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者文摘
  • 美文摘抄
  • 短文摘抄
  • 日记大全
  • 散文精选
  • 感恩亲情
  • 人生感悟
  • 智慧人生
  • 感悟爱情
  • 心灵鸡汤
  • 实用文档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感恩亲情 > 高校电影教育研究现状与幼高专电影欣赏教学应对

    高校电影教育研究现状与幼高专电影欣赏教学应对

    时间:2020-04-16 05:16:43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摘要] 影视文化的日益深入人心,四级行政化办台模式,使影视从业人员需求日益膨胀,国内高校影视教育喜获井喷式发展的大好机遇。与此形成反差的,是高校电影教育研究的掉队,特别是高专电影欣赏教育教学研究的气喘吁吁。高校电影教育研究的贫困,直接导致高专电影欣赏教学效果和质量的捉襟见肘,值得我们作一番有益的探索。

    [关键词] 电影 教育 欣赏 片段 报告

    doi:10.3969/j.issn.1002-6916.2011.21.033

    电影自1895年在法国诞生以来,至今才走过一百多年的旅程,这门新兴的综合艺术,集表演艺术、摄影艺术、语言艺术、造型艺术于一身,是多门艺术和现代科技的结晶,电影的丰富使电影研究既蔚为大观又山重水复,教育塑造人类灵魂的复杂性,使电影教育研究如蜀道一般。与国内高校影视教育火爆场景冰火两重天的,是高校电影教育研究的冷场,特别是高专电影欣赏教育研究的千里冰封。高专电影欣赏教育研究的贫困,直接导致教学效果和质量的捉襟见肘,值得我们作一番有益的探索(本文探讨的高校电影教育,是指与电影专才教育或电影欣赏有关的电影教育)。

    一、高校电影教育研究现状浅析

    国内高校影视教育的火爆源于影视文化的日益深入人心,演艺名人的成功示范,文化产业的蓬勃发展和四级行政化办台模式——从中央、省、市一直到县,都有一至数家电视台的建制。截止2008 年,全国1070所高校中,己有600多所高校设置影视专业或成立专门院系[1]。高校电影教育是高校影视教育的核心,重在电影专门人才的培养,即本科生和研究生的培养,和国外一样,人才培养主要通过三类学校来实现,一是在综合大学里设立影视传媒学院,或在原有文学院内拓展电影新专业,二是建立专门的电影学院或艺术学院,三是工艺学院从事有关影视的专业训练[2];在课程设置上,聚焦电影史、电影艺术概论、剧本写作、电影制作、演员或节目主持人等的教授训练——电影学院更是有着精细的专业划分和设置——电影欣赏仅占教学内容的很小部分,因此高校电影教育研究自然集中于对电影艺术理论与实践、电影美学理论、电影创作与产业化关系等的研究上,且研究的成果与近几年高校电影教育的井喷极不相称。以2010年北京电影学院、北京影视艺术研究基地等召开的“电影教育与电影学学科建设研讨会”为例,研讨会主要探讨的是中国电影教育的现状与问题、电影教育与电影学学科建设、电影教育与电影创作及电影研究的关系等[3],对电影欣赏教育不屑一顾。笔者查阅了近十年(2000年至2010年)CNKI上发表的期刊论文,情况基本相同,有关大学电影教育的文章,高级搜索得11篇,仅陈晓云和王立群的两篇文章略有关联,其中陈晓云的《大学电影教育:在数字化繁荣的背后》(《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06年第1期)谈论的是综合性大学电影教育与专业艺术院校的不同,与电影欣赏教育无关;有关高校电影教育的文章,精确搜索的只有1条[4],模糊的116条;有关高职高专或高专电影教育的文章,即使连模糊搜索也为0条;有关电影欣赏教育的文章,精确搜索的0条,模糊的57条,当中只有韦明刚《〈影视鉴赏与评论〉课教学探索与实践》(《广西大学学报》2007年5月)一文与高专电影欣赏貌合神离;有关高校电影欣赏教育的文章,精确搜索的0条,模糊的8条。在这些模糊搜索的结果中,探寻借电影进行大学英语、大学语文教育或大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文章,占据了约80%以上。高专电影欣赏教育教学研究是高校电影欣赏教育研究的分支,涉足的研究人员更少,CNKI上搜索的期刊论文为零。

