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者文摘
  • 美文摘抄
  • 短文摘抄
  • 日记大全
  • 散文精选
  • 感恩亲情
  • 人生感悟
  • 智慧人生
  • 感悟爱情
  • 心灵鸡汤
  • 实用文档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感悟爱情 > 高效课堂的101个细节_关于构建高效课堂的几点思考

    高效课堂的101个细节_关于构建高效课堂的几点思考

    时间:2019-01-28 17:57:43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提高课堂效率、构建高效课堂是教改的必然趋势,它是多种因素的综合,不单独是某种授课模式的改变。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教学应“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和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形成学生的“科学素养”,还应该“重视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从而形成学生的“人文素养”。所以高效应体现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各个方面。
      
      一、预习是课堂的准备,以会学习为目标
      
      预习对有效的开展课堂教学至关重要。预习扎实,上课就显得流畅自如;没有预习,上课学生一问三不知,授课显得艰涩而低效。我们常见的情形是:上完一节课后老师说“下课后预习某某课”,但预习什么,怎么预习?则只字不提,课余学生预习时便觉得无处入手,最多读一遍课文而已。只读一遍如过眼云烟,既没有积累语言、训练语感,也没有发展思维。我觉得,预习应具体到以下几个方面:
      ①摘录生字生词,并独立解决;②摘抄自己喜欢或有疑问的句子,并作初步的欣赏思考;③明了段落及大致的结构;④结合文体特点感知课文内容,如记叙文知道六要素,说明文弄清对象、特点与方法,小说议论文明白三要素,散文弄清线索事件情感等。
      预习是学生第一次读课文,会预习了,以后第一次遇到一篇文章也就知道此文有什么看点,长期常规性的训练,便能形成阅读的方法与习惯,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导入是课堂的入口,以激趣、简洁、准确为目标
      
      一篇课文的学习,如同带领学生去某地旅行,激发他们的旅游兴趣,旅游才有热情;选中了入口,心中有了路线图,旅游才快速而无遗漏,大家才能尽兴而归。好的导入应让学生明白文章的亮点,让学生心怀渴望,还应找准此文学习的切入点,即找到母问题,并一此深入到各个思考探究的子问题,课堂教学的过程才由浅入深、水到渠成。“析题式”、“猜想式”、“故事导入式”、“音视频导入式”等都是较好的导入方式。如《最后一课》的导入就用了猜想式。此文题目意思学生一看便知,在未做预习的情况下,我导入说:
      “一节课,为什么近百年来世界人民久读不厌,是怎样一堂课,课堂上老师学生有什么样的表现,与我们经历的最后一课有何不同?同学们先猜想可能的时间、地点、人物、事情写在自己的练习本子上,再仔细阅读课文,试解决这些问题。”阅读后提问,学生就发现时间(背景)、“学生”、老师神情语言等的不同,再理解文章的主旨情感这一难点便自然顺畅了,对人物形象及刻画方法也就找到了切入点。
      
      三、授课是学习的练兵场,应以指导学生读出问题,并解决疑难为目标
      
      浅显的知识点,学生一读便知,老师再进行讲述则是重复,不利于学生能力的提高和思维的开发。应让学生读出问题来,于无疑问处读出疑问、读出新知识,语文课堂则有了效益。李镇西在《语文教学通讯》主持“镇西茶馆”栏目曾认为:“所谓读懂了课文,至少应读出自己,读出问题。读出自己就是从文中读出相似的思想、情感,熟悉的生活、时代等,这是欣赏,是共鸣,是联想,是审美;读出问题就是读出不明白的地方,不同意的观点等,这是质疑,是追问,是探究,是批判。”应该说,能让学生读出问题,以研究批判的眼光看待一篇文章,这是教师教的最高境界,学生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素养也才能得以训练与落实。我们讲授《斑羚飞渡》或许没有注意到这样一些不合理:斑羚好像是会算术的,有奇偶数的概念,斑羚在逃亡中表现出难得的舍己救人觉悟与以老救少的集体主义精神,这可能吗?作者笔下的狗也没有了狗性,这些不合理解决了,小说的虚构艺术与审美价值才得以体现。再如江苏南京市29中致远中学教师朱友教《旅鼠之谜》以找茬儿的眼光来组织课堂,引导学生发现了如下问题:
      ①大约四年左右一个周期(“大约”于“左右”重复);②我却怎么也笑不出来,陷入了迷惘的沉思(“迷惘”不能修饰“沉思”);③导致他们迁徙的原因绝不是因为饥荒,而是另有他图(“原因”和“因为”重复);④担负起传宗接代的神圣任务(“担负”于“任务”搭配不当)。
      这些病句,不正是对语文教学、应试中品析句子这一难点的突破吗?在读懂的基础上会疑,语文学习便是深层的、高效的。“洋思模式”中学生会的老师坚决不讲,只点拨讲解学生的疑难,这是他们高效率高质量的原因之一。
      
      四、备课应以吃透教材为前提,以教给方法为目标
      
      备课要备教材、备教法、备学生,教无定法,学生一届一届、一班一班,有较大的不确定性,但教材是确定的,二十年前的《藤野先生》和今天的《藤野先生》不会有多少变动。备教法、备学生,是经验的积累,非一日之功,是教学的技巧,而备教材则是基础,是基本功。不能深入的吃透教材,对文本中的词语内容、段落层次、疑难语句,有深入的把握,自己也不知所云,再好的教法模式也可能是两张皮,再好的学生也可能出现教师与学生的不协调。有些备课,由于时间及其他因素的干扰,老师连文本内容(特别是新出现的篇目)也不知道,找来资料东抄西拼,似乎完成了各课设计的任务,但备课的目标并未达到。这样流于形式的备课连基本的知识目标也没有落实,何谈能力与素养?备课首先应是对文本的深入解读。
      在熟悉文本的基础上,各课的终极目标是探索方法。课本的知识,考试不一定原封不动的考到,生活工作中的问题也不一定能从某一篇课文找到答案,“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要为学生的终生幸福奠基,方法是关键,有了方法就可以以不变应万变,就可以让学生受益终生。
      
      五、练习是实战,应以应用、实用为目标,学以致用
      
      练习不只是对讲过知识点的重复与强化,应注意知识的迁移、能力的拓展、方法的应用和思维的创新,如讲完郑振铎的《猫》后可以以“假如我是第三只猫”为话题写第三只猫被打之后的心理感受。从写作的情况看,既有对课文的深入理解,还表现出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总之,教改是一个常新的话题,语文是一杯常品不厌的绿茶,而课堂的高效是美丽的旅行,需要不惜辛劳的跋涉、独具的慧眼和不懈的探索。以上仅个人的一孔之见,请同仁指正。

    相关热词搜索:高效构建课堂几点思考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