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者文摘
  • 美文摘抄
  • 短文摘抄
  • 日记大全
  • 散文精选
  • 感恩亲情
  • 人生感悟
  • 智慧人生
  • 感悟爱情
  • 心灵鸡汤
  • 实用文档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感恩亲情 > 以尼采之声解读虚假需求

    以尼采之声解读虚假需求

    时间:2020-04-21 05:21:19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费里德里希·尼采,德国著名哲学家,1844年10月出生于德国萨克森州的罗根,从小在新教的熏陶下长大,但是,长大后不仅没有如其父母一样成为一名虔诚的新教徒,反而提出了一系列与基督教教义相悖的理论,认为基督教中所提倡的道德是奴隶道德,是对人的生命意志的否定。尼采的这一道德观点被他自己称为“主人道德”,建立在他的权力意志哲学基础之上。同时,尼采哲学对西方后现代主义哲学也产生了很大影响,莱昂曾指出:“为了理解后现代思想的主要思潮,回过头来探访那些曾经预测过后现代性的思想家们不无助益。毫无疑问,其中最著名的人物是尼采,一位后现代的思想先驱”。

    一、尼米之芦

    尼采哲学总体上建立在强力意志基础之上,主要有虚无主义、超人学说、真理意志、道德谱系说几个方面。

    (一)虚无主义

    在尼采看来,自苏格拉底之后的哲学家都是生活在颓废之中的,丧失了人本来的生命意义和使命。随着西方文明的不断发展进步,人类脱离了野蛮,走进了“理性”的怀抱,但是尼采却诊断西方人和西方文明一样患上了一种非常严重的但是又难以察觉的病,这便是虚无主义。“虚无主义来自拉丁文nihil(无,虚无),根据海德格尔的考证哲学上对‘虚无主义’一词的首次使用可能源于雅可比(Fredrich Jacobi,1743-1819)。19世纪早期,雅可比在否定的意义上用虚无主义指称先验唯心论。”在尼采那里,虚无主义又可以分为两种:积极的虚无主义和消极的虚无主义,前者是强力的象征,精神之力急剧上升;后者是强力不强的象征,意味着“损坏、解剖、失望、削弱”。尼采说:“虚无主义者是这样的人,他从现存的世界出发断定,这个世界不该存在,而且,从那个本应该存在的世界出发认为没有这样的世界。这样一来,生命(行动,受动,意愿,感觉)就没有任何意义了。”可见,虚无主义是悲观主义的延伸,而发展到被动虚无主义的阶段则“是疲惫的虚无主义,它不再进击,它是有名的佛教形式。这是消极的虚无主义,是弱的象征。”处在虚无主义中的人是没有自我可言的,因为他们丧失了对自身强力意志的信仰,人性变得畸形而扭曲,很容易被外界所控制,认识不到人生于世的意义所在,更不会明白自己真正追求的是什么。

    (二)奴隶道德与主人道德

    此外,尼采对当时流行的基督教建立在原罪基础上的道德观加以审视和批判,提出一套新的道德谱系——主人道德,要求“价值重估”。“这种理论是在错误的地方寻找和确定‘好’的概念的起源:‘好’的判断不是来源于那些得益于‘善行’的人其实它是起源于那些‘好人’自己,”在尼采看来,价值应该是建立在自身基础上的,而基督教中的“好人”、“善”,价值却是由“好人”和“善”的对象、受益者评定的,因此是与价值的本质相悖的。尼采认为基督教要求人们忍耐、受苦和祈求来世的道德是贬低了人类本能的行为,限制了人性,因此并不具备道德本身应当具有的价值,他认为“价值高的意义在于对整个人类,包括人类的未来有所促进、有所裨益、使之繁荣。倘若真理与此相反,那么,怎样呢?倘若在“善”中有退化的征兆,蕴含着危险、诱惑、毒药、麻醉物,由此,现实的存在以牺牲未来为代价,或许现实会变得更舒适,危险性会更小,但同时也是更卑微、更低级;——倘若道德使人类永远无法到达本来是可能达到的强盛和壮丽的顶点,那正是道德的罪过?道德恰好是危险的危险,那又怎样呢?”基督教道德使人们安于现状,将今生的苦难当作来世幸福的筹码,虽然使得人们的生活得以安定但是却使人们丧失了人之为人最本质的意义,活的卑微。

    面对现实的苦难人们会采取应对策略,但同时也会产生两种截然不同的做法:一、用自身的强力意志克服苦难,获的自由幸福的生活;二、逃避苦难,并且为自己寻找来世享福的借口借以麻醉自己,将自身的内在需求最大化压抑,转向内在诉求的幸福感。这两种方式便是尼采和基督教所坚持的两种观点。在尼采看来,与其说基督教的这种自我折磨的变态心理来源于上帝之爱,倒不如说是来源于人们对外界现实的怨恨,向内诉求便是这种“无能的仇恨”的最好表现,因为对外界的不满,但是自己又无法改变现状,因此就会形成积怨,希望大家都变成和自己一样的弱者。犹太人的奴隶道德“要求强者不表现为强者、要求他不表现征服欲、战胜欲、统治欲,要求他不树敌,不寻找对抗,不渴望凯旋,这就像要求弱者表现为强者一样荒唐。”因此,在尼采看来这种道德是消极的、屈服的表现,丧失了人本来有的强力意志,毫无价值意义可言,陷入了虚无主义的漩涡中。

