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者文摘
  • 美文摘抄
  • 短文摘抄
  • 日记大全
  • 散文精选
  • 感恩亲情
  • 人生感悟
  • 智慧人生
  • 感悟爱情
  • 心灵鸡汤
  • 实用文档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感恩亲情 > 1966至1978年时期的辽宁工业

    1966至1978年时期的辽宁工业

    时间:2020-05-19 05:22:16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1966至1978年时期的辽宁经济建设,是以执行国民经济第三和第四个五年计划为主体的时期,同时这一时期也经历了一段特殊的历史阶段,即“文化大革命”(1966—1976)时期。由于“文化大革命”的影响,辽宁经济建设遭受严重挫折,工业发展步履维艰,工业建设曲折中前行。

    一、“三五”“四五”计划时期辽宁经济建设的目标任务

    “三五”計划时期(1966—1970),根据国家第三个五年计划纲要,辽宁的具体任务是“充分发挥现有企业的潜力,提高技术水平,增加花色品种,提高质量,提供更多的产品、资金和人才,支援国家新工业基地的建设”。辽宁经济工作的重点是大力支援农业,增产化肥、高效低毒农药、农机具、变压器和电动机等支农产品;积极支援国防建设和后方建设,增产金属材料、煤炭和水泥;继续增产轻工产品,满足人民生活的需要;发展新兴工业,生产无线电子元件和仪表。

    “四五”计划时期(1971—1975),根据国家“四五”规划纲要,辽宁确定的主要任务是以战备为纲,大力支援“大三线”建设,搞好军工生产;进一步加强“小三线”建设,以钢为纲,改造基础工业,大打矿山之仗,狠抓煤、电、运输和产品配套;大搞综合利用,重点突破石油化工工业,大力发展轻工业和“五小”工业,尽快形成辽宁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努力赶超国内外先进水平。

    二、“三五”“四五”计划时期辽宁工业进程

    “三五”计划时期,自1966年5月16日《五一六通知》下达后,“文化大革命”的发生彻底打乱了辽宁经济建设的步伐和秩序。党的八届十一中全会后,辽宁经济工作基本处于停滞状态。原定的1967年国民经济计划无法执行,1968年连年度计划都未能制定。辽宁工业生产处于停产或半停产状态。1967年和1968年两年间,辽宁工业总产值平均每年递减20.4%,1968年工业总产值比1964年还低6.3%。1969年以后,一直没有改变管理混乱、物耗升高、产品质量下降的局面。辽宁工业平均每年递增速度也仅为6.4%,而且再度出现了比例关系严重失调、能源紧缺、日用品匮乏、各种物资全面紧张局面。1970年是辽宁“三五”计划的最后一年,工业上继续批判生产第一,大力支援“大三线”建设,加快“小三线”建设。大部分工业产品产量超过了1966年的指标。但钢铁指标定得过高,致使重工业增长过快,比上年增长34.3%,而轻工业仅增长3.2%;全民基建规模达12.3亿元,比上年增加4.6亿元,经济发展比例严重失调。

    “四五”计划时期的第一年——1971年,由于存在促进国民经济的“新飞跃”急于求成的指导思想,辽宁出现了盲目追求高指标、高速度的问题,全民所有制单位基建规模进一步扩大,积累率猛升。1972年“三个突破”(职工人数、工资支出、粮食销量)继续有所发展,辽宁职工人数增加18.3万人,职工工资总额增加1.9亿元,粮食销量增加5.6亿公斤,加大了城镇供应的压力,造成了国民经济一系列比例关系严重失调,市场供应紧张。1973年,辽宁根据国务院关于着重解决“三个突破”的意见,大力加强农业,整顿企业,加强了对地方和企业的经济管理。结合整风,恢复和重建了工矿企业的规章制度和管理措施,生产开始走上正常轨道。经过两年的努力,经济冒进的势头基本上得到了遏制,较好地完成了国民经济各项计划指标。1973年,辽宁工业总产值比上年增长9.95%。1974年,辽宁工业总产值仅比上年增长7.1%,地方财政收入由上年的80.5亿元减少为77.7亿元。1975年是“四五”计划最后一年,辽宁当年工业总产值比上年增长7%;工业企业经济效益上升,实现利税总额86亿元,创历史最高水平。“四五”期间,农、轻、重均衡发展的比例关系被改变,多数工业企业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国民经济走向畸形发展。

    三、“三五”“四五”计划时期辽宁工业目标完成情况

    “三五”计划执行时期的第一年——1966年,时值“文化大革命”爆发,辽宁工业生产建设濒临停滞状态。这一时期,企业规章制度废弛,大多数企业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但经过职工的努力,经济发展中的一些主要指标基本上实现了第三个五年计划原定的目标。“三五”计划期间工业总产值年平均递增9.2%,大部分工农业产品产量也基本达到了“三五”计划目标,工业生产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发展中急于求成、盲目冒进的做法也给经济发展带来了一些不良后果。钢铁指标定得过高,致使重工业增长过快,1970年比上年增长34.3%。基本建设规模也比上年增长近50%。

