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者文摘
  • 美文摘抄
  • 短文摘抄
  • 日记大全
  • 散文精选
  • 感恩亲情
  • 人生感悟
  • 智慧人生
  • 感悟爱情
  • 心灵鸡汤
  • 实用文档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感恩亲情 > 论蒋介石宗教信仰的转变

    论蒋介石宗教信仰的转变

    时间:2020-04-22 05:17:39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摘要:从历史角度,分三个阶段就蒋介石宗教信仰的转变展开论述,即单纯信仰佛教阶段、基督教信仰与佛教信仰并存阶段和虔诚的基督徒阶段。以较多史料为依据,阐述了蒋介石宗教信仰的转变过程,探讨了其宗教信仰转变的原因。

    关键词:蒋介石;宗教信仰;转变

    中图分类号:B92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2589(2010)29—0115—02

    目前,学术界对蒋介石宗教信仰的研究不多,且多集中于政治性解释,从历史方面进行的研究较少。一般认为,蒋介石在与宋美龄结婚之前,信奉的是佛教;与宋美龄结婚之后,信奉的是基督教。笔者认为,一个人转换宗教信仰是需要时间去领悟的,不可能一蹴而就,而是需要经过漫长的转变过程。蒋介石宗教信仰的转变与两个人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一个是民国时期最具影响力的佛教领袖——太虚法师,一个是对近代中国历史与中美关系产生深远影响的民国第一夫人——宋美龄。故本文以此二人与蒋介石的接触时间顺序为线索,分三个阶段阐述蒋介石的宗教信仰。

    第一阶段:单纯的信仰佛教阶段(1927年蒋宋联姻之前)

    1927年12月以前,由于蒋介石尚未与宋美龄结婚,而其又与太虚法师交往甚密,再加上深受其母王采玉之影响,故此阶段为单纯的信仰佛教阶段。

    蒋母王采玉“信佛极虔诚”,曾一度带发修行,还俗后仍一直信佛吃素,晨昏念佛不辍,诸如《楞严经》、《金刚经》无不背诵如流。在溪口附近,有法华庵、武岭庵以及雪窦寺、白雀寺等,王采玉时常带着年少的蒋介石去这些地方吃斋念佛,这对于年幼的蒋介石的影响不可谓不大。

    1921年,蒋母王采玉去世,蒋介石曾亲撰事略云:先妣长斋礼佛,已二十余年。其于释教信仰之笃,人尝谓先妣清素坚操,险难不足动其心者,盖得力于释氏为多。先妣于《楞严》、《维摩》、《金刚》、《观音》诸经,皆能背诵讲解,尤复深明宗派。中正回里时,先母必为谆谆解析,指示不倦。近年来中正尝治宋儒理家言,而略究于佛学者,亦未始非先母深信释氏之力所感化也[1]。

    如蒋介石所言属实,那么其母于佛法是有相当造诣的,蒋介石受其母影响,也曾略研究佛学,对谈佛也颇有兴趣。

    1927年8月15日,蒋介石发表辞职下野宣言。8月16日上午,蒋介石到雪窦寺,请住持测知他的前景。自本日起,蒋常寓于寺中[2]。正是在雪窦寺,蒋介石初见太虚,他们初次会面的情形,据《太虚自传》云:

    “中秋前,蒋总司令暂回故里,邀我赴奉化晤谈。我抵溪口公馆,登雪窦山与蒋公初次相会见。翌日,长谈,蒋公拟邀我同去日本住一些时,把阳明学和佛学作一番研究。……中秋早晨,蒋公约我同到溪口过节……晚餐毕,团坐赏月。蒋公集亲友,请我为讲《心经》大意。我次日返甬,致函申谢,并告以欲赴欧美考察游历。蒋公……嘱陈君果夫以3 000元赠余,作欧、美游费。” [3]

    由这段文字可知,蒋介石初次邀请太虚前往奉化故里,特在中秋之夜请太虚为众宣讲《心经》大意,并赞助太虚游历欧美旅费3 000元,可见此时的蒋介石对佛法存好乐之心,对佛教采取的信奉、敬仰的态度。

    第二阶段:基督教信仰与佛教信仰并存阶段(1927年蒋宋联姻后至1949年退守台湾)

