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者文摘
  • 美文摘抄
  • 短文摘抄
  • 日记大全
  • 散文精选
  • 感恩亲情
  • 人生感悟
  • 智慧人生
  • 感悟爱情
  • 心灵鸡汤
  • 实用文档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感悟爱情 > 广义价值论|劳动力商品的价值构成

    广义价值论|劳动力商品的价值构成

    时间:2019-02-16 05:43:02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清华大学蔡继明教授的新著《从狭义价值论到广义价值论》,在传统的劳动价值论、新古典价值论和斯拉法价值论之外,提出了另一种价值理论――广义价值论,构建了一个逻辑一致和体系完整的价值理论体系,破解了当前许多重大理论难题,在价值理论研究上有重大突破和创新。我通读后感觉该书内容具有多方面的特色和创新。
      其一,该书通过对狭义价值理论的比较研究,建立了一个反映市场经济一般规律的价值理论即广义价值论,并进一步揭示了广义价值论在不同条件下借以实现的形式,从而使价值理论与收入分配理论内在地统一起来。
      众所周知,自经济学产生以来,价值理论就一直是争论的焦点,其中劳动价值论、新古典价值论和斯拉法价值论相互对峙,形成三足鼎立之势。作者针对这三种理论进行了详实的比较分析。
      首先,作者指出国内理论界对劳动价值论的讨论中存在两种错误倾向。一种倾向是充满了形而上学和教条主义的色彩,是在坚持活劳动是价值的唯一源泉的前提下发展劳动价值论。这些学者往往是引用马克思的诸多论述来证明价值是由劳动唯一地决定的。但是,价值理论是一种实证理论,劳动创造价值并非不证自明的公理,它必须一方面要经过逻辑一致性的检验,另一方面要经过经验验证,而不能用马克思的论述来证明马克思本人观点的正确性。另一种倾向,则是通过无限制地扩大劳动的外延而把劳动价值论庸俗化(或通俗化)。这样的理论一旦面对现阶段非公有制经济存在的必要性以及各种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合理性的现实问题时,必然会陷入困境,难以做出令人满意的分析。总之,由于只固守劳动是价值的唯一源泉,国内外经济学界对劳动价值论,或者全盘否定者,或者当做教条,或者用死劳动偷换活劳动从而使之庸俗化,多年来并未取得实质性进展。
      其次,作者指出新古典价值论虽然对各种生产要素在价值决定中的作用以及功能性分配给出了数量解,但其内在的逻辑矛盾(循环论证)和固有的辩护性(宣扬阶级调和),亦受到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和新剑桥学派的批评。
      至于斯拉法的价值论,作者认为,它虽然给予边际生产力论致命一击,但又通过揭示出交换比例与利润率形成的同一机制而使“价值向生产价格的转换”成为多余,因而既不能被马克思主义阵营所接受,也难以融入西方经济学主流。
      由此可见,上述三种价值理论,都是在不同的假定条件下才能成立的,缺乏统一的基础,因而只是一种狭义的价值理论。与以往的这些价值理论不同,蔡继明教授创立的广义价值论是关于价格运动一般规律及其特殊形式的学说,以往的狭义价值理论都可以视为广义价值论的特例。它说明商品交换价值是由平均比较利益率决定的,或者说是根据比较利益率相等的原则决定的,广义价值的实体就是比较成本。相对劳动价值和相对资本价值都是广义价值发生作用的具体形式,或称作价值特殊。古典劳动价值论所规定的价值,仅仅是价值的一种个别形式,远不能作为调节价格运动的一般规律而存在。
      其二,该书是运用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研究方法的典范。所谓历史和逻辑相一致的方法是指思维的进程必须反映历史的进程,这就是说,历史从哪里开始,思维进程也应该从哪里开始,但思维进程应该是历史进程在抽象的和前后一致的形式上的反映。该书的研究充分体现历史和逻辑一致的方法。
      一方面,作者从历史的角度,按照经济思想史的发展,依次分析了劳动价值论向生产费用论的转化,以及由客观价值论向主观价值论的转化,在分别肯定了这些价值理论各自具有的真理性的同时,强调它们只是适用于特定条件下的狭义价值论,而只有根据比较利益率相等的原则决定的价值才是具有普遍适用性的广义价值。
