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者文摘
  • 美文摘抄
  • 短文摘抄
  • 日记大全
  • 散文精选
  • 感恩亲情
  • 人生感悟
  • 智慧人生
  • 感悟爱情
  • 心灵鸡汤
  • 实用文档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感悟爱情 > 渔歌一曲 [一曲渔歌渺汉唐]

    渔歌一曲 [一曲渔歌渺汉唐]

    时间:2019-02-12 05:33:55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关键词:赤壁之战 咏史诗 怀古诗 清代 蒲圻   摘要:本文认为南宋、明代和清代是赤壁诗词创作的三个繁盛期,并对清代作家袁枚、赵翼和秋瑾赤壁怀古诗的登临地进行考证,认为三首诗歌均写于蒲圻赤壁,同时对其进行赏析。
      
      一
      
      赤壁之战是我国古代军事史上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曹操统一北方后,于东汉建安十三年(208)七月挥师南征,欲统一中国。孙权和刘备组成联军,携手迎击,两军大战于长江赤壁(今湖北省赤壁市西北)江面。由于曹操水军实力不强,加之军事指挥失误,最终战败,退守北方。这场战役确立了魏、蜀、吴三足鼎立的局面,在我国军事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在赤壁之战发生后的近两千年时间里,诗人词家或登临怀古,或掩卷咏怀,留下无数咏怀赤壁的诗词。这些诗词中,有唐代李白的《赤壁歌送别》、杜甫的《过南岳入洞庭湖》、杜牧的《赤壁》、崔涂的《赤壁怀古》;宋代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辙的《赤壁怀古》、辛弃疾的《霜天晓角・赤壁》、李壁的《赤壁》、陆游的《曹公》;元代吴师道的《赤壁图》、朱桢的《赤壁石刻》、元好问的《赤壁图》;明代方孝孺的《赤壁歌》、袁宏道的《过赤壁》、孙襄的《拜风台》、魏裳的《登赤壁山》、方逢时的《赤壁烟霞》;清代曹雪芹的《赤壁怀古》、阮元的《赤壁》、袁枚的《赤壁》等。考察历朝赤壁诗词的创作情况,可以发现东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北宋和元代的数量都不是很多,而南宋、明代和清代的创作非常集中,呈现出繁盛的局面。
      第一个繁盛期是南宋。由于南宋王朝偏安于淮河、秦岭以南的半壁江山,使得高扬爱国主题成为文坛的主导倾向,而赤壁之战时群雄逐鹿、英雄辈出,因此歌咏赤壁往事、呼唤三国英雄拯救国家的内忧外患成为创作的重要题材。此外,这种选材取向受到苏轼“两赋一词”的影响,苏轼的黄州创作主要在元丰五年(1081),距离靖康之难(1127)不足半个世纪,加之苏轼卓越的文学成就,使得赤壁之战成为南宋文坛最热衷的题材之一。这一时期写作此题材的作家面非常广,如辛弃疾(《霜天晓角・赤壁》)、张孝祥(《水调歌头・闻采石矶战胜》)、戴复古(《满江红・赤壁怀古》)、陈与义(《夜赋》)、吴儆(《酹月亭》)、岳珂(《赤壁》)、刘辰翁(《乳燕飞・贺新郎》)、文天祥(《读赤壁赋前后二首》)、白玉蟾(《赤壁》)等都有创作。同时单个作家写作此题材的作品数量很多,如戴复古、辛弃疾、张孝祥、刘辰翁都在两篇以上,特别是陆游写作了四篇以上,分别是《念奴娇・赤壁词》《远游》《曹公》和《黄州》等。南宋赤壁诗歌几乎全部是咏怀之作,登临之作极少,此外,词作占有绝对多数,诗歌的比重非常小。
      第二个繁盛期是明代。这种创作局面是诸多文学因素共同推动而形成的,但主要原因是明代蒲圻产生了大量本土诗人,且他们倾情歌咏故乡,竞相歌咏赤壁。蒲圻县(1998年更名为赤壁市)自古以来就是孕育诗人的热土,明朝更是诗风不绝、诗家辈出,“后五子”之一的魏裳为其中代表,他是名噪文坛的大诗人。同时涌现出魏观、李德庸、廖俊、李承箕、廖道南、魏君、胡尧元、方逢时、谢鹏举、谢师启、魏朴如、吴童、王鼎彦、黄升图一大批卓有成就的诗人。这些诗人带着对故乡炽热的情感,以游子和乡士的视角去审视千年前的赤壁之战,留下了一笔丰厚的诗歌遗产,如李承箕(1452―1505)的《赤壁感怀》、廖道南(?―1547)的《登赤壁亭》、魏裳(生卒年不详,1550年中进士)的《登赤壁山》《赤壁怀古》、方逢时(?―1596)的《赤壁烟霞》《古战场怀古》等。明代赤壁诗词中的登临之作数量急剧增加,占绝大多数,同时诗歌中感情成分非常浓烈。
      第三个繁盛期是清代。清代是我国文学史的一座高峰,各种文体都再度辉煌,诗歌更是取得了蔚为大观的成就。在这种背景之下,赤壁诗词的创作取得了丰硕的成绩,虽然创作数量不如南宋和明代,但是许多名家纷纷涉足这个题材,如宋荦的《秋日赤壁公宴》、郑燮的《念奴娇・周瑜宅》、曹雪芹的《赤壁怀古》、袁枚的《赤壁》、赵翼的《赤壁》、李调元的《黄州》、阮元的《赤壁》、陈沆的《赤壁》、朱日浚的《赤壁怀古》、张维屏的《一剪梅・秋夜偕客泛舟赤壁》、张之洞的《赤壁东坡词》、爱新觉罗・载淳的《赤壁前游》、秋瑾的《赤壁怀古》等。清代赤壁诗词中登临之作和咏史之作双峰并峙、相得益彰,且诗词中带有强烈的史学气息。赤壁之战虽然发生在蒲圻赤壁,但历史上黄州和蒲圻对发生地的争论非常激烈,致使许多诗词的登临地存在着不小的争议。下文对清代三首赤壁诗歌的登临地进行考证,同时进行简单的赏析。
      
