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者文摘
  • 美文摘抄
  • 短文摘抄
  • 日记大全
  • 散文精选
  • 感恩亲情
  • 人生感悟
  • 智慧人生
  • 感悟爱情
  • 心灵鸡汤
  • 实用文档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感悟爱情 > [短讯] 今日新闻短讯

    [短讯] 今日新闻短讯

    时间:2019-02-15 05:32:53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钱钟书先生的小说《围城》和评论集《诗歌随笔五篇》的法译本,刚由法国巴黎克里斯蒂昂・布歌华出版社出版,便引起了法国评论界的反响。二月十三日,《世界报》以《钱钟书出现在法国人面前》为题,发表了阿兰・佩罗博的评论,他说:
      一位伟大的中国作家刚刚出现在法国公众面前:钱钟书。他不是年轻的先锋派作家,也不是目前在中国文坛上地位显要的“五十年代作家”的代表,而是一位早在四十年代便勤奋著作、现年七十七岁的人道主义文人。从今以后,他的名字就将和鲁迅、茅盾、老舍或巴金并列于西方了。
      汉学家们对钱钟书早有了解。一九八三年六月十日,西蒙・莱斯曾在《世界报》上撰文认为,如果把诺贝尔文学奖金授予中国作家的话,只有钱钟书才能当之无愧,因为“他是一位天才的作家……他的作品具有异乎寻常的才华”。然而当时没有法译本,现在克里斯蒂昂・布歌华出版社填补了这一空白,出版了钱钟书的两部体裁不同的作品:小说《围城》和文学评论集《诗歌随笔五篇》。它们的出版立刻证实了西蒙・莱斯的看法:钱钟书无疑是中国文学界最杰出和最引人注目的人物之一。
      《围城》是钱钟书所写的唯一的小说。
      这部杰作具有同时代的中国小说所没有的一切:堪称典范的形式,把不同情节和谐地组织起来的严密结构,把日常的平凡琐事构成宏伟画面的史诗般的灵感。《诗歌随笔五篇》同样体现了这种运用自如的文笔,语气和节奏的统一。他用中西对照的方法来评论中国的诗歌和绘画,他的渊博学识和独到见解,表明他对西方文学遗产和中国的文化宝库有着极为深刻的理解,因此对这样卓越的作品,不先睹为快实在是一大憾事。
      (吴岳添)
      
      戴安娜・库伯―克拉克(DianaCooPer-Clark)在加拿大大学任教。她的著作《当代小说家访问记》(Inter-views With Contemporary Novelists)中记载了她对十二名当代文学家的访问。这些人毫不隐讳地谈了他们作为当代作家的奉献,所感到的光荣和痛苦,还谈到了他们所认识到的和体会到的各种问题。如,小说的写法,小说的标准,以及小说的美学意义、文学批评的价值与影响等方面的问题。其中玛格丽特・德拉布尔(MargrateDrabul)讲的是个性、环境对小说的影响;塔里卡・琼(Trica Jong)谈了人类潜意识的存在在小说中所表现出的“一种持久的神话”;托尼・莫里森(Toni Morrison)和作者大谈她的作品与其说是文学创作,不如说是美术创作,以强调绘画对她创作的影响,科林・威尔逊(Colin Wilson)讲了他的作品中科学幻想与乐观主义因素的形成。还有契弗和辛格都发表了自己的议论。作者并没有在访问记中夹写小说家们的生平,及其它背景材料,而直截了当地记述观点与议论,这本身也是一种当代作家的笔法。
      
      阿尼塔・沙利文(Anita salli-van)是钢琴修理师。从小学弹钢琴,但是直到步入中年她才发现自己并没有真的了解音乐。她开始回忆:我到底从音乐中得到了什么。并且把所领悟的写成书《第七条龙》(The SeventhDragon)。有人为这本书起了个副标题叫《禅与钢琴调音艺术》。她认为,每架琴弹出的音不一样,琴师调音时只是为某架琴而工作,这架琴的曲调把琴师带入了一个世界,这个世界是其它琴所奏的曲调所产生不出来的,如果说琴有共性的话,那就是它们都有弦外之音,调音的过程就是寻找并为琴能奏出弦外之音作准备。她清楚地知道,调音时并不一定要奏出完整的音节或曲子,每一个单调的音符都是相对静止和独立的,但是这是音乐之心,从独立和静止的余音中,调音师可以感觉到一个活的生命,这个生命正忙着创造一种极富特色的文化,这也正是沙利文的收获,同是又是她的创造之所在。
      
      英语是如何在世界范围得到广泛应用的,在英语向世界各地流通的过程中,它都遇到了什么情况?就这些问题,罗伯特・麦克鲁姆(RobertMcCrum)写了《英语的故事》(TheStory of Eng1iSh)。作者从盎格鲁―撒克逊人的语言开始,用轻快的笔触讲述了英语的历史和对现代英语产生的影响。其中重点谈了乔叟、撒米尔・约翰逊和韦伯斯特的作品。通过对爱尔兰英语、美国英语、非洲英语和澳大利亚英语的分析,作者告诉人们,为什么说各地的英语是不一致的,但是同时它们又是统一的。作者着眼在几个历史阶段:十八世纪英语的变迁、欧洲大陆对英语的影响、维多利亚英语在美国拓荒者中的变革与发展等等。
      
      数学是人类文明的产物,但是由于它复杂的理论和推理使人很少考虑到它在人类文化中所起的作用。莫里斯・克兰(Morris Kline)写了《数学与知识的探求》(Mathematics andthe Search for Knowledge)一书,试图提醒人们,特别是年轻人注意数学在文化发展史中的作用。作者以西方学者的眼光,用活泼的语言娓娓讲述着数学的历史。人们在建立数学时,是把人类文化活动中的一些现象用数字的概念再现出来,并试着找出规律,随后,人们发现,这个数学的某一个规律或规律的推理,即数学公式和数学公式的演算、推导,同时又都是人的逻辑思维发展的新的起点,促使人们向理性社会迈进。数学在这样的条件下勾画出了物理学的图谱,并且在发展自己的同时发展了它。克兰的数学故事从古希腊讲起,介绍了一些西方数学家。作者认为他们开辟了宇宙间的新天地,并且影响了人们对宇宙的看法。
      
      “可口可乐”作为一种在世界上享有盛誉的泡腾饮料,曾几何时卷入了一场出乎意料的“可乐战争”,并且出现了败势。按当时美国一些商人的话说,“可乐跑了气。”它的竞争对手是在那场战争中摆脱了在软饮料业的无名小卒地位,一跃而为人刮目相看的百事可乐。百事可乐的总裁是《另一双闪亮的眼睛》(The Other GuyBlinked How Pepsi Won the ColaWar)的作者罗杰・恩里克(RodgeEnrico)。他的这部书不仅记载了自己的身世,还述说了百事可乐如何在可乐战中获胜的。
      恩里克是意大利血统的美国人,他从小就用充分的热情和干劲从事他的事业。在当百事可乐总裁时不满四十岁,多少年过去了,恩里克回首往事,当初拉着他的百事可乐的队伍,准备奋战可口可乐时,他常突发奇想作出了多少既唐突又勇敢,既滑稽又严肃的决策。他为了造声势,在能说会道的年轻人杰克逊身上压宝似地投资五百万美元,很多人说他疯了,但事实证明他对了,正是从那时起,他的队伍步步逼向可口可乐,直至最后的胜利。

    相关热词搜索:短讯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