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者文摘
  • 美文摘抄
  • 短文摘抄
  • 日记大全
  • 散文精选
  • 感恩亲情
  • 人生感悟
  • 智慧人生
  • 感悟爱情
  • 心灵鸡汤
  • 实用文档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感悟爱情 > 项羽:失败的英雄留给我们江海般的悲愤|悲愤

    项羽:失败的英雄留给我们江海般的悲愤|悲愤

    时间:2019-01-29 05:30:32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项羽的确不适合当帝王,而只是个英雄,豪爽的英雄,不拘小节的英雄,但是要他去当一个皇帝,一个去勾心斗角的小君主,实在是为难他了。      破釜沉舟 项羽一战成名
      
      公元前208年,就在项羽与刘邦在黄河沿岸攻城略地,向西挺进时,传来了主将项梁战死的噩耗。项梁的谋士范增,也逃到了项羽这里。项羽闻后,于三军将士前悲泪涕下,誓报此仇。但鉴于秦军的强大,项羽在范增、刘邦的劝说下,不得不撤兵,退到了彭城。
      楚怀王本是项梁所拥立,今日项梁已死,怀王认为到了摆脱傀儡地位的时候。于是,怀王重用自己的亲信宋义,期待以宋义来驾驭项羽和刘邦。
      楚怀王与各路将领相聚于彭城,并与诸将约定:“先入定关中者王之。”宋义作战况汇报:秦将章邯,已经率领大军进攻赵国,把赵军团团围困在了巨鹿城。怀王令宋义为上将军,项羽为副将,统领大军,北上与秦军主力决战;令刘邦率领小股军队,向西挺进,以迫使秦军分散主力。项羽对于这项安排大为恼火!
      宋义统领着大军,开拔数日,便安营扎寨,不再前进。后来得知,宋义竟然在忙于让自己的儿子去齐国当丞相。项羽以此为借口,假怀王之令,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将宋义斩杀。楚军的主力部队,再次由项氏家族控制。这是项羽一生中唯一的权力斗争。项羽带领三军,急赴巨鹿战场。
      面对赵国的求救,齐、燕等地的义军纷纷前来相助。但是面对强大的秦军,他们不仅不愿前来进攻,反而作壁上观。就连张耳的刎颈之交陈余,也按兵不动。巨鹿城危在旦夕,但是章邯好像并不急于攻城,他要等各路援军都到了,然后将其一举歼灭!
      项羽来了!此时秦军有20多万人,项羽带领的楚军只有7万人。面对强敌,项羽展现出了惊人的勇气!楚军渡过黄河后,项羽便下令把所有的船只都沉入水底;每人携带三天的干粮,然后把锅全砸碎。一种激烈的情绪,正在楚军的心里翻江倒海,掀起万丈波澜。
      楚军的先锋部队由黥布率领,首先攻击秦军运输士兵和粮食的甬道。秦军将领苏角率众进攻。但是受地形所限,秦军难以形成大规模进攻之势,使黥布得以站住脚。
      此时,项羽率领的主力部队,已经出现。苏角急忙向秦军其他将领求援,这里成了主战场。秦军把楚军分割成小块,一一包围。楚军疯狂起来,凶狠异常。面对楚军的殊死搏斗,各地来的援军没有一人敢伸手相助。
      项羽已抱必死之决心,像闪电一样,向秦将苏角直扑过去。秦军就像水一样,被这道利刃拨开!刹那间,白光一闪,苏角便身首异处。
      秦军失去主将,顿时慌乱。楚军士气大振,如潮水般涌来!苏角统领的秦军土崩瓦解,纷纷投降。就在此时,秦将王离也率军前来。项羽一鼓作气,把王离活擒!另外一支秦军由涉间带领,面对楚军的虎狼气势,未战即溃。涉间愤而自杀。
      巨鹿城获救了!赵国及各地援军的诸侯、将领,都膝行到项羽的帐下。而项羽却想的是如何战胜章邯。
      此时的咸阳,赵高当权,蒙蔽皇帝,指鹿为马,残害忠良,阴谋发动宫廷政变,自己做皇帝。所以对于司马欣的求助,置若罔闻。司马欣不仅没有见到皇帝,并且还险些丢了性命。司马欣逃回章邯的大营,章邯的赤胆忠心,顿时被击得粉碎!
