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者文摘
  • 美文摘抄
  • 短文摘抄
  • 日记大全
  • 散文精选
  • 感恩亲情
  • 人生感悟
  • 智慧人生
  • 感悟爱情
  • 心灵鸡汤
  • 实用文档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感悟爱情 > [“为了满足读书人的一切需要”] 任何时候我都不会满足,越是多读书

    [“为了满足读书人的一切需要”] 任何时候我都不会满足,越是多读书

    时间:2019-02-15 05:40:41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刚刚收到广州新出的《开放》月刊试刊号,很有兴趣地读了其中《访中国大酒店总经理卜格》一文。卜格先生是联邦德国人,现在应聘担任我国广州与港商合作投资建成的这家第一流大酒店的总经理。这家酒店自局部开业以来,营业鼎盛,得到中外旅客的称赞,最高一天的收入达二十五万六千多元。记者问他在酒店经营管理上有哪些成功的秘诀?他的回答是:“我们大酒店的方针就是‘顾客至上’――千方百计地满足客人的一切需要,对客人提供最好的服务。”
      他的这一回答不知怎样一下子就同我对我们这里的图书馆、书店、出版、发行等工作中存在的很多老大难问题联系了起来,也同我今年夏季到美国去参观过几个大学图书馆后的感想联系了起来。这些老大难问题的存在,没有一个不同读书人的苦恼有关。是否也有什么秘诀可以逐步来解决这些问题?卜格先生的回答对我们的图书馆、书店、出版社、发行部门的“头头”同志们是否也可能有些启发、触动呢?
      听说有些地方出售图书已经开架,购书者已少离架三尺,瞪圆了眼睛仍看不清书名的苦恼了。这是一个很好的开始。五月底返经香港去三联书店门市部逛的时候,架上什么书都有,都可随便取阅翻选,顿感一乐,因为确已多年不曾如此“享福”了。后来朋友还引我到了另一家书店的书库里去,虽然古今中外杂陈,需要的书要自己上下留神,也仍觉非常有趣,以偶获一两本久盼未得的书籍怡然自乐。出版、发行呢,我但知周期还是很长,决定接受书稿后一年内就能出版的是凤毛麟角;发行渠道依然阻塞欠通,明明交给邮局向全国发行的刊物,很多县级邮局竟会拒绝收订,县以下邮局更不消说,仍使读者叫苦,作者皱眉,出版者心急。
      我这里不想牵涉太多,只谈谈我们图书馆、主要是大学图书馆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当前大学生普遍感到的许多苦恼。实现四化,在很大程度上要依靠发展和提高教育事业,培养出大量高级人才,而人才的出现,即使对在校大学生来说,也应引导他们努力自学。图书馆工作的无比重要性,已经越来越明显。可是在这方面,改进实在还太慢、太少。大学生们的呼吁应该得到各方面行动上的重视了。
      我在加州大学柏克莱分校和斯坦福大学的图书馆和系资料室略略参观过一下,而在内布拉斯加大学的图书馆则看得较为详细一点,曾对馆内的各个部分包括多层书库都走了一遍。我了解到的情况一定还很少,即使这样,它们还是给了我很深的印象,觉得颇有我们值得学习的东西。
      我一踏进内大的图书馆大门,就看到门旁墙壁上贴着不少“文化名人”的照片。“这是图书馆嘛,布置这种照片对学生有示范作用”,我最初不过这样想着,而且就要再往里走了。陪我参观的一位留学生似乎知道我的想法,特地拉一拉我的袖子:“你看他们究竟是谁?”我仔细看了每人下面的介绍,原来都是大学图书馆里各部门负责人的照片,写明他或她的姓名、职务、办公地点,专供读者了解,准备随时提供咨询等服务的。部门分得很细,读者希望了解什么问题,可以到偌大的图书馆里哪个地方,找谁请求帮助,看了这些照片立刻就有途径,不必再去东问西问,甚至叩问无门了。
