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者文摘
  • 美文摘抄
  • 短文摘抄
  • 日记大全
  • 散文精选
  • 感恩亲情
  • 人生感悟
  • 智慧人生
  • 感悟爱情
  • 心灵鸡汤
  • 实用文档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感悟爱情 > [当代设计艺术中的自我肯定性] 当代艺术与当代设计的关系

    [当代设计艺术中的自我肯定性] 当代艺术与当代设计的关系

    时间:2019-01-29 05:31:32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设计艺术的产生是以人类的劳动为基础的,是以满足人的心理需求为前提的,而设计艺术的发展及升华是依附于人的精神需求的。纵观设计艺术的发展史,设计艺术经历了从对神的崇拜到对物的崇拜,人类缺乏对自身情感及价值的肯定。到当代,人们对于设计艺术更注重个性解放、意识独立,尊重历史传统的以人为本,注重地域文化差异性的思想,这确证了人的存在,人的感情,价值追求和人的本质,这个特点可概括为自我肯定性。
      
      一、何谓自我肯定性
      
      德勒兹语――自我肯定,肯定的是人的独一性,肯定在根源上构成这种独一性的内部的差异性、多样性、混杂性、不稳定性、流动性、扩张性,一句话,肯定自己内在差异性的能量,那种寓一于多,从而不断地把自己的肯定性生产出来的“力”。自我肯定性,即表示不同层次的人都有其不同的情感需求,不同民族,不同地域都有其文化差异,体现不同民族不同地域的不同特点是当代设计艺术应完成的设计任务。
      
      二、无自我肯定性的原始设计艺术
      
      原始艺术具有浓厚的神秘色彩,是原始思维下产生的作品,原始思维把几乎所有客体都看做包含神秘因素的“灵物”,作品以巫术为载体。以人面鱼纹为例――仰韶文化的一件代表作,伴随巫术的发展而产生,依附于巫术,不存在对人的文化价值需求、人的本质、人的独一性的肯定。巫术产生的文化基础是扭曲事实,然而设计艺术的发展却是以事实为依据的,反思生活真相的。艺术的发展不需要巫术的想象,而需要严肃的思考,需要不同地域文化特点进行理性的分析。
      马奇认为:“法国考古学家和历史学家所罗门・雷纳克,是最先表述艺术源于巫术的一个人。他在论述最古老的艺术作品的产生时说:‘我们在这里所遇到的事实是艺术本身起源于巫术,因为艺术旨在施行某种巫术来招引部落赖以维生的动物。’还比如,李泽厚说:“如同欧洲洞穴壁画作为原始的审美艺术,本只是巫术礼仪的表现形态,不可能离开它们独立存在一样,山顶洞人的所谓‘装饰’和运用红色,也并非为审美而制作。”“审美或艺术这时并未独立或分化,它们只是潜藏在这种种原始巫术礼仪等图腾活动之中。”朱狄在谈到原始人的艺术时也说:“A・H・马斯洛(A・H・Maslow)曾把艺术创作称之为‘高峰经验’,这样,问题就来了,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力量使原始人超越了动机的五个层级,在生理的需要尚未完全满足以前一下子就跳到‘自我实现’的层级呢?只有一种解释是可能的,那就是人类最早的艺术并不是马斯洛所指的‘自我实现’意义上的艺术,而仅仅是原始宗教的一种副产品。……实际上人类艺术史中最漫长的一段历史就是它与宗教的联系,而艺术有着自身目的的历史相形之下是非常短暂的。”
      
      三、自我肯定性模糊的国际主义设计
      
      二十世纪四五十年代,在科技和理性思维的影响下,设计强调满足人的功能需求,否认个人感受和地域特征在设计中的地位,形成了理性,单一的国际主义风格。国际主义设计使得全球的设计风格都趋于单一化,漠视各地的文化差异。山崎实1954年设计的普鲁伊特一艾格大厦被炸毁就标志了国际主义设计的彻底衰退。经历过国际主义设计影响的设计艺术逐渐开始肯定文化的差异性,多样性走向多元化,人们开始尊重历史传统,走向文脉主义。
      
      四、当代设计艺术中自我肯定性的体现
      
      (一)以苏州博物馆为例――结合了传统苏州建筑风格,建筑物与周围环境相协调,其庭院的造景设计摆脱了传统风景园林的束缚寻求新的导向和主题。显现出对人对历史创造的尊重,对人在情感上需要文化认同感的考虑
      (二)靳棣强先生的作品结合了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特色,具有明晰的本土文化导向。他致力于将中国特色的设计带进国际设计舞台。“靳棣强设计有限公司”的司标就是中国传统吉祥文化和现代审美观的成功结合,标志巧妙借用“方胜”图案为基本框架。“方胜”是中国特有的吉祥文化图形化,它表达了同心双合,彼此相通的美好意愿,常结合“盘长图案以传达源远流长,生生不息,相辅相成的哲学思想。”
      
