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者文摘
  • 美文摘抄
  • 短文摘抄
  • 日记大全
  • 散文精选
  • 感恩亲情
  • 人生感悟
  • 智慧人生
  • 感悟爱情
  • 心灵鸡汤
  • 实用文档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感恩亲情 > 电视传播对地域传统建筑符号意义重构的作用

    电视传播对地域传统建筑符号意义重构的作用

    时间:2020-04-15 05:16:06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摘 要:电视以多种形式传播地域传统建筑信息,对推动观众重建地域传统建筑符号意义产生重要影响。电视纪录片多角度解读地域传统建筑,帮助观众建立较为客观、完整的印象;电视节目因主题需要,观众易被引导而形成具有倾向性的印象;影视剧通过剧情与建筑的关联,建筑原始符号意义发生消减或者增强。电视传播对地域传统建筑符号意义重构的价值在于提高文化认同感,推动地域传统建筑的活化利用。

    关键词:电视传播;地域建筑; 建筑符号; 意义重构

    检 索:

    中图分类号:J5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2832(2015)08-0078-03

    The Role of Television Communication on the Reconstruction of the Regional Architectural Symbols

    LI Na1, WANG Gang1, CAO Shan-shan2(1.School of Art Design, Nanjing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Nanjing 210023,China;2.University of Barcelona, Barcelona 08001, Spain)

    Abstract :Television communication has a significant impact on audience rebuilding the regional architectural symbols. Television documentary films Interpret regional buildings from multiple perspectives. It helps the audience to establish a more objective and complete impression. Television programs are subject to the theme, and the audience is easy to be guided and formed with a tendency impression. film and television drama make the association with the story and the buildings, which reduce or enhance the original symbol meaning of regional building. The value of television communication on the reconstruction of the symbolic significance of the regional architecture is to enhance the cultural identity and promote the activation and utilization of the regional buildings.

    Key words :television communication; regional building; architecture symbolic; reconstruction significance

    Internet :

    一、现代语境中地域传统建筑符号意义的改变

    中国传统木构架建筑经过三千年的发展,不仅具有成熟的设计与施工技术,而且形成了一套完善的符号系统。以北京故宫为例,规模最大、等级最高的建筑太和殿建在三层汉白玉台基之上,面阔11间,进深5间,重檐庑殿顶,梁枋施以金龙和玺彩画,屋脊两端有鸱吻,垂脊有仙人走兽11个,殿前月台上陈设日晷、嘉量各一个,铜龟、铜鹤各一对,铜鼎18座,都是按最高规制设计,象征着皇权的至高无上。民间建筑虽不似官式建筑那样有严格的规制限制,但建筑中仍传达出传统文化意义。如北京四合院,在平面布局中传达出内外有别,长幼有序的文化意义,四合院分内外两院,内外院间以垂花门作为分隔,外院待客,内院是家庭日常生活的场所,内院中正房是家中长辈居住的空间,东西厢房是晚辈居住的空间。

    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传统木构架建筑已经不能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它们逐渐被现代钢筋混凝土建筑所取代。快速的城市化和现代化进程又进一步加速了传统建筑的消亡,面对千城一面的现代城镇,人们意识到地域传统建筑对构建地方景观特色,凝聚地方文化精神的重要性。于是许多城镇开始重视保护地域传统建筑,将它们作为文物保护起来,或者作为旅游资源开发旅游业。此时地域传统建筑原始的符号意义已经发生改变,它们虽然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象征物,但已经不具备产生原始符号意义的能力,如太和殿建筑的符号意义,在今天公众的理解中只是代表着一段过往的历史。中国传统文化既有适用于封建皇权统治的内容,也有对人、自然,社会的哲学思考和科学经验,完全抛弃是不可能也是不理智的。在现代社会里,将中国传统文化适用于现代生产与生活的内容发扬光大不失为传承之道。地域传统建筑是地域传统文化的物质表现形态,它们的原始符号意义已经解体,当代的符号意义正在建构。在符号意义重构的过程中,话语权处于多方力量的博弈中,其中传媒对地域传统建筑符号意义的重构具有明显的导向作用,而电视媒体因其官方媒体的身份,所产生的作用更为显著。

    二、地域传统建筑的电视传播形式

    地域传统建筑的电视传播形式主要有三种:电视纪录片、电视节目和影视剧。其中电视纪录片是以地域传统建筑为主题拍摄的纪实性宣传片,如《世界遗产在中国》系列纪录片分集介绍了故宫、苏州园林、丽江古城等地域传统建筑。电视纪录片一般从建筑技术和历史文化的角度介绍地域传统建筑,从知识层面做科学、人文方面的解读,宣传目的在于科学或者文化普及,满足了知识型观众获得相关资讯的需求。电视纪录片的制作方一般为各级电视台或专业制作公司,投资方一般为各级政府部门及旅游公司。他们不仅能够调配地域传统建筑多方面详实的历史资料,而且有实力雄厚的专业团队进行制作工作,因此完成的电视纪录片水平较高。地域传统建筑电视纪录片也是地方政府打造形象品牌,推介旅游产品的宣传形式。

