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者文摘
  • 美文摘抄
  • 短文摘抄
  • 日记大全
  • 散文精选
  • 感恩亲情
  • 人生感悟
  • 智慧人生
  • 感悟爱情
  • 心灵鸡汤
  • 实用文档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感悟爱情 > 何谓“理性”?|何谓学理性

    何谓“理性”?|何谓学理性

    时间:2019-02-05 05:40:46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理性”�一概念近来不断见诸《人民日报》等报端,如“理性地认识……”、“理性地处理……”等等。注重“理性”是走向科学化的题中应有之义。讲理性就是讲科学。列宁就有把理性等同于科学的意思。不讲“理性”,遇事只凭感情用事,开口就骂,动手就打,不考虑后果,那怎么行呢?打了人,说不定会导致你有理的变无理,说不定本来应当罚对方的,结果罚了你。打得重了,依法办事,说不定本来无理的在大墙外,本来有理的倒是被关进了大墙里头。因此,一定要提倡大家多来点“理性”。有理的更要讲理性。
      不过,在批评一种倾向时,不要掩盖了另一种倾向,或者是放出了另一种倾向。在哲学史上,吃“唯理论”和“理性至上主义”的亏够厉害的了。费希特、谢林、黑格尔�些“唯理论”的代表人物,夸大思维在认识中的作用,认为可以不通过经验而把握真理。再推论下去,他们在无法解释时便经过“天赋论”,进入了类似托马斯•阿奎那所谓的上帝创造世界的计划之中。“唯理论”和“理性至上主义”在批判“经验论”时起到一定作用,一经夸大,就与“经验论”殊途同归,其荒唐的程度是半斤对八两。
      认识的真正任务就在于经过感性认识到达理性认识,把握事物的客观规律性,然后运用�种对客观规律性的认识去能动地改造世界。理性认识与感性认识是互相交叉,互相渗透的。F.培根早就提出把理性和感性结合起来。实际上,在认识过程中,总是感性中有理性,理性中有感性。截然分开来是不可能的。通过射电天文望远镜观察到肉眼看不到的星球,也是一种感性和理性的结合。即使是在理性认识阶段上,思维对事物的考察也要有一个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过程,才能获得关于事物多样性的统一的具体知识。只讲统一,不讲多样,“上下一般粗”,是最方便的,也是最无效益的。“理性”就是要懂得事物的复杂性,明白事物的多样性,认识认识的艰巨性。你又不是诸葛亮,怎么可能“掐指一算”,就把天下事算得那么准确呢?就是诸葛,还有个“诸葛一生唯谨慎”呐!科学是老实学,谨慎学。
      不要以为世界上只有感性冲动是有害的,世界上也有德国J.席勒所论述的“理性冲动”。“理性冲动”离开时间、地点的变化,要求实现普遍、永恒、绝对的理性。殊不知,真理是具体的,真理是个过程,是不断发展的。按列宁的说法,是“思维对客体的永远的、没有止境地接近”。请注意�里的“接近”二字,注意“没有止境”四个字。懂得了“接近”,懂得了“没有止境”,会少犯绝对化的毛病,就不要动辄强加于人,不会搞什么“一言堂”,搞什么“一锤子定音”。你可以自以为是,没有自以为是便没有主见,但也要有点自以为非,为自己留点余地,不然,“主见”就会变为“主观”,主观主义的“主观”。
      哲学上的“理性冲动”进到政治生活中就是教条主义。回顾历史,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者同教条主义吵过多少架?那是“理性冲动”逼出了“感性冲动”啊!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做工作,尤其是做群众工作,一定要情理交融,以理服人,以情动人,不能只讲干巴巴的空道理。要记住唐代大诗人李白的一句话:“抽刀断水水更流”,只来硬的一手不行。
      解放思想就是增强理性,不过,要增强的是那种能经得起实践反复检验的理性,而不是教条。解放思想就是要从“唯理性”,即教条主义中解放出来。如果把重复教条称作“解放思想”,那我们就要来一个解放“解放思想”,解救“解放思想”!

    相关热词搜索:何谓理性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