      二
      
      赤壁之战是一次轰轰烈烈的战事,是一段不朽的历史。但是,再不朽的历史也要归于平静,再伟大的英雄也要被历史烟尘无情地埋没。当诗人追忆这段往事的时候,沧海桑田的感叹涌上苍凉的诗行。如袁枚的《赤壁》①:
      一面东风百万军,当年此处定三分。汉家火德终烧贼,池上蛟龙竟得云。//江水自流秋渺渺,渔灯犹照荻纷纷。我来不共吹箫客,乌鹊寒声静夜闻。
      袁枚乾隆十八年(1753)正式入主随园,开始了恍如隔世的田园生活。因为这一时期清静治学,远离政治,他的处世心态和思想观念发生了明显的改变。这种返璞归真的出世心态促使他频繁地出游,甚至在六十九岁(1784)的时候,他也出行万里,远游岭南,即“花朝后三日,由其门生刘霞裳陪同,作岭南之游,作七律六首以留别随园”②。袁枚一生的出游多是以南京为中心的短游,只有岭南出游是远游。这次出游从鄱阳湖南下,游历岭南粤桂一带,再北入洞庭湖,进入湖北,然后顺长江东下回到南京。这首诗正是这次归途中,过洞庭湖湖口登临赤壁所作。现有的史料并未记载该诗是写于蒲圻赤壁还是黄州赤壁,但是诗人“入湖南、湖北境后,写下了《潇湘》《二妃庙》诸诗,游览了愚溪、钴潭、衡阳的回雁峰、衡山的祝融峰、岳麓山等地,各有诗纪事、抒情,还写了《柳子厚祠》《再题贾太傅祠》《息夫人庙》、《岳阳楼》、《黄鹤楼看雪》《祢衡墓》等诗”③,从《岳阳楼》和《黄鹤楼看雪》两首诗的内容上看,诗人泊靠岳阳楼的时候是1784年深秋,而到武昌的时候已是飘雪的冬季。因此,诗人沿长江东下,途径距离岳阳仅数十里的蒲圻的时候,应该还是深秋时节。而到达黄州的时候显然是在武昌之后,也是那年冬季。从诗中的“秋渺渺”、“荻纷纷”、“乌鹊寒声”等描写内容可以看出,诗人登临赤壁的时候是深秋时节,据此我们可以推断,这首诗歌是写作于蒲圻赤壁的。
      这首诗浸透了时间流逝的沧桑之感。前四句用艺术化的笔墨,刻画了赤壁之战时惊心动魄的场面。“一面东风百万军,当年此处定三分”明确指出诗人慕名登临的赤壁,就是当年曹操的百万雄师被击溃的地方。“汉家火德终烧贼,池上蛟龙竟得云”两句,诗人站在拥刘贬曹的立场上,对火烧赤壁予以高度褒扬。但是诗人描写百万大军厮杀的场面之后,却感叹一切英雄和历史都消逝了,都湮没在山川当中,只剩下默默的东流水、渔船中昏暗的灯火和纷飞的荻花,诗人感慨往事消散如烟、时间流逝如梦。“我来不共吹箫客,乌鹊寒声静夜闻”则表明心中陡生无限感慨,伴着秋日缓缓东流的“江水”和静谧夜空中的“乌鹊寒声”在静静地升腾。这首诗艺术上最大的特色是倾注着鲜明的个人意识,袁枚作诗论诗崇尚“性灵”,而“性灵”的审美价值的核心是彰显独特的个性,即“有人无我,是傀儡也”,在诗歌中体现有“我”的境界是他创作的基本风格,此诗中的“我来不共吹箫客”正是体现了浓厚的个性色彩。
      
