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者文摘
  • 美文摘抄
  • 短文摘抄
  • 日记大全
  • 散文精选
  • 感恩亲情
  • 人生感悟
  • 智慧人生
  • 感悟爱情
  • 心灵鸡汤
  • 实用文档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感恩亲情 > 浅析两希文明的一项共同观点

    浅析两希文明的一项共同观点

    时间:2020-04-22 05:14:57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摘 要】 文章认为,希腊文明与希伯来文明是西方文明的两大源头,二者在历史上既有对抗的一面,又有一致的一面,正因如此,二者才能相互沟通与融合。“神是一切善的原因”就是柏拉图思想与犹太——基督教信仰间存在的一项共同观点。二者在善的前提、本质及通达善的方式等方面都保持了相当的一致性。

    【关键词】 柏拉图;犹太—基督教;神;善

    希腊文明与希伯来文明被认为是西方文明的两大源头,尽管两大文明体系曾经展现出对抗的一面,但历经数次思想的引进与借鉴,希腊思想与希伯来思想得到了很好的融合。奥古斯丁将柏拉图思想融入了犹太——基督教神学,而阿奎那则利用亚里士多德思想塑造出更加希腊化的基督教神学。正因如此,两大文明体系间存在诸多共同观点,“神是一切善的原因”便是其中之一。

    一、柏拉图关于“神是一切善的原因”的思想

    柏拉图在名作《理想国》中开篇即展开了一场关于“正义”的对话,他的老师苏格拉底与几位辩手的讨论将“正义”的定义由欠债还债发展至助友害敌、各司其职等,而色拉叙马霍斯的出现似乎让讨论陷入了焦灼,他提出“正义就是强者的利益”,而苏格拉底最终以强者的非正义将导致不合作与内讧否定了这一观点。无疑,正义将会为人赢得人际和谐与好名声,甚至现世的福报,然而究竟是正义的名声与外壳还是正义本身使人获得幸福?在各国历史上,“大伪似真,大奸似忠”者受益的情况屡见不鲜,由于无法一下得出结论,苏格拉底决定以大渐小,将“城邦的正义”作为参照系来查看“个人的正义”,于是在《理想国》第二卷中便开始讨论城邦的构建。城邦由小国寡民的原始状态开始发展,随着人民需求的多样化及人口的增长必将产生对外贸易及扩张领土的诉求,于是便出现战争。既有战争,必有卫士。作为城邦的卫士需要兼备对敌凶狠与对友温柔两种品格,因此对于卫士的培养与教育便需要从源头抓起。体教与乐教分别肩负起了培育卫士这两种品格的责任,其中乐教类似于今天广义上的文化教育,因此对于乐教内容的删定便不可或缺。正如夫子所言:“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思无邪”,柏拉图亦认为在当时希腊社会流行的史诗中对于诸神不良行为的描述很成问题,于是借苏格拉底之口提出了神只能是善的这一观点,因此乐教所选定的故事也应将诸神描写为善的,对此柏拉图做出了严格的论证:善的东西是无害的,无害的东西不会干坏事也不会作恶,不作恶的东西不会成为恶的原因;善的东西是有益,因此是好事的原因。神既然是善者,也就不会是一切事物的原因。对人类来说,神只是少数几种事物的原因,而不是多数事物的原因。人世上好的事物比坏的事物少得多,而好事物的原因只能是神。至于坏事物的原因则不能在神那儿找。[1]这种神正论的思想无疑是与犹太——基督教关于上帝的观点相一致的。

    此外,该观点与柏拉图同时代的希腊思想相比也更具合理性。苏格拉底-柏拉图之前的史诗神话中曾说“宙斯大堂上、并立两铜壶。壶中盛命运,吉凶各悬殊。宙斯混吉凶,随意赐凡夫”,[2]宙斯作为众神的首领既可以赐给人好运,也可以赐给人恶运,这样的观点是当时希腊社会中的主流观点。神话思想所面临的困境是,神既是一切善的原因,也是一切恶的来源,人类无论从善或作恶都无法逃脱命运的安排,神谕不可更改。因此,俄狄浦斯王也就无法逃脱“弑父娶母”的诅咒,道德伦理标准失去了评判意义,一个社会正常的秩序亦被颠覆。柏拉图思想将神定义为一切善的原因正是为了解决神话中的问题及人类现实困境,将人类从神定命运中解放出来,将从善作恶的选择权交还给人类,不同的选择将导向不同的后果,这与犹太——基督教神学中的“自由意志”思想是可兼容的。

