展职业院校的学习资源,校企合作通过企业可弥补职业院校资源的局限,主要包括物质资源和人力资源。再次,校企合作可强化职业院校的专业建设与课程设置,促使学校根据市场、社会的实际需求,产业发展及职业岗位的需要安排专业与课程,将课堂与实践真正结合。最后,校企合作可破解学生就业与发展的困境。通过校企合作,职业院校与企业近距离接触,将实际需要与现实教学相结合,不仅有针对性地培养人才,亦可令学生更及时、更有效地发展自己的职业兴趣,规划自身的职业生涯。

    2.企业介入校企合作的动力机制。企业介入校企合作的动力机制不同于职业院校,企业行为的根本动力源泉来自于利益。学校能否提高企业竞争力,给企业带来超额利益,促进企业未来可持续发展,是企业介入校企合作的动力所在,而利益成效的高低则决定了企业介入校企合作动力的强弱。从现实的角度分析,企业介入校企合作的动力来源于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校企合作能更好地培养企业所需人才。校企合作方式中实习尽管可为企业提供短期的廉价劳动力,但培养真正的适应性人才才是企业的需求。企业通过参与职业院校的教学活动,将技术应用人才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和素质要求等信息,通过合作纳入到学校的教学改革方案中,落实到人才培养上,企业用人部门就可以源源不断地从职业院校获得人才,促进企业自身的发展。②由此可见,校企合作实现企业与职业院校在人才培养诉求上的统一。企业可以直接从学校获取称心如意的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并为企业获得源源不断的创新智力支持。其次,校企合作可更直接、更有效地为企业提供技术支持,解决实际问题。技术是企业间竞争的焦点、是企业获得长远发展的根本所在,职业院校在技术的研制、开发方面处于绝对优势地位,校企合作开启了学校为企业提供技术支持的合作机制,通过共同确定课题,共同开发,共享成果,有助于企业更好地发挥竞争力,实现健康发展。③同时,现代企业发展过程中可能遇到技术、管理方面的难题,亦可通过职业院校在最短时间内得以有效解决。再次,校企合作是企业员工再教育的重要途径,亦是最经济的途径。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员工素质的不断提升,职业教育则是实现企业员工再教育的最便捷、最有效路径。校企合作更可推动学校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制订教育与培训方案,多样化满足企业与员工的需要。最后,校企合作有助于企业形象的建构。校企合作显性效应与隐性效应的结合是企业长远发展的诉求,通过企业对学校、教育的支持,起到宣传效应,树立企业形象。同时,对学生的实训支持,亦是对潜在消费群体的资源开发。

    二、职业院校与企业共生性合作的可能条件

    职业院校与企业的共生性合作源于彼此在合作领域中一致的目标与利益,源于职业院校与企业发展的相互适应,源于职业院校与企业间的和谐沟通与服务。兼顾彼此的根本利益、长远发展,是职业院校与企业实现共生性合作的前提所在。从现实角度出发,校企共生性合作的实现在于二者利益建构过程中优势的发挥及优势的共生。

    1.职业院校在校企合作中的优势。首先,职业院校在校企合作中最根本的优势体现在人力资源的优势。职业院校与企业尽管在文化上存在巨大差异,但彼此在尊重人才、爱惜人才方面是完全一致的。企业需要具备一定生产知识和劳动技能的人,这必须通过教育来实现。通过职业院校的培养,提高劳动者的素质,使其掌握企业所需的技能,成为发达的、专门的劳动力,是企业最看重的职业院校的优势所在。人力资源提供的数量与质量也彰显了职业院校在校企合作中的主动权与地位。同时,职业院校在进一步的人才交流与培训方面也发挥着重要的优势作用。只有具备了与先进科技同步的,有大量优质的双师型教师,具有最便利培训条件的职业院校才能承担起企业员工再培训的任务,使企业员工在更短的时间内更有效地掌握先进科技,更好地为企业发展服务,为自身职业生涯增值。其次,职业院校在校企合作中的优势体现在教学资源上。职业院校以教育、人才的培养为立身之本,核心工作在于教学,在校企合作过程中,其教学的资源优势得以更社会化的体现。学校的教师、教室及实验室等教学资源直接与企业员工的教育、培训相结合;学校的图书馆、科研成果等成为企业丰富的信息资源;学校的专家学者直接为企业实现专业指导与管理咨询。④最后,职业院校在校企合作中的优势体现在技术开发上。职业院校在人才、技术、信息方面拥有企业无法掌控的丰富资源,利用此类资源,以技术应用科研为特色,为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提供咨询,使教学、科研、工程项目相结合,期间教师更可围绕教学内容承接合作项目,根据技术合作项目开展教学,使学校在技术开发创新、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服务企业,提高企业的科技创新水平,并通过技术转化、合作开发、共建实体三种不同的合作方式实现职业院校与企业在技术开发上的双赢。

