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者文摘
  • 美文摘抄
  • 短文摘抄
  • 日记大全
  • 散文精选
  • 感恩亲情
  • 人生感悟
  • 智慧人生
  • 感悟爱情
  • 心灵鸡汤
  • 实用文档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感悟爱情 > 【在诗意阴影里的夏洛蒂】 夏洛蒂

    【在诗意阴影里的夏洛蒂】 夏洛蒂

    时间:2019-02-10 05:40:18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关健词:《简•爱》 性格 夏洛蒂 审美思考   摘要:《简•爱》及其作者已经在文学史上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迹。我的文字并不是想对这个印迹有所非议,而是想用个人的思考,以《简•爱》这部充满激情诗意的小说中一片小阴影(简•爱出走)作一番美学角度的咀嚼,用浅陋的文字作一种表示:即今天我们某阶层读者审美眼光水准的呈现。
      
      文学是人们认识现实的一种方式,是人们对于现实审美掌握的重要形式,具有独特的审美教育作用。而这种认识作用,审美教育作用是通过艺术欣赏的途径来实现的。这就有一个要为人们所喜闻乐见的问题。也就是要求作品的形式,必须适合人们健康的审美要求。即要求作品从内容到形式不能不符合民族的心理素质,具有民族特点。
      《简•爱》是颇受中国读者喜爱的外国文学名著,是一部雅俗共赏的作品。关于它,可能有说不尽、道不完的话题。而对于传统小说,人们最关注的还是作品的主人公简•爱的人生、简•爱的性格。她身上的每一处,仿佛都向我们呈示不同凡响的魅力,她的人生每一步的跨出,都牵动着读者的心弦,怜悯她的不幸,惊赞她的勇敢,共享她的欢乐,被她的一举一动、所言所思所吸引。
      读大学时,大家对托翁笔下的贵夫人安娜,可以说有着普遍的惶惑。她不顾一切争取个性张扬的举止行动,叫人不可思议;今天看来,安娜这个人物令人惶惑不可全解处,正是托翁作为一个大师、先哲的魅力。身处一个金钱主宰一切的文化氛围中却又能勇敢地蔑视这个环境,追求精神的自由,支配个人行动的自主权,是安娜留给后人的强烈印象。这种印象作为整个文化的存在部分,将对现实生存中的人们发生必然的影响。
      与安娜的情况相反,夏洛蒂•勃朗特的《简•爱》,则受到普遍欢迎。大家读着作品,沉浸在夏洛蒂所创造的特定的环境里,作家那么雄辩、生机勃勃又充满热烈感情地将她心爱的简•爱推到读者面前,使这位长相平庸、出身低微的女子,浑身充满神秘的美。这种美散布在整个作品中。这种美震撼着人心,攥着读者的手:“强迫我们沿着她的道路前行,迫使我们去看她所看的东西……最后我们终于沉浸在夏洛蒂•勃朗特的天才、激情和义愤之中。”(弗吉尼亚•沃尔夫语)
      《简•爱》充布着作者的情绪,无论是罗彻斯特还是荒野沼泽,一切的一切都是为了简•爱才有。这种强烈情绪的激烈,使我们在当时很难再进一步思考。“在上帝面前,我们的灵魂平等”,这一句充盈着平民色彩的话语,立刻获得了人们尤其是大学生的好感。简•爱作为一个具有民主思想、坚强个性的女性形象,无疑充满着无限魅力,她的瑰丽丰富的心灵及内在精神在那平庸外貌的衬托下,显得更加的灿烂。
      可是简•爱的上帝是谁,或者是什么?这个带着作者浓郁自传气息的人物,令人极自然地想起作者那时运不济且又短暂的一生,想起在荒野的约克郡有一所教区牧师住宅;在荒野、在沼泽地带,她不幸而孤独,永远处于贫困和精神奋发的状态之中。也就是说,简•爱这个人物与其说是生活中的人,不如说是作者想象、幻想、映照下的人。这个人物身上的全部魅力均来源于作者所具有的诗意。
