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者文摘
  • 美文摘抄
  • 短文摘抄
  • 日记大全
  • 散文精选
  • 感恩亲情
  • 人生感悟
  • 智慧人生
  • 感悟爱情
  • 心灵鸡汤
  • 实用文档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感悟爱情 > 伦理智慧 读后感【浅析中国古典园林中的环境伦理智慧】

    伦理智慧 读后感【浅析中国古典园林中的环境伦理智慧】

    时间:2019-02-03 05:40:08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摘 要:中国四大名园作为中国古典园林的杰出代表,其中蕴含着丰富的环境伦理智慧。无论是在山水构架中,还是在植物配置中以及园林建筑中都得到了充分体现。本文从环境伦理学的角度解析了中国四大名园,并探讨了四大名园对中国园林发展的启示。
      关键词:中国;四大名园;环境伦理
      
      一、中国四大名园蕴藏的环境伦理智慧
      
      中国的四大名园是指江苏苏州的拙政园,北京的颐和园,河北的承德避暑山庄,江苏苏州的留园。中国古典园林艺术是中国传统人文思想的结晶,是中国传统伦理思想的另外一种形象性的存在。孔孟儒学对于现实的关怀与追求,老庄思想对于现世功利的放弃与超越,无一不在中国四大名园中得到集中的体现。
      (一) 四大名园蕴藏的儒家环境伦理智慧
      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发展的主脉,由于借助政治的力量,已渗透到世人的思想之中,并成为古人立世行事的观念和标准。正是由于儒家思想的普及性和深入性,中国园林在其发展过程中无不打上了儒学的印记。
      儒家的“比德”思想对中国四大名园的主题产生了重要影响。所谓“比德”,就是把山水当作道德精神的比拟象征来加以欣赏,“智者乐水,仁者乐山”的比德山水观,某种程度上反映了儒家的道德感悟。虽然儒家对中国传统园林艺术构成方式的形成和影响不如道家那么直接、明确,但它所倡导的和谐精神及其道德内涵,使园林真正成为修身养性之处所。
      (二)四大名园蕴藏的道家环境伦理智慧
      作为道家的代表人物――老子在《道德经》中写道“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而庄子也提出了“彷徨乎尘垢之外,逍遥乎无为之业”的遗世绝俗的独立人格理想。庄子也说“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老庄思想对于士大夫阶层的影响非常深刻,促使许多文人墨客避凡尘、脱世俗、崇尚自然、遨游名山大川以寄情于山水。在四大名园的创作中, 始终遵循“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基本原则。
      总的来说,四大名园的建造是建立在儒家思想上的,儒家思想为四大名园的设计行为提供了一个完全理性的理论基础,道家思想崇尚自然,超越了自然物质的本体,使人的精神从一切实用的因果关系束缚中超脱出来,达到“天人合一”的至高境界。正是这种现实与浪漫的儒道思想指导着四大名园的设计,反映了人们对自然精神的理解。
      
      二、环境伦理智慧在中国四大名园中的具体体现
      
      山水、植物和建筑是园林的四大基本要素,筑山、理水、植物配置、建筑营造便相应地成为造园的四项主要工作。在四大名园中,通过注重与周围生态环境的关系,注意人与自然的协调,在浓缩自然,再表达自然的过程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生态环境,深刻的体现了其环境伦理思想。
      (一) 在山水构架中体现
      掇山理水是中国园林创作的一大突出特征, 也体现了中国园林的环境伦理思想。作为四大名园之一的避暑山庄继承和发展了中国古典园林“以人为之美入自然,符合自然而又超越自然”的传统造园思想,虽然以山水作为其景观的基础和骨架, 但并非一般地利用或简单地仿照山水原始状,而是按照地形地貌特征进行选址和总体设计,完全借助于自然地势,因山就水,顺其自然,其湖区以山环水,以水环岛,组成中国神话传说中的神仙世界的构图,融南北造园艺术的精华于一身。
      山象征着坚硬、沉稳、庄严,与天相接,而水象征着柔软、流动、宽容,与大地相连。从自然景观来看,山与水是密切结合的,水包容了山,山环绕着水。孔子曰:“ 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水是流动不止的,象征着学习的过程;山是稳重泰然的,象征着高尚的人格;冷静、严肃。由此可以看出自然被人格化而成为了人格的象征。山与水的自然结合,引导人们通过对山水的真实体验,把山水比作一种精神,去反思“仁”和“智”这类社会品格的意蕴。
      (二) 在植物配置中体现
      《园冶》中虽无专门篇章讲述植物,但有关园林植物的描述却十分优美生动。如“千峦环翠, 万壑流青”,“杂树参天,繁花覆地”,“溪湾柳间栽桃,屋绕梅余种竹”,“堂虚绿野犹开,花隐重门约掩”。由此论述,便不难体会中国古典园林中植物景观所表现的“自成天然之趣,不烦人事之工”的意味了。
      以植物为题材,表达造园意境,或以植物作为造景主题,创造景点。这可算是园林生态中追求物我相融的意境美,人与自然万物和谐共存的环境理念体现。
      (三) 在园林建筑中体现
      留园以其独创一格、收放自然的精湛建筑艺术而享有盛名。层层相属的建筑群组,变化无穷的建筑空间令人叹为观止,占地30余亩的留园,建筑占总面积的三分之一。全园分成主题不同、景观各异的东、中、西、北四个景区,景区之间以墙相隔,以廊贯通,又以空窗、漏窗、洞门使两边景色相互渗透,隔而不绝。
      