      项羽军虽然获得了初期的胜利,但是也损失巨大,难以发动大规模进攻。原赵国的上将军陈余,毛遂自荐,愿意去劝降章邯。章邯很少考虑自身的利益,但是却愿意为了士卒着想而投奔敌营、降服叛军。楚军也已面临粮尽的窘况,项羽便带数人,与章邯约见在殷墟。项羽非常尊敬章邯,不仅不让章邯做自己的副将,反而称呼章邯为雍王。
      随即,项羽带领楚军和投降的秦军,挥师西进。楚人往昔常受秦人欺凌,今日翻身做了主人,便对投降的秦军辱骂殴打。楚军纪律又不严明,导致冲突升温。秦军本来就不想进攻自己的国家,现在又受到虐待,便有了反叛的倾向。
      达到新安后,项羽与范增、黥布密谋,在腥风血雨的夜晚,坑杀秦降兵20万。如此惨无人道的杀俘行径,在古代战争史上非常罕见。从此,项羽的凝聚力开始下降,关中民众对项羽恨之入骨,这也为刘邦在关中的崛起埋下了伏笔。
      
      楚汉相争 刘邦一败再败
      
      刘邦军沿着黄河,一路西进,各地的流民不断地加入进来。刘邦没有项羽的勇猛,却以一种温厚的长者风范,深得饱受秦法暴虐的父老百姓们的欢迎,“天下苦秦久矣”,吸引了无数人前来投靠。
      楚怀王令项羽北上抗击秦军主力,让刘邦西进关中。可惜,刘邦的兵力太弱了,遇到了几个城池,均无法攻破。此时的张良,放弃在韩地打游击,前来辅助刘邦,共讨关中。刘邦就把全部的军权授予了张良。张良马上放弃攻打大城市,转而歼灭秦军的小城镇,夺取武器,提升士气,壮大力量。攻克南阳城后,刘邦得到大批武器、粮草,兵强马壮,开始进军关中。
      秦在南阳地区的最高长官,向刘邦投降,刘邦封其为侯。这是第一次秦朝官吏向刘邦军投降,秦朝的统治开始坍塌了。
      刘邦军队的实力,已经大大增强。但是若想攻占函谷关前的一连串秦朝城池,难度依旧很大。在张良的劝说下,刘邦放弃了进攻函谷关,而是南下进攻武关。沿途的秦朝官吏,纷纷请降。刘邦不费吹灰之力,便攻克武关。
      消息传到咸阳,秦廷顿时慌乱。赵高担心一旦真相大白,秦二世必将震怒,从而自身性命难保,所以铤而走险,诛杀了秦二世。之后,立子婴为秦王,并派人去联络刘邦。
      贪酒好色的刘邦,本欲进秦宫,抢掠一番,但被樊哙、张良谏阻,乃封秦重宝财物府库,还军灞上,并严令军队不准进入咸阳城抢掠。并约法三章,“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
      刘邦在万民拥戴中,有些冲昏了头脑,竟然偷偷派兵去把守函谷关,以阻挡项羽进入关中。项羽闻讯大怒,以排山倒海之势,将函谷关攻破,挺进关中。
      得知刘邦军驻扎在灞上,怒气冲天的项羽,马上便布阵,传令明早饭后,进攻刘邦军。入夜后,漫山遍野的项羽军篝火,巍巍壮观,染红了整个天空。
      刘邦得知消息后,瞠目结舌。得知项伯在此,便跪倒在地,死缠项伯,拜为兄弟,请项伯向项羽求情。项伯无奈,只得应允。
      面对项伯的求情,项羽便答应给刘邦一个当面解释的机会。范增见反对没有效果,便私下安排,准备次日刘邦来时,将其除掉。
      第二天,刘邦怀着死亡的恐惧,在张良樊哙的陪同下,朝项羽的大本营鸿门驶来。一见到项羽,便遭到项羽雷霆般的喝斥。刘邦匍匐在地,自称臣下,苦苦哀求。
      项羽是个怪人。如果他感到对方可怜,便不由自主地流露出怜悯之情,瞬间改变态度;但是如果他感觉不到,便会表现得非常残忍。面对刘邦的可怜相,顿时怒气全消,让刘邦入席就座。由于“项庄舞剑”,局面一时混乱,刘邦匆匆潜逃。范增怒斥项羽:“竖子不足与谋。”
