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者文摘
  • 美文摘抄
  • 短文摘抄
  • 日记大全
  • 散文精选
  • 感恩亲情
  • 人生感悟
  • 智慧人生
  • 感悟爱情
  • 心灵鸡汤
  • 实用文档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感悟爱情 > [简析肖邦音乐中的悲剧性]肖邦圆舞曲op.69 no.2

    [简析肖邦音乐中的悲剧性]肖邦圆舞曲op.69 no.2

    时间:2019-02-04 05:35:36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摘 要:本文通过听赏和分析作品探讨“悲情”内涵如何在肖邦音乐中体现。   关键词:肖邦;作品;悲剧性;分析      “钢琴诗人”肖邦的一生极其坎坷,恬静与优雅,只是作品的表面,其中蕴含的冲突与悲剧性就如同火山喷发前的岩浆涌动,只不肖邦又赋予了其华丽的外衣,将其中悲情的成分埋藏的很深。舒曼称肖邦的作品为“藏在花丛中的大炮”。
      一、“悲剧性”含义
      悲剧是一个重要的美学范畴,是社会的矛盾和冲突在不可调和的情况下的必然产物,是人类在改造自然、社会、自身的历史事件过程中所必然要经历的挫折和磨难.悲剧性从广义方面说,这一命题涵盖着生活现象,历史现象和各种人物的社会命运;但在文艺理论中,人们大多数对它作狭义的理解,专指悲剧艺术的特性。
      二、肖邦作品中“悲”由何来
      离开祖国、羁旅异乡之后,肖邦的思想情感世界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这一切都反映在他的创作中。他早年在华沙时期创作中的那种热情开朗、无忧无虑、充满青春幻想和憧憬的情感体验,在他羁旅异乡时期的一些最深刻、最成熟的作品中被一种充满矛盾冲突造成的内在张力的悲剧性所取代了,形成了一种前所未有的新的音乐境界。让我们试着来看看构成肖邦音乐中悲情内涵的社会心理和个人境遇的诸多因素。
      三、肖邦作品中“悲”的具体体现
      (1)《升c小调圆舞曲》(0p.64―2)
      这是“钢琴诗人”肖邦于1846―1847年创作的,这是他去世前两年完成的,隐含着肖邦对生命的认识。舒曼曾把肖邦的这首圆舞曲称为“心灵的圆舞曲”。1847年春,肖邦久居异乡巴黎,刚与乔治・桑中断关系的他身染重病,心情抑郁,并一直痛苦地徘徊在虚无飘渺的梦幻世界和悲惨的现实之间。为了生活,还得抱病教学生弹琴。在停止了一个时期的创作以后,肖邦身体略有好转,带着对往事的回想,创作了这部回旋式结构的作品。这首《升c小调圆舞曲》具有浓郁的民族性,其节奏近似波兰的玛祖卡舞曲,但完全不是为舞蹈伴奏的舞曲,而是真正的圆舞曲抒情诗。在看似优美的旋律下面,隐藏着肖邦抑郁、彷徨、憧憬、感叹等复杂心理。
      乐曲无序奏,一开始便是略带忧伤的B段主题(见谱例1),喧叙性的旋律似乎在倾诉他孤寂的生活,无奈中显出肖邦那种轻柔、飘逸的性格特征。
      谱例1:
      这个音乐主题优美的旋律线和和声配置结合得异常细腻。主题旋律以六度音程起始,一开始,六度和声音程的下行旋律从第一小节的主功能和弦直接转入重属和弦,随之进入属七和弦,使这个属七和弦上方的旋律音中出现了不协和的九度音,使人内心感到压抑和悲哀,并且在它后面是紧接一段连续下行的二度自由模进经过性半音阶,这就更加重了主题旋律的忧郁色彩,流露出作曲家对命运的难以预料,看似美好生活憧憬中暗藏的悲哀。
