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者文摘
  • 美文摘抄
  • 短文摘抄
  • 日记大全
  • 散文精选
  • 感恩亲情
  • 人生感悟
  • 智慧人生
  • 感悟爱情
  • 心灵鸡汤
  • 实用文档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感悟爱情 > [关于高校校园文化活动与大学生素质培养的探讨]高校校园文化对大学生的影响

    [关于高校校园文化活动与大学生素质培养的探讨]高校校园文化对大学生的影响

    时间:2019-01-28 17:54:56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摘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对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有着积极的意义。在学生素质的培养上,如何利用好校园文化活动的优势与作用,全面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成为摆在我们高校学生工作者面前的一道紧迫的课题。
      【关键词】校园文化活动;高校;学生素质
      
      校园文化活动是学生从各自的不同爱好和兴趣出发,进行的从思想到政治,从文化到科技,从文化到体育等各方面全方位占据学生课余时间和空间的活动。在提倡培养创新型人才、推进全民素质提高的今天,在对大学生的培养上,高校教育者应注重校园文化活动的重要作用,更可能的利用好、发挥出它的优势与作用,从更广泛的方面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高校校园文化活动的主要内容
      
      从目前高校的实际情况来看,校园文化活动大致分成三类:一是政治学习活动,二是文体活动,三是科技活动。政治学习活动是我国的特色,各个学校都组织学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江泽民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理论知识,通过讨论、辅导、学术报告等形式,用理论武装头脑,坚定信念。通过举办“五四”红歌会、“七一”文艺晚会、“十一”诗歌朗诵会、歌咏比赛及评优评先进表彰大会等以政治文化为主流的校园文化活动,与相应的社会主导文化相适应,促进了高校的精神文明建设。实践证明,学生主动参与这些活动,进行自我教育,有较好的效果。
      文体活动是大学校园活动的主体。针对大学生这一特殊的群体,校园文体活动必须增强校园活动的艺术性和思想性,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校园活动主要有社团活动、讲座、报告、演讲、书画、摄影、校园歌唱比赛、体育比赛、文艺演出等多种形式。活动对人的品德教育不是硬性灌输的,而是通过种种生动形象和美好的情境来感染的。学生的思想品行将在这些活动和交往中形成、发展和提高。
      科技活动主要有普及科学知识和进行科学研究两种类型。这些活动要与学生的专业学习相结合,全面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校园科技活动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学生参加教师的科研课题;学生在社会实践中进行科学研究;学生社团开展科普活动;举办学术科技讲座;开办学生学术刊物,为学生开辟发表学术作品,加强学术交流的园地等等。
      
      二、开展校园文化活动的重要作用
      
      校园文化活动有着深刻的育人内涵。通过活泼愉快、寓教于乐的活动,对学生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这些活动的开展不仅可以使校园变得更加绚丽多彩,而且可以使学生的生活变得更加斑斓多姿,成为学生进步和成才的一个重要园地。由于校园文化活动所具有的时代性、思想性、实践性、广泛性与持久性等特点,使得我们更应该重视校园文化活动的重要性,利用好、引导好,使其成为高校学生培养的主要阵地之一。
      大学生正处于个性成长过程和生理心理重要变化时期,需求广泛,自我意识日益增强,他们往往通过自身的体验来认识、了解世界,这就需要我们为他们提供表现自我的舞台、阐述自我观点的场所,为他们创造发挥兴趣特长的机会。校园文化活动内容、形式多种多样,在一定程度能够满足学生多方位的心理需求。可使学生学到很多课本上学不到的东西,使学生的自我表现欲得以满足。同时为他们创造更多的与同龄人接触的机会,促进集体的凝聚力,并能提高学生的交往能力。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是满足学生精神生活的一个直接而有效的方式,如演讲、主题团日、政治学习、辩论赛、社会实践等,运用直观、形象、健康的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想引导,激励他们识别真善美和向上的能力,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
      另外,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可以陶冶学生情操、塑造学生良好个性。青年学生是富于创造力、个性突出的个体,他们希望在校园里自由的发展,渴望成为一个“大人”。个性是一个人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是兴趣、能力、气质和性格的综合体现。较高的智能和良好的个性是事业成功的重要因素。高智能是成功的基础,良好的个性品质是事业成功的催化剂。个性总是同人的思想倾向、人生态度、道德面貌、智力活动乃至身体状况紧密相联的。良好的个性能使人勇于实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充分施展聪明才智,尽量发挥体能的潜力。大学生正处于身心逐渐成熟的时期,也是个性形成的重要时期。在性格陶冶的过程中,环境营造起着重要作用。而校园文化活动正好为他们提供了一个实践的平台。校园文化活动中结合培养人生观、高度的责任感、坚韧的心理品质、高尚的伦理道德、敏锐的观察能力,为学生提高自身的口头与文字表达能力、组织能力、社会能力、创造力提供了途径,为学生良好个性的形成创造高尚的精神环境和美好的特质环境,使个性在校园文化情境中得到充分的陶冶。
      