      它的表现就在于,简•爱从未放弃这一反抗精神和独立精神,这种精神给了她的形象以动人的魅力,也决定它跟周围环境发生大量冲突。小说主要描写的是简•爱与罗彻斯特的爱情并通过简•爱的爱情观更加深化了她的个性。她认为爱情应该建立在精神平等的基础上,而不应取决于社会地位、财富和外貌,只有男女双方彼此真正相爱,才能得到真正的幸福。在追求个人幸福时,简•爱表现出异乎寻常的纯真、朴实的思想感情和一往无前的勇气。她并没有因为自己的仆人地位而放弃对幸福的追求,她的爱情是纯洁高尚的,她对罗彻斯特的财富不屑一顾,她之所以钟情于他,就是因为他能平等待人,把她视作朋友,与她坦诚相见。即使处于最幸福的时刻,作为心爱的人的未婚妻时,简•爱依然保持沉着和清醒。她不仅要维护自己的名誉,而且要维护自己的独立。她寓骄傲于谦逊,珍惜自己个人的人格尊严。渴望自食其力的诚实劳动和独立。对罗彻斯特说来,简•爱犹如一股清新的风,使他精神为之一振。简•爱的纯朴、善良和独立的个性重新唤起他对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在简•爱的性格塑造上,夏洛蒂始终将笔墨着色于她的精神世界,她对幸福和自由的向往,简•爱的灵魂像一团火,她的性格不屈不挠,她是一个聪明、敏感、富于幻想、感情细腻的少女,但是不幸的是,却被命运抛到那样一种不公平的环境里。不过,她从未放弃对命运的抗争,她凭自己的人格美和精神吸引力不断击倒周围的嘲笑、蔑视和欺凌,她不惜一切代价始终保持自己的人格和尊严,维护女性应有的社会地位,她是喜欢自我批判的,但也是自尊自重的,她的谦逊有吸引力,但是她从不让读者按她自己最初的估价来理解她,我们看着一个人逐渐发现她自己,不是通过长期的内省,而是通过与她自己的经验齐头并进的习惯。我们通过她自己那明明白白的记述,相信她既难看,又迷人,既柔弱,又坚韧,既谦逊,又高傲。夏洛蒂•勃朗特通过简•爱这样一个不起眼的人物写出人的价值、人的精神世界、人的感情和尊严及女性对自己命运和地位的猛醒和再认识,从表现妇女意识的角度来看,《简•爱》的一个特点是把女人作为第一位的、独立自在的人来表现,她是作为一个无亲无故的孤儿出现的,这也有助于表明她就是她自己,形成了一个独立的作为强者的女性形象。她之所以这么光彩夺目,就因为她的不同寻常的气质,她的丰富的感情世界。
      因此,简•爱的上帝可以说是她的情绪.遍布全书每一章、每一行、每一句里的“我爱”“我恨”“我痛苦”。正是这种情绪中所渗透的诗意美,才会使读者不知不觉地沉下去,在那个敏感的年龄与渴望的年龄,从简•爱身上感到同一种寂寞、痛苦以及爱与恨的需要。与此同时,“上帝”便外化为一种性格。
      如果我们对简•爱的美的膜拜正是由于她性格魅力的话,那么或许,这种性格生就的人物美,正是作者所要读者受她的情绪支配下得出的结论。简•爱是作者的人格化,上帝即是作者的所有幻想。所以到这一刻,无论是夏洛蒂还是读者,都没有真正地接触到社会与现实生活,以及这个大范畴的文化规范。
      很明显,罗彻斯特是为简•爱而生的。他们之间离奇而刻骨的爱情完全受着作者的支配,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是一种幻想下的戏。现代研究者已经用大量翔实的资料,断言夏洛蒂完全缺乏对罗彻斯特这个阶层生活现状的了解。这在作品中也不无痕迹。因此,我们更可见到作者的简•爱,为简•爱而生的罗彻斯特,都源于作者的诗意而并非现实。我们宁可将他们看成是作者的某种象征,或许会更有意思。
      但是,无论夏洛蒂怎样远离都市、远离贵族的客厅,她毕竟有生活经历;尽管她的生活经历平凡,充满艰辛,她还受过一定的教育,所以她通过从书本吸收有关文化因素,来营造她看世界的角度。这一点,从《简•爱》中似乎很难发现,因为全书满溢着作者热烈情绪,造成了强烈的诗意境界,简直不容你仔细地停留片刻想一想。
      终于,在看过小说二十多年、看过电影十几年后,当我重读她其中的情节的时候,我突然想到简•爱的出走,简•爱的爱情观,并对书中一些情节从美学角度作了新的思考。
      在火炉边。(简•爱常常在火炉边与罗彻斯特交谈)火苗跳跃着,罗彻斯特坐在火的阴影里,那硕大的脑袋失去了往日的高傲。
      简•爱悄然地走进来了。(她此时已经明了罗彻斯特有疯妻子的实情)
      揪人心魄的对话,在我的内心里,我总以为简•爱会留下来,为罗彻斯特长年的孤寂,也为她自己对罗彻斯特的爱。何况,小说本身的情绪、诗意早已使人忘记了俗世,俗世才有的道德观念、对地位的斤斤计较。那跳跃的火苗的壁炉边,充满着热情,浪漫与想象,面对深爱自己的男人,简•爱一定会热泪盈眶地走上前说:我爱你。
      可是,没有。唯有一个与诗意、火炉、爱毫无关联的字眼在我的面前无限地扩大:情妇。