      鸿门宴后,项羽诛杀秦子婴,焚烧阿房宫,纵兵抢掠咸阳城!烧杀掠抢过后,楚国的首都要定在哪里?项羽放弃了关中,执意要回到彭城,若不这样,便似锦衣夜行。项羽开始论功行赏,首先把怀王尊为义帝,并赶到南方,途中又诛杀;然后把刘邦封到巴蜀、汉中一带。
      项羽帐下有位叫韩信的普通校尉,也涌入了劫掠咸阳的大军中。但是他对于掠夺美女财宝,丝毫无兴趣。他冷静地观察刘邦之所以不去抢掠,不在于刘邦多么仁厚,而是害怕随后到来的项羽。不愿意虚度人生的韩信,最终决定要投奔汉王。
      萧何对这位青年军官,内心大加赞赏,但却没有表露出来,而是让韩信负责后勤,有意培养韩信。郁闷至极的韩信,在刘邦军抵达汉中时,忍无可忍,也逃跑了。萧何闻之,月夜追赶,才把韩信追回。并劝刘邦设坛拜韩信为大将军,统领汉军。
      韩信采用明修栈道,暗渡陈仓的办法,顺利出现在关中平原上,在父老百姓的支持下,迫使一代名将章邯自杀,关中之地尽属刘邦。
      此时的项羽,由于自己的封赏不均,导致齐国内乱。不得不率领大军,征讨齐国,无暇西顾。刘邦认为时机已到,兵出函谷关,挺进中原。大军在韩信的指挥下,一路攻城掠地。所过之处,各种对项羽不满的力量,纷纷加入,从出征时的6万人,迅速增加了50万人。
      为了统领这群乌合之众,韩信不得不反复鼓励大家,去夺取项羽的都城彭城。此时的项羽,正身陷于齐地的游击战之中,彭城防备空虚。
      刘邦率领的各路兵马,顺利攻取了彭城。这些兵马毫无纪律可言,烧杀掠抢,无恶不作。项羽闻知,怒发冲冠,不等集结部队,只带上了身边的3万名将士,日夜兼程,直扑彭城。
      “项王回来啦!”惊恐的呼喊声在汉军中弥漫,庞大的汉军顿时作鸟兽散。
      面对项羽回击,汉军兵败如山倒的时刻,夏侯婴驾车载着刘邦和刘邦的两个孩子,疯狂逃亡。这次出逃的过程中,刘邦的老父亲、刘邦的妻子,均被楚军擒获。
      他们冒着极大的风险,潜逃回了刘邦的家乡沛地,但是此处已被楚军占领。他们听说叫“砀”的沼泽地中,有一小支汉军,便前投靠。但是不幸,不久又遇上了追兵。夏侯婴用力抽打马匹,飞奔逃窜。但是后面的楚军却紧追不舍,并且不断射来利箭。
      不久,马跑累了,速度慢了。刘邦为了减轻车子的重量,把两个孩子扔到了车下面。其中就有后来的汉惠帝刘盆。夏侯婴大惊,慌忙跳下车,把孩子抱起来,继续赶路。刘邦火了,再次扔下两个孩子,而夏侯婴再次停车,把他们捡起来。几次三番,即使面对刘邦拔剑恐吓,夏侯婴也照样把孩子捡起来。
      终于摆脱了追击,达到了砀。刘邦深感自己身边的将领无能,灰心丧气。
      刘邦逐渐地收拢残兵败将,往西移动。此时刘邦身边有个儒生叫“随何”,他的家乡在安徽,与项羽手下的九江王黥布是老乡。在项梁北渡长江时,黥布投在了项梁的麾下。项梁战死后,他曾想独立,但是又困于自身的声望,不得不追随项羽。在巨鹿之战中,黥布便是先锋军。但是对于楚汉相争,他却保存实力,并不帮助项羽作战。
      随何向刘邦建议,把黥布拉到汉军阵营里来,并毛遂自荐,愿意担任特使。但是黥布重楚轻汉,并没有接见随何。随何得知楚军的使节也到了,情况非常危险。为了断绝黥布的退路,随何果断地向楚使宣布,黥布已经归汉。黥布无奈,只得反楚。
      刘邦此时,正在荥阳城里。荥阳城旁边有一座大粮仓――敖仓,汉军把敖仓所在的小山全部建成了要塞。项羽率领大军,直扑而来,战斗异常激烈。
      刘邦苦守荥阳,楚汉进入了旷日持久的攻防战,刘邦渐渐支撑不住,向项羽求和,但是遭到拒绝。陈平便利用重金,收买楚军里的同乡故交,让他们散播流言蜚语,离间项羽和手下诸将领之间的关系。然后又借助楚使之口,离间项羽与范增之间的感情。
