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者文摘
  • 美文摘抄
  • 短文摘抄
  • 日记大全
  • 散文精选
  • 感恩亲情
  • 人生感悟
  • 智慧人生
  • 感悟爱情
  • 心灵鸡汤
  • 实用文档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感恩亲情 > 大学生公民教育的人力资源效益与对策研究

    大学生公民教育的人力资源效益与对策研究

    时间:2020-06-16 05:20:27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摘要】公民教育是世界各国共同关注的课题,是社会进步的推进力量。本文从大学生公民教育的人力资源效益出发,研究了大学生公民教育的现状,并提出对策。

    【关键词】大学生;公民教育;人力资源;对策

    在21世纪知识经济时代,面对瞬息万变的世界局势,各国都将青少年的公民教育置于重要地位,致力于构建适合本国发展实际的公民教育体系。与发育较早的国外公民教育相比,我国公民教育还处于蹒跚起步阶段。我国的公民教育从20世纪10-20年代真正产生,至今近百年的发展过程中,始终未能形成系统的教育体系,而成为口号,流于形式。没有健全自律的公民,决无健全自律的公民社会。大学生是未来国家建设的主体,大学生公民素质关系着我国人力资源水平,直接影响到各项事业的进程与成败。

    1.大学生公民教育的人力资源效益

    1.1 大学生公民教育是建设高素质人力资源开发体系的根本保证

    大学生公民教育是以公民理念为核心和目标而开展的为社会培养一代又一代积极、负责、有效能的社会成员的教育过程,是帮助公民社会化的教育过程。大学生公民教育使大学生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本质与要求有真实的了解,形成与市场经济要求相一致的现代公民素质,从而建立具有创新性、充满活力而稳定有序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面貌。这正是构建高素质人力资源开发体系的目标所指。

    1.2 大学生公民教育是提高人力资源质量的必然选择

    清华学生硫酸泼熊猫事件、马加爵事件、“我爸是李刚”等事件的发生,均是公民教育缺失致使人力资源质量低下的真实写照。没有良好公民意识和公民能力的大学生涌入社会,是对教育成本的浪费和社会负担的加重,更别说推动经济进步、社会和谐稳定发展。

    1.3 大学生公民教育是优化人力资源配置的内在要求

    我国人力资源配置结构一直存在“三低一少”,即文化程度低,技术等级低、管理水平低,专业技术人员少。高能力高水平的专业人才正是高等教育的培养对象,中国正在大力推进市场经济改革,推进社会现代化,亟需大批高素质、高能力、具有现代公民意识的“新人”来充实、优化我国的人力资源结构。

    2.大学生公民教育的现状

    我国高校一直注重思想政治教育,公民教育存在被忽视、被弱化的情况。近年来,公民教育虽然受到了社会的重视并开始受到大学生的关注,但是大学生公民意识薄弱也是不争的事实,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缺乏系统的公民教育体系

    2.1.1 公民教育课程断裂。教育者对公民教育的理解不够深入;大学生在大学期间接受的法规、道德教育知识零碎、不完整;没有形成一个有既定公民培养目标、层次分明的课程体系。

    2.1.2 公民教育内容缺位或错位。过于重视政治化和传统道德的教育,没有专门的公民教育的内容,或是将德育和公民教育混为一谈。

    2.1.3 公民教育途径过于局限。重视传统的课堂灌输,忽略校园中其他的教育途径;缺乏正规的公民行为训练与实践体验。

    2.2 大学生公民化程度普遍偏低

    2.2.1 大学生不具备应有的公民意识。大学生公民意识与智力、知识发展严重失衡,公民角色意识淡薄。

    2.2.2 大学生公民素质不过关。缺乏必要的社会责任感、公德意识和公共精神,存在成才不成人的现象。

    2.2.3 大学生公民行为程度较低。社会责任感和道德感不强,民主和法律意识在逐渐增强,但总体上仍然缺乏主动性和自觉性。

    3.大学生公民教育的实施途径

    公民教育的内涵包括了两个基本维度,即通过教育使公民认识在共同体内所牵涉的各种关系,以及学习如何处理、对待这些关系。

    3.1 树立公民教育通识课的理念

    增进教育者对大学生公民教育的认识,建立健全大学生公民教育课程体系,注重公民教育的层次性、系统系和协调性,激发大学生自觉接受公民教育。

    3.2 全方位、多形式开展公民教育

    将公民教育的内容融会于人文社会科学课程之中,学习2010年的互联网火爆的哈佛大学哲学教授迈克尔·桑德勒的《公平与正义》课程,多运用讨论、答辩方式,通过公民参与、公民实践、公民生活或模拟公民生活来进行教育。

    3.3 突出以责任和权力意识为主体的公民意识培育

    使大学生更好地处理自我与他人、人与社会、人与国家的关系,并将这种培养全面、多层次地渗透于当前高校工作的各个环节中,唤起大学生的权责意识,最终使权利和责任能达到和谐统一。

    3.4 提高大学生的公民素质与技能

    为大学生提供自我选举和校内外社团活动的机会,搭建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平台,了解并讨论各项公共议题,以增进相关知识,增强关心社会公共问题的意识,培养参与社会公共事务的公民素质和技能。

    3.5 建立多途径的参与机制,训练大学生的公民行为

    公民教育最终目的是公民行为的养成。从大学生的生活点滴开始,形成“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大学生公民行为训练平台,培养大学生自由、平等、法制意识与参与、分析、解决问题的行为能力。

    3.6 学习国内外成功的公民教育范例

    如美国通过普及公民学课程,解决大学生公民品德危机;法国学校始终以培养公民责任感的公民教育为重点;新加坡的公民教育设立公民伦理课程,注重灌输热爱自由、真理与正义,尊重基本人权。我国广东省自2005开展为时三年的“爱国、守法、诚信、知礼”现代公民教育活动的教育作用在广东亚运会、亚残运会的胜利举办中便可见其成效。

    4.结束语

    公民意识是现代社会和市场经济的普适要求,中国正在大力推进市场经济改革,推进社会现代化,既无法拒绝也无法回避这种客观要求。特别我们处于社会变革时期,面对全球化进程中,如何以开放的国际视野借鉴国外成熟的公民教育经验与成果,摸索出一条符合我国国情的公民教育之路更显为重要。甚至可以说公民教育的成败,关系到改革发展的成败。要充分利用人口资源,变人口大国为人才大国,必须树立人力资源是科学发展第一资源的观念,构建高素质人力资源开发体系,把好人才输出端,吹响大学生公民教育的“集结号”。

    参考文献

    [1]樊清.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视域下的高校公民教育[J].高等教育研究,2009(12):4-6.

    [2]牛冬雪.大学生公民教育探讨[J].现代商贸工业,2008(11):287-288.

    [3]朱晓明.论高职学生公民教育[J].学术纵横,2009(11):142-143.

    作者简介:陈元瑞(1984-),女,河南南阳人,河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助教,主要从事行政管理和思想政治教育与宣传工作。

    相关热词搜索:公民效益人力资源对策研究大学生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