    由此我们得出这样的印象:①目前高校电影教育研究所探求的是本科以上的电影教育规律,教育的对象是本科高校或电影学院的大学生,②几乎没有以高专电影欣赏教育教学为研究对象的论文,③大部分的研究是学术思辨式的,很多研究停留在对高校电影教育的重要性、内容等问题的思考、设想或建议上,对电影欣赏教学的实际指导意义不大,④经常把电影欣赏教育作为语言学习或音乐教育的延伸或辅助手段(黄丽颖:《对开设电影艺术欣赏课课程的探索与思考》,《广州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年第2期),把电影附庸于其他学科的教育混同电影欣赏,无视电影欣赏在高专层次的课程建设。

    二、高专电影欣赏教学应对

    面对电影欣赏教育教学研究的苍白,我们采取了如下的自赎措施:

    1.擢升认识

    首先,自觉研修电影理论知识,探寻影视教育规律,用科学精神和科学理论指导教学实践,对电影欣赏课的教学设计、教学模块、教学模式深长思之,审慎定夺,从校情和学情出发,认真遴选和摸索,并遣返教学中检验。其次,消除认识上的误区,坚定电影欣赏教学的高标准、崇高使命和高贵身价。由于高校电影欣赏教育当下存在某些相似的弊端,诸如没有权威的课程标准,电影师资数量仍显不足,教学过程相对随意等等,使一般人乃至高校教师对电影欣赏教学产生误解,认为它无需教育教学规律的指引,是目前仅存的少数几个无需接受系统教育(包括自学)就可以在讲台上混的学科。加上目不识丁的文盲初通世事的幼儿也会观看电影,更使人们错把电影欣赏教师当成臭皮匠。其实,观看电影和观赏电影是两码事,观赏电影是在电影史论和电影语言圣光引领下的高级审美活动,没有综合的人文素养、基本的电影常识和一定的艺术修养,观赏电影只能把电影蜕变为故事的电影。

    与一般人对电影欣赏教育的轻视形成鲜明对照的是,1996年国家教委明智地颁发了《关于印发〈关于加强全国普通高等学校艺术教育的意见〉的通知》, 把“大学影视鉴赏”等艺术课程的开设, 强调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电影教育的目的不应仅是培养电影创作者和生产者,还应包括将电影作为一门文化学科纳入大学教育的综合体系中,使学生熟悉影像文化多维的视听思维方式,掌握更为多样的艺术表现手法。20世纪世界文化在悄然中发生的一次意味深长的革命,是由文字文化向影视文化的转变,影视文化已然成为占主导地位的文化形态,不可等闲视之。放眼世界,美国和一些欧洲国家早就把影视教育作为高等院校的通识课程,甚至作为公民教育来推广[5]。