    “四五”计划时期,辽宁在基础原材料工业、石油化学工业、“五小”工业和社办工业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就。但就国民经济整体运行情况看,各方面经济关系仍然很不协调,经济发展也不稳定,计划完成得很不均衡。工业总产值仍有较快增长,1970年末辽宁工业总产值完成226.4亿元,1975年末实际完成325.5亿元,1975年比1970年增长了43.77%,“四五”时期年平均递增7.53%。钢产量计划指标为613.2万吨(不包括地方小钢铁厂产量),实际完成692.2万吨。其他工业产品也大多完成了计划目标。

    四、1966至1978年时期的辽宁工业成果

    1966至1975年间,辽宁工业经济的规模和家底有所扩大和增加,取得了一些进展。工业投资175.9亿元,建成重点项目222个,新增固定资产105亿元,主要产品的生产能力有所增长,发展了一些新兴行业和新产品,取得了多项全国“第一”。如1966年12月,沈阳重型机器厂试制成功我国首台用于航天工业的125MN有色金属卧式挤压机。1966年到1975年,国家给鞍钢投资1384亿元,新建了2025立方米的大型11号高炉、第三炼钢厂150吨1号转炉和齐大山大型露天铁矿。本钢于1970年4月,经国家建委、冶金工业部等有关部门确定“322改造方案”,进入大规模改造和扩建的发展新时期。经过近十年的艰苦奋斗,相继建成炉容2000立方米的被称为“高炉王”的5号高炉,3台我国自行设计制造的大型氧气顶吹转炉,以及我国自行设计、制造的1150毫米板坯初轧机和1700毫米热连轧机,使本钢初具年产300万吨生铁、200万吨钢和20万吨特钢的生产能力,还建成了65孔焦炉、第二炼钢厂和歪头山铁矿。葫芦岛锌厂通过不断挖潜、革新、改造,生产得到发展,1970年建成世界上最大、产量最高的竖罐蒸馏炉,使锌的生产能力突破6万吨、酸的生产能力达到18万吨。1966年至1972年,沈阳第一机床厂先后生产出C620-1B型普通车床、CW6140型和CA6140新型车床等产品。1974年CA6140新型车床正式定型成批生产,开创了我国自行设计制造普通车床的新篇章。1969年,大连造船厂制造的我国第一艘1.5万吨沿海油轮“大庆29号”下水。沈阳飞机制造公司生产出高空高速歼8战斗机。铁岭清河发电厂于1967年破土动工,10月10日安装两台10万千瓦发电机组,分别于1970年12月和1971年4月投产;1972年进行二期工程扩建,又安装两台10万千瓦发电机组,于1974年投产。“三五”“四五”计划这一时期,新建开工投产企业87个,发展了一批重点行业和重点企业。1969年末,全省大中小型企业数分别为93个、212个和6114个,计6419个。到1975年末,辽宁大中小型企业数分别为145个、357个和10720个,计11222个;大中小型企业占比分别为1.3%、3.2%和95.5%,工业总产值分别占全省工业总产值的47.7%、20.7%和31.6%。大中型企业单位数虽仅占4.5%,但总产值占到68.4%。

    1976至1978年间,随着1976年“文化大革命”的结束,社会环境的稳定,辽宁工业发展进入了一个新时期。1976年,机械工业产值占全省工业总产值的比重已经超过冶金工业11.5个百分点,占据了辽宁工业的龙头地位,是辽宁工业“五五”计划发展时期的一个最大亮点。1977年,工业总产值合计为352.1亿元,其中,全民所有制工业占全省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下降到81.9%,集体所有制工业占全省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上升到18.1%。这一时期工业总产值的增长,主要是由劳动力的增加而增长的,预示传统的技术和设备所能提供的劳动生产率增长空间已经十分有限。1978年,全省工业经济总量(按工业总产值计算)396.6亿元,工业企业1.4万户。

    1978年9月13日至20日,邓小平视察了东北三省及天津等地,并发表了重要的“北方谈话”。9月18日,邓小平就鞍钢改造问题指出:“引进技术改造企业,第一要学会,第二要提高创新。”“引进先进技术设备后,一定要按照国际先进的管理方法、先进的经营方法、先进的定额来管理,也就是按照经济规律管理经济。一句话,就是要革命,不要改良,不要修修补补。”(《邓小平年谱(1975—1997)》(上),第384页。)“谈话”奏响了辽宁改革开放序曲。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强调必须按照客观经济规律办事,对经济发展初步提出了调整、改革的任务和措施,预示着国民经济发展即将摆脱困境,进入新的不断探索发展道路的时期,辽宁工业经济建设迎来了新的发展阶段。

    相关热词搜索:辽宁年时工业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