      接下来一段音乐,A段回旋曲主题(见谱例2)不是肖邦以往作品中那种华丽的风格,它是由连续的八分音符奏出波浪式的涌动的音型,这级进的旋转的旋律似乎催人在律动中忘却一切。旋律音的八度大跳把音乐带到一个活跃的,略显明朗的段落,预示作者仿佛看到了短暂的生活的希望。
      谱例2:
      而当它第二次重复时力度却变得更加微弱(pp),心情似乎又回到一种抑郁、彷徨、感叹,仿佛作者在倾诉他孤寂的晚年生活,诉说着内心的无限悲情。音乐从。#c小调转入bD大调后,出现了一段抒情的慢板。音乐也显得更加热烈,好似肖邦在追忆与乔治・桑在一起的幸福生活,却夹杂些许遗憾和痛苦,因此感伤情调仍是占据主导的。并且相继出现在四度音,五度音上的旋律音的八度大跳使音乐的情感进行愈加热烈,在这部分临近结束时,具有离调意味的和弦配置增加了音乐张力,随即又回到起先那个活跃的段落。(见谱例3)
      谱例3:
      B段和A段调性均为七小调,C段转为bD大调,在理论上是两个完全不同的两个调性,但在键盘上实际是同主音大小调的转换,这样的调性安排,体现了作曲家内心的矛盾和统一。
      其曲式结构为:
      属于回旋曲式变体的一种,即连锁二段式与三部式的多重套叠。值得一提的是《#C小调圆舞曲》区别于那些华丽,辉煌的音乐会圆舞曲的地方在于没有添加任何尾声,使音乐悄然无声地在一种焦躁不安的内心矛盾中终了,使本首圆舞曲中的悲情性更加凸显。
      在肖邦一生不同时期创作的21首圆舞曲中,《#c小调圆舞曲》应该是钢琴学习者演奏得最多的一首,但由于演奏者对乐曲表达的思想感情缺乏细致研究,特别是缺少对于这首圆舞曲悲情性一面的情感把握,往往在节奏,速度表现上略显欢快,没有表达出作者晚年忧伤,惆怅,孤独,痛苦的悲情心理。因此,只有在全面了解肖邦人生经历及创作背景前提下,深入挖掘出作者内心的创作动机和情感渊源,才能更好地诠释作品,并对作品加以二度创作,使钢琴演奏及钢琴艺术水平达到至高境界。
      四. 结语
      悲剧通常分为社会悲剧.命运悲剧.性格悲剧。纵观肖邦的一生,这三种悲剧方式都在他的身上有所体现。祖国波兰在肖邦生活的年代战火纷飞,国土的沦丧,民族起义一次又一次的失败都刺激着他的心扉.而他远在他乡却不能亲自加入战斗的行列;他在家乡的第一次恋爱是纯真炽烈的,却因门户不对,遭到恋人家庭的反对而被逼分离,和乔治・桑的恋爱长达十年。却在他离世的前一年关系决裂;体弱多病导致了他心思细腻,多愁善感,甚至有些自闭,忧闷的心情得不到调节,而又恶性循环地导致身体状况越来越糟。如此种种,都注定了肖邦的一生是悲剧的一生。而悲剧的美就在于其本身的崇高。肖邦的一生无疑也是崇高的一生,他用音符当作武器捍卫他心目中的圣土。
      
      参考文献
      [1]孙梦青. 试析肖邦夜曲中的悲剧性[J]. 沈阳教育学院学报,2009,11(4)
      [2]杨婧. “悲情” 之外?――从肖邦《E大调练习曲》(作品10之3)看音乐意义的存在方式[J]. 音乐艺术,2010(3)
      [3]侯颖君. 道之外――赵晓生教授课记(二)――肖邦《第三钢琴奏鸣曲》细节品读[J]. 音乐艺术,2009(2)
      [4]赵栅凌,李蜀果. 探析肖邦《#C小调圆舞曲》中的悲情性[J].大众文艺,2010(14)
      [5]郑雅心. 肖邦《升C小调圆舞曲》的音乐特征探析[J].甘肃高师学报,2008,13(6)
      [6]何丙瑞. 肖邦升C小调夜曲(OP.27NO.1)曲式与音乐分析[J].时代文学.2010(9)
      [7]于润洋.悲情肖邦[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8

    相关热词搜索:肖邦悲剧性音乐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