    尼采的使命在于改变这种“奴隶道德”,对基督教教义进行复兴(虽然尼采提出了与基督教道德不同的道德谱系说,但是他本人并不是持与基督教相对的态度的,在他给勃兰兑斯写信时说到:“当基督徒的各种价值——颓废的价值被克服,最高僧侣阶层们的本能为相反的本能——生命的本能所克服时,他们竞反对如此。我对教会实施批判——这不过是想复兴基督教。”)尼采对基督教的复兴是从其“主人道德”入手的,他“以希腊罗马积极的罪性反基督教的原罪;以积极的馈赠的希腊罗马贵族德性反欠债要还的功利主义交换原则;以古希腊罗马的精神反基督教的禁欲主义,提倡肉身的神化,灵肉的完美接合,肉身有崇高的尊严。”总的来说,尼采力图以主人道德的真实性和自由人本性的精神唤醒沉睡在虚无主义中的人们,并且取代病态的“奴隶道德”。

    (三)超人学说

    为了唤醒沉醉在虚无主义中的人们,尼采提出了他的“超人学说”。在尼采所著《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中,尼采通过寫查拉图斯特拉为了解救世人,将太阳的光芒带到世俗当中而从山上下来后所经历的世俗生活提出了人应当成为超越人之本身的“超人”。在尼采笔下,查拉图斯特拉是超人的化身,某种程度上也是尼采自己的影子,尼采把超人看作拯救人类的新的“上帝”。超人要经历三种精神变形,骆驼——狮子——赤子,处于骆驼这一精神变形的人是负重的前行,继承了人类之前的许多智慧的成果,被理性所塑造,但是却没有自我,正像一只走向荒漠的骆驼,而人的精神也随之走向荒漠。“有负载能力的精神要负载这一切最沉重之物,犹如满载重物而匆匆走向荒漠的骆驼。精神也正是这样匆匆走进荒漠。”其次,人类经历了精神变形的第二个阶段,狮子。狮子不再屈从与身上的负重,而是要求对沙漠的占领权。向传统的文化和道德发出挑战,开始自身的创造,“然而,在寂寥的荒漠中发生了第二次变形:精神变成了狮子,它要为自己夺得自由,做自己沙漠的主人。”第三个阶段,也是最为重要的阶段,由狮子变成赤子。拥有赤子之心的人,真正获得了人性的自由,是权力意志强化的集中体现,是对人自身的伟大超越,也就是超人。但是,超人并不是进化论意义上的,而是从生

    成论意义而言的,本质上是对人类意志的超越,所以,即便并不是每个人都可以达到超人的境界,但是却不能缺乏这样的意志。“超人不用强迫万物屈从而得到价值,因为他自己就是创造的泉源;超人不屈服于社会现行的善恶,因为他理解生命和宇宙的真意。”在尼采看来超人是精神变形的最终阶段,同时也才是强力意志的最终目的,借助“人”这一桥梁而实现的超越。处于超人境界中的人不存在虚无主义的态势,是强力意志对现实和虚无的战胜。

    二、虚假需求

    随着当代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人们快节奏的生活,人的需要和消费都越来越被大众传媒所牵引和支配的,满足需要的手段和过程都是事先被人为地规划好的,现代人千篇一律地按照广告和传播媒介所宜传的方式消费和生活,被周围的人、媒体牵引,进而忽视了人的真实需求,如此一来,来自内在的、自然的需求与来自外在的、生成的需求就发生了断裂,人的真实需求与虚假需求产生了混淆。

    (一)何谓“虚假需求”

    “虚假需求”这一概念是由20世纪60年代的法兰克福学派著名学者马尔库塞在对消费和需求问题进行研究时提出的,他指出“‘虚假’的需求是指那些在个人的压抑中由特殊的社会利益强加给个人的需求。这些需求使艰辛、侵略、不幸和不公平长期存在下去。这些需求之所以虚假,是因为它们是强加给顺从的消费者的。”“这些需求的发展和满足是受外界支配的(他治的)。”由此可见,马尔库塞所言的虚假需求是建立在人性自由问题的基础上的,而虚假需求则是对人性自由的一种极度否定,在虚假需求中人丧失了自主决定权。“最流行的需求包括,按照广告来放松、娱乐、行动和消费,爱或恨别人所爱所恨的东西”同时他认为“真正的”需求是从现存的社会秩序中解放出来的需求,是通过批判地分析和个人的斗争来实现的,而虚假需求恰恰使人丧失了批判能力,个人成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单面人”,只浑浑噩噩,随波逐流地生活。按照古典经济学的生产逻辑,随着生产的不断增长和物质产品的极大丰富,人们的需求——对物的需求,即使用价值的需求,是能够满足的。但现实当中却是人的需求消费是永无止境、永远不能被满足,成为了一种可怕的“消费神话”。