    二、犹太——基督教神学对“神是一切善的原因”的理解

    首先,在《理想国》中,柏拉图认为神是至善至好的,也理应是最不易为外界所干扰或改变的。神应是单一的,始终不失他本相的,因此在希腊史诗中不应存在神变换外貌,乔装打扮祸世欺人的场景。[3]因此“神是不可变的”是神成为一切善的原因的一项必要条件。犹太——基督教信仰中就包含着这一必要条件。在《出埃及记》中,上帝曾对摩西说:“我是我所是。你要对以色列人这样说,那所是的打发我到你们这里来。”这就是说,神是真正的存在,是不变的,和他相比,那些被创造的可变的,都不是存在。[4]由此奥古斯丁建立了柏拉图思想与摩西思想之间的关系,这也是理解希伯来思想中“神是一切善的原因”观点的前提。

    其次,人类在尘世中会经历各种幸与不幸,当幸运降临时,犹太——基督教信徒会将荣耀归于神,神顺理成章地成为好事的原因与人类蒙福的源头;而当不幸降临时,是否还可以将神看作是一切善的原因呢?犹太——基督教信仰给出的答案是肯定的,一方面,神的目的是善的,神利用不幸之事使恶人悔改、也使好人过上更加警醒的生活,古以色列人因为巴比伦的入侵而回转向神,认识到了自身的堕落,约伯也在经历了神的考验之后得到了祝福、坚定了信仰。神在尘世中安排的不幸之事也往往是为了成就他更大的善的格局。《创世纪》中的约瑟就是《旧约》中除约伯之外少有的一个“完人”,因父亲对其的偏爱导致少年约瑟被狠心的哥哥们卖到埃及为奴。少年约瑟在埃及历经牢狱之灾、被人遗忘之苦并饱受诬陷之冤,但其性格与智慧却得到了历练,终成大器成为埃及的宰相。近二十年过去后当兄长们因迦南地饥荒来埃及籴粮时,约瑟与他们几经波折得以相认,他非但没有迁怒于兄长们当年合谋的恶行,反而安慰他们:“这是神差我在你们以先来,为要保全生命。现在这地的饥荒已经二年了,还有五年不能耕种,不能收成。神差我在你们以先来,为要给你们存留余种在世上,又要大施拯救,保全你们的生命。这样看来,差我到这里来的不是你们,乃是神。他又使我如法老的父,作他全家的主,并埃及全地的宰相。”[5]如果没有独自被卖至异乡为奴的经历,约瑟就不会成长为一位坚强的领袖;如果不是约瑟先下埃及储备粮食,他的全家在饥荒中就可能面临更大的困境;如果约瑟没有对神是一切善的原因的坚定信仰,手握尘世权力的他很有可能会选择报复兄长。但神给义人的尘世磨难往往是义人能够承受的,约瑟从磨难中体察到了神那隐秘的善的目的与神将成就的大格局,于是选择以德报怨,从貌似消极实则积极的一面证明了神是一切善的原因。失去家园近两千年的犹太民族世世代代也正是因着这种对神是一切善的原因的绝对信仰而熬过了种种或苦难或幸福的冲击,得以保存并固守着优秀。

    另一方面,神的善不只体现在尘世当中,更重要的善是在永生当中得以洞见到的。因此,尘世中的不幸从本质上讲也仅仅是短暂的、虚空的。所罗门说:“世上有一件虚空的事,就是义人所遭遇的,反照恶人所行的。又有恶人所遭遇的,反照义人所行的。我说,这也是虚空。”[6]而在《启示录》中,当最后的审判来临时,神为恶人准备了硫磺的火湖,也为义人成就羔羊的婚宴、新天新地等各样应许。因此,“神是一切善的原因”观点的前提与本质在希伯来思想中都有着充分的阐释。

    三、两希文明在通达善的方式上具有一致性

    希腊思想与希伯来思想间不仅存在着“神是一切善的原因”这一共同观点,而且在通达善的方式上也具有一致性。

    第一,两大思想体系都认可“分有”善的观念。柏拉图主义者认为,人的灵魂只有分有创造了灵魂和世界的上帝之光,才能幸福。虽然所有人都追求幸福生活,但凡是不能纯净而贞洁地热爱唯一的至善者,即不可变的上帝的,就无法走向幸福生活。[7]而《约翰福音》说:“有一个人,是从神那里差来的,名叫约翰。这人来,为要作见证,就是为光作见证,叫众人因他可以信。他不是那光,乃是要为光作见证。那光是真光,照亮一切生在世上的人”,“从他丰满的恩典里我们都领受了”。[8]赐人恩典的是作为一切善的原因的神,而施洗约翰仅仅是人,他身体中的理性或理智灵魂本身不能是光,而要通过分有另外一个,就是真正的光,即至善神之光,才被照亮。[9]因此,两希文明都认为应通过分有神的善这一方式来通往幸福生活。