      三
      
      许多赤壁诗词通过缅怀赤壁之战,表达了脱离政治纠葛的超脱心境。清朝诗人赵翼因为不满官场的庸俗黑暗,从贵州任上辞官归里,在这次归家途中,1773年路过赤壁写下《赤壁》④:
      依然形胜扼荆襄,赤壁山前故垒长。乌鹊南飞无魏地,大江东去有周郎。//千秋人物三分国,一片山河百战场。今日经过已陈迹,月明渔父唱沧浪。
      赵翼任广州知府的时候,因不满顶头上司李侍尧的贪婪成性,就提出过辞官的请求。在任贵州分巡贵西兵备道时,因被吏部降一级使用而毅然辞官。诗人辞官后,经洞庭湖北入长江,然后顺长江东下回到故乡江苏阳湖。诗人写完《赤壁》之后,随后写了《夜泊汉口》和《题黄鹤楼十六字韵》等诗。由于蒲圻赤壁西距武汉约一百公里,在武汉的长江上游,由此可以断定,诗人的这首诗是在途径蒲圻赤壁时写作的。
      赵翼咏史怀古诗的主观意识非常强烈,“抒写性灵最具特色者却是抒写其独有的思想、独具的识见,从而显示出‘识高’、‘胸中有识’的个性特征”⑤,这首诗鲜明地体现了这种特色。“依然形胜扼荆襄,赤壁山前故垒长”描写了登临时的现实景象,诗人弃官归乡途中顺便拜谒了震烁千古的赤壁古战场,看见赤壁山矗立在大江岸边,地势十分的险要,山前仿佛还留存着长长的战争遗垒。“乌鹊南飞无魏地,大江东去有周郎”两句进入了怀古时空,对曹操的失败感到悔恨,对周瑜的胜利而高歌。这两句的用典非常巧妙,曹操曾经在《短歌行》中用“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抒发自己统一中国的政治抱负,而他向南扩张的理想却在赤壁一役中遭到破灭,从此以后不再是曹操的地盘,英雄横槊赋诗的形象成为美好的记忆。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用“大江东去浪淘尽”的豪情,歌颂周瑜的丰功伟绩。“千秋人物三分国,一片山河百战场”两句重新回归到现实的抒情时空中,眼中的遗迹曾经经历过无数的战斗厮杀,曾经演绎着多少斗智斗勇的战争往事。“今日经过已陈迹,月明渔父唱沧浪”两句是全句抒情的落脚点,诗人描绘月夜渔舟,表明自己释怀的心情,从风浪激荡的日子里解脱出来,今日看见眼前安逸无忧的景象,自然十分惬意。然而一切却是历史陈迹,眼前是明月高照。诗人如此描绘,与当时“淡于名利的归隐心情是一致的”⑥。诗人赤壁怀古的真正意图在诗歌的结尾体现出来了,屈原在《渔父》写道自己被放逐后,和渔父有一番对话,渔父劝他“与世推移”,不要“深思高举”。屈原表示宁可投江而死,也不能使清白之身蒙受世俗的尘埃。渔父走时唱着“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渔父认为,处世不必过于清高,世道清廉,可以出来为官;世道浑浊,可以与世沉浮。此诗的“月明渔父唱沧浪”其实是反其意而用之,诗人旨在表明:在浑浊世道里,就不能与世沉沦,一定要洁身自好,全身隐退。
      