      小说的诗意在这里突然由于这两个字出现了一片阴影。在这一片阴影里,我突然见到从诗意与热情中走出来的夏洛蒂。她出其不意地回到现实生活中,用完全符合平民角色的文化意识向那个正沉溺于想象情绪中的简爱亮出“黄牌”,发出警告。
      小说到这里总算有了一点现实感,也有一点让人思想的空间。
      在欧洲的上流社会、“情妇”这个特殊的位置是被容忍或容许的。女人们一面屈辱地投怀于男人,同时从他们那里得到相对的自由。只要她们能恪守与丈夫的盟约,并同情夫的相处中间接地帮助自己的家庭,那么,这个地位一般来说还是稳妥的。安娜•卡列妮娜之所以为上流社会所不容,是因为她根本没有想到要仅仅充当渥沦斯基的“情妇”,她是要将自己所有爱情奉献给这位心爱的花花公子,直至放弃自己的家庭。贵族对于女性在道德上同样严厉,与平民的区别是,它仅仅在一个方正的框架下,还能划出可怜的范围供这些女人活动活动手脚,一旦你要活动你的心,那么对不起,连手脚一起抓入方框内,安娜最后的卧轨就是佐证。
      再说,按照上流社会的道德观,简•爱作为一个未婚女性,在这样的情况下成为罗彻斯特的情妇,实际上并不会受到上流社会的非议。小说中英柯莱姆小姐实际上是一个虚设的人物,为了简•爱的内心有一个作战人物,也为了映照简•爱对罗彻斯特的爱。因为实际上根本不存在罗彻斯特能否娶她的问题,罗有疯妻。那么,是什么使简•爱从满怀诗意的爱情中突然对疯妻刮目相看的呢?
      那就是简•爱作为一个平民角色的文化规范。她的道德观,对“情妇”这个地位的不堪忍受,以至她强咽下对罗彻斯特的温情挚爱而选择出走。
      这个结果将读者从原来诗意横流的情景内突然甩出,在实际生活中,读者的经验忽然发生效果,简•爱一下子从书中走下来,来到读者现实生活中间,甚至可以称得上现实生活中道德方面的楷模。
      或许,正是由于这一点,使简•爱充满诗情的性格产生了无可换回的缺陷,甚至破坏了简•爱整体的艺术美。当一个人物回归到读者经验足以接受的水准时,美感当然消失殆尽。
      自从简•爱出走以后,便很难让读者再回复到起始的激情,直到简•爱成了一个小富翁回到双目失明的罗彻斯特身边时,平民的角色意识更浓烈地在这位新富身上散发出来。那种强调民主、平等或者“上帝面前人人平等”的思想已经受制于情绪的驱使,化为强烈的“我爱”“我恨”。罗彻斯特这个人物完全为简•爱而生的痕迹在这最后一幕里也显露无遗。假如他同样是一位有个性的人,简•爱这位新富他是否能接受呢?假如不在情爱这个天平上衡量,客观方面的条件总是有差异的。
      爱情总离不开现实的客观条件等方面的制约。艺术的处理方式可以保留某种抽象或象征或幻想中的形态,也可以直接放入现实生活中观察后再升华。这是由于不同作者的不同写作习惯所得出的不同结果。对于夏洛蒂来说,简•爱恰恰是两方面都没有从开始走到底的人物。诗意没能从头到尾保留在简•爱身上;回归到现实时又没能很好地升华,以至流于读者一般经验水平线。
      因为在今天看来,简•爱这位家庭女教师的形象是作家复杂的性格、情感、意志所构成的全部力量的凝聚。她敢爱、敢恨、自尊、自强,她的人格魅力就在于她寻求独立、争取平等地位的意念和行动。作者把一个来自社会下层不甘忍受社会压迫、勇于追求个人幸福的觉醒中的新女性摆到小说的主人公地位,并歌颂了她反抗压迫和社会偏见、努力争取独立的人格和尊严、追求幸福生活和平等的社会地位所作的顽强斗争的精神。但是,夏洛蒂没有能力来解决男女平等以及妇女解放等问题,她能做的就是为简•爱的命运布置一个突然的转变,即获得了幸福的婚姻和意外的财产,用这个转变来使简•爱达到了她所苦心追求的那个目的,这也是作者理想主义实现的升华。
      《简•爱》及其作者已经在文学史上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迹。我的文字并不是想对这个印迹有所非议,而是想用个人的思考,以《简•爱》这部充满激情诗意的小说中一片小小的阴影,作一番美学角度的咀嚼,用浅陋的文字表述在此;充其量只能作一种表示:即今天我们某阶层读者审美眼光水准的呈露,从而达到多元地、艺术地解读文学作品中更多的文学元素。
      责任编辑:水涓
      
      作者简介:成宁(1963-),江西赣州人,赣南教育学院中文系副教授,主要从事写作和外国文学研究。

    相关热词搜索:诗意阴影夏洛蒂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