    2.准确定位

    我校属高专院校,核心专业为幼教专业,电影欣赏是公共选修课,教学的目标在于拓宽学生视野,提升学生电影审美水平,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育学生人文情怀——简言之,它是人文教育而非专才教育,是艺术普及教育而非精英教育,属时下盛行的三种影视教育模式中的素质教育模式(“概论、欣赏”模式)[6]。因此,本课程不是为了让学生知道电影是什么或如何拍电影,而是为了让她们懂得欣赏电影,写出电影报告或影评,助力将来的职场生涯,让她们在学园中能更驾轻就熟地引导儿童欣赏动画片、讲故事、做小主持人、编排童话剧等——实用性而非理论性是其显著特色,它与本科高校或电影学院的电影教育有着天壤之别:前者独具人文优势,以影视传媒的史论教学为主,兼及影视制作与艺术创作的教授,培养目标多为文化理论、学术教育类研究型和影视制作应用的复合型人才,后者着力电影创作、生产专才锻造(艺术教育)和高端电影理论专家型人才塑造[7]。两类院校都开设电影欣赏课,但开课时间长,有的甚至贯穿本科四年的教学过程中;采用的教材可能是北京电影学院院长张会军主编的《影片分析手册》这样的权威教材[8];当要求学生撰写长篇大论、观点新颖、论证严密、文字流畅的学理式批评,涵盖的范围可能包括美学的、技术的、产业的、社会文化的等广阔的视野。从广义的电影教育看,诚如香港电影评论学会秘书郑政恒先生指出的那样,目前电影与教育的关系愈来愈密切[9]:在大学讲堂,教授以电影片段帮助教学已屡见不鲜;在其他领域,电影与文学教育、历史教育、公民教育、创意教育、国防教育、科学普及的亲近也已缠绵悱恻;按照徐春玲的解读,影视所涉及的社会资讯、大众传媒、艺术文化、产业经济和高科技等都应明媒正娶,纳为影视教学的正房[10]。凡此种种,都不适合我院学生的学习和操作。不同层次的学校不同的定位规定了我院电影欣赏课程独特的设计理念和课堂管理。

    3.以史为纲

    在全国高职高专院校工学结合、产学结合、学做结合一叠声的吆喝中,人文学科逐渐被赶入墙角,电影欣赏虽天赋异禀,在造就学生综合素质艺术修养多维视听思维习惯上无可替代,然其选修课出身决定了课时安排的有限(一学期36课时)。退一步说,即使排成一学年72课时,电影自身的综合性跨学科特点,也迫使我在教学内容的筛选上“沙里淘金”。据此,我把教学内容分为重点讲授掌握的内容、必须掌握的内容、一般了解的内容和自学的内容,框定电影基本艺术特征(重点讲授掌握)、欣赏的原则和方法(必须掌握)、中外电影简史(一般了解)和中外电影精品赏析四个教学模块,确立以电影基本艺术特征和电影欣赏方法为基础,中外电影简史为纲,各个时期的电影精品赏析为目的内容框架,简约精当脉络清晰。电影欣赏教学离不开影片的观摩,在这点上,我课内外看片并举,以课外为主,开列电影网站,要求学生课外至少观摩指定的20部(每周4部)电影,做好观影笔记(老师每周抽片讨论讲评),以扩大电影阅读量,增强电影语言的亲善力和理解力;同时,将课内讲习的作品限定在经典故事片上,适度牵手最新影片,把纪录片、文艺类节目等排除在授课门外;侧重选取电影语言丰富、人文情怀凸显的故事片。众所周知,人文情怀包罗万象,作为一个女生为主的学校,我主要选取珍爱生命、珍爱自我、关爱他人的经典作品,选取深情探看女性命运、女性意识和主体价值的影片,如《湘女潇潇》《秋菊打官司》《法国中尉的女人》《克莱默夫妇》等作为片段赏析或精讲的素材。