      四
      
      凭栏怀古是赤壁诗词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当诗人登临赤壁古战场的时候,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情景交融:“景”是现实之景,是承载历史内容的真实之景;“情”是即景之情,是诗人面对赤壁古迹而生发的复杂多样情感。许多诗人通过登临赤壁实现情景交融,在咏怀历史时表达了强烈的思想感情,秋瑾赤壁怀古就是其中的代表。秋瑾一生中曾经几次从湖南湘潭出发北上北京,其中第二次北上是1903年,她丈夫的“和济钱庄”因经营不善而倒闭。这年夏末,她随同丈夫前往北京,途经蒲圻赤壁⑦,写下了著名的《赤壁怀古》⑧:
      潼潼水势响江东,此地曾闻用火攻。怪道侬来凭吊日,岸花焦灼尚余红。
      秋瑾是20世纪初期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诗人,这首诗渗透着诗人强烈的爱国思想和反帝倾向。诗人幼年随祖父在福建厦门、漳州等地,后来又到台湾、湖南等地生活过。这段岁月中,她目睹外国侵略者在中国土地上恣意横行,思想产生极大的触动,滋生了反帝思想的萌芽。诗歌是秋瑾短暂生命中有力的革命武器,少女时的秋瑾以赏花怀友为题抒发远大的理想抱负,涉世后用诗歌为拯救民族危亡而呐喊,为解放妇女而歌唱。在短短的一生中,她写了许多诗歌。她的诗歌充满着英勇战斗、自我牺牲和追求理想的浪漫主义精神,她是以沸腾的革命热血来写诗的,她的《宝剑歌》《剑歌》《宝剑诗》《红毛刀歌》等,对刀剑不断地歌咏,体现出浓浓的爱国热情。秋瑾结婚后几次到北京,在新思想和新文化的影响下,她的思想逐渐地觉醒,挽救民族危亡的爱国情操和倡导妇女独立解放逐渐成为她思想的主流。
      在这首诗中,诗人借登临怀古,将反帝爱国思想淋漓尽致地表露出来了。“潼潼”是象声词,水流因为湍急而发出巨大的声响。“江东”即“江之东岸”,就是赤壁,长江在赤壁江段的流向大致为南北方向,洪湖的乌林在西岸,赤壁在东岸,故为“江东”。秋瑾访谒赤壁古战场时,站在赤壁山头,耳边回荡着激流拍打赤壁山石的巨响。然后诗人运用丰富的想象,顺着时间的隧道,从现实纵向切入历史。诗人极力地怀想赤壁之战以及战争中涌现的英雄人物,此所谓要“怀古”,先“入古”。“此地曾闻用火攻”是个倒装句式,正常语序为“曾闻此地用火攻”,这里将宾语“此地”前置,强调诗人登临的地点,是赤壁之战发生的地方。“侬”是华东上海一带的方言中的词语,就是指“我”。诗人用“怪道侬来凭吊日”将视线从古代移回到现实。“岸花焦灼尚余红”是一种夸张的意象,诗人仿佛还看见火光映壁的景象。这句是全诗感情思想的聚焦点,诗人通过咏怀赤壁之战,找寻民族精神,以抵御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华民族的欺凌。这首诗“笔在刚柔之间,以刚补柔,以柔补刚,刚柔相济,雄句与婉句兼而有之,肝肠似火而色貌如花”⑨,堪称赤壁怀古诗的代表之作。
      
      基金项目:湖北省教育厅2009年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项目编号:2009q152
      
      作者简介:魏一峰,湖北大学中国古代文学硕士研究生,咸宁学院人文学院讲师,主要研究中国古代诗词和咸宁地方文化。
      
      ① [清]袁枚.小仓山房诗文集(卷一)[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10.
      ②③ 傅毓衡.袁枚年谱[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86:129,134.
      ④ 赵兴勤.赵翼评传[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2:100.
      ⑤ 王英志.性灵派副将赵翼论略[J].文学评论,1996(6):149.
      ⑥ [清]赵翼.胡忆肖选注.赵翼诗选[M].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85:81.
      ⑦ 郭延礼.秋瑾年谱[M].济南:齐鲁书社,1983:102.
      ⑧ [清]秋瑾.秋瑾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60:55.
      ⑨ 李元洛.楚诗词艺术欣赏[M].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1984:351.

    相关热词搜索:渔歌汉唐一曲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