    (二)虚假需求产生的原因

    马尔库塞认为“发达工业社会高度发达的科学技术和自动化的实现,减少了肮脏、繁重的体力劳动,使蓝领工人白领化,为社会提供了大量消费品,使人们过上了‘幸福’生活。”但是,这些仅仅是表面上的幸福,实际上“他们在汽车中,在高保真收录机中,在错层式居室及厨房设施中发现自己的灵魂。”自身的灵魂被迫附着于外物,而在最真实的自身当中却难以发现其痕迹。追究这种现象发生的原因,马尔库塞说“借助最新的‘意识工业’手段——无线电、电影院、电视、报刊、广告等加强对人们心理的控制。它们对人们进行说教和操纵,压抑人们的自由意识、规定人们的思想观念,建立了‘单向度的思想和行为模式’”由于人们生活的环境快速工业化,各种技术手段的不断增多,使得人们的自我意识自由被迫局限于这些物质当中,丧失了原本的信仰,进而变得盲目,失去自身的方向,随波逐流,因此,这是自由人性的扭曲。

    从尼采提出的强力意志角度来看,“虚假需求”是人类“虚无主义”的一种表现形式。患“虚无主义”这一病症的人们找不到自身存在的价值所在,发现不了自己追求的意义所在,这是一味的再混沌中辗转,丧失掉了对自身“强力意志”的信仰,在权威面前屈服,不断削弱自身人性的自由度。至于为何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尼采将其归结为人们对本能的过度忽视,人的本能便是对强力意志的实现,每个人都有义务不断强化自身的生命,所谓的“同情”是对强力意志削弱的表现。“尼采认为本能无所谓善恶和有罪,本能既具有破坏性,也具有建设性。关键是如何引导本能,而不是通过惩罚压抑本能。”在尼采看来,真正的道德是对人的本能的肯定和解放,“所有高贵的道德都产生于一种凯旋式的自我肯定,而奴隶道德则起始于对“外界”,对“他人”,对“非我”的否定:“这种否定就是奴隶道德的创造性行动。”对于价值的评估应当由主体的自我出发,“高贵的价值评定方式则相反:这些价值是自发地产生和发展的,它只是为了更心安理得、更兴高采烈地肯定自己才去寻找其对立面。”生活在虚假需求中的人们不能让自身作为选择的主体,而是无形中被他人和外物所控制,因此,虚假需求是人们对强力意志削弱,导致价值偏离的结果。

    (三)探寻虚假需求的规避路径

    “决定人类自由程度的决定性因素,不是可供个人选择的范围,而是个人能够选择的是什么和实际选择的是什么。……在大量的商品和服务设施中所进行的自由选择就并不意味着自由。何况个人自发地重复所强加的需要并不说明他的意志自由,而只能证明控制的有效性。”可见,在马尔库塞看来,将人们的选择多元化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单向度的问题,至于如何才能对“虚假需求”进行规避、改变“单向度”消费现状,马尔库塞说到“在消费社会里资产阶级文化是典型的物质的文化:主要描写金钱、买卖和商业,艺术只是单向度文化机器上的一个部件,整个艺术都成了消费品和装饰品。如果人要获得真正地解放,必然通过艺术革命,使艺术保持审美的向度,体现美学形式批判的、否定的、超越的特质。”可见,在马尔库塞那里,沉迷于艺术中的人才是真正有独立思想的人,人的崇高理想才能得到最完美的表达,才能够真正把握自身行为,克服单向度。

    从尼采哲学的维度解读,避免“虚假需求”和单项度的根本办法便是强力意志的实现。用“主人道德”代替“奴隶道德”。尼采笔下的“查拉图斯特拉”所代表的是“伟大的健康”,在尼采看来“查拉图斯特拉明确地确定了自己的使命——也就是我的使命——,可不要誤解了它的意义:查拉图斯特拉就是肯定,甚至为一切既往辩护,甚至超度这一切。”在尼采看来,“‘人类’并不是目的,超人才是目的!”因此,人类要进行自我超越,经历骆驼——狮子——赤子的三种精神变形。“赤子是纯洁和无怀,是一个新的开始,一个游戏,一个自转的轮,一个初始的运动,一个神圣的肯定。”尼采要求人类复归大地,回归肉体,也就是回到人的本身自我当中。深处虚假需求的漩涡,抑制单向度的最好办法便是保持本真和一颗赤子之心,不为外物的虚妄所动,不向“潮流”屈服,做自身的主人,找到适合自身的真正需求,壮大自身强力意志。

    尼采哲学的提出在他的时代里犹如一颗重磅炸弹,打破了人们本来安逸而自豪的“理性”生活,排斥大众认可的基督教道德,虽然他的观点未免过于偏激,备受争议,但是,他的思想中也含有很多的合理因素,对后来的哲学史的发展也产生了重要影响。本文借尼采之声对“虚假需求”的解读,意在使人们抽身与盲目的追求当中,发现每个人不同的生命意义和追求,恰当利用人的“强力意志”,发挥自身主体之力量,形成多元化的社会,创造美好的生活。

    相关热词搜索:尼采之声虚假解读需求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