    此阶段,由于受宋美龄的深刻影响,蒋介石的宗教信仰开始转向基督教,但对于佛教的信仰仍然存在,是基督教与佛教两种宗教理念并存阶段。

    蒋介石与基督教接触的契机是与宋美龄的结婚。1927年10月初,蒋介石得到宋美龄的母亲倪桂珍的许婚,作为许婚的条件,倪桂珍要求蒋介石接受基督教。蒋介石答应首先研读一下圣经和教义书。这可以看作蒋介石转变宗教信仰的滥觞。正如1934年宋美龄发表的《我的宗教观》一文,道出了蒋介石信奉基督教的实情,“委员长的太夫人是热心的佛教徒,他信仰基督教,完全由于我母亲的劝导,为了要使我们的婚约得她许可,委员长允许研究基督教义,并且诵读圣经”,“我母亲的宗教精神,给了蒋委员长很大的影响。”[4]

    1930年10月23日,蒋介石在上海接受基督教洗礼。此时,距蒋宋完婚已过去三年,为何拖了三年之久才正式入教呢?这个问题需要从蒋介石当时所处的历史环境中去寻找。表面上,蒋介石接受洗礼是履行蒋宋联姻时对宋太夫人的承诺,但实质上是为了进一步争取英美的支持。此时中原大战刚刚结束,冯玉祥、阎锡山、李宗仁对蒋是面服心不服;多年军阀混战,南京政府在财政上已相当吃紧;而中共的农村革命正呈燎原之势。为了稳固政权,蒋介石迫切需要英美进一步的支持。

    美国《基督教世纪》评论蒋氏此举,是因为当前中国局势“还有其他因素应予考虑……例如,它明显而且急迫地需要外援,特别是外国贷款……南京政府领导人……明白如有一个受过洗礼的基督徒当该政府首脑,西方对他们是会兴趣倍增的……在鼓励主席采取这一步骤时,他们心目中肯定已在盘算有哪些直接和实际利益。”[5]

    上述一段话,明确的说出了蒋介石接受洗礼的心理动因,这时的他不是虔诚的基督徒,基督教只是他的工具,带有明显的政治因素和功利色彩。但如果据此认为他的宗教信仰是虚伪的,完全是做给别人看的,却也值得推敲。

    1929年12月,蒋介石欲灭石友三,哪知石早已知晓,于半夜发动造反,一时间形势危急。宋美龄给母亲打电话,请她为他们祷告。宋母发来电报说:“敌人将会自动退去。”原来宋母祷告后翻开《圣经》,其上正好写道:“仇敌起来攻击你,耶和华必使他们在你面前被杀败。他们从一条路来攻击你,必从七条路逃跑。”事情的结局真的像《圣经》说的那样,石友三没有继续向南京进攻,而是向北撤走了。宋母说这是上帝的恩典,使他们转危为安。

    1936年西安事变,蒋介石被扣。当他看到宋美龄前来相救时,便说道,“今晨余展圣经,适阅及‘耶和华今将有新作为,将令女子护卫男子’句,今君果有此。”蒋认为上帝又一次拯救了他。可以说在西安事变过程中,蒋介石把自己所处的境遇和命运托给了上帝去主宰,并通过上帝保护的经验,对耶稣基督明确产生了信仰。

    但这些不代表蒋介石就已经成为一个完完全全的基督教徒了,有一些史料表明,蒋介石并没有完全摒弃佛教,在他的思想中始终夹杂着佛教的因素。

    蒋介石每回奉化故里,还是会到雪窦寺去。蒋介石除游雪窦寺外,据《事略稿本》所记,他曾于1928年6月游焦山、镇江招隐寺、游南京栖霞山;1930年2月,游宝华山;3月再游焦山[2]。中国佛教著名寺院,每每设在风景名胜之地。蒋介石到这些寺院,可能另有目的,究其内心对于佛教应仍存有些好感。

    1946年,蒋介石以抗战英雄之态还都南京,随即请来太虚为自己选择墓地。太虚择中紫金山上中山陵与明孝陵之间的一处。后,蒋介石遂在此处建“正气亭”,欲待“万年之后于此安然”。