      五、如何在当代设计艺术中满足自我肯定需求
      
      (一)当代的时代背景对人的自我肯定需求的影响
      在数字信息化快速发展的全新时代背景下,伴随着网络技术,及网络传播的发展,全球化一步步加速发展,这对于传统文化整体价值观念带来深层次的影响和撞击,使得各个不同地域间的文化特征日趋模糊,对不同的名族文化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各名族的文化体系与个性特征即其对自身价值的肯定性应当继续保留,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结合当代的时代背景及国情发展自身的文化体系,体现自身的文化特点,这都是当代艺术设计应当做到的。
      
      (二)在当代设计艺术中满足人的自我肯定需求
      中国当代设计艺术需要对科学技术、文化模式和价值观念进行打散,选择、重构,以获得认同感。换句话说,就是要让艺术设计适应新时期发展的需要而具备多元化的文化思想。当代设计艺术的研究应遵循所处的文化语境,努力寻求一种方式把历史、社会、研究对象、等不同的思维和表现结合起来,这就是当代设计文化要解决的问题,以及设计的任务。
      (1)文化中的自我肯定性的重要性
      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是指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生活方式、传统习俗、文学艺术、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在文化的创造与发展中,主体是人,客体是自然,而文化便是人与自然、主体与客体在实践中的对立统一物。文化的出发点是从事改造自然、改造社会的活动,是人类主体通过社会实践活动,适应、利用、改造自然界客体而逐步实现自身价值观念的过程,是人类进行自我肯定的一个过程。
      设计作品的表现形式是其“形”,而地域文化特征是设计作品的“神”,是其灵魂所在,只有给设计作品达到文化上的肯定性才能实现其独特性和生动性。一种艺术形式的产生及被容纳,需要特定的历史文化基础,当人们观看一幅设计作品的时候。他们会在潜意识里寻找一些熟悉的东西,包括一个民族的生活方式、习俗、伦理道德、审美习惯等。这些潜在的深层文化结构经历了几千年的沉淀,深藏于人们的心理和精神之中。
      例如,日本索尼产品的设计向来以“新颖、玲珑轻巧,而又充满人情味”为特征,这都是从日本的禅宗文化及名族文化中所汲取的精华;德国品牌的产品极富科学性,严谨性,逻辑性,沿袭了德国人一贯的严谨作风;北欧的设计则突显自然和人性化的味道。每个地区的产品都可以有其感性意象,但却有着自身的文化内涵。设计文化的差异让产品丰富多彩,同时体现各种民族的精神弘扬。在全球化意识普及的今天,设计文化的差异性是不能消失的,如同国家和民族的精神文化差异不能消失一样。
      (2)如何实现设计中的文化自我肯定
      第一、设计师要设计出富有精神文化的产品,首先要做到的是了解名族文化的发展历程,同时,结合时代的发展及时代背景,提炼出自身对生活的感悟,将这些让人具有归属感的元素融入到设计之中,那这件作品必然具有了其对人之感情的诠释。
      第二、在充分理解历史文化的基础上进行重构。重构――分为“形”上的重构和“意”上的重现。“形”而上的重构,是将各种传统文化元素通过自己的理解将它分解,打破,提炼出各种精炼的传统文化符号,运用于设计之中。例如,香山饭店就提炼菱形符号,体现了文化的差异性。“意”上的重现,在设计上通过一系列的设计方法体现出设计中的哲学理念,如天人合一,阴阳相合。香港的著名设计师靳埭强的成功,就是因为他懂得如何将浸淫五千年的中国文化如中国水墨文化、儒家文化之精髓融入设计中。
      璀璨的中华文化经历过几千年的沉淀;承载着中华民族对自身所处环境的热爱及对自我情感的肯定及表达,其中有无尽的养分待我们充分理解并汲取。总而言之,在中西方文化相互碰撞与融合的今天,结合瞬息万变的社会生活,传承自身文化特点,力求积极全面地理解“全球化”的精神及价值是我们当代设计艺术所要努力做到的。
      
      注释:
      ①参见乌格里诺维奇.艺术与宗教.北京:三联书店,1987:42页.此处引自马奇著.艺术的社会学解释――普列汉诺夫美学思想评述.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8:47页.
      ②李泽厚.美的历程[M].天津:天津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8-9页.
      ③朱狄.原始文化研究[M].北京:三联书店,1988:783-784页.
      ④阎评.艺术设计的文化性分析.
      ⑤张兴军,吴涛.本土设计文化与设计全球化的关系.
      
      参考文献:
      [1]陈汗青.艺术美学导论[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
      [2]祈志祥.中国美学原理[M].山西教育出版社,2003年.
      [3]李彬彬.设计心理学[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1年.
      [4]王受之.现代设计史[M].中国青年出版社,2002年.

    相关热词搜索:当代自我设计艺术肯定性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