      项羽果真中计,开始猜疑这些外姓的文臣武将,重用自己的亲族。范增老泪纵横,悲愤而泣,离开了项羽,告老还乡。范增一走,荥阳城躲过了一劫,但是依旧躲不过陷落的命运。
      渐渐地,荥阳城内的粮食即将吃完,守城越来越困难。刘邦准备弃城逃亡,陈平策划了金蝉脱壳之计。陈平把纪信、周苛召来,告诉他们计谋,没想到当即得到应允。纪信虽然对刘邦颇有微词,但是非常爱戴他。可能正因为太爱戴刘邦了,所以才处处苛求刘邦要表现完美。于是,纪信扮演成了刘邦,周苛负责城池的守护,留下了五分之一的兵力,这是个必死的使命。
      刘邦逃离的日子定了下来。那天,纪信假扮汉王,出城投降,而刘邦等人,从相反的城门逃窜。楚军大多不认识刘邦,不知有诈,以为真是汉王来降,顿时欢呼雀跃。一直到了大营门前,才知道是个假冒的。
      项羽怒火中烧,将纪信烧死,不久又活捉周苛,高官厚禄诱降不成,便烹之。
      刘邦终于逃离了荥阳城,回到了关中。制定了新的作战计划,那就是进攻南方的宛城,并让彭越在项羽的后方发动游击战,使项羽疲于奔命。
      此时的韩信,一直游离于主战场之外。起因是魏王豹背汉投楚,刘邦分出少量的兵力,让韩信带领,前去征讨。韩信弃船不用,而是依靠木瓮,渡过黄河,又逼过魏王豹的防备线,直捣魏国的首都。然后在魏王豹回救的路途中,将其擒获。
      刘邦对于独立活动的韩信,既希望他壮大力量,又怕他壮大力量。于是派张耳去协助韩信,治理魏国。不久,催促韩信去进攻代、赵、燕、齐等地,这是贪得无厌的命令。就在韩信接连获胜时,刘邦在主战场上四处逃命。项羽像一只发疯的狮子,四处追击刘邦。这一次,刘邦又被打败,只有夏侯婴在身边,听说韩信在黄河北岸,便渡过黄河,找到了韩信的驻地。
      沿途刘邦听说韩信正在编练自己的军队,脸色阴沉。第二天一大早,便以汉王使臣的身份,前往韩信的大营。韩信此时尚未起床,夏侯婴拦住侍卫,刘邦先收了韩信的印绶,再把韩信唤起。
      此时夏侯婴已经急令所有的将领集合,当众宣布自己兼任大将军,收取兵权,只让韩信带领两千兵马,由曹参、灌婴辅助,前去伐齐。韩信无奈地出发了。
      这时老儒生郦食其向刘邦进言,愿意去游说齐国,令齐国倒向汉军。刘邦同意。此时的齐国,正由儒家信徒田横等人主政,听闻郦食其前来,非常欢迎。于是韩信在几乎没有遇到抵抗的情况下,占领了齐国。郦食其的结局,是被齐国烹死。
      此时,项羽得知韩信攻占了齐国,非常恼怒,命令手下大将龙且,率领大军,前去征讨。在龙且的印象里,韩信还是那个下级武官的形象,鄙视之情,油然而生。
      决战场安排在了潍水一带。河水并不深,韩信在另一岸,带领士卒,趟过潍水,向龙且发动了进攻。龙且立即率领精锐部队,猛冲过来。韩信阵营顿时大乱,纷纷退回,趟过潍水,逃往对岸。龙且要一举击败韩信,下令全军过河。大约有一半的楚军,都已经爬上了岸,韩信令人点起了狼烟,大水从上游汹涌而下。原来,韩信早已派人,去上游堵水。
      韩信率领大军,把龙且团团围住,一齐射起箭来。来自四面八方的利箭,埋葬了龙且。对面的楚军,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统帅,被射死在河对岸。
      齐国的反对势力,很快被荡平。蒯通也加快了让韩信当上齐王的步伐,并向刘邦申请。刘邦愤怒得情绪失控,但却不仅同意了请求,还让韩信当名副其实的齐王。阴影已经笼罩在了刘邦的心里。
      
      垓下被围 霸王自刎乌江
      
      春天的野草尚未萌芽时,虞姬出现了。