    电视节目中,旅游节目以各地独特的风土人情为主题,向观众传达旅游信息和旅游体验。地域传统建筑作为地方特色人文景观常以旅游景点或者拍摄环境的形式出现。当作旅游景点出现时,数分钟或者稍长的时间仅能标签式展示地域传统建筑,因此某些易于成为猎奇或者娱乐对象的内容被选入节目中;当作拍摄环境出现时,地域传统建筑与拍摄主题产生关联,某些关联度高的特性得以强化。如《北纬30度中国行》节目,介绍了分布在北纬30度线上的中国城镇,当地的民俗生活经常在传统街巷中拍摄,其中《重庆——山城味道》一集就介绍了重庆磁器口古镇及其茶文化。其他电视节目,如娱乐节目、新闻资讯节目,一般对地域传统建筑的关注度低,地域传统建筑可能作为表现节目特色的场景出现,以烘托环境氛围,或者作为讨论的话题,问答的题目。由于与节目主题的关系不明显,地域传统建筑不被单独强调。

    影视剧携带着大量的文化信息,是重要的大众文化传播媒介。通过影视剧推广地方形象已经成为各地政府普遍认同的做法。吸引影视剧制作者来本地拍摄,可以使本地的风土人情随影视剧的播放获得长时段、不重复的持续宣传机会。影视剧的拍摄需要固定在某些特定的场地进行,场地对剧情起着重要的烘托和渲染作用。反映晋商发展历史的电视剧《乔家大院》即是一个典型代表。《乔家大院》是一部地域特色浓郁,时代感鲜明的电视剧,它采用了实景拍摄的手法,拍摄地选在山西祁县乔家大院民俗博物馆,这里曾经是剧中人物原型金融资本家乔致庸真实生活过的地方。由于在真实的山西传统建筑中拍摄,建筑艺术的感染力,建筑空间、造型、装饰与剧中时代的紧密契合,使剧情获得更好的烘托。随着电视剧的热播,乔家大院也受到旅游者的追捧,成为山西4A级景区。地域传统建筑与影视剧合作共赢的案例不胜枚举,如电视剧《悬崖》与拍摄地哈尔滨历史文化街区中央大街,《似水年华》与拍摄地乌镇,《一米阳光》与拍摄地丽江古城。

    三、电视传播的印象建构作用

    通过电视传播,观众接收到地域传统建筑的信息,建立起对它的第一印象。电视传播形式不同对观众的影响也不相同。电视纪录片以地域传统建筑为主题,将相关历史文化、建筑技术、名人名事等信息组织在一起,塑造出体现历史延展性,内涵丰富的建筑形象,这一形象与地域传统建筑的真实形象基本一致,包含了多个视角对它的审视,挖掘了形象背后所隐含的文化意义。如《世界遗产在中国之苏州园林》既在宏观上从自然、经济与人文的角度对苏州园林的产生与发展进行了阐释,又具体到堆山、叠石、理水、种植、建筑等造景手法,还将园林与书、画、曲等艺术形式之间的交流娓娓道来,并且讲述了沧浪亭、拙政园等园林的建造故事,从而从多个维度构建出苏州园林丰满的形象。虽然电视纪录片对地域传统建筑形象塑造具有完整、真实、深入等方面优势,但电视纪录片的观众群体比较单一,主要限定在知识型观众的范围内,他们愿意对事物建立客观、完整的印象。而一般观众很难有耐心将知识性的纪录片看完,他们对娱乐性的内容更感兴趣。

    电视节目的娱乐性和参与性强,容易吸引各类观众的关注。但电视节目中地域传统建筑一般居于配角地位,观众印象容易受到节目主题的影响。根据节目需要,地域传统建筑某些利于烘托主题的特点被强化,从而在观众印象生成的过程中受到节目的引导或暗示。如《台湾脚逛大陆——魅力城市之西安》中,主持人介绍了西安有名的历史街巷德福巷,说它是酒吧一条街,也有很多茶舍和咖啡馆,从而引导观众产生柔情浪漫氛围的遐想,关于德福巷历史文化和建筑等方面全然没有介绍,仅提到德福巷的位置和长度。观众受节目引导,对德福巷的印象建构在老城区的时尚休闲消费场所的定义上,对传统街区的建筑与文化印象模糊。由于电视节目主题对观众印象建构有明显的引导作用,节目主题是否符合地域传统建筑当前的形象定位将对其产生积极或者消极影响。选择符合地域传统建筑形象的电视节目有助于建立新的建筑符号意义,并潜在地传达给观众。