    2.企业在校企合作中的优势。当前我国企业在校企合作中主要扮演着辅助者的角色,为职业院校的学生提供厂房、设备等物质资源,供其见习、实习所需,企业在人力、财力、物力上仅给予最低需求的保障,并未真正发挥出企业的真正价值,然而实质上企业在校企合作中能发挥的作用是极为丰富且巨大的。首先,企业在校企合作过程中提供的物质资源优势是不容置疑的,但这种优势并非体现为被动的资源提供,而应是主动的、全方位资源的有效合作。企业通过共生性的校企合作,主动整合双方资源,利用行业智力资源,实现企业直接举办、联合举办、定向培养、联袂拓展就业创业渠道,以及共建实验室、实训基地等方式,对学生实现量身打造,建立起校企合作“零距离”人才培养机制,不仅发挥出物质资源的优势,并将物质资源与企业整体资源相结合,形成双向参与的人才培养模式。其次,企业不仅具备硬件资源优势,也同样具备软件资源优势。企业在专业性人才的储备与应用上较之职业院校有更大的优势,他们是校企共生性合作实现的必备资源。企业的专门性人才长期与市场、社会需求直接接轨,对于市场的变化及市场对人才需求的掌控更加到位。因此,在校企合作中,必须发挥出这部分人才的特殊优势,通过合作,将行业内专家引进到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体系中,通过专家学者与专门性人才的共同协调,定位出适宜的人才培养目标,完善职业院校的专业设置、课程开发、教学管理、双师型教师培养、实训基地建设,真正建立起既适应教育的长远发展又能满足社会需要的现代校企合作模式。最后,企业的积极参与能推动职业院校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良性发展。实践证明,职业院校与企业合作的深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所培养人才的质量和院校所具有的科研实力,而人才质量优劣最终要由社会和企业来鉴定,科研成果必须得到企业的承认才能创造效益。⑤解决校企共生性合作过程中的困难,职业院校对于企业、社会、市场的主动观照不仅是其发展的必然路径,也可更快速、更有效地推进其真正建立起适应于社会、市场需求的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体系。

    总体而言,职业院校与企业彼此优势的共融关键在于二者本质利益的一致,在尊重人才、爱惜人才方面有着共同的利益诉求,彼此的文化交融能进一步增加联系与合作,不断加强沟通、服务与合作,激发二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建构出平等合作、互惠互利、优势互补的关系,这才是校企合作的立身之本。

    三、职业院校与企业共生性合作的发生机制模型

    根据前文的分析,本研究可以得出职业院校与企业共生性合作的发生机制模型(如图所示)。线条表示了各因素间的直接影响关系,箭头方向表明各因素间的影响方向。在职业院校与企业产生合作之前,彼此是分别独立的主体,隶属不同的体系,创造不同的资本类型,承担不同的社会责任。

    在经济社会发展浪潮的冲击下,教育与市场、教育与社会的联系日益紧密,职业院校与企业潜在的共同利益日渐显现,校企合作不仅被提上议事日程,并被不断加以重视。于是,职业院校与企业均不断转变思路,改变传统的均在自身领域内寻求适宜自身需求的合作途径。职业院校立足于培养应用型、操作型人才,培养适应于市场需求的毕业生,强化学生实践能力;企业则转变思路,利用自身的优势条件介入职业院校的培养体系,融市场需求、企业需求、学校发展于一体。由此带动校企合作的良性循环,这种共生利益正是校企合作实现及获得长足发展的前提与基础,为职业院校与企业在校企合作中贡献力量提供了可能性。

    职业院校在对学生的培养方面,更加注重市场的指向,培养市场、社会所需要的人才成为其最为直接的培养目标,这给学校的教室、实验室、教学设备以及实训基地等教学资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些要求亦使得学校原有的教学资源无法满足,加之职业院校的培养模式与市场模式存在距离,要培养社会、市场所需要的人才,真正实现职业院校培养的人才能够在毕业之际满足市场的真实需要,亦成为职业院校要解决的难题。更重要的是,职业院校的发展必须由市场的认可来决定,学校的长远与良性发展也必须由市场、社会来监督、考核。职业院校改革的出发点与归属都在于培养出满足社会、市场需求的优质人才,这就离不开企业的支持。而企业在现代市场经济体系下,更加注重人才的价值。引进市场、社会、企业所需要的适应性人才,发挥人才在企业发展中的智力支持及其持续创新价值,成为其发展的根本诉求。这些诉求使得企业传统的人才引进模式受到冲击,如何切实培养、引进企业真正需要、推进企业发展的人才,成为企业要解决的难题。更重要的是,企业的发展必须由效益来决定,企业的长远与优质发展必须由市场来检验。于是企业改革的出发点与归宿都集中于建构满足社会、市场需求的人才体系,这与职业院校的发展形成一体性,必须获得职业院校的支持。于是,职业院校与企业间形成了一个强烈的互需态势,为职业院校与企业合作提供了必要性。

    职业院校与企业需要彼此提供支持,这仅为双方合作提供了必要性。要使二者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合作,关键还在于双方能否为彼此提供所需。职业院校与企业作为不同的主体,二者共生性合作的实现必须基于双方的共同利益。职业院校的发展需要企业支持,而企业的发展也需要职业院校的帮助,二者拥有共同的利益交集,需要互相支持才能获得最佳的发展,这也为双方合作提供了必要性。与此同时,职业院校与企业能够为彼此的发展提供物资、人力的支持,并进一步推进二者更好地发展,这为双方生合作提供了可能性。由此,职业院校与企业共生性合作不可避免地成为校企合作的发展方向与必然之选。

    [注释]

    ①⑤韩志刚,金长义.关于校企合作运行机制的探讨[J].广西轻工业,2008(6):109,110.

    ②③金长义.高职院校校企多元化合作机制的研究[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8:171,171.

    ④邓逢根.高职院校校企多元化合作动力机制分析[D/OL].http://.cn/qkpdf/evll/evll201314/evll20131402-2.pdf" style="color:red" target="_blank">原版全文

    相关热词搜索:生性职业教育机制发生校企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