      在项羽平定齐国的路上,他看到了虞姬。项羽对于素不相识的人,可以随便地将其杀掉;然而一旦相熟,哪怕只交谈过一次,他也会跟你相见如故。他对虞姬越来越和蔼可亲,但是丝毫不强迫她。虞姬对项羽的信任与喜爱,也与日俱增。
      此时的项羽,已经击溃了刘邦的主力,但是刘邦却令各地的小股势力,不断地偷袭项羽的粮草补给线,甚至鼓动彭越去进攻为项羽军提供粮食的农产区。彭越本有灭秦之功,但因做过盗贼,受到项羽的鄙视,从而没有得到任何的封赏。彭越为此耿耿于怀。补给困难,是项羽军的弱点所在,于是彭越便在项羽的后方,大肆破坏楚军的补给线。
      在项羽进攻彭越时,汉军攻占了项羽的城池,虞姬险些被俘虏。项羽怒气冲天,带上虞姬去前线,要让虞姬看看刘邦的首级。
      听闻“项王来啦”的呼声,刘邦惊慌失措,逃到了广武山,而广武山上,有当年秦帝国的粮仓――敖仓。没多久,项羽带领大军来了。项羽也登上另外一座山峰,与刘邦对峙。但是不久,楚军的粮草补给,就出了问题。项羽开始后悔没有给彭越封侯。楚军开始掠夺当地老百姓的粮食。
      项羽每天都隔着山涧,向刘邦叫骂,但是刘邦一直闭门不战。项羽甚至把刘邦的父亲、妻子,都给绑到山上,扬言要将其烹死。刘邦终于露面了,竟然说自己和项羽结拜了兄弟,所以项羽也在烹自己的父亲。项羽气坏了,便选壮士,下到山涧里,向汉军挑战。
      随着天天如此的叫骂,汉军的士气,逐渐低落,愈发地惧怕项羽。最终刘邦坐不住了,下到了山涧,当众列举了项羽的十项大罪。
      此时,项羽的身后,隐藏着一只巨弩,在刘邦演说将要结束时,飞出了一只利箭,正中刘邦的胸膛。幸亏刘邦穿着厚厚的盔甲,只受了重伤。
      项羽以为刘邦死了,高高兴兴地回来,要和虞姬共享太平。
      韩信已经当上了齐王。面对韩信的崛起,加上后方被彭越的骚扰,项羽越来越急躁,要赶快歼灭刘邦,脱身出来。项羽便派遣使节武涉,前去拜见韩信,以期与韩信联合。但是韩信回想起往昔被项羽弃之不用,仅仅担任低级武官;而在刘邦这边,却受到重用,官拜大将军,便不由自主地讨厌项羽,干脆清晰地拒绝了项羽的意图。
      此时的刘邦,正经历着人生最低谷。汉军虽然占据着秦朝留下的粮仓,但是士气非常低落。刘邦也被项羽用弩箭,击中胸部,顿时摔倒在地。为了稳定军心,硬撑着巡视各营,然后便偷偷下山疗伤。
      这次,刘邦也被吓破了胆,再也不愿意上山与项羽对峙了。等伤势好转后,便与张良商议,向项羽议和。
      首先,刘邦派遣陆贾前往议和,但是遭到了项羽的冷淡,最终粗暴地予以拒绝。陆贾狼狈不堪地逃了回来。刘邦不得不启用侯公。侯公提出了以鸿沟为界,楚汉平分天下的建议,获得了刘邦的首肯。
      侯公出现在了项羽的大营前。他以风趣语言,大谈养生之道、宇宙万物的运行之理,引来了项羽的关注,得到了酒肉款待。在多日的交往中,项羽越发对侯公感兴趣,甚至邀请侯公来自己这边效力。自然,当侯公提出以鸿沟为界时,项羽欣然接受了。
      侯公顺利地完成了任务。刘邦的父亲和妻子也被送回。刘邦兴奋地封侯公为平国侯。但是很多人马上开始讥讽他。侯公便与自己的好友蒯通一样,偷偷地溜走了。
      广武山上,楚汉两军已经实现和解。项羽带兵,返回遥远的彭城;刘邦也准备回关中。
      这时,陈平前来建议,抛弃刚刚签订的和约,追击项羽。因为此时,是楚军战斗力最弱的时候。刘邦在利益面前,便毁弃了诺言,开始追击项羽。
      项羽最大的失策,就是让士兵饿肚子。他向来重视的战场上的勇将,却看不起负责粮草供应的人员。而此刻,刘邦通知韩信、彭越等人,项羽粮草将尽,军纪涣散,正是千载难逢之机,速来参战。