    第二,两大思想体系认可的尘世美德拥有重叠之处。柏拉图时代的希腊人广为接受的尘世四德包括智慧、勇敢、节制和正义,[10]它们也被包含在犹太——基督教信仰所弘扬的基本精神之中。正义是《理想国》探讨的核心,《圣经》中亦有大量涉及公平正义的内容,直接含有公平、公义、公正词句的经文就达300多处,[11]“公平和公义是你宝座的根基”[12]、“王藉公平,使国坚定;索要贿赂,使国倾败”[13]等都是关于国家稳定的表述。这里中文版虽译为“公平”,但所对应的英文“justice”一词与《理想国》中“正义”所对应的英文单词相同,实为一词。保罗书信中几乎篇篇都提到了“节制”的重要性,在加拉太书中更是将其列为圣灵的九种果子之一。[14]在《新约》福音书及保罗书信中也讲到“智慧”,可以分为两个层次来理解它:一方面智慧与人类的善行密不可分;另一方面《新约》强调智慧的来源只能是神而非人类。因此,“智慧”作为善的一种表现形式,它的原因依然是神。《圣经》中虽较多使用“刚强”而非“勇敢”一词,但却不约而同的将之定义为胆怯(cowardly)的对立面。[15]由此可见,两希文明关于“善”的表现形式即尘世美德的认识也存在共同之处,它们是人类善行的组成部分,缺少这些尘世美德,人类通达善的路径也不会畅通。

    四、希腊思想的局限之处

    最后,需要指出的是希腊思想与犹太——基督教思想相比还有一些局限之处:首先,犹太——基督教思想是彻底的一神教思想,而柏拉图尽管认识到了上帝是一切善的东西的原因,但 “诸神”这一多神教的概念始终伴随着他的作品,因此,柏拉图对神的理解并非彻底的一神。其次,柏拉图所认识的上帝等同于善的理念,而犹太——基督教的上帝是彻底的、全知全能的人格神;此外,希腊思想中由于存在形式与质料的问题,而无法彻底解决神创世界的问题,万物通过分有至高的善的理念获得了形式,然而质料从何而来却无法充分说明,犹太——基督教思想由于不存在质料问题,且认为神通过语言从“无”中创造了世界,因而在“造物”问题上能够自圆其说。

    综上所述,神是一切善的原因不仅是希腊与希伯来两大文明体系所拥有的一项共同观点,而且两希文明思想在神作为至高善的前提、至高善的本质以及通达善的方式等方面都存在着相当的重叠性,这证明了文明间的沟通与融合是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

    【注 释】

    [1][3][10] 柏拉图著.张竹明,郭斌 译.理想国[M].商务印书馆,北京,2014.74-75.77.146.

    [2] 柏拉图著.理想国.2:379D[A].伊利亚特XXIV 527-532[C].译林出版社,20121.1.

    [4][7][9] 奥古斯丁著.吴飞译.上帝之城:驳异教徒[M].上海三联书店,2007.295.28.31.

    [5] 创世纪.45.5-8.

    [6] 传道书.8.14

    [8] 约翰福音.1.6-9,16.

    [11] 佚名.圣经中有关“公平正义”的教导[J].天风,上海,2010.4.

    [12] 诗篇.89.14.

    [13] 箴言.29.4.

    [14] 加拉太书.5.22-23.

    [15] 理想国.429b;《提摩太后书》1.7.

    【参考文献】

    [1] 柏拉图著.张竹明,郭斌 译.理想国[M].商务印书馆,北京,2014.

    [2] 奥古斯丁著.吴飞 译.上帝之城:驳异教徒[M].上海三联书店,2007.

    [3] 简化字新标点和合本圣经[Z].中国基督教两会,2005.

    [4] 佚名,圣经中有关“公平正义”的教导[J].天风,上海,2010(4).

    【作者简介】

    王 珊(1983-)女,陕西西安人;博士二年级在读,研究方向:基督教与中国文化.

    王家琪(1955-)女,四川成都人,大学学历,中级职称;研究方向:汉语言文学.

    相关热词搜索:浅析观点希文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