      另一方面,作者从实证的角度,回到价值理论研究的逻辑起点,阐明了价值决定与价值分配之间的关系,对价值理论研究中存在的若干似是而非的论点进行了剖析,指明“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一般人类劳动”这一命题,仅仅是古典经济学家在探讨价值决定问题时得出的一个个别结论,并非价值本身的定义或价值理论研究的逻辑起点。相反,价值作为“交换价值的基础”和“调节价格运动的规律”,才是价值理论研究的逻辑起点;价值所反映的是不同部门生产者的分工交换关系,价值的决定既不能离开生产(供给),也不能离开交换(需求),更不能离开分配。从商品的交换价值引出价值,然后探讨作为调节商品交换价值(或价格)运动的一般规律的价值是由什么决定以及如何决定的。顺着这种逻辑顺序,作者又探讨了分工交换的起源以及广义价值的决定,并由两部门模型扩展到N部门模型,由局部均衡扩展到一般均衡,由产品价值扩展到要素价值,最终形成体系完整、逻辑严密的广义价值理论体系。
      其三,由于广义价值论建立了一个反映市场经济一般规律的价值理论,是继劳动价值论、新古典价值论和斯拉法价值论之后的第四大价值理论体系,是价值理论的又一次变革,因此该书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应用价值,必将对我国理论界产生深远的影响。
      第一,它将有助于我们深化对劳动价值论的再认识。作者认为,广义价值论并不是对狭义价值论的简单否定,而是一种理论的扩展。在以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为代表的狭义价值论中,商品的价值决定只取决于其自身的平均成本,而与机会成本无关。广义价值论将机会成本纳入商品价值决定中,将价值视为在交换过程中形成,将价值决定与价值分配相统一,很好地解决了传统的狭义价值论的许多理论难题,澄清了价值理论研究中存在的若干似是而非的论点。例如,通过广义价值论的分析,我们不难发现,困扰理论界长达一个世纪的所谓价值向生产价格的转化(转型问题)本身是虚构的,是一个伪命题,围绕它展开的争论实际上是毫无意义的。可见,广义价值论为推进价值理论和收入分配理论的创新,为构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的政治经济学体系奠定了理论基础。
      第二,它把抽象的价值理论改造成了具有可操作性的价值理论。由于广义价值论是在具体劳动和使用价值形态上讨论价值决定的,它完全是根据具体劳动的生产率即单位劳动时间生产的使用价值量来推导均衡交换比例的,这就使原本抽象的价值理论具有可操作性。一般而言,只要我们掌握了两个部门生产两种商品的平均劳动耗费以及相应的机会成本,我们就可以容易地计算出两种商品的均衡交换比例即广义价值,从而使不同部门生产力的比较成为可能,这一研究成果可用于解决复杂劳动折算、工农业产品剪刀差的度量以及公平分配标准的确立等问题。
      第三,它通过把生产力的概念由绝对生产力扩展到相对生产力,通过引入比较生产力,把李嘉图的比较优势说由一种单纯的国际贸易理论改造为一种有关分工和交换的起源、分工方向的选择和交换价值决定的一般价值理论。李嘉图虽然提出了比较优势原理,但他并没有将其应用于价值决定中,相反,他还否定了这一原理对于国内交换的适用性。而广义价值论的分析则相反,认为支配国际交换的比较利益法则,同样支配国内交换,而且,首先是作为支配一国内部分工与交换的规律而发生作用的,从而为分工与交换经济中确定分工和专业化的方向提供了理论基础。
      第四,它同时也为中共十六大确立的生产要素按贡献分配的原则提供了价值基础。通过把新古典的边际生产力理论引入广义的要素价值决定模型,在广义价值论基础上阐明了功能性分配,作者建立了包括产品价值决定和要素价值决定在内的完整的广义价值论体系。这一创新成果,为按生产要素贡献分配奠定了更坚实的理论基础。只要我们全面地把握按贡献分配的思想,把价值的创造和价值的分配统一起来,把非劳动收入和剥削区分开来,把剥削与私有制区分开来,保护合法的非劳动收入与保护私有财产就会顺理成章,消灭剥削和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就会并行不悖,我们就能够打破传统观念和思维模式对人们的束缚,使保护私有财产逐步成为全社会的共识,从而为保护合法的非劳动收入、保护公民合法的私有财产以及非公有制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必要的理论依据,扫清思想上的障碍。
      笔者认为,广义价值论的研究在两个层面上还有待拓展。其一是理论层面的,即如何把需求及市场结构引入广义价值决定模型,如何建立起既适用于可变分工,又适用于不变分工和混合分工的统一的广义价值模型。其二是经验层面的,即如何运用统计的和计量的方法对广义价值论进行经验验证。我们期待着蔡继明教授和他的学术团队在广义价值论的深化和检验以及相应的应用方面不断取得新的成果。
      (《从狭义价值论到广义价值论》,蔡继明著,格致出版社二○一○年版, 20.00元)

    相关热词搜索:价值论广义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