    又如1949年1月,蒋介石宣布“引退”后,于溪口武山庙祈神抽签。然,三次抽签均是下下签,第一支签语为:“大意失荆州,关公走麦城。”第二支签语为:“困居长坂坡,失陷落凤坡。”第三支签语为:“刘先主遗诏托孤,降孙皓三分归一。”这样的签文对于失意的蒋介石来说,无异于五雷轰顶。

    试问,一个完全的基督徒怎会请佛教高僧为自己看风水择墓地,更不会到佛教寺庙抽签卜问前程,故而我们可以说这一阶段是蒋介石两种宗教理念并存的阶段。

    第三阶段:虔诚的基督徒阶段(1949年退守台湾后)

    蒋介石到台湾后,更加信奉上帝。据他的贴身侍从官回忆,蒋介石起床盥洗后,先在阳台上唱圣诗20分钟,只要唱到“天父”或“圣哉!圣哉”的时候,他就朝东方脱帽行礼。唱完圣诗,再回书房静坐祈祷40分钟,静坐时口中念念有词,祈祷后才开始其他活动。

    蒋介石晚年迷恋基督教,并在基督教教义中找到了他退守台湾的慰藉与支撑。《荒漠甘泉》是一本宣扬基督教的书,蒋介石晚年对此书极其推崇,还在每篇文章里加了批注,这些批注反映了他这一阶段的思想状况和心态。试摘两段:

    1.《荒漠甘泉》曰:我相信有一种忍耐更难作到,就是那同时能“奔”的忍耐。固然,在悲伤的时候不动,在不幸的时候不言,需要极大的忍耐,可是我知道一件事,需要更大的忍耐,就是袭击之下,继续工作,心中负着重压,仍不停止前奔,灵里虽感痛苦,仍然勉力尽职,这才是基督的忍耐。

    蒋批:(1)此篇为我一生工作之写照。(2)虽然在敌人重压与袭击之下,灵性最感痛苦之时,仍要努力不息,努力尽职。

    2.《荒漠甘泉》曰:许多时候,静比动更费力,静是力的最高效能,对于那些一无根据的最恶毒的控告,主始终甚么都不回答……连一句话也不说。

    蒋批:(1)这是二十四年来我的处境,而以近四年为尤然。(2)静是力的最高效能,含冤不伸,任人侮辱讥刺,与最恶毒无根据的控告却不伸辩,始终镇静如常,这是何等大力。

    对照《荒漠甘泉》所宣扬的精神与蒋的批注,明显反映了蒋失意后的处境。基督教虽未能为他带来福音,却无疑是蒋枯涸绝望的心灵沙漠中的“滴滴甘泉”,使他能从中寻找到丝缕的精神安慰。对此,台湾官方史书说道,蒋后半生的“修养”中,“获得新的支持,‘信心与力量’,这新的‘信心与力量’是基督教教义。”[6]

    1975年4月5 日,蒋介石在台北逝世。临终前,特命人在他的棺内放上一部《圣经》。这大概是他成为虔诚的基督徒最确切的写照了。

    总之,纵观蒋介石一生宗教信仰,他一面狂热的鼓吹传统文化,与佛教有着剪不断理还乱的联系,一面又以基督徒自居,这也许是传统政治文化畸变所产生的一种特殊文化现象。应该说蒋介石对于宗教,尤其是他信奉的基督教,仍然是一种“祭如在,祭神如神在”的儒家观念,传统人格中功利性的宗教取向左右了他的整个宗教信仰。

    参考文献:

    [1]克明.蒋主席之佛学与孝思[J].海潮音,1928,(12):7.

    [2]王正华.事略稿本——民国16年1—8月[M].台北:国史馆,2003:659-680.

    [3]太虚大师全书:29册[M].台北:善导寺,1980:308-309.

    [4]蒋夫人言论集[M].台北:国民出版社,1939:426.

    [5][美]斯特林·西格雷夫.宋家王朝[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1986:85.

    [6]黎东方.蒋介石传[M].大同:大同事业出版公司,1990:494.

    (责任编辑/ 郭伟)

    相关热词搜索:宗教信仰蒋介石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