      三、高校应如何通过校园文化活动培养学生素质
      
      1.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打造适应社会的优秀人才
      在我国现行的教育结构中,学生在学校缺少较多的接触实践、融入社会的机会,而校园文化作为学生在校期间的一项重要活动内容及实践形式,因其具有较强的操作性和实践性,是学生掌握真才实学的重要环节。学生一方面通过校园文化活动可以运用和验证自己学到的科研文化知识,另一方面是可以通过校园文化活动学习新的知识和本领,从而促使学生的思想朝着健康和完善的方向发展。
      因受自身定位与社会需求的影响,当代高校应更加注重在校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及专业知识的实用性与可操作性方面能力的培养。因此,在校园文化活动中,涉及这方面能力培养的活动在高校中所占比例应更多一点,也更受到学生及教师的欢迎。通过专业实验、社会实践、专业技能培训等方式,帮助学生走出课堂,将课本知识通过动手实践的方式运用到实际中去,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运用所学知识,促使他们更快更好地融入社会、为社会所用。
      2.依托学生社团,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
      社团往往都是自发形成的,它以成员间的吸引力、共同的信念、兴趣、亲密感、敬佩及同情心维系起来,成员关系带有明显的情感色彩。大学校园文化实践过程中存在的社团,已成为大学生个人素质提高和能力拓展的有效载体,在不断完善学生知识结构、加强实际操作技能、不断提高综合能力甚至升华思想道德水平等方面发挥着独特的、重要的作用。一方面一个优秀的社团,其社团的成员在加入社团后通过参与社团活动、和社团管理等多种途径紧密地与社团联系在一起,由归属感到认同感,由认同感到荣誉感,由荣誉感发展为对集体的责任感,其个人与社团联系的日渐紧密使个人与社团之间形成良好的互动关系,这对社团的发展和个人的成长起到了相互促进、相互推动的作用,相应的,这种优秀社团在成员中倡导的价值观也能够潜移默化地影响成员的思想方式与行为准则;另一方面,大学生社团作为一个成员众多的团体,就如同一个小社会,成员之间相互的交流越频繁,对成员的交往能力的培养就越充分;社团组织走出校园、走向社会的活动越多,成员的社会化程度就越高,这对于培养社团成员的社会适应性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加强学生社团的引导和管理上,要本着积极扶持,稳妥发展的原则,为各社团开展活动创造条件,使其成为开拓视野,增长才干,提高文化素质,增强协作精神的校园文化活动的重点场所。
      3.借助就业目标组织各项活动
      学习能力、创新能力、专业能力、思考能力、敬业精神、意志力和自我调节能力、合作能力、沟通能力、平衡能力、执行能力、领导能力、亲和力和诚信力等这些就业力的核心能力因素来自于大学四年不断积累的刻苦学习、能力培养和全面锻炼。而这些所必需的能力、技能、态度、个人品质是学生在大学中会自我注重、自我培养的。高校就业指导往往从大一就开始,让学生从一入学就能够根据社会需要充实和完善自己,许多校园文化活动也常常渗透着这方面的培养目的。因此,高校应尽可能利用自身优势,在策划组织校园文化活动时,尽量以培养学生就业所必需的各方面能力为目的,为大学生走向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
      4.完善管理制度,确保校园文化活动健康发展
      校园文化建设的目的是为了给广大学生成长成才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这就要求校园文化建设必须有一套良好的管理制度。要重视环境育人,建立良好的教学计划、学习制度、学生活动奖励管理办法、学生素质考评办法等各项制度,通过这些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潜在才能,为校园文化活动创造良好氛围。
      
      参考文献:
      [1]黄宁.当前高校社团面临的困境与对策研究[J].长沙大学学报,2006(7).
      [2]王晓英.浅议高校学生社团活动的加强与改进[J].湖北社会科学,2006(5).

    相关热词搜索:文化活动探讨素质培养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