      三、四大名园中的环境伦理智慧对中国园林发展的启示
      
      中国四大名园所体现的中的“道法自然”,追求自然美,表现自然景观之意趣,追求物我相融的意境美等设计理念,即使在今天亦具有深刻的思想价值,值得学习与借鉴。探究中国四大名园的环境伦理思想,不仅是为了颂扬其灿烂的成就,更重要的在于揭示其基本规律,树立正确的资源观念,运用景观生态学方法,坚持合理性设计原则,从而促进中国园林事业的发展。
      (一)树立正确的资源观念,合理利用
      首先应建立全民的环境保护意识,要充分利用媒体的优势积极传播环境伦理思想,“于20世纪初期萌芽的生态伦理学,就是直接针对现代化的生产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导致生态平衡严重破坏的后果而提出的。”
      其次,可持续发展的环境伦理观认为,生态系统中没有废物,对各种资源的利用要“物尽其用”,要避免资源的浪费,从而使自然资源发挥更大的用途。当前,在我国园林事业的发展过程中,对于新建的园林景观,需大力推广使用环保建筑材料,积极采用建筑节能技术;对于已建成的园林景观,要使用雨水收集利用系统,加大利用可再生能源。
      (二)运用景观生态学方法,把握全局
      运用景观生态学方法,如模块、斑块、廊道以及因子分析、土地适宜度和开发度等进行设计,确保生态系统能够在最低标准以上运行,争取把对环境的不利影响减少到最低。要研究和尊重环境的限制因子,对环境中特别脆弱的因子要有针对性地加以保护与恢复,改善整个环境的稳定性与协调性。在建设过程中,还需要关注环境伦理、环境正义与环境公平。
      四大名园注重以木本植物为主的群落营建,像承德避暑山庄这样的皇家苑囿,其自然环境的营造源于以乡土植物、天然植物群落为主的良性生态系统的建立,故而病虫害种类虽多,但成灾却极少。但目前我国许多地区城市园林景观生态效益低下,缺乏可持续发展的潜力,如大面积色块、大片草坪的出现,植物种植结构单一,病虫害发生严重,后期养护成本大等, 这些不遵循生态规律的园林设计与做法忽视了园林的本旨所在,破坏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良好生态环境。
      (三)坚持合理性设计原则,确立取向
      合理性设计要从人与自然关系以及对人类活动的反思中,以消除极端的人类中心主义价值观作为立足点。美国哲学家胡克在《进化的自然主义实在论》的“反人类中心论”一节中指出:“按照我们目前对世界的认识,人不是万物的尺度。人类的感知认识是有限的、易错的,人类的想象也是有限的、经常是狭隘的,人类对研究资源的组织和理解也不高明,等等”。
      设计的价值取向一方面要关注人与自然的关系,要以自然环境的允许为限度。另一方面,要涉及人与社会的关系。因此,在景观的设计过程中,要兼顾人与物、环境与技术的整合,以及区域间设计文化水平的均衡性,改变设计与现实环境的不和谐现状。■
      
      参考文献
      [1]周维权.中国古典园林史[M].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 年第二版.13-14
      [2]李娟,王�.儒道释哲学思想与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精神之生成[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6(3):160
      
      作者简介:
      尤慧(1984-),女,江苏扬州人,伦理学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环境伦理。

    相关热词搜索:浅析伦理中国古典园林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