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者文摘
  • 美文摘抄
  • 短文摘抄
  • 日记大全
  • 散文精选
  • 感恩亲情
  • 人生感悟
  • 智慧人生
  • 感悟爱情
  • 心灵鸡汤
  • 实用文档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感悟爱情 > [汉语能愿动词“会”、“能”语境迁移偏误分析]针对能愿动词偏误提出的教学策略

    [汉语能愿动词“会”、“能”语境迁移偏误分析]针对能愿动词偏误提出的教学策略

    时间:2019-02-14 05:27:14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摘要:汉语能愿动词和英语情态动词是两种语言中相对应而又封闭的一个语法和语义范畴。因此留学生在这一方面容易犯错误。而其中“会”与“能”是留学生极易用错的两个能愿动词。是留学生习得能愿动词的一大难点。文章会对“会”和“能”相关的偏误进行分析,探究偏误的原因 、习得的难点和促进教学的方法。
       关键词:能愿动词;偏误分析
       一、汉语中能愿动词“会”和“能”的义项和性质
       (一)“会”的义项,其核心意义为“可能性”:
       会1:能力,有完成某事的可能性,表示“能力”的“会”属于实意义动词。如:他会弹琴,我不会。
       会2:意愿/ 许诺,表示懂得干什么和能够干什么。如:你放开我,我自己会走。会2也表示按惯常某事有发生的可能性。如:一到雨天,他的腿就会疼。
       会3:推测,经推断某事有发生的可能性。如:傍晚有火烧云,看样子明天会是个大晴天。
       (二)“能”的义项,其核心意义为“具备完事条件”。
       能1:有能力干什么,具备内在完事条件。如:他能坐100个俯卧撑。
       能2:表示有条件或某种用途,具备外在完事条件。如:
       能3:表示许可或允许,具备情理成事条件。如:你不能脱离群众。
       能4:推理,表示有某种可能,具备事理/逻辑成事条件。如:万里无云,哪能下雨。
       能5:意愿,具备意愿成事条件。如:如果你能来参加我的生日宴,那将是我对大的荣幸。
       二、偏误分析
       Carl James把偏误分为五类:遗漏,错序,误加,误形,杂糅。而能愿动词的偏误分析分为四种:遗漏,误加,错序和杂糅。
       (一)遗漏偏误例句:
       几十年以后,我很想念在这里的日子。(×)
       几十年以后,我会很想念在这里的日子。
       “会”在这里表示某件事情或状态有实现的可能性。A例句中遗漏了“会”,就把将要发生的可能性给忽略了。
       (二)错序偏误例句:
       明天晚上课讲座会听去。(×)
       明天晚上的讲座会去听。
       这种错误常常出现在日本留学生身上。因为日语的能愿动词是放在动词后面的,学生很容易把母语语序迁移到汉语中来。
       (三)误加偏误例句:
       书对我来说这样好,我怎么会能离开它?(×)
       书对我来说这样好,我怎么能/会离开它?
       同时使用了“能”和“会”,学生没有掌握好“会2”和“能4”都可以表示现实的可能性,所以出现了重复。
       (四)杂糅偏误例句:
       1.“会”和“能”的混用
       A. 我们国家的每个人都说英语,不能说汉语。(×)
       我们国家的每个人都说英语,不会说汉语。
       会2和能4都表示现实的可能性,可以互相替换。但是例句A要表达的意识只能用会1,不能用能4.
       2.与其他表达方式的混用
       B. 儿子说他不会记住,所以妈妈留了一张纸条给他。(×)
       儿子说他记不住,所以妈妈留了一张纸条给他。
       某些表示动作-结果的动词词语,否定式时一般用可能补语,而用“会”或“能”比较别扭。
       三、偏误成因分析
       (一)母语负迁移
       二语习得和学习有关的语言迁移理论早在50年代就提出来了,它指的是学习者在用目的语进行交际时,试图借助于母语的语音、词义、结构规则或文化习惯来表达思想这样一种现象。语言迁移一般有两种:正迁移和负迁移。当母语的某些特征同母的与相类似或完全一致时,往往出现正迁移;而当母语与目的语的某些特点不同的时,学习者借助或沿用母语的一些规则,就会产生母语负迁移。
       (二)认知偏误
       认知偏误指因人的认知能力跟某种语言规则产生矛盾而出现的偏误。在自然语言中,有些语法点形式和意义的关系不够单一、凸现,自然度比较低,这就是导致产生认知难度。
       (三)回避策略
       在初级阶段,由于“能”作为刚导入的新规则,大多数学习者还不会使用,对某些用法不确定,他们大多采取一种回避的态度。
       四、教学对策
       让留学生掌握能愿动词“会”和“能”各个义项的特点及区别。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学生的学习难点不是母语与汉语之间明显的差异,而是母语与目的语相似的地方。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将教学重点放在容易产生词义混淆的地方,极可能准确的说明二者之间的差异。这样可以大大避免偏误的出现。
      
       (作者简介:闫 肃(1986.2-),女,吉林省吉林市人,满族,吉林大学文学院10级汉语国际教育硕士研究生。)

    相关热词搜索:汉语语境动词迁移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