      内大的报纸期刊室非常大。各国的新到重要报刊都公开陈列在一列列的书架上,师生可以随便取阅。架旁即是各式各样的座位,有靠桌的,也有单放的沙发。我国的《红旗》、《人民日报》、《人民画报》以及外文版的《中国文学》等有近十种。找书的几种卡片箱也放在这里。找到了卡片就知道书在哪个书库里。借书不用先填借书单,由工作人,员代你去找,而你则只能在柜台外干等,干等了甚至半小时左右却知道书已经被别人借出了。他们完全可以自己到所有的书库里去取出要借的书,或者取出来在阅览室里看,看不完就在出馆时借回去。书库里分门别类,标记清楚醒目,究竟借出没有,一索即知。阅书室不止一处,都很大。为免相互干扰,座位前面和左右都有板子遮住,对面不相见,左右也不相见。自己取阅的图书随你拿出多少本,看后凡不打算借出的可以留在位子或旁边的架上,规定不要你自己拿回去,而由一些勤工俭学的学生推着小车象我们广东茶室里服务员送点心一样,川流不息地把各人留下的书捡回去,由他们去书归原处。这样做有四个好处:第一,省了读者的时间;第二,专人还架不会放错,免得别人找不着;第三,学生勤工俭学,文化高不会出错,有助养成学生的劳动习惯,自立精神;第四,学校用不着多聘固定职工,减少了各种负担。有位我们的自费留学生就在图书馆里“打工”,他体会到每小时给酬三元五角美金固然有用,经常在书库里转动无形中他得到的益处比这些报酬实际更加有用。
      阅览室外走廊里到处是成排的复印机。没有人来管理这些太普通的东西。谁要从报刊书籍上复印点材料,只消自己塞个硬币进去就自己使用好了。他们当然还有许多比这种“小儿科”更先进的设备,可以随时缩印、显微,了解本校以及全国各处有关资料的储存情况,各种机件坦白说虽经向我介绍我仍说不清楚。方便的复印设备大大减少了图书的被窃和破坏现象,未经办好出借手续的书经过科学处理也极难逃过离馆的关口。
      图书馆里有吸烟室,有提供饮料、点心、食品的小卖部。图书馆中午不关门,读者尽可以在里面买点东西充饥,或者在里面沙发上稍稍休息一会,一路看下去。馆里到处有厚厚的地毯,灰尘很少,美国男女大学生平常并不讲究衣着,不少学生干脆跪在地毯上看书,或者躺着休息。人虽多,却都知保持清静。
      他们能在图书馆里耽到什么时候呢?请看内大图书馆每周的开馆时间表罢:星期一至星期四,上午八时到半夜一时;星期五,上午八时到下午五时;星期六,上午十时到下午五时;星期日,下午一时半到半夜一时。大家知道,美国已是五天工作制。但大学图书馆里,星期六和星期日仍开馆近二十小时!而从星期一至星期四,每天日夜竟连续开馆十七小时!留学生告诉我,凡开馆到半夜一时的,在夜间十一时前仍可办借书还书手续,十一时后的两小时虽然已不办这些手续了,读者却仍可以在馆里读下去。这是因为,大多数学生都是勤工俭学的,他们“打工”的时间只能由雇主决定,他们来馆读书在时间上有种种限制。学校开馆时间所以这样长,就为只有这样才能满足广大学生的不同的需要。
      尽管我的参观只是走马看花式的,以上所谈也是挂一漏万的,可是我为什么要写下这些呢?因为我看到听到国内大学生看书的困难,对图书馆工作的牢骚实在已太多、太久了。宿舍里一间住七、八个学生,桌子、灯光都不够,加上相互间谈话、动作声音等干扰,极难读书。于是就涌到图书馆里去排队抢位子,位子少得可怜,多数人只好到教室里去看书。但教室里电灯高悬,桌面狭小,人又多。熄灯时间一到,便只好全回宿舍去睡了。有些人舍不得时间,便在走廊里更加昏黄的灯光下用功。图书馆中午休息,工作人员学习时又是休息,一到晚上九时左右自然更要休息了。借书呢,填单子,干等,干等后要碰运气,遇到真肯负责的工作人员才偶能借到手。很多国外新书刊专室保管,学生无权阅读,甚至还有书的禁区。木板古书全成珍本,不向学生流通,书库这座宝山,他们连张望一下也不可能。图书馆内部可以到处堆满图书,叫苦无法容纳,可是开架图书却寥寥无几。开架图书的失窃或被损坏,使得我们许多图书馆的工作,变得保藏更重于流通、传布知识了。
      我并不奢望我们很多大学图书馆的设备立刻就能与美国的比美,这只有在我们大力发展了生产才能逐步改善。我也决没有指责图书馆工作同志们的意思,很多缺点不应该由他们负责。闭目塞聪的路线,“左”的毒害,不可能不影响到图书馆的办法,经济被破坏到崩溃的边缘,图书馆的设备当然只有越来越显得陈旧、落后。这些好在都已经象噩梦一样,是过去的事了。可是今天面对着“搞活”、“开放”的重大任务,即使一时还不能大事改革,难道就不能在现有条件下,想点办法改革起来吗?例如,为什么不能先把开馆的时间翻一番?超编的人各校都有的是,只要加几个人照料一下,分成两班,阅览室的开放时间就可以加一倍。教学安排一刀切、助学金几乎也是一刀切的情况将逐渐改变,图书馆工作不能再凝固、僵化、衙门化下去了。来自联邦德国的客卿总经理卜格先生还知道为发展我国企业而提出要千方百计地满足客人的一切需要,我们不是客卿,而青年学生还是我国的希望与未来,有什么理由不千方百计去满足他们读书的需要呢?
      
      一九八四年十月十七日上海

    相关热词搜索:读书人为了满足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