    近年来影视剧对地域传统建筑的推广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各地积极与影视剧组合作,希望借影视剧的广泛传播将地方资源与产品的信息带给观众。影视剧与拍摄地的合作也由影视剧一方决定拍摄场地和展现形式,发展到影视剧与拍摄地共同策划并植入场景地,在不影响剧情和拍摄效果的前提下,拍摄地的商业需求被植入到影视剧中。地域传统建筑借助影视剧传播时,建筑新的符号意义与剧情产生密切联系。电视剧《似水年华》带给观众一段不期而遇,缠绵悱恻的爱情故事,也让观众记住了乌镇这个富于江南水乡特色的古镇。通过网络问卷对《似水年华》与乌镇形象联系进行的调研显示,随机发放并回收的115份问卷中,58位调查对象看过《似水年华》,其中43%的观众看了电视剧后认为乌镇比其他古镇更吸引人,另有38%的观众看过电视剧后想去乌镇游玩[1]。由此可见,电视剧对观众建构乌镇传统建筑印象产生的强大作用。观众在观看电视剧时,将对剧中人物的感情投射到他们所处的环境中,对建筑场景也产生了移情心理。在观众印象中,剧中主人公文与英牵手走过的长巷不仅仅是白墙灰瓦,幽深静谧的江南古建筑,不仅仅传达了乌镇质朴古老的文化意义,而且被赋予了浪漫爱情的情感意义,长巷的符号意义因此在观众心里被重新建构。影视剧对地域传统建筑原始符号意义具有消减或者增强的作用。《似水年华》中乌镇传统建筑的符合意义没有被改变,调查显示,62.2%的观众看了电视剧后对乌镇留下的最深印象仍是悠久的历史文化。剧中乌镇许多重要的传统建筑,如立志书院、宏源泰染坊、古戏台、文昌阁等,被作为主要场景,既保持了古色古香的特色又被巧妙地融入到剧情之中,突出了传统文化对现代古镇生活的影响力,强化了传统建筑符号的原始文化意义。

    然而,如果地域传统建筑与剧情的文化气质不符,它们的传统符号意义可能被弱化,甚至发生转化。电视剧《一米阳光》讲述了纠缠在商战、悬疑、伦理之中的爱情故事。故事中一个主要的取景地是云南丽江,这里是大研古镇的所在地,距今已有八百多年的历史,是西南地区历史上著名的集市和重镇。这里70%的人口是纳西族,形成了独树一帜的东巴文化。纳西民居大多采用木结构体系,常见的平面形式有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前后院、一进两院等,以天井为中心组织平面,家家都有宽大的厦子(即外廊),供吃饭、会客、休息、操作副业等。电视剧中偶遇的爱情故事发生在丽江古城,纳西族的建筑与东巴文化在剧中被作为具有异域风情的场景,它们因剧情需要做了改变,建筑拓展出更多的室内外空间作为酒吧、咖啡等时尚消费场所,装饰上也极力营造富于浪漫休闲情调的文化氛围。电视剧中丽江地域传统建筑的原始文化符号意义受到消减,异域、时尚、浪漫爱情的符号意义被加入其中。观众在看过电视剧后,对丽江古城的印象与邂逅爱情,时尚消费联系在一起,纳西族的纯洁古朴与都市人的猎奇浪漫交相辉映,建构了新的符号意义。

    四、结语

    电视以多种形式传播地域传统建筑信息,对推动观众建构建筑符号意义产生重要影响。其中电视纪录片从自然、人文、科学等多角度深入解读地域传统建筑,帮助观众建立较为客观、完整的印象;电视节目中,因与节目主题的联系,观众被引导关注地域传统建筑的某些方面,容易形成具有倾向性的印象;影视剧对地域传统建筑传播的作用影响越来越显著,通过剧情与建筑的关联,建筑原始符号意义发生消减或者增强,甚至出现转化。电视传播对地域传统建筑符号意义的重新建构需要建立在传统建筑可发展的基础上,以促进传统文化的现代传承为目的,合理选择传播形式和传播内容,推动地域传统建筑的活化利用。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城市历史文化景观的优化与整合(11YJC760038)”项目资助,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现代城市文脉中传统建筑符号意义的重构(11YSC012)”项目资助,江苏省教育厅哲社基金(08SJD76000003),南京财经大学预研究项目(Y2012018)

    参考文献:

    [1] 刘彦宏,聂艳梅,朱婷,丁颖,江颖红.影事推动城事——“影视旅游型”景区与城市形象传播策略研究[J].广告大观(综合版),2012(3):103-127.

    [2]朱良文.丽江古城与纳西族民居[M].昆明:云南科技出版社.2005:32-36.

    相关热词搜索:地域重构符号意义作用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