      此刻面对刘邦的追击,项羽的愤怒达到了顶点,但是他控制着情绪,并没有贸然出击。刘邦这边虽然在人数方面占据优势,但是士气低落,对楚军抱有强烈的畏惧。刘邦盼望的韩信、彭越,也一直没有出现在战场上。
      等到汉军出现在一个宽阔的原野上时,楚军开始了密集突击。项羽披坚执锐,像雷电一样冲进了汉军的阵营。汉军顿时落花流水,刘邦也掉转马头,落荒而逃。
      刘邦逃到了固陵城,被项羽军团团围住。楚军士气高昂,誓要此战砍下刘邦的人头。
      虽然固陵城内粮食充足,但是韩信、彭越的援兵却迟迟不曾出现。而城外的楚军,虽然正在挨饿,但是同仇敌忾,非把刘邦杀了不可。
      刘邦越来越急躁,越来越害怕。此时张良建议,把大量的土地,都赐给韩信和彭越,这样他们才会来。其实,张良也预感到,这会给二人带来杀人之祸。二人果真出兵了。
      而此时项羽,粮草将尽,迫不得已,解除了对固陵的包围,班师回彭城。已经有楚军逃亡,甚至叛变。此时彭越已经在攻击彭城,韩信率领30万大军也己南下。项羽知道,已经无法回到彭城了。此时的项羽军,只剩下10万人。
      项羽在垓下,安营扎寨。各地的援军纷至沓来,垓下仿佛是漂浮在汉军中的孤岛。韩信前来进攻,但是竟然被楚军冲破中路,险些全军溃散。
      张良面对楚军的士气,又想出一计谋:四面楚歌。项羽闻后,以为楚地尽亡,伤心落泪,唱出了“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的挽歌!左右皆痛哭。虞姬当场身亡。
      而后,项羽带领兵将,异常凶猛地突围出去,“回江南去!”刘邦悬赏千金,加封万户侯,来刺激汉军去杀掉项羽。
      项羽的英勇,再次表现出来,一直突围到了乌江边上。乌江亭长给项羽准备了船,让项羽赶快去江南。但是项羽想起当年,叔父和自己带领8000健儿,渡过此江,如今只剩自己回去,无颜与江东父老相见。
      于是将乌骓马赠予亭长,项羽又迎向了汉军。当看到一位同乡时,项羽说把千金赏给你吧,便自刎而亡。时年31岁。
      楚汉之争 胜败并不是偶然的。
      悲乎哉!这个动辄可以屠城,可以毫不犹豫坑杀几十万人的枭雄,竟对一个人的生死这样踌躇,这应该是韩信所说的妇人之仁,但这是一种对弱者的宽容,是一种讲究风度和气概,不向强者示威的一种英雄气度。然而对一个政治家来说,这种弱点不可饶恕,这也是项羽作为悲剧英雄的可贵品格之所在。
      楚汉战争最激烈的时期,两军在荥阳相持,本来,项羽已经切断了刘邦的粮道,刘邦害怕,请求休战,以让出荥阳来换取项羽承认荥阳以西的汉的领土,项羽竟然同意了。后来战事几次反复,楚军渐渐失去了优势。合约签定后,项羽就解除了戒备,引兵回到了东边,可刘邦却背负合约,打了过来,终于在垓下打败了项羽。项羽本来可以保全性命,逃回江东,但他却觉“无颜见江东父老”而自刎身亡。一个顶天立地的英雄,却落得如此结局,不能不令人叹息。项羽在生命的最后说:“天亡我也,非兵之过”。由于他自身的性格弱点,使他失去了一次次机会。
      不善于用人是项羽的又一弱点。韩信陈平黥布等原来都是他的部下,但后来一个个都离开他去投靠刘邦了,而韩信恰恰就是后来在军事上彻底摧毁他置他于死地的人。始终忠于他而又谋略过人的只有一个范增,但是项羽对范增也是若即若离,并不是真正信任他。鸿门宴一系列谋划都被项羽白白送掉,正因为这样,陈平的反间计才得以奏效。

    相关热词搜索:项羽悲愤留给失败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