    4.动口动手

    作为非艺术院校的学生和一般的影迷,学生刚选本课程时,观看电影大都只注重情节和表演,很少理会镜头语言、画面构图、光色运用等电影专业知识。为此,我灵活使用教材(本课程教材为邹红主编的《中外影视作品赏析》,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从电影艺术特征入手,借助观赏电影片段,师生共同探讨,一起总结出电影的基本特征,为后面比较在行的赏析热身。根据本校学生口头表达能力较好,但入学分数较低、文化素养较差、学习畏难情绪偏重的学情,课上我采用电影片段赏析为主(课外看片寻求完整性)、整部影片赏析为辅,口头评说和书面赏析交替的教学模式。具体做法是,先创设问题情境,观赏精彩片段,学生分组讨论,各组选出一位代表作口头评析,然后回放该片段,提请学生留心情节背后隐藏的大量电影语言信息,让其他同学就发言同学的评析进行再评说。书面赏析方面,通过摸索比对,我确定撰写电影报告为首选的训练形式,撰写简短影评、长篇影评为辅助手段,理由是:①电影报告与影评不同,它不在给出对影片的个人看法,而在对影片的影音效果作出客观详尽的描述,即把影音效果画面造型转化为文字[11],这对我院学生难度适中,②电影报告网上资源少,切断了部分学生以抄代写的捷径,学生才能独立地完成练习,为撰写简短的影评夯实坚固的基础,避免受网络影响把影评写成随想式的观感,③有利于学生养成边看电影边记录的好习惯。直到学生对电影报告写作渐入佳境,有评介电影的冲动时,我才精选值得分析的精彩片段,请学生从结构、场景、景别、机位、色彩、光线等[12]选取一、二个角度,尝试简短影评写作,为撰写长篇影评做好铺垫。教学实施中,我推崇灵巧多变的方法:中外电影简史以教师讲述为主,电影理论知识以学生看片讨论归纳为主,片段赏析以观看他人评述,或教师引导、学生评析为主,整部电影欣赏以学生记录分析、讨论评判、实践操练(写影评)、教师讲评为主;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和传媒手段,如Q聊、个人空间、手机短信、电子邮件、电影资源网站等进行教学,随时与学生展开双向交互式讨论,促使学生养成对经典或优秀影片相对较高的敏感度鉴赏力和有意识收集经典电影影评相关信息的习惯。

    5. 课外延伸

    课堂之外,与团学组织或学生社团联手,举办电影周,组织影评协会,在社团活动时间模拟表演电影片段,模拟电影颁奖仪式,即让学生事先就某部电影或某位演员的表演写成简短的获奖评述,然后扮演影视名流“颁奖”。此外,我们还借校文学刊物《月亮泉》出版影评专刊,与本地高校联谊,建立电影吧等,这些延伸活动不仅受到学生的欢迎,而且扩大了本课程的影响。

    以上,是我们在高校电影教育研究尤其是电影欣赏教育教学研究贫弱大语境下,针对我校幼高专校情学情,在电影欣赏教学设计上所作的一些探索与应对,其个别性可以简洁地概括为教学模块上以史为纲,以电影精品为目;教学模式上以片段赏析为主,整片赏析为辅,口头评析和书面评析结合,书面评析以撰写电影报告为主,撰写简短影评和长篇影评为辅;注重实践,人文引领。本人不揣浅陋,在此抛砖引玉,祈盼唤起同行关注方家的指正。

    参考文献

    [1][7]张燕,任晟姝.电影学学科建设的现状与思考[J].现代传播,2009(6):89-90.

    [2]李二仕.国际影视院校联合会主席唐纳德访谈[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10(4):10-14.

    [3]张冲.北京影视艺术研究基地召开“电影教育与电影学学科建设研讨会”[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10(4):89.

    [4]任家瑜.拓展高校电影教育的文化任务[J].中国高等教育,2006(6):58-59.

    [5][10]徐春玲.高等院校的影视艺术教育探讨[J].科技信息,2007(24):219.

    [6]郭培筠.论普通高校影视教育的发展策略[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03(4):.

    [8]韦明刚.《影视鉴赏与评论》课教学探索与实践[J].广西大学学报(增刊),2007(5):6-7,13.

    [9]郑政恒.“电影与教育研讨会”综述[J].电影艺术,2010(4):159-160.

    [11](美)蒂莫西•J•科里根.如何写影评(插图第六版)[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9:8.

    [12]张会军.影视分析透视上册[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03:27-52.

    作者简介

    吴政家,男,汉族,泉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讲师。研究方向:现代文学、魏晋诗歌。

    相关